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1134章

大明武夫-第1134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问题,就连幕府都在为之头疼,自然商队也必须做出相应的防范。

因为心里清楚自己现在要走的路线,很有可能是他未来要带着大军一路北上的进军路线,所以一路上他很注意观察沿途的地形和风土人情,甚至有些重要的信息还要自己记在笔记里面。

他这样的举动自然有些奇怪,不过现在在德川幕府治下,幕府已经大致安定和平了三十几年,早已经变成了太平盛世,而且商业十分繁盛,所以也没人注意这个商队,更没人注意他的奇怪举止。

而商队内的人也知道他就是来本州岛游历的,就好像当年的那些南蛮传教士一样,所以也见怪不怪,只当他在记自己的游历笔记。

下关一地,在古代的行政区划当中属于山阳道内的长门国,而到了现在,已经毛利家的领地长州藩的一部分。

毛利家在战国时代曾经十分辉煌,在曾经的各代家主尤其是毛利元就以及毛利辉元等卓有能力而且雄心勃勃的枭雄的统领下,通过历代以来的积累和不择手段的扩张,拥有长门、周防、安芸等等山阳道诸国乃至九州岛一部分的领地,在战国时代成为领地最大、实力最强的大名之一。

在织田信长崛起的时候,一心想要问鼎日本的毛利家自然与他产生了极大的冲突,双方几次大兴刀兵,毛利家联合越后的大名上杉谦信一次抵抗织田家的扩张,当时身为织田家大将的丰臣秀吉——那时候还叫羽柴秀吉——就是当时织田方对阵毛利家的前线领兵大将。

因为织田集团的实力膨胀太快,在多年的交战之后,毛利家渐渐地处于了不利的地位,手下纷纷叛离,就连一直以来的附庸大名比如宇喜多直家等人也出现了动摇,反而投靠了织田家。面对这种极端不利的形势,家族不得不因此暂时放弃了称霸日本的打算,转而想要和织田政权谋求和解。

正在这时,明智光秀发动了本能寺之变,将织田信长和他的长子逼死,而急于回到织田家根本重地、谋求继承织田信长政治和军事遗产的丰臣秀吉就快速地与毛利家达成了和解,然后急速实现了“中国大返还”,率大军急行军赶到了京都并且讨伐明智光秀,从而为自己夺到了继承织田信长一切资本的机会,接着在贱岳合战当中击败了自己的最大对手柴田胜家,正式成为了织田信长之后的又一位天下人。

丰臣秀吉急速崛起并且控制了日本大部分地区之后,当时的家主毛利辉元审时度势,决定暂且臣服于丰臣政权,而这时候丰臣秀吉也急于安抚各地的实权大名,双方一拍即合。

在那时候,丰臣秀吉通过检地和安堵,给毛利家确定的领地为一百二十万石(因为丰臣政权初立,而且有意想要绥靖各地大名,所以检地做得十分粗疏,毛利家的领地实际上超过了二百万石),因为拥有如此巨大的领地,毛利辉元也就和被安排到了关东、领地接近二百五十万石的德川家康一起成为丰臣家五大老之一。

然而,好景不长,过了十几年,丰臣秀吉就在两次侵朝失败的阴影当中病逝,继承人是只有六岁的无法理政的幼子丰臣秀赖。而执政权力就下落到了以五大老和五奉行手中,为了争权夺利、继承丰臣秀吉的政治遗产,这些实权大佬们开始了十分激烈的明争暗斗。

其中,因为实力最强,德川家康自然就成为了众矢之的,以石田三成为首的一大批丰臣政权下的大名开始集结起来反对德川家康,而心怀野心的毛利家也选择了站到他们一边共同反对德川家,希望借此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势力。

在另一位大老、年纪最大的前田利家因病去世之后,两方居间再也没有了可以协调的人,家康自己也觉得结束蛰伏、夺取日本时机已经来临了,于是也不再顾忌,开始步步紧逼,而石田三成一派也不肯退让,最后两方只能选择以战争来决定高下。

关原之战当中德川家得到了完全的胜利,西军一败涂地,而德川家自然也开始了对这些反对自己的大名们的清算,大老们当中石田三成作为首恶被处死,宇喜多秀家被迫逃亡、领地被没收殆尽,而上杉景胜和毛利辉元两家则不得不对德川家俯首称臣,同时遭遇到了减封的处分,上杉家的领地从一百二十万石减少到了三十万石左右,而毛利家的领地则减少到了三十六万石,领地可谓大幅缩水。

