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1058章

大明武夫-第1058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离棱堡不远处的一座山峰上,有一座小亭,这个亭子看上去是很久之前修筑的,砖石已经斑驳,而木料也早已经倾颓。此时,正有一群人站在这个小亭当中,居高临下地俯瞰远处的棱堡,不少人手里还拿着望远镜,以便可以更加细致地观察。

“皇太子殿下,这座棱堡是最近建成的,它十分坚固,而且是按照我们最新的设计思想和理念修筑的。”就在这群人观察的时候,站在中间的一位高鼻深目、灰色头发的中年西洋人,以十分流利的汉语开口了,“在经过了严格训练并且拥有决心的部队的驻守下,它可以经受敌人长达一两年、甚至更久的围攻,而且它扼守着京城通向西方的必经之路,只要它能够抵挡住敌军的围攻,那么从西部来的敌人可以威胁京城——它和我们修筑的其他棱堡,可以在一两个世纪之内,让您的京城高枕无忧。”

说话的人叫弗朗索瓦·米苏勒,是一个西洋工程师,他很早就受雇于大汉的朝廷,并且参与到了京城棱堡防御工程的修筑当中。

虽然他说的话有些夸张,但是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夸夸其谈。

在此时的西洋,因为各国之间战乱频仍,所以军事战术和科学发展突飞猛进。在之前的时代,欧洲是封建领主割据的时代,到处都耸立着贵族领主们的城堡。而自从引入了大炮之后,这些城堡的防御功能就变得十分微弱了,因为大炮只要猛轰,就终究能够轰开这些砖石城堡。

而在常年的交战当中,新式的棱堡则应运而生,这种棱堡经过了实战的考验,拥有十分精良的设计,可以作为一支军队的依托,并且可以抵抗敌人大军长时间的围攻。

在这位工程师看来,大汉西北方的敌人里面并没有可以攻克这座棱堡的手段,而这座棱堡当中有粮仓,在装满了粮食的情况下,足可以满足守军两年的需求。而即使是如今西欧最精锐的军队来,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才有可能攻克一座棱堡——而在可预见的一两个世纪里面,西欧国家是肯定不可能派出大军来到中国的。

在现在的欧洲战争当中,一方即使在野战中失败,只要还有充分的棱堡保卫根据地,那么就还有足够多的时间和资本卷土重来,因此战争当中经常出现旷日持久的攻城战。虽然修建棱堡相当的耗费精力和财富,可是围攻它却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伤亡,有时候一场围攻常常持续数月乃至数年之久。在每年有限的适合战争的季节里,指挥官若能攻克一两个就算得上幸运了。

比如在之前,西班牙帝国和尼德兰人进行了长达八十年的平叛战争。这场战争因为西班牙陆军十分精锐,野战无可抵挡,所以尼德兰人广泛地应用了棱堡作为防御手段,结果令西班牙人在尼德兰步履维艰。西班牙人因为平叛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其国势也日渐衰落,最后不得已承认了尼德兰的独立。

在实战结果的鼓舞下,大陆上的各国竞相修筑大型的堡垒。比如法兰西国,其国王就花费了大片心力,围绕着首都巴黎修筑了一系列堡垒,把整个首都地区变成了一个大要塞。

作为法兰西工程师,弗朗索瓦·米苏勒长年就参与到了这些筑垒工程当中,获得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因为和大汉的海军元帅路易早年有过来往,所以他在大汉初立的时候就获得了邀请,被大汉朝廷以高薪聘请到了中国,从事筑垒和要塞的工作。

而他的头脑颇为精乖,并且善于钻营,因此很早就得到了大汉工相徐厚生的赏识,并被特别重要,现在已经成为了棱堡工程的总监工。

在现在,来大汉、并且被朝廷任用的西洋人已经有不少人了,活跃在建筑、航海、机械、天文等等领域,他们这些人当中大体可以分为三种人:

第一种是传教士,是带着宗教热情来中国的,希望在中国传播主的荣光,他们虽然乐于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但是只是把这个当成了传教的辅助,因此这种人被大汉限制使用,虽然并不排斥他们的帮助,但是他们无法担任极为重要的职位,活动范围也有限制。

