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785章

大明武夫-第785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江南富甲天下,那边的豪强往往就是朝中高官的亲眷,是天下间势力最庞大的集团,赵进这么说,刘勇也没什么紧张,只是笑着点头说道:“若能结仇,咱们也就不怕了。”

在四月底五月初的时候,徐州布开始大量出货,所有出产差不多两成留在徐州,其余全部送到清江浦发卖,徐州和济宁这两个数千人的织布工场出产颇为惊人,可他们这个数目放在清江大市上就算不得什么了,那边汇集吞吐整个天下的财货,徐州布投入进去,最多有些许浪花激起,而云山行发卖的极有节奏,又有不少是走清江浦水路运到海上,就更没什么人注意到。

李家大帮的十五艘船已经从皮岛那边走了一趟回来,装满了人,带回了大批的木材,这次去的太快,皮岛上下连同毛文龙在内都是措手不及,他们根本没想到对方来得这么快。

按照跟去的家丁回报,毛文龙更想贩卖人参、鹿茸、毛皮和山货等特产,这些价值高昂,可以换到更多东西,而且还和李家船队承诺,如果他们愿意私下里接这些生意的话,可以给出足够的好处,不过区区皮岛的好处怎么会被海上豪商看得上,李家人知道站在那一边,直接就是拒绝了。

因为毛文龙和皮岛那边措手不及,所以这一次给出的人口成分很有趣,年轻男女和孩童的数量足够多,女子的姿色相貌颇有些出众的,而男丁这块不少明显是有武技在身或者上过战场,孩童们就不必说了。

“……李家人讲,皮岛这次给咱们的不少人都是要拿去卖或者自己用的,这次咱们去得急,所以来不及挑选只能先凑出数目来,属下觉得没错……”

本来这次十五船共四千六百人都要在登州府城蓬莱那边上岸,开始考虑到这么多人登陆必然会引起各方注意,所以一艘艘船靠岸,结果前面两艘船一上岸,本地云山行的人过去接人,还没带出登州府,就已经逃走了三十几人,登州府这边的云山行中人立刻坐船通知了海上,这时候已经有四艘船的人登陆了,一共逃走了一百五十几个,还有人不断逃走。

这些辽民毕竟没有吃过苦头,这时候又是夏天,没那么难熬,他们都觉得反正是在大明地方,何必要给人做牛做马,跟随船队的家丁当即做了决断,在登州府城蓬莱这边再雇佣十几艘大船,补充物资之后,然后到海州这边在登陆上岸,来到淮安北区这边,就不担心什么逃跑了。

“……不知道这逃跑是临时起意还是早有预谋,不过属下看那毛文龙心思很多,始终觉得咱们没有官身,可以耍无赖或者恃强凌弱……”

从皮岛到登州,十五艘船可以装载近五千人,但从皮岛到海州的话,最多也就是三千人,还要在登州那边补充一次物资,不过李家大帮这些船没有为难退缩,只说下次专门带着几艘船装载转运食水给养就好。

这几千辽东百姓登陆前,石满强亲率第二旅第一团还有徐州义勇在码头迎接,这几千辽民再怎么不甘心,看到这样阵势的人马,也不敢有什么异动,只有乖乖的接受挑选,工匠、兵丁、商贩和读书人都被登记在册,然后开始向各处转运。

淮安北区空下了许多田庄,部分辽东难民会在这里暂时休息熟悉,还有部分直接被送到郯城、沂州一带的田庄安置,先到的那一百户辽民则是被打散混在大队辽民中一起去屯垦。

李家大帮对这次的转运很满意,因为他们在海州港口这边装满了铁器、布匹和盐货,还有南方急需的木材,沿着大明的海岸线贸易,利润未必有去倭国南洋那么巨大,但只要找准了货物,赚得也不会少,而且风险少了很多,临离港南下前,李显拍胸脯做出了承诺,说下一波的船队最迟一月后到达。

不过李家大帮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那就是转运辽东难民的时候,不能太宽宏,要舍得下手杀人,赵字营的人要动手,李家大帮的人也会跟着动手。

“……看着没在登州那边上岸,那些辽民人心都有不稳,几艘船上还鼓噪起来,如果不是被家丁们逼住抽打,恐怕要闹出大事……”

“……后来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所有人都只能关在舱里,轮流上来望风,因为这个半路上还死了十几个,都被丢到海里去,如果当时就能杀人动手,把场面镇住,就不会有这样的波折……”这也是带队家丁的禀报。