虽然三十六万石的领地在德川幕府确定的外样大名当中也算是头等,但是和家族兴盛的时候无法同日而语,再也不复当年的辉煌了。由此,毛利家也自然会对德川家心怀怨愤。

这种怨愤,以周璞的立场来看原本应该去想办法利用一下,不过来到了九州之后,经过审慎的考虑,他却暂时搁置了这个想法——因为他已经找上了岛津家。

在战国时代,毛利家盘踞山阳道,岛津家盘踞九州岛,两边为了扩张自然也多次打仗,多年来早已经积累下了很深的仇恨,为了安全着想,在已经得到了岛津家的支持以后,周璞暂时不愿意联系毛利家——一来是怕岛津家为此不满,中断和自己的合作,二来也是怕毛利家因为岛津而不愿意合作反而对幕府告密。

大军向日本开战,第一要务是要给自己找到一个立足之地,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攻略,所以九州岛是最开始的目标,岛津家身处九州,自然就能够为此提供更多的帮助。只要能够打下九州,接下来的事情就都好办了,到时候大兵压境想要招揽毛利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用急在一时。

再说了,他现在还有两个“护卫。”在身边,实在不适宜做一些节外生枝的举动。

“大人,商队都要准备走了,还停下记录吧。”就在周璞还在一边记录一边思索的时候,旁边的东乡重方突然出言催促了。

东乡重方和江夏明贤两个人原本是岛津忠恒为了保护并且监视他而特意派到他的身边的,周璞这次北上京都,他们自然也要求跟在一起。

周璞考虑了一下,最后觉得自己还需要维持现在同岛津家的关系,而且孤身北上不带两个护卫也确实不够安全,所以同意了他们的要求。

商队原本对他这种私下带人的行为十分不满,不过作为大汉的高级官员,他带两个护卫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再加上三井家想要讨好这个官员,所以也就默认了下来,而这两个人一路上也沉默寡言,极少与人来往,倒也没给大家添麻烦。

不过,正如周璞所猜想的那样,他们对毛利家并不喜欢,所以也不希望周璞借机同毛利家的人来往,因此一直都有意催促周璞快行,周璞虽然并不会听从他们的安排,但是表面上的功夫还是要做的。

“现在多费些劲,以后就能少吃点苦头啊。”再次收到了催促之后,周璞笑着回答,“别忘了,我们大汉打下九州之后,为了压服幕府还要继续北上入洛的,也就是说我们接下来走过的路线很有可能就是未来的战场——说不定你到时候还会是个领兵的将领,怎么能够不先做些准备呢?”

“如果是仓促来准备的话,那就算再怎么认真也效果不大。”东乡重方的表情还是十分严肃,“我们萨摩藩多年来一直都在这些地方征战,对地形早就烂熟于心了,只要重新建军,就可以按照之前的经验进军,用不着特意抢在这几天来写记录。”

他的话里总含着一点点的讥嘲,暗示周璞是在临急抱佛脚,不顶用。周璞听得出对方的意思但是却笑而不答。

就是因为你们什么都太熟了,所以我才得要早点提防住你们,本官冒着生命的风险跑到日本来,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可不是为了你们岛津的。

“对了,临行之前家主有一些话,想要转告给大人,我们本来是打算等到大人到了京都之后再行转达的,不过我们想了想,还是今天就跟大人说明情况吧,免得让大人在京都的行动受阻。”东乡重方突然又加重了语气。

“什么事情?”周璞有些奇怪。

“家主最近一直都在萨摩藩内清理有异心的叛徒,想必大人是清楚的吧?”东乡重方反问。

“这件事……我倒是略有知情。”周璞点了点头。

随着准备工作的深入,岛津忠恒已经将最忠于自己的人马召集了起来,并且为了进一步扩大动员能力,他开始对家族内部反对自己的势力开始动刀,清洗了一批不服从自己的家族成员,这样的动作做得很大,以至于长崎城内都已经开始有传言了。

“就连大人都已经知情,那想必在长崎已经传遍了。”东乡重方和江夏明贤颇为忧虑地对视了一眼,“大人,还请催促国内,尽快进兵,不然长崎的官所迟早会派人来本藩来过问此事,把这些情况都转达给幕府的,那时候就不妙了。”

“请诸位放心,我国也一点都不想拖延,现在一直都在紧张筹备,我已经数次要求国内加速准备尽快出兵了,朝廷也答应了我的要求。”周璞却并不打算为岛津忠恒而改变国内原本的计划,只是宽慰敷衍对方。“我们绝对不会坑害藩主,这种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岂是我们大汉之人所能为?”