第二种人并没有那么大的宗教热情,他们来中国只是为了挣一笔丰厚收入而已,由于目前欧洲国家普遍没有中国富裕,因此他们只有在这里才能得到几倍于之前的收入。不过虽然在这里挣钱,但是他们心里还怀着家乡,打算挣一笔钱之后就回去与家人团聚。这种人受到的限制少很多,而且可以担任一定的管理职位。

第三种人就更加没有什么宗教观念了,他们并不介意中国是个异教徒国家,反而为自己得到了大施拳脚的机会而感到高兴。他们普遍乐于融入到中国的社会当中,并且希望钻营,留在中国。

海军元帅路易和这位弗朗索瓦·米苏勒就是这样的人,在中国呆了几年后,有心的米苏勒在业余时间苦练汉语,很快就熟练地掌握了汉语,并且以殷勤而且合作的态度博得了他的顶头上司、公爵、工业大臣徐厚生的赏识。

在以专业的知识和忠诚的态度赢得了赏识之后,他和朋友路易一样选择成为大汉皇帝的臣民,并且谋到了中国的官职。更有甚者,为了更体现自己的融入之心,他还给自己取了一个汉名米苏——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因为仰慕中国书法而选择这个名字的。

米苏并没有把眼前的位置当成自己的终点,他一心想要依靠上司的庇护爬到更高的地位。虽然知道中国和法兰西的文化和体制迥然不同,但是他觉得公爵肯定在政府和宫廷里面具有了不得的影响力,他就想要利用这种影响力为自己博取更大的利益,最好成为一个大汉国的贵族老爷,让家乡那些乡土小贵族们眼馋。

所以,当徐厚生真的将太子带到了他的跟前、叮嘱他要小心引导太子视察棱堡工程的时候,他的心里感到了由衷的高兴,一心想要借机讨好太子,所以他说话介绍得也十分浮夸——毕竟少年人都喜欢夸张的话。

没想到,皇太子殿下并不如他想象的那么高兴,对他这么热烈的话也没什么表示,反而继续平静地拿着望远镜,看着远处的棱堡。

他并不是专业人士,对建筑也一窍不通,所以这个西洋人说得再天花乱坠他也没什么实际感觉——反正他知道一点,天下的官员都喜欢夸耀功绩掩饰过失,所以天然地有了几分保留。

第1513章实践出真知

“米总工,这棱堡外层覆盖的,就是泥土吗?”他在观察之后,突然发问。

“对,就是泥土。”愣了片刻之后,米苏马上回答,“经过我们在欧洲的经验,砖石建筑在大炮的轰击之下会有碎块四处飞溅,很容易给守军造成额外的伤害。所以,我们在这些棱堡上应用了我们的经验,在外层覆盖了很厚的泥土,因为泥土可以吸收炮弹的伤害。不过请您放心,棱堡的地基很牢固,而且主干是用加固的砖石来修筑的,坚固性绝对不用怀疑。”

坚固性不用怀疑吗……虽然对方说得这么言之凿凿,但是太子仍旧将信将疑。

但是他也不知道如何反驳对方的话,只好继续拿着望远镜观察。

堡垒前坡是倾斜的,后面是一个有顶盖的走道。连接的壕沟也是倾斜的,内壕墙和壕沟外的护墙。在棱堡建筑之下还有小型的地面工事,有设计抢眼和顶盖,细长的外墙工事在前壕沟和主壕沟中划分出一个宽壕沟,位于内壕墙和围墙之间还有深凹的走道。

面前的这座宏大的棱堡,就像巨兽一样盘踞在视界内,虽然貌似宏伟,但是就不知道是外强中干,还是真的厉害。

干脆,实践一下吧……我看不出技术,但是我可以看出结果来。太子脑中突然闪过了这个念头。

“舅舅,这里还有没搬上炮台的大炮吗?”他突然看向旁边一直没说话的工相徐厚生。

“这座棱堡,额定的炮位是一百八十四门,不过现在被放上去的只有九十多门,还有四十多门大炮在工地里面还没有吊装上去,另外还有几十门大炮的缺口——哎,没办法啊,虽然这些棱堡要塞是优先补充大炮的,但是各处需要大炮的地方太多了,所以只好慢慢添置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工相眨了眨眼睛,好像终于明白了什么,“太子的意思莫非是……”

“是的舅舅。”太子点了点头,“孩儿不懂什么工制和建筑,那就只好看结果。毕竟我朝造棱堡本来就是为了防御,能不能防看结果不就好了吗?”

