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30章

大明武夫-第30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亲人……”

木先生转过身站住,听到赵振堂的话之后,禁不住愣了下,随即微微低头,抬头后说道:“身不由己。”

说完又是转身,但这次好了点,转身前冲着赵振堂抱拳为礼,看着这木先生消失在街道的黑暗中,赵进忍不住摇头,怎么客气半天也不和自己女儿说句告别的话。

对自己父亲的冷漠,木淑兰似乎不在意,笑嘻嘻的冲着背影摆摆手,又跟赵进叽叽喳喳的聊起来。

第53章粮食和银子

何翠花昨天就从城外回来了,还在娘家那边带了几只风鸡,半扇猪肉,今晚上正好做了顿好的,结果赵进因为下午加练回来晚,还得何翠花把做好的饭菜热了两次,把赵进狠狠说了顿。

相比于他,木淑兰的待遇就好不少,何翠花听到小姑娘要在自家住几个月,不但没有惊讶迟疑,反倒欢天喜地的去布置屋子,赵家的宅院不小,腾出间给小姑娘住的房间很简单。

赵振堂直接把那两锭银子给了何翠花,嘱咐说道:“她连个换洗衣服都没有,明天你扯几尺布做一套,该置办的都给置办了,别亏待她。”

“就你会说话,我会亏待我儿媳妇吗?”何翠花埋怨了句,满脸都是笑意。

在赵家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木淑兰丝毫不认生,吃饭吃的香,一直纠缠赵进聊天,大人们都脸上带着笑容观看。

不过他们也有自己的事情要聊,原来何翠花这次回娘家是给弟弟送银子去了,何屠户家境殷实,在乡里也有点势力,把女儿嫁给赵振堂之后,更是没人敢惹,何家不穷也不贪,从没沾过赵家的便宜,就是正常相处。

何屠户杀猪,家里的田地就是赵进的舅舅何有福来耕种,田地不少,手里有五个长工,本来这种家境收入不必借钱,没曾想今年没有周转开,交赋税之前被收粮的贩子坑了一次,粮卖的多,银子拿得少,交完赋税后手里一下子周转不开,年虽然能过,开春后却没银子了,到时候生活和买种子之类的银钱远远不够用。

何有福是个老实人,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而且还好面子,不想让人知道他吃亏,折腾到前几天,还是赵进的舅妈去找公婆哭诉,这才知道这件事,何屠户手里也没有多少银钱,只能打发人来赵家求助。

“我要不去,家里就要卖地了。”何翠花很不高兴的说道。

“你那爹和兄弟就是好面子,张个口别上天还难,我去找户书说说,徐州还差你们家那份银子,真是折腾。”赵振堂喝了口酒,满不在乎的说道。

到现在赵进也知道,知州衙门里有六房,对应六部,这户房负责徐州城管辖之地的赋税、田地,户书就是管理这户房的书吏,别看这小吏比衙役地位稍高,同为贱役,但知州九年一任,又是科举出身的读书人,地方上的实际事务都由这些小吏操持,而且吏目世袭,祖祖辈辈在一个地方,管一件事,必然会成为地方上真正有权的角色。

好在衙役们也都是徐州本地土著,赵振堂也算场面上的人物,求人能求得动,也有面子在。赋税上的事,百姓看着大过天,可在户房书吏眼中,随手一笔就可以抹掉。

衙门里有人好办事,赵进心里感慨,听得仔细,却把身边的小女孩忽视掉,几次前言不搭后语,结果木淑兰生气自己吃饭了。

“……劳什子一条鞭,什么都折算成银子,乡里那有那么多现钱,秋天低价卖粮拿银子交税,春天高价买粮过春荒,一来一去,破了多少人家……”

赵振堂放下酒杯在那里埋怨,赵振兴笑着摇头说道:“大哥你说的都是老黄历,张相爷一死,全家问罪,那一条鞭法也就停了。”

“一条鞭停了,下面不还是该收就收,少收一文钱了吗?赵振堂的声音跟着高起来。

赵进有点发愣,心想事不关己的议论怎么弄的和吵架一样,赵振兴摇摇头,何翠花这时候出来打圆场,给赵振堂和赵振兴每人拿了一块面饼,坐下说道:“别为这事争了,你们兄弟两个现在不挺好的吗?”

