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388章

大明武夫-第388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南到北的锦衣卫都是养尊处优,和平常人比起来,都要富态白皙些,看着更像富商而不是官差,可站在马冲昊身后的这个中年汉子,脸色却有些黝黑,身材也颇为壮实,这倒是像行商了,这中年汉子若是走在人群中,根本不会被人发现,实在是太平常的一个人,没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倒是穿着飞鱼服配绣春刀这身行头,却显得格格不入。

大家对这位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这是马冲昊从京师带过来的人之一,到现在大家也不知道这位的真实姓名,只是客气的叫“马大哥”。

“……那赵进的手下号为家丁,按照卑职看来,这家丁比起大明各处武将的亲卫家丁丝毫不差,养得雄壮,练的精强,分进合击,更是第一等兵马的模样,这样的人足有三千……”

第539章清江浦

“……徐州上下都是听他的号令,他爹是衙门的副总捕头,二头目的爹是总捕头,还有个伙伴的爹是徐州卫的千户,这些人把徐州经营的水泼不进,根本没个下手的地方……”

马冲昊在那里皱眉听着,听到最后沉声问道:“马六,咱们办差可不是说书的,那说书的张张嘴就是十万兵,他一个徐州土棍,手里居然有十万人?还有这个三千家丁?九镇总兵手里能有几个,他就弄出个三千?你是我信得过的人,就算你没看到我也不会怪罪你什么,可你也不能乱说。”

“老爷,小的句句实言,当年老爷你把小的从南镇抚司的大牢里捞出来,小的就发过毒誓,绝不会对老爷有一丝的隐瞒,如果老爷不信小的所说,小的愿意发誓,或者自断手臂。”那马六说得郑重其事。

马冲昊烦躁的摆摆手说道:“我和你没必要弄这些,要按照你这么说,那岂不是拿不得了!”

还没等这个马六开口,马冲昊自己先说道:“能拿,只是要死很多人,而且搞不好还会造成大乱子,事后追究起来,郑娘娘护不住咱们了,少不得被交出去,换别人来南边这花花世界当差。”

“现在这个规制,单凭徐州参将和狼山副总兵两人是制不住的,搞不好要三省会剿,而且那边还是漕运要津,那赵进在邳州也是说一不二的人物,若是截断漕运,就算万岁爷不上朝也要被惊动了。”马六补充说道。

马冲昊眉头拧起,在那里纳闷的说道:“徐州那穷乡僻壤的,他一个土棍怎么折腾出这么大的局面,背后就没有人教他?”

“或许有两人,这赵进的叔叔当年各处从军,后来带着满身伤病回的徐州,再有这赵进的拜把兄弟里有个王兆靖,这人的父亲是都察院御史王友山,这王友山并不是那等腐儒,也不是结党谋利的东林中人,反倒和内廷几位交好,这等人都活的很聪明,这一文一武,或许就是这赵进的来历。”马六打听的很详细。

马冲昊“啧。”了一声:“也就是你能打听的这么详细了,指望南京这些骨头都软了的,实在是做不成事,有机会还真是要去看看,这赵进是不是有你说的这么了得,这次你辛苦了,花了多少支取多少,再去柜上领个六百两,去秦淮河找艘船快活几天。”

那边马六一躬身,开口说道:“都堂,赵进那边要慎重,那边要乱,恐怕不会小于宁夏啺荩瑔拜手里也不过近千弓马娴熟的,那件事死了多少大员……”

马冲昊没好气的摆摆手说道:“我省得,这南边有钱的这么多,也不必非得盯住这一家,你下去吧!”

看着坐在那里的马冲昊,马六想要再说,迟疑了下还是转身,可还没走到门前,却听到身后马冲昊重重拍手,马六回头,却看到马冲昊脸上露出了极为兴奋的神情,招手让他上前来。

“那徐州姓赵的土棍如果做反大乱,到最后肯定是个败亡的境地吧??”

“这个当然,徐州虽然荒僻,可毕竟是枢纽之地,又在南直隶这样的要害,一旦有乱,必然四方会剿,南北直隶、河南山东的兵马都要大动,那徐州赵进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过是个乡下的土棍,如何能与朝廷大军抗衡,必然是身死族灭。”

“既然如此,如果这一场大乱是咱们发现,剿灭乱贼之后论功,咱们是不是会有大功?”

“按照论功的规矩,的确如此!”

“那咱们会不会因为这个功劳提拔几级,或者回京复职?”

