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1079章

大明武夫-第1079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礼炮的轰鸣声的伴奏下,嵩山号不紧不慢地继续前行,最后终于在栈桥边停了下来。

接着,船的甲板上放下了长长的木制梯子。

陈元帅不紧不慢地走到了梯子边,然后踏上了梯子。

“李大人,要不要一起上去?”眼见李静思一脸的艳羡,宁泽光笑着问李巡抚。

“不……不用了。”李静思一个激灵,连忙摇头表示推辞,“元帅前去迎接即可,我在下面恭迎太子殿下和元帅。”

他想起来了,陈元帅和皇家关系密切,太子殿下很有可能会带着皇上的一些口信前来的,要是那时候自己在旁边看着,岂不是惹得太子殿下和元帅碍眼?

“大人真可谓高风亮节,在下多谢了。”宁泽光若有深意地笑着道谢,然后跟着陈元帅一起走上了梯子。

元帅的步伐十分有力,而且表情没有什么变化,如同走在平地上一样,宁泽光则比较敏捷,他有意加快了速度,追到了元帅的身后。

“元帅,李巡抚还算是懂事,只要有他在,以后大家的日子也不会有那么难过了。”在元帅的侧后他小声说,“这下元帅也可以放心了吧。”

“什么放心不放心的。”元帅的步伐并没有减缓,仍旧向前拾级而上,“朝廷若是真要打算追究,又何必等到现在才开始置省?又何必做得这么缓?”

“元帅的意思……莫非是朝廷并无心追究大家?”宁泽光吃了一惊,“那……那为何……”

他想问元帅为什么要自己对李静思这么低声下气,但是觉得又说得太失礼,所以还是忍住了。

“我们不低声下气一点,怎么让下面感到害怕,又怎么让大家去尊重朝廷的权威?”他哪里知道,元帅就好像看穿了他的心思似的,直接就冷笑了起来,“今天难得巡抚和沈阳驻军的高官都在,你这么表现一番,他们大概也知道朝廷的威严不是说着玩的了。”

“原来……原来是这样……”宁泽光先是一怔,终于恍然大悟,接着,他又有些为上司不值,“元帅……您,您是何等身份,又何至于如此?”

“我是什么身份?我是大汉的纪国公,是全军的元帅!”元帅的回答还是十分简短,脚步也没有停歇,“我拿着朝廷最高的封爵和俸禄,不为大汉着想,难道还要等着别人来帮我想吗?”

“元帅是真的打算以后要严厉处置了吗?”宁泽光已经明白了元帅的用意。

“他们吃了几年,也该吃饱了。”元帅踏上了最后一级木制台阶,“老兄弟们跟我出生入死这么多年,新朝打下的天下,他们都是功臣。不让他们拿点本回家,不让他们有个好归宿,我于心何忍?但是吃了这几年,也该够了,再不收手,到时候朝廷和天下人怎么看我们辽东军?又怎么看我?朝廷善待功臣也是要有度的……”

“哎……元帅所说的都是正理,要是他们都明白元帅的一片苦心,又何必我们今天再来这么一遭……”宁泽光长叹了口气。

他并没有什么很强的财欲,所以尽管身为陈元帅的亲信,但是并没有为自己谋取什么私利,也许这就是元帅特别信重他的原因吧。不过,其他人就不一样了,宁泽光自己就知道很多同僚私下里参与经商和经营田地的例子,也为这种现象忧心忡忡,几次为此而跟元帅进言。

元帅的心思他多多少少也猜得到,都是自家的兄弟,出生入死那么多年,谁又能真的忍心下狠手?元帅只含糊几年,也算是公忠体国了。

从这个方向来看,也许朝廷建省并没有让元帅不高兴,削了权但是也给了他一个约束部下的好借口。

正当他还在思索的时候,元帅已经走上了最后一级台阶,然后踏到了甲板上。

早已经集合在一起的战舰上的水手和军官们,一看到他胸前佩戴的勋章之后,都明白了他的身份,连忙同时跟他敬礼。

这艘船的舰长走上前来,躬身再朝元帅行礼。身为嵩山舰的舰长,他原本也是海军里面的一号人物,可以说是前途无量,平日里他在下属和同僚面前也是一副眼高于顶的样子,不过在元帅面前,他也不过是一介小卒罢了。