对这个赵进给出的意见很简单“该杀就杀,你们是人,他们现在还不是人。”

就在李家船队满载货物离开后三天,余家的船队也来到了海州,足足二十四艘大船,都是载重大的福船和沙船,而且自己带足了食水物资,带队的换成曾和徐厚生一起去过澳门的余鸥,来到这里也不多说什么,只是事事听从赵字营的安排。

余家船队接上赵字营的家丁和相关人等之后就立刻北上,这次上船的家丁和上次完全不同,这次足足有七个连队,包括一个火铳连队,甚至还带着两门三磅火炮,赵进就是要让自己的家丁适应海上行船的生活。

按照江南内卫传回来的消息,余致远这次回去没有分成家,当他说出分家这件事之后,而且说明不会多占多拿,立刻把他大哥那一边的人吓住了,眼下赚钱不少,不动那些小心思同样是发大财,可要是分家了,虽说眼前拿的不少,但只能坐吃山空。

而且更关键的一点,如果分家,对已经在江西做到参政的余家大哥来说极为不利,以后仕途肯定走得不顺,余致远兄长那边的仆役家人打算的很明白,生意上赚得再多也是浮财,仕途上高升才是真正的好处,何况这些小动作小心思很多是余致远嫂子的主意,他大哥未必知情,真要闹将起来,行家法送到衙门打死都是有的。

余致远这边强硬,余家越来越大的噪音立刻安静了,蛤蜊港这边已经开始兴建船厂,这是余家一力承办,在松江府那边不少手艺精熟的船匠都调拨过来。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余致远未必不知道,他的兄嫂或许只是个幌子,只不过他没想到那李家还能主动找过来。”对余致远的这些行动,赵字营上下的评价很刻薄。

在七月中的时候,赵进决定纳妾,收火器大队孟志奇的妹妹孟子琪为妾,关于这件事,不光是身边兄弟在劝,长辈在劝,父母在劝,连徐珍珍和木淑兰也在劝,纳孟子琪为妾倒不是为了美色,主要是各种牵扯平衡,赵进对这个很明白,却不太懂徐珍珍和木淑兰为什么也来相劝。

不过当他答应这件事之后,徐珍珍和木淑兰都有些不高兴,那晚彼此推让,都不想让赵进过去睡,嘴上说的虽然客气,可赵进自然看得出来,两个人的恼怒,最后还是在徐珍珍那边歇了,晚上本想闲聊几句,结果徐珍珍只在那里逗赵凤和赵龙,这让赵进更不懂了。

既然不懂那就早睡,赵进现在每三天都要去黄河边看看,加上安置辽民的事务已经开展,人也疲惫的很,就这么沉沉睡去,等到了半夜时分,外面却有人敲门,赵进猛地从床上坐了起来,他动作迅捷却没有发出什么声响,边上徐珍珍也被惊醒,刚想说话却被制止。

“进爷,河坝决口了……”外面是孙大林的声音,几名贴身亲卫轮流值夜,今晚是他在外面。

第1123章是人祸

听到这句话,赵进居然没有立刻做出反应,而是在那里僵住片刻,然后顾不得穿鞋,直接跳下床,因为动作太大还撞翻了一个木架,上面的花瓶摔得粉碎,连隔壁的儿女都被惊醒,在那里哇哇大哭,在这个当口,外面的丫鬟已经点燃灯火过去查看,徐珍珍披上衣服在床上坐起。

这时候也不是置气,她轻声问道:“夫君……”

可巧这个时候丫鬟拿着灯盏进来,光芒正好映照在赵进的脸上,看到赵进的神色,徐珍珍吓了一跳,急忙捂住嘴,险些惊叫出声,她第一次看到赵进这个表情,脸色煞白不说,额头上居然有了冷汗,赵进居然很惶恐,自己那个杀伐决断的夫君居然在这个时候有些慌。

借着灯光,赵进也看到了徐珍珍的表情,他随即意识到自己不太对,赵进长吐了口气,深深呼吸,冲着徐珍珍摆摆手,然后走到门边沉声问道:“那边决口了?”