马冲昊满脸都是兴奋,马六沉默了一会才缓缓点头,用不怎么把握的口气说道:“有这个可能,但太过行险……”

“乱怕什么?死人怕什么,只要咱们能回京师,或者更进一步,理会那么多作甚,至于行险,咱们又不急着一时,盯紧了就好,我就不信他能忍得住!”马冲昊狞笑着说道。

※※※

黄河夺淮之后,大运河的北段渐渐淤塞,通航船只的能力越来越弱,只能优先保证漕船通航,民船则要排队等待。

漕粮是国家最要紧的事物,可通行南北的民间行旅货物也不能耽误,他们会选择最优最便捷的方式出行运货,有条件的乘坐漕船,没条件的则是在需要排队的地方换乘车马北上。

一开始的时候,徐州就是这换乘车马的所在,可开迦河,徐州败落,这换乘车马的所在也没有转向邳州的隅头镇,而是去往另一个重要枢纽清江浦。

北边有临清、济宁,南边有扬州和常州,可这些地方在漕运上的地位都比不过清江浦,这里才是真正的中心所在。

朝廷原本单设漕运总督驻节此处,后来这官职和凤阳巡抚合二为一,驻节所在也改成了泰州,可能成为这等专管大员的官署所在,本身就说明了他的地位。

清江浦扼漕运、盐运、河工、榷关、邮驿之机杼,漕舟云集,市井稠密,漕船帆樯衔尾,绵延数里,“晓日三岔口,连樯集万艘。”的石码头,每届漕运,“帆樯如林,百货山积”。舳舫蔽水,络绎不绝,天下商贾乘船云集清江浦,“南艘鳞集,商有兴贩之便”,“四方百货,信于往时”。

赵进在徐州设置盐市,吸引四方客商前来贸易,渐渐形成了几个集市,让何家庄那附近看着兴旺无比,可这个比起清江浦因为漕运枢纽集合的天下商贾来说,那就是萤火与日月的差距了。

论起繁华富庶来,江南苏州、常州、松江这几处自然天下闻名,可江北的扬州靠着食盐和交通之利,丝毫不逊色,这清江浦也是如此,靠着这漕运枢纽中心,以及天下粮仓中转的便利,比起扬州和江南各处,不弱半分。

按照户部的规矩“令江西、湖广、浙江民运粮百五十万石于淮安仓,苏、松、宁、池、卢、安、广德民运粮二百七十四万石于徐州仓”,等运河自徐州移向邳州,隅头镇上又没有那么大的存储能力,这徐州仓存粮也就改向淮安仓。

淮安仓就是位于清江浦,在官方名册上的名字叫做常盈仓,尽管年年万船转运,可仓中储存的粮食,常年不下百万石。

这样重要的转运枢纽,这样巨大的粮仓,更不用说,大明还在清江浦设有榷关税卡,收取赋税,漕运、粮食、税银,这几项都是户部的命根子营生,自然要设有官员专管,户部云南司分司就设在清江浦,别处分司不过是一名七品主事,这里却要放个从五品的员外郎。

更有趣的是,清江浦人口已经接近六十万,差不多占到整个淮安府人口的五分之三,这么巨大的城市,在官方的名义上,只是淮安府府城山阳县范围内的一处集市,这里最多设置了一位巡检和几位小吏,却没有官员名义上管辖。

山阳县令不过七品,即便是四品的淮安知府对户部来的员外郎也没有管辖之权,这么下来,这位员外郎实际上是清江浦的管辖官员。

在漕运和粮仓上有权有好处,又有漕丁和库兵两支武力也可以驱策,这位员外郎也算得上有权有钱有兵,有这样几项,自然就成了这清江浦的主宰,当然,清江浦本地的商会、行会和帮会是统计阶级的另一部分,大家共同管理着这江北第二繁华之地。

有明一代,都是以京官为贵,尽管在这清江浦做一任好处多多,威风八面,但那些追求上进的清流文士依旧不愿意来这边,能过来的都是年纪大了上进无望的,这些人不求什么官声,自然做事没什么顾忌,白的黑的,从来不在乎什么。

不提这位户部分司的员外郎,清江浦的腊月正月是一年里最清闲的时候,漕运畅通的时候不必说,运河不方便通航的时候,往往要修缮仓库,翻晒存粮,还要核对账目,同样是忙碌不停,也就是到了腊月,大家才有得闲。