元帅也举手还礼,这时候后面的宁泽光也走了上来,看着他面前硕大的银兰勋章,其他人跟他们又是敬礼。

而就在这个时候,正好又有几个人从舱室当中走了出来。

站在左边的人一身海军的军服,身上也佩戴着勋章,元帅认得他是琅琊侯蔡德,海军北方舰队的司令官。

而站在右边的那个人,是他的老部下,现在已经被封为荥阳伯的赵松,赵松现在也满面笑容地看着他,一脸的春风得意。

而站在中间的,却是一个少年。这个少年的面孔方正,个字并不高,不过神情严肃,显得有一种超越了年纪的老成。同时,虽然看上去很和善,眉宇间依稀可以看到几分当年陛下的影子,自有一番威严在。

太子,真的长大了啊……一代新人换旧人,也该到这个时候了。陈昇的心里莫名其妙地出现了一声感慨。

“叔叔!”当看到陈昇的时候,太子微微有些动容。

虽然这些年来他和陈元帅没有见过面,但是他在上课的时候,不知道多少次从老师们那里听到本朝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一步步龙兴,最后夺取天下的故事,而在这些故事当中,这位叔叔的功业勋绩也屡屡被提起,他自然对陈昇有些崇拜。

如今看到真人,第一眼就感受到了元帅身上的那种英雄豪气,他不由得受到了感染。

“臣参见太子!”虽然心有感触,但是陈昇的动作丝毫不慢,和后面的宁泽光一起,深深地躬下了身来,“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叔叔请起!”看到元帅如此对自己行礼,太子连忙抢上前去扶起了元帅,“叔叔不必如此多礼……请起请起!”

“太子是国之储君,又是代天子来巡视,我身为臣下,决不能有礼数不周。”在太子伸手扶之后,陈昇慢慢地直起了腰来。“臣陈昇,恭迎太子殿下巡视辽东。”

接着,他打量起了太子,一时间竟然没有说话出来。

“叔叔?”

“殿下是代天巡视,切不可与臣表示太过亲昵,以免有失皇家威仪,用官名或者爵名称呼臣即可……”陈昇小心地提醒了太子,然后声音突然有些颤抖了。“太子殿下……看到太子殿下如此风采,臣……十分欣慰,就像是看到了当年的陛下一样。”

太子微微一怔。

被人说像父亲,他已经听过很多次了,但是像陈元帅这样一直呆在父皇身边的人,说出来格外具有说服力。

“多谢叔……多谢纪国公!”

他一直揽住纪国公的手,心里也十分激动。

“殿下,请问陛下现在身体还好吗?”最初的激动慢慢消退之后,陈昇问起了圣躬。

“圣躬安,请国公放心。”太子连忙回答,“父皇在京城也十分想念国公,他一直说辽东苦寒,国公一直呆在那里恐怕对身体有碍,还托我问国公现在身体如何?”

“臣身体尚且康健,不敢劳陛下担心。”陈昇心里愈发激动了,“太子殿下,虽然如今已经开春了,但是辽东不比京城,仍旧苦寒,还请太子殿下也多多保重身体。”

“多谢国公提醒。”

第1544章有些累了

“太子殿下,高丽也和辽东一样,是个贫瘠苦寒的地方,去了之后也请太子殿下多多保重。”陈昇继续向他进言,“臣这里有一些滋补抗寒的人参,到时候殿下也可以一并带过去,到时候可以补补身体,此去高丽千里迢迢,太子万万不可轻忽。”

“是……是……”太子连连答应,就好像是被老师教训的学生似的。

这两个人表现得如此亲密,赵松和宁泽光当然是不会去打搅的,但是蔡德就不得不站出来打断了,毕竟他是舰队的总指挥官,舰队现在需要尽快停泊,还需要给接下来的运输舰做准备,实在浪费不起时间。

“太子殿下,时间已经不早了,先下去吧。”他硬起头皮来,打断了太子和元帅的叙话,“下面的人已经等了很久了。”

“对,是啊!”太子回过了神来,松开了抓住元帅的手,“纪国公,我们先下去吧。”

“请跟臣来,殿下!”陈昇马上就转过了身去,带着太子就走。

当太子出现在船舷,并且从梯子上和纪国公一起走下来的时候,已经被太阳晒得有些乏力的文武官员们,终于重新振作起了精神。

“臣参见太子,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他们同时躬下身来,以新朝的礼节来恭迎太子。