工相犹豫了一下,但是最后还是笑了笑,答应了太子的意见。然后,他转头看向米苏,“米总工,你派人通知一下这里的驻军,等下叫他们用大炮来轰棱堡!”

用大炮来轰棱堡?

当米苏反应过来之后,热血直往上涌,脸都有些发红了。

这些棱堡都是他参与设计,并且参与建造、一点一滴看着筑好的,完全就是他心血的结晶,结果皇太子居然说要用大炮来轰,这实在让他有些难以接受。

“公爵大人,这些棱堡的修筑耗资巨大,而且花费了我们很多精力。它是用来防御敌人的进攻的,而不是用来让自己人炮轰。工程的验收是有标准的,而且我们已经通过了这些验收标准,现在用炮轰的方式来验证工程,这简直……”

他原本想说“这简直就是开玩笑”,但是最终还是忍了下来。“我们费了很大的功夫才把棱堡建好,如果在炮击当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恐怕又要花费大量的钱财和人力才能重建……”

“我又不是要他们不停炮轰,只是炮击几轮测试一下而已。”还没有等徐厚生说话,太子就抢过了话头,“米总工你既然对自己的堡垒很有信心,那就不必害怕用炮击来验证吧?如果连自己人的炮击都防不住,那这堡垒还有什么价值?花费了国家那么多钱财,又有何意义?至于损伤,如果在炮击当中损伤不大的话,反正现在工人和材料都还没撤走,正好赶紧修复。”

如果损伤真的很严重的话,那后果就不止如此了。

看到太子殿下和公爵大人都已经做出了决定,米苏也不敢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了,他只好轻轻摇了摇头,“太子殿下,既然这是您的命令,那我只能服从。我希望接下来的爆炸场面能够让您满意。”

接着,在工相的命令下,一个跟在他身边的随从走出了亭子,跑下了山。

因为这座棱堡才刚刚建好,所以真正的驻防部队还没有编制完成,更谈不上入驻,但是这里因为是个大工地,所以一直有守卫兵在驻守,他们是会听从工相大人的命令的。

很快,山下就就起了骚动,驻防部队的长官在经过了确认之后,执行了太子殿下和工相大人的命令,将自己的士兵们统统集中了起来,然后他们将一门门大炮从遮风挡雨的工棚当中拉了出来,向棱堡的外侧推了过去。

“太子殿下,他们推出来的火炮都是口径比较小的野战炮,大型的城防炮因为实在太重,需要专门的器械来转运吊装,所以行动实在不方便……”工相对太子轻声解释。

“无妨。舅舅,我只是要测试一下而已,看看效果就好。”太子摆了摆手。

想来,这座棱堡深入内陆,以大汉的国势和边境情况,应该没人能够把巨型的攻城炮慢慢地运到棱堡前线,顶多就是一些野战炮而已,测试的话够用了。

太子饶有兴致地看着底下的要塞和军队,穿着整齐制服的军人们在他的命令下推着大炮向棱堡进发,俨然就像是他在指挥一场战争的感觉——这极大地满足了太子的心意。

蓦地,他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舅舅,这要塞横亘在谷底当中,可以扼守要道,当然极好,不过……这两边夹山的,若是有人利用这种地形,把大炮推到山上对下猛轰,那岂不是十分危险,只能被动挨打?”

听到了这个问题,工相微微一惊。他没想到自己的外甥之前从没有上过战场,但是居然靠自己的猜测想到了军事上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确实十分重要。

不过,作为专业人士,他和那些工程师们当然在修筑这个棱堡前就考虑过方方面面的问题了,所以当然不会疑难。

“太子殿下果然明鉴。不过此事我等之前已经有了防范。”他不慌不忙地走到了太子身边,“我们在给要塞选址的时候,都是刻意勘察过旁边的每座山的,测算了大炮放在山上的射程,所以请放心,绝大多数山峰即使被攻占了也不会威胁到要塞的安全。另外……”

他伸手指向了远处一座最高的山峰。“另外,在那座山峰的制高点上,我们还设计了一个炮台,在炮台建好之后,可以和要塞互为犄角,相互掩护。而且炮台上有粮食和食水储存,在战时可以支撑很久。来犯之敌无法得到就地的供应的话,从千里之遥来转运后勤消耗实在太多,在要塞面前熬不了多久就得撤退。”

听到了舅舅的解释之后,太子才放宽心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