“那就多谢大人了。”东乡重方微微躬身。

“你们要问的就是这件事吗?”周璞再问。

“那倒不是,藩主要我们通知给大人的是另一件事——现在他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对家老们和家族内部的清洗,然后将自己的决定告诉了他们。经过了大家的商议,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本藩可以无条件地支持大汉对幕府的讨伐,并且愿意出兵帮助大汉进军京都——不过,我们藩内兵员和财政都十分窘迫,实在难以支持更进一步的进军了,所以本藩的军队,不会进军关东。”

第1598章苍白的脸色

一股怒气,骤然从周璞的心中升腾而起。

岛津家巨大打算只把作战的范围限定在九州和西日本,而不愿意进军身为幕府根据地的关东,那就代表他们并不打算竭尽全力来帮助大汉军队,反而存着把自己等人推上前线自己作壁上观的心思。

虽然在赵松等人原本制定计划的时候就没打算靠着这些大名来帮助自己和幕府打决战,而且根本就没想着从九州一路沿着京都走陆路推到江户去,但是岛津家都到了这个时候,还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实在让周璞有些恼怒。

而且,这个消息如果到了京都再公布的话,一定会让自己在日本朝廷那边损失不少威信,甚至可能影响到他们的立场,这次东乡重方肯提前说,总算看在大家交情的份上帮了一个小忙了。

岛津忠恒,我迟早会让你们明白我还有大汉绝不是好摆布的,他心里暗想。

“贵藩这个要求,也太奇怪了……”周璞皱了皱眉,强忍住了心里的怒意,“打仗,自古以来都是要全力以赴的,哪里有开打之前就给自己限定作战范围的道理?再说了,我军乃是客军,本来就需要贵藩这些本土势力的帮助,若没有诸位的协力,我军岂不是要平白多面临不少伤亡?”

“这是我们藩内的家老们共同参议之后得出的结论……就算是藩主本人,一时也是无法更改的,很抱歉,大人。”东乡重方有些迟疑地道了歉,“藩主最近为了排除异见,已经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若要是再无视全体家老们公议下的意见,恐怕反而会引发藩内的不满情绪,还请大人体谅。”

这话周璞却听着觉得不尽不实,以岛津忠恒原本的控制力,再加上他最近又铁腕清洗了那么多反对派,家族内部的实力派们肯定已经没有几个人再敢跟他别苗头了,他若是要强力推行,根本不会有人反对。之所以推说是什么家老会议的决定,恐怕是为自己找一个理由吧。

他的猜测也确实属实,这原本就是岛津忠恒的意思。德川家在关原合战当中给岛津一家、乃至所有反德川大名们所留下的阴影实在太重了,十几万大军对垒,结果还没有真刀真枪杀上几场就已经大军溃散,实在让人一想起来就心头发凉。

岛津忠恒固然对大汉的军队和军力极有信心,但是他觉得关东是德川势力的腹地,若再次深入关东的话,恐怕难免会受到很大的损失,岛津忠恒当年受过那样苦他可不敢冒险让整个家族又试一次了。

况且,岛津家跟随大汉起兵,固然是有要扩张自己势力的意愿,但是并没有一举趁机取代幕府成为整个日本主宰者的打算——这已经超过了萨摩藩的实力极限,而且大汉也未必会容忍打烂了一个幕府又出现一个新的幕府。

既然拼命打没好处,那又何必拼命打,岛津忠恒的盘算里,只要借助大汉把京都和西日本打下,然后就可以观望形势坐等大汉去与幕府决战了,若是大汉真的推灭了幕府那自然最好,可若是大汉做不到,那就至少能够维持住一个东西日本对垒割据的局面,而那时候岛津家就是朝廷所必须仰赖的栋梁了,而家族势力自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