在前明时代,太子和皇帝一样极少有机会出京城,而且因为皇帝的寿命普遍很短,太子早早就登基,所以外面的官员并没有多少面对太子的经验,到了新朝之后,皇上早早就有了嫡长子并且立为太子,所以太子成年也很早,再加上新朝并不打算让太子幽居深宫当中,于是就特别颁布了条令来规定对太子的礼遇。

按照皇帝的诏令,新朝废除了官员之间的跪拜礼节,而对太子,也同样废除了跪拜礼,所以群臣和身边的少年侍从们对太子只需要躬身行礼以示尊敬就可以了。太子并不喜欢繁琐的礼节规矩,所以也对此并没有什么反感。

他跟在纪国公的后面,亦步亦趋地走下了梯子,然后向面前一直躬身的文武大臣们挥了挥手。

“众位大臣请免礼!”

他的声音并不大,但是却好像有一种魔力一样,此言一出,这些人纷纷重新直起腰来,然后恭候他的驾临。

太子平常幽居在书斋里面,虽然身边的侍从们都对他毕恭毕敬,但是看见一群文武大臣如此恭迎他、并且随着他一言而令行禁止的时候,他仍旧感到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快乐。

这个懵懂的少年,就是这样,刚刚品尝到权力的甘甜滋味。

他不知道有多少人就是这样迷恋上了自己的权力,一点点地沉沦到了为所欲为的快乐当中,最后丢失了自己的所有美好品性。甚至也没有人告诉他,他还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而已。他只能靠着自己,从这种迷雾当中保持清醒。

“臣乃辽东巡抚李静思,参见太子殿下。”等到太子经过面前的时候,李静思凑到了他的身边,然后再度躬下了身来。

“李巡抚任职辽东多年,辛苦了。”因为并不怎么认识这个人,只是走的时候从旁边人那里得知有这个人,所以太子对他并没有什么感情,只是随意应付。

李静思也自知自己的地位,所以也没有过于殷勤,尽到礼数就满意了。

和群臣们简短地见礼之后,太子偕同纪国公和宁参议一起登上了一辆早已经等候在这里的马车,马车随即启动,载着太子前往金州城内的驿馆,而在马车所经过的路上,两边早就列满了士兵,一路上还有金州城内的市民夹杂其中看热闹,幸好有士兵的弹压才不至于造成乱子。

太子自从上车了之后,一直从车窗当中观看外面,还时不时地跟这些平民挥手致意,惹得他们不时地欢呼。

车窗不大,而且为了安全起见,还有骑兵陪伴在马车的旁边,所以民众很难得见太子的真容,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民众的热情,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在太子进城的时候,为了欢迎太子驾临,城门上也放响了礼炮,而随着大炮的轰隆声,百姓的欢呼声也达到了顶点,直入云霄。

比起其他地方来,辽东对新朝的感情最深,也最念大汉皇家的恩。原住的汉民,大多数感激大汉灭掉了荼毒关外多年的建奴,让他们从水深火热当中解脱了出来;就连近几年来的移民,也都感激大汉将辽东平定,让他们有了一个出路。

在这此起彼伏的欢呼声当中,太子感受到了民众的热情,不由得升起了一丝兴奋,连脸都微微有些发红了。

“想不到……想不到辽东民气如此旺盛,想必是百姓安居乐业,衣食丰足的缘故,纪国公平定辽东是一大功,将原本战乱不休的辽东治理成为如此乐土,又是一大功,朝廷……朝廷真应该感谢国公才是!”

“既然为国家镇守一方,保卫乡民,让百姓安居乐业就是我等的本分,何敢居功。”陈昇只是谦虚地笑着,“再说了,陛下已经给了我这么多恩赏,我岂能不好好回报……”

“叔叔陪伴父皇起家,出生入死这么多年,出将入相都是应该的,哪谈得上什么赏!”太子又不自觉地换了称呼。“叔叔们为了大汉付出付出了如此多的心血,现在还在边疆征战不休,一想起来,倒是让我有些愧疚……”

“太子这么说可真是让臣惶恐,我们做臣子的,哪里能让皇家有愧疚?”陈昇连忙表示不敢当,“这些年来出镇在外,疲惫辛苦是免不了的,要说没留恋过关内的繁华和安逸那也是假话,只是臣一想到臣为关内的亿兆生民消灭掉了禽兽不如的建奴,拱卫了大汉的江山社稷,这点疲惫辛苦也就不算一回事了。”

“叔叔……”太子心里愈发感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