富贵人家饮宴相聚,穷人家竭尽所能也要度过年关,停留在此的漕丁们去往各处寻欢作乐,库兵们则是购置年货,上下打点,能管着这大粮仓,进进出出不知道能捞到多少好处,一定得保证来年留下。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也要为了来年忙碌,南人不擅车马,清江浦这近万大车和车夫都是河南、山东那边,还有徐州和邳州那边的,这些车马的意义不比漕船漕丁要差,大量民间商旅货物就是依靠他们去往北地各处。

从南边汇聚到清江浦的行商旅人千千万万,这么多人,这么多货,如果任由这些大车和车夫自行招揽,肯定要拥堵异常,混乱那就更不必说了。

除了这些,还有漕运上克扣下来的不少粮食,这些粮食除了水运之外,也要通过大车送往水路不通的各处,这一类生意,更要有人运筹运作。

第540章大车帮

这么多年下来,清江浦早就行成了规矩,所有车马的活计一概由七家牙行分派,牙行自己没有车马车夫,在清江浦附近讨活的车夫们去牙行里挂个名字,然后由牙行分配,脚钱收入大家按照比例分配。

牙行们做的还算公道,不然活计就让别家抢走了,不过也有大概的范围划分,分派区域和去向,两家最大的商号,一个是通北号,这个和漕运同一方向,去往山东和北直隶,一个是中原行,这个是去往河南,另外一个是徐凤祥,这个是走徐州凤阳一片,陆路也就是这几片地方,其余几家或者接专门的生意,比如说江南几个做丝绸棉布的大商号专用某家,还有是去往南直隶江北其余府州县,也有承接零碎活计,专门针对行人的。

这个不用想就能知道,能接通北和中原两家的活,自然是赚得多,一次跑几个月,一年几趟也就足实了,徐凤祥胜在轻松,可以多跑几次,至于其他家那边就属于做比不做强,总算有活计养活自己和车马。

近万辆大车,近万名车夫,除却那些大商号以及方方面面直属的,剩下的也有几千,这么多大车,谁不想去接那些钱足好做的活。

通北号和中原行两处,一次出车最少十几辆,路上有武师护着,沿途的州府卡子也都打点周全,去的时候脚钱先支三成,送到了目的地之后,回来还能安排活计,脚钱结算的也是及时,这样的自然好做,跑上几年就能置办一辆新车,至于这徐凤祥的,路程近好走,跑完一次可以回来多接活计,运气好去徐州,若能捎带几坛汉井名酒回去,这一趟就赚得多了。

至于去他地方,好运气的接那些大大商户的生意,运气不好的就只能接那些零碎活,带着货穿州过府的走,路不好不说,还有个河沟溪流的拦着,过去麻烦不少,沿路也谈不上打点之类,遇到匪盗响马只能自认倒霉,有时候还要被沿途的百姓讹诈,更麻烦的是,牙行本身就会坑人讹人,稍不留神,牲口和大车就不是自家的了。

赶车拉货,眼前的财货自然不能这么放过去,运粮食的一次下来总得克扣个几十上百斤的,其他货物也免不了雁过拔毛,但偶尔一次两次还好,事情做得多了,货主和收货的发觉,直接找到了牙行那边,牙行在官面和江湖上都有人脉,狠狠教训几个之后,大家都收敛了很多,但也没办法在这上面贴补了,人是正当,可日子变得难熬。

大家都想要好的生意,坏的生意没人做,自然要争,开始时候不过是身强力壮的占先,到后来却有了按照地域划分的几个大帮,这就是所谓的“大车帮”,厮杀争胜之后,垄断在通北号、中原行以及徐凤祥几家牙行的挂号权利。

开始时这等车夫们的行会不过是求个占先公道,可几百上千人结成一伙,自然就不满于仅仅占先求个公道,牙行也没办法做什么手脚,四家较小的牙行做不下去了,活计都朝着通北号、中原行和徐凤祥三家集合,实力膨胀起来的牙行和各自抱团的车夫帮会们形成了新的平衡。

大车帮会经过厮杀吞并之后剩下两帮,一伙是山东帮,一伙是河南帮,山东那边主要是青州人,河南那边则是汝宁和归德过来的人,这两帮承接三家牙行和其他商货的运输,不是这两帮内的车夫就会活的很难。

牙行抽成这个倒是天经地义,可如果不是山东、河南两帮中人,这拉脚运货的车钱还要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