“州城西十五里的地方,已经被堵住,附近的团练和民壮都赶过去了。”孙大林低声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赵进只觉得身体一软,紧张到骤然的放松,身体还真有些绷不住,黄河南岸沿线有任何异动必须立刻禀报,这是他下的军令,也的确被严格的执行,刚被惊醒时候,赵进还有点迷糊,瞬时间脑海浮现的是堤坝崩溃,汪洋一片,整个徐州都被黄河淹没,却没想到情况没那么糟。

“把议事堂的人都叫醒,让亲卫备马,快去!”赵进吩咐了几句,外面脚步匆匆,孙大林已经去安排了。

赵进这才有心思坐到椅子上,让自己放松片刻,披衣下床的徐珍珍去端了碗热茶过来,灶上始终有火这个倒是方便,赵进喝了几口茶水,这才觉得恢复了正常,抬头刚要说话,却对上徐珍珍关切的目光,赵进笑了笑说道:“没什么大事,你去哄哄孩子,我要出门,你不必等了。”

自从进入六月,徐州就时不时的有雨,相比于往年干旱是雨多了,可也算不得什么,还能说一句风调雨顺。

奈何这下雨的不光徐州,河南全境多雨,自西向东这么下起来,黄河水位也就越涨越高,偏生这么多年泥沙沉积,黄河中游各段河道狭窄而且高于地平面,是个“悬河”,而来到徐州这边,河道变宽,水流变缓,等若是中游积蓄的水力都要施加于徐州以及下游,这就是徐州邳州一带洪水的原因。

决口的消息从徐州州城那边报过来需要时间,等赵进这边整备完毕准备出发的时候,天际已经有天光显现。

虽说最近几天才下过一场雨,可赵字营对道路的维护在这个时候起了效果,放在别处早以积水泥泞的道路在徐州还算能走,赵进在这边作了安排之后,刘勇赶往何家庄附近的黄河堤坝,吉香将手下人马安排到河坝巡视,王兆靖则是调动人力和物资全力准备。

知道决口的地方已经堵住之后,赵进就没有太急着赶路,何家庄到徐州州城一线,也有沿河的官道,赵进索性沿着河坝走,不时的上去拿看看情况。

水势并没有暴涨,加上这几日也没有下雨,甚至将徐州境内所有的沟渠引水到满,没道理决口……

等赶到那边的时候,太阳已经升起,天光大亮,能看到河坝决口处的样子,不过看着更像是垮塌,而不是被冲毁的。

看到赵进等人到来,早就在这边等候的赵十一郎等人连忙迎上,每个人都是满眼血丝,算计时间,他们昨夜能睡一个时辰就不错了。

河坝决口处一片狼藉,能看到被冲垮的房屋,到处可见的垃圾,甚至还有家畜的尸体,但古怪就古怪在这受害的程度太小了,也就是决口处一处村庄被冲毁,甚至这村庄都说不上被冲毁。

“昨夜河坝突然塌了个口子,水从下面涌出来,然后那一处河坝垮掉,河水灌进来,好在巡河的人发现及时,这附近又有几百人屯驻,喊着那村子里的百姓一起将这个口子堵住,老天保佑,眼下这水势还不大,不然这徐州城就毁了。”赵十一郎禀报这个的时候,一副心有余悸的表情。

表情虽然如此,可说这话的语气却是咬牙切齿,赵进已经觉得有些不对了,不过接下来所知道的却让他哭笑不得。

这个庄子靠近河坝,在徐州这边靠近黄河的村寨都有个传统,那就是修土围,只不过这土围不是为了防备响马盗贼,而是为了防洪。

黄河这些年没有爆发大的洪水,所谓水灾也不过是涨水泛滥,村寨自己的土围就可以挡住水,几天后水自然就退了,何况这些年干旱的季节居多。

赵字营能真正掌控徐州,动员人力过万后,就开始兴修水利,黄河河坝也一天天建设起来,这村寨也出了不少力。

不过就是这最近水势涨起来的时候,沿着河坝的村寨都要出人驻守待命,然后这家村寨看着黄河一天天看涨,村子里的人越来越是慌张,而且觉得官家修筑的大坝都从没顶过什么用,这赵进没名没分的修筑的大坝又能顶什么用,虽说这大坝看起来很像样子。

所以村子里的青壮看守大坝的时候,就向村子这边运土,这附近已经没有什么取土的地方,他们直接挖大坝的土,还想了个主意,用破竹筐之类的填在挖土的地方,外面铺上草席再该上散土,不注意的根本看不到。

这举动没有进行几天,因为赵字营加大了对河坝的巡查,所以没办法偷偷下手取土运土,但就是这一块缺陷在今夜顶不住了,先是挖土的地方被冲出一个洞来,然后那处堤坝崩塌,黄河水奔涌而入。

黄河水势一直在涨,但还没到洪水的地步,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