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749章

大明武夫-第749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底李家兄弟就是不甘心,自家从小到大习练弓马武技,而且也上过战阵厮杀,见识过大场面,可却只能在徐州武馆和一些好武少年,以及什么都不懂的穷汉们混在一起,也有团练家丁出身的人在武馆内学习历练,但这些人自成一体,根本不和李家兄弟这等纯粹的外来户交往,这等情形,呆的让人气闷。

相比于李家兄弟们的郁闷,流民出身的葛田丰感觉却完全不同,因为饥荒成为流民,然后被闻香教裹挟,在济宁城下九死一生,又经历过种种磨难,在那个时候,葛田丰从没想过将来,甚至没有想过明天,每天只想着能吃点东西,只想着活过今天,不过他的运气很好,在徐州兵马横扫鲁南的时候,鬼使神差的为赵字营带路立功。

有功劳在身,自然不会成为田庄里的农奴,他的年纪合适,身体虽然瘦小,却在磨难中养出了不错的反应和敏捷,所以在战后直接被安置到武馆中学习,地位和团练升入学堂的学丁相同,不同的是,葛田丰是从三等班开始学起。

徐州武馆开设之后分成三等,第三等就是没有上过战场,也没有在赵字营体系内训练过的学丁,他们即便有武技在身,也没办法适应这个体系,所以要从头学起,二等班则是表现出色的团练和有功家丁这一级,他们要在武馆内了解赵字营的战斗体系,为了将来作为士官和基层军官做准备,而一等班则是立有大功的家丁,还有队副、队正以及更上一层,他们在这里学习战场上的临敌经验,听旅正和团正甚至赵进本人的讲课,彼此交流,他们都是赵字营连以上头领的后备。

三等班,只有第三等有升入第二等的可能,第二等和第一等,在毕业之后就要进入家丁旅团以及巡丁团队中效力,或者在关键地方统领团练,在实务和战斗中立下功劳,或许会有进入一等班或者更进一步的机会。

这些细节规矩,从一等到三等,绝大多数学丁们都知道的清楚,也只有葛田丰一个有些糊涂,因为整个徐州武馆内,只有葛田丰一个人是闻香教大乱中的流民出身,如果他没有带路的功劳,根本不会来到这里,葛田丰很懵懂,很糊涂,他知道自己没资格决定什么,所以别人怎么安排,他就怎么照做。

武馆中的其他人来到这里后,第一个想法就是努力上进,赵字营体系下那么多人,那么多想要为进爷卖命的武人武夫,只有几百人进了这武馆,以后肯定大有前途,要努力勤奋,多学东西,才不辜负这次的安排,而葛田丰的第一个想法是,这边能吃饱饭,而且每天还能吃三顿饱饭!

跟着赵字营行进的时候,葛田丰顿顿吃饱,他的吃相很让人害怕,不止一个人让他少吃点,免得撑死,葛田丰根本不听这些劝告,在他想来这行军打仗的时候让人卖命,怎么也得吃饱,就连闻香教弄得饼子诱惑人,一旦打完了,估计也就没有饱饭吃了,葛田丰实在被饿怕了,宁可撑死也不愿意被饿到。

等来到武馆后,葛田丰发现自己的担心很多余,这边的伙食和徐州兵马吃的差不多,甚至还要更好些,高粱米饭管饱,偶尔还要掺进去些大米和麦子,盐菜管饱,萝卜白菜之类的用盐腌渍下凡,更让这葛田丰惊喜的是,一个月还能有几次荤腥,咸鱼是最常见的,大锅炖菜最让人喜欢,筋头巴脑和骨头在大锅里面炖酥了,炖菜吃饱了油,吃着舒服的很。

每次吃饭,葛田丰都是狼吞虎咽,只有几个块头很大的学丁才比他能吃,吃饱之后还有个像样的床铺睡觉,一个屋子住十几个人,被褥齐全,屋子齐整,足可以遮风挡雨,再也不用担心夜里睡觉的时候会被人杀死侵害,或者被野狗拖走,葛田丰每晚都睡得很香甜。

要说有什么不适应的,那就是睡觉的规矩太大,那被褥一定要叠的整整齐齐,屋子也要轮流打扫,不整齐不干净就要被罚,这让葛田丰很不理解,心想能睡能盖不就行了,何苦折腾到这个地步,可他知道眼前这日子比起流民时候,比起被闻香教逼迫的时候,那就犹如天堂,让做什么就做,他绝不会拖延反驳。