“咱爹咱妈吃这个苦快二十年,却没跟着我享福,我……,现在卫所那些人苦啊!”赵振堂又是一杯酒喝了下去。

何翠花无奈摇头,埋怨说道:“交皇粮这话以后咱们家不能提了,一说你就这个样子。”

赵振兴的神色也有些闷,开口说话的时候声音发涩:“大哥,过去的事情不要提了,咱们现在活的不错,这就够了。”

说完这句,赵振堂重重靠在椅子上,长出了口气,自嘲笑道:“瞎操心,有好日子过,就不该念叨从前。”

在富裕风光的时候回忆从前的穷苦,才能比较出现在的幸福,赵进那一世打拼到中层之后也经常在酒桌上回忆当年,所以他知道现在的气氛虽然有点压抑,实际上并不郁闷。

自己父亲和叔叔从前应该很辛苦,自己的祖父母的去世想必也和辛苦劳累有关,其实这些事赵振堂在饭桌上说了不止一次,只不过从前从没有留意,或者听了也听不懂。

不过这些都是随便一想,赵进现在想的是那一条鞭法,这个名字他有印象,不过赵进注意到的是父亲赵振堂的埋怨“秋天低价卖粮拿银子交税,春天高价买粮过春荒”,居然还有这等事,这里面有大文章可做……

正在那里想着,却觉得胳膊被人戳了好几下,反应过来一看,却是身边的小姑娘木淑兰在动作,看他反应过来,小姑娘凑过来说道:“小进哥哥,你家和我家一样,吃饭时候大人总是谈些听不懂的。”

木淑兰的声音不太低,满桌子的大人都听得清楚,本来沉浸在往事回忆中的赵家兄弟一愣,接着就笑出声来。

桌上的气氛顿时变好,何翠花也满面笑容的揉揉小姑娘的头,笑着说道:“小兰真聪明。”

赵进这才明白,敢情这小姑娘说那句话是为了调节气氛,这还真是冰雪聪明,不过他的心思已经不在这个上面了。

晚上赵进锻炼完之后,自己会铺床睡觉,不过赵进也知道入睡前,何翠花会进来看看,给他塞塞被角,尽管完全没必要这么做,可这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往常赵进会道声晚安,然后进入梦乡。

今天何翠花过来的晚一些,赵家买的宅院是大户人家的,屋子倒是不缺,但也要给小姑娘收拾收拾,等把那边安顿好之后才能过来。

“娘,今天我爹说的‘秋天低价卖粮拿银子缴税,春天高价买粮过春荒’这个事情是怎么回事?”赵进直接开口问道,父母儿女,这是最亲的血缘直系,彼此之间没什么不能说的。

果然,他这一问,何翠花也只以为是少年的好奇,就直接坐在赵进的边上,开始讲述。

大明百姓都要缴纳皇粮国税,还要负担徭役,这个是百姓们的义务和责任,除了那些有功名的读书人和官员之外,没有人可以例外,就连卫所里的军户也要如此,甚至还要负担更重。

第54章世上聪明多

朝廷的皇粮国税名目众多,缴纳银钱,缴纳粮食,还要负担劳役,名目繁多而且复杂,交的人麻烦,收的人也麻烦,而且其中做手脚的机会也多。

二十几年前,内阁首辅张居正行一条鞭法,也就是把银钱、粮食和劳役统统折算成银钱,百姓只需要缴纳银钱就可以了,朝廷再拿这些银钱去采购粮食,雇佣劳力。

行一条鞭法,朝廷的确多收了不少银子上去,但朝廷官府方便,却没考虑到百姓们的实际。

乡村农户,自耕自织,自给自足,偶尔需要些杂货,也都是以物易物,银子铜钱之类存量很少,莫说是农民,就连很多中小地主家里也只是存粮存物,不见得有多少银钱。

这个一条鞭法一出,秋天缴纳的赋税不能用粮食代替,要收取银钱,他们只能把手中的粮食卖掉,可银钱通货不足,粮多钱少,这就导致粮食价钱变得低贱,农民和中小地主要卖大量的粮食才能凑够赋税。

秋天过去,冬天和春天、初夏都要靠着存粮过活,这就是所谓青黄不接的时候,为了交纳赋税多买收获的粮食,导致存粮不足,人不吃饭就要饿死,到这个时候就要想办法填饱肚子,也只有借贷买粮一条路。

而春天青黄不接,正是人多粮少,粮价飞涨起来,借钱借不到只能接高利贷,可这高利贷又有几个人能还得起,一来二去,只能卖人卖地,彻底破产。

“……秋天扒一层皮,春天扒一层皮,很多地主富户都活不下去了,你爷爷奶奶就是那时候累坏的身子,咱家还是个百户出身,其他人更惨……”

何翠花在城外乡下长大,这样的事情耳濡目染,见过太多,说着说着,神情语气都有些悠远,显然陷入了回忆中。

话还没说完,内阁首辅张居正死后被清算,家人有的饿死,有的自杀,而且推行一条鞭法的张大人被定罪清算,他推行的税法也自然要被否定。

但否定归否定,该收的银子却没有少收一点,下面还是按照一条鞭法那时候收取的额度收,而且除此之外,从前那些杂项又都被加回来了,这样的叠加,用雪上加霜来形容都太轻了。

“……亏得你外公把家里的地都卖给了别人,过了一年多,卖地那家人也把家里的地全卖了,整个村子都成了别家的佃户,好多大地主趁机收地……”

农民破产,中小地主破产,却也不是处处凋敝,有功名可以免税的士人们占了大便宜。

“……那些读书人不用缴税,很多人家直接把地献出去,心甘情愿的给他们当长工佃户,就连很多没功名的地主富户都那么干……”

真正得利的则是那些大地主,能成为一方豪霸的大地主并不仅仅依靠他占有的土地和财富,家中往往这样那样的官面关系,有的本身就是官员亲贵,他们借此大量的吞并土地,又利用免税特权不比较那赋税,财富权势滚雪球般增加。

至于卫所里,指挥和几个千户,把军户们的土地用差不多的手段全都收到了自己名下,把军户们都变成了他们自己农奴。

“……你爷爷奶奶不想把祖辈传下来的的田地给别人,所以没白没黑的做活,累出一身病……”

“你在那里絮叨个什么,不让孩子睡了,快回来!”何翠花正说得时候,听到门帘外赵振堂不耐烦的低喝,敢情这边说的时间太长,赵振堂过来看看。

“你说就行,我说就不行。”何翠花说了句,笑着摸了摸赵进的头,低声说道:“太晚了,小进你好好睡。”

何翠花把被子给赵进塞严实了,这才走出去,还能听到她和赵振堂的说话:“本来孩子睡着了,你那一吆喝就给吓醒了。”

“那些破事还提他干什么,城内城外日子不一样过……”

声音渐渐远去,棉布帘子缝隙透进的油灯光芒也已经熄灭,这时代的夜晚无比安静,偶尔响起的狗叫更衬托出此时的安静。

白天累了一天的赵进却没有和往日一样进入梦乡,他在被窝里瞪大了眼睛看着天棚,现在的赵进兴奋的睡不着。

“秋天低价卖粮拿银子缴税,春天高价买粮过春荒”,低买高卖,这里面包含着多少血淋淋的惨剧,多少的残酷,甚至还有自家的往事,赵进全然没注意,他只是看到了这里面的金光闪闪。

尽管晚上睡得很晚,第二天起来却很早,跑步也比平常多跑了两圈,现在王家门前总算没那么热闹,出门打扫的门房好奇的看着赵进,心想平时很沉稳的少年今天怎么这么高兴。

吃过早饭,赵进和小姑娘一起去往二叔赵振兴家学武,在路上的时候,赵进兴冲冲的想到,接下来的生活不会这么枯燥规律了。

他小心翼翼的在饭桌上婉转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家里存的银钱比较多,临时用不上,能不能收粮屯粮,这样一年最起码能够周转几次,滚雪球一样的变大。

“小孩子懂得倒是多。”赵振堂笑着摸摸他脑袋,何翠花笑着添饭,谁也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一直过了几天,赵家夫妇都没有任何反应,赵进又去和赵振兴说这个事情,他知道自己二叔对自己很看重,不把自己的话当成小孩子的玩笑。

“本以为你长大了,没想到还真是个孩子,妙想天开。”

这让赵进更加气馁,变了几个说法,赵振兴都不为所动,赵进也无奈了,本来还想着让自己二叔去说服父母,没想到自己的话这么不受重视。

几处碰壁,赵进只能选了自己的最后一个选择,和少年们说了这件事,王家、陈家和孙家甚至董家都有这样的财力。

说了之后,大家都是无动于衷,根本没什么人有反应,赵进觉得失望,也觉得不对,低买高卖,一层层扒皮,滚雪球一样的增长,这样的诱惑为什么大家都不动心。

十几天后,赵进在饭桌上知道了消息,是自己父亲赵振堂颇为不屑的说出来的“孙甲家还真是脑子坏掉,居然放债收粮,昨天郑户书领人上门查账查税,衙门里经手的事情他们也敢伸手,要不是孙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