每日吃饱睡好,葛田丰的心思渐渐安定,开始注意四周,三等班有二百多号人,而且人数还在不断的增加,彼此之间有个称呼让葛田丰很不适应,每当被叫起总觉得诚惶诚恐,“同学。”这个名目,葛田丰总觉得自己配不上。

没过几天,葛田丰就注意到些事情,比如说有大部分同学对他的狼吞虎咽颇为蔑视,另一部分则是根本不怎么理睬周围的同伴,各行其是,偏偏这另一小部分,很多同学都围上去巴结,至于葛田丰自己,隐约间是孤身一人,没什么人和他来往。

班里一百多名同学,葛田丰最开始就记住了几个人的名字,因为这些同学明显和其他人不同,有一人叫马同济,十三岁年纪,这个人在整个班内显得很特殊,尽管穿的都是武馆统一配发的深褐土布短袍,头发都和出家人一样尽可能的剃掉,这一身打扮很是土气,连没什么见识的葛田丰也这么想,可马同济这身穿着打扮,依旧有一股富贵气派,葛田丰总觉得这马同济像是自己曾见过的县里大老爷家的公子,那大老爷家的公子比这个马同济可能还不如。

在开学的时候,每个同学都要起来报出自己的名字和出身,如果能说说自己最好,轮流站起报名,每一个人站起出列报名,下面就有消息灵通的小声议论,葛田丰听得很仔细,这马同济的父亲好像从前是什么大官,投降过来后很受重用什么的。

马同济身上有一股富贵气派,但却和什么粉雕玉琢没关系,他长得很壮实,肤色也是黝黑,而且在武技和体能上比很多人,甚至很多比他大的同学都要优秀,而且马同济待人很和气,即便被大家疏远的葛田丰,马同济也笑着打过招呼,所以这马同济身边总有很多人围着,赫然是头领模样,不过不知道为什么,葛田丰总觉得这马同济其实和人很疏远,他大多数的微笑时候其实是不笑的。

还有黎姓兄弟两个,兄长黎黄河十四岁,弟弟黎狼山十一岁,也都是比同龄人身高体壮,兄长黎黄河的刀术很有功底,曾在比武对练里面连胜八场,最后和马同济打个平手,弟弟黎狼山有些沉默,可棍术和枪术不差,连武馆的教头都夸奖过,黎家兄弟据说出身和马同济差不多,父亲也是官府那边投降过来的,现在位置很高,可不知道为何,两拨人玩不到一块去。

在黎家兄弟身边的人不多,都是来自清江浦那边,而且普遍看着富贵,经常拿出些好吃的东西分给大伙,葛田丰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点心,不过接触的时候他倒是能看出来,黎家兄弟很勤奋要强,时时刻刻都在练都在学,好像压力很大的样子。

还有来自邳州的成家人,十几个人都是同族子弟,平时很是抱团,邳州那一片的子弟都聚在他们身边,不过邳州还有些子弟是跟在一个叫姜瑞的少年身边,那少年据说是徐州和邳州之间的大豪出身,这姜家一伙和成家一伙明显有些不对付,教头们已经明里暗里警告过两次,但葛田丰觉得,这两伙同学早晚要打一场。

在这个三等班内,来自徐州的同学最多,按照葛田丰的想法,同乡抱团互相照顾,这就是最大的一伙了,可马上葛田丰就知道错了,在各种闲暇和户外的训练操练中,徐州学丁分成许多队,有一队葛田丰觉得很有趣,这一队不少子弟头上头发很短,而且不是新剃的,看着像戒疤,葛田丰很快就知道这就是戒疤,这些人却都是寺庙里出来的,很多人不久前还是僧人。

“。和尚的野种。”有同学偷偷的恶毒评价,不过葛田丰就听到过一次,但也想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他只是纳闷,这出家人也来凑这个热闹?

还有一队人很杂,怎么聚在一起的葛田丰都想不通,那一队为首的人姓郑,名叫郑彬,十四岁年纪,没什么武技在身,也不怎么粗壮,性子很老实,甚至有些懦弱,可那伙人却以这个郑彬为首领,明明那尤光祖身上有武艺,做人也仗义,更得人心,可这尤光祖却心甘情愿的为这个郑彬做事跑腿。

接下来这一队也说不上有什么首领,最能打的那个学丁姓连,叫连宝恩,刀棍比黎家兄弟都不差,也有三四个兄弟,可却不是做头的,有个叫严香的整日里脸上带笑,每一伙人都能联络上,他身边也有几个亲戚子弟。

第1070章学丁们

再就是齐虎、齐豹、齐彪这三个堂兄弟,齐虎和齐豹都很是油滑聪明,齐彪却是棍术出众,这些人整日里玩在一起,自我介绍的时候,也有人冷言说道“带着咸味”,却不知说什么。

蔡家有四名子弟,表现都是很闷,也从没有和其他人争执冲突的意思,这样的人零零散散颇有不少,他们就是追着别人奉承亲近的那种,尽管这个年纪的人往往做得很露骨,可同龄人也看不出来,葛田丰只是隐约感觉到,说不明白。

和因为同宗同族或者什么别的原因拉帮结伙的学丁不同,在这三等班内,还有部分人让葛田丰觉得很奇怪,这个奇怪是这部分人应该抱团结队,却从来不这么做,甚至有意彼此疏离这些人也都是同姓,姓赵的有十几人,姓董的有十几人,石姓、吉姓都有,他们学习训练上都很上进,平时却很沉默寡言,尽可能的不聚在一起,宁可和其他伙的人玩乐,同姓之间和这几个姓氏之间往来的也是很少。

凭着在流民队伍里的历练,葛田丰敏锐的意识到,武馆里的所有学丁都对这些人很敬畏,同时又有些骨子里的疏远,为什么如此,葛田丰不清楚,他是外来人,不在各个圈子内,只能支离破碎的听到些传闻。

“……王家和周家人都在贸易和农垦那边……。”“……陈家是外来户,本地那些攀附的都被挡在外面了……”“……刘家和雷家倒是有几个亲戚,可早就不来往了,现在也是当外人看……”诸如此类的话,但他也听不太懂,除了上面这些圈子,就是一些普通学丁,没什么圈子但努力朝着各个圈子靠,只有葛田丰没处可去。

在徐州武馆的三等班内,葛田丰总被当成是十三四岁的年纪,谁也想不到他已经十六七了,尽管葛田丰自己也记不清楚自己的年纪,从小就没吃过几顿饱饭,自然个子不高,身材也是瘦小,而且相比于大家都有壮实体格和武技底子,有些人甚至还有兵法队列的基础,葛田丰什么也没有。

葛田丰一直懵懂糊涂,不过他却有个感觉,在这个武馆内,自己有机会每天吃饱饭,住在遮风挡雨的齐整房子里,甚至有可能出人头地,这在从前,是他想都不敢想的,可葛田丰很想抓住这些机会,就和他在济宁城下吃上饼子而且挣扎着活下来一样。

在三等班内没什么偷懒的学丁,来前都被家中父母长辈千叮万嘱,来到这里,教头们的鞭子也会让人勤快起来,那些各家子弟,各圈子的头领更是彼此竞争,唯恐落后丢人,而在这么多勤奋的学丁里面,葛田丰的勤奋可以排到中上。

没学过武,没走过队列,甚至不知道规矩,一遍根本领会不了,那就多练,直到练会了为止,每次课程和操练结束,大家各自聚在一堆休息,葛田丰则是加练不停,他最早起,最晚睡,别人一刻能学会的,他半个时辰,一个时辰也能学会,开始很多课程跟不上,慢慢的也追了上来。

“得亏咱们武馆的饭菜管够,还备着郎中和丸药,不然就你这个拼命法子,早就把自己练废了。”有一名教头这么说,葛田丰还是不懂什么意思,只知道自己瘦小的身体渐渐厚实起来,每日恢复的越来越快,力气也在变大。

武馆里面的好多传授葛田丰都不理解,根本领会不了,好在教授的东西不难,死记硬背苦练总能应付的过去,比如说这武技传授,三等班一共六个教头,两个人身手相当不错,曾经当众舞刀耍棍,那真是水泼不进,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其余四个教头都有些残疾,其中一人还破了相,他们就没什么功夫在身,拿着长矛之类的就知道简单戳刺格挡。

这六名教头当众吵过几次,说是该传授什么样的本事给学丁们,葛田丰每次都纳闷,说难道不该学那个精彩的吗?这简单戳刺算个什么,一边说既然是学武,那就该把招式什么都学了,沙场本领等将来肯定能学到,一边说学武没什么用,杀人伤人有沙场上的手段就足够了,下面的学丁们对这个却不敢发表意见,倒是私下里议论,也都是想要学那有招式的。

其实很多学丁都在私下里说,那两个教头不懂事,其余四个教头都是受伤退下来的家丁,他们用的战技就是赵字营的沙场手段,那两个教头觉得这个不好,那不是自找麻烦吗?肯定会被压的改口,不过没什么仗势欺人的事情发生,得出结果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