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锦衣扬明 >

第76章

锦衣扬明-第76章

小说: 锦衣扬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在疑神疑鬼之际,谷口用以通知王洪发起攻击的狼烟涌起,胡一刀一见便知不妙。但是当他挥军赶回谷口时,更是呆若木鸡。
  无穷无尽的太平军人,就像暴雨将至急急赶回巢穴的蚂蚁,浩浩荡荡地涌向山谷,当他赶到谷口时,太平军大军还在向山谷中涌去,他们只是随意分出一队人马,就形成辗压式的攻击,向他们包围过来。
  “将军,我们快走!”
  胡一刀手下的兵士惊慌大叫。
  “不能走,杀回去!”
  胡一刀拔刀出鞘,眼中迸出凶狠的目光。
  官兵陷入埋伏,实则与他这个马前卒没有太大的关系,可他依旧自责。认为是自己的疏忽才使袍泽们陷入重围,如今袍泽正在浴血,他如何能退?
  胡一刀举起长刀,义无反顾地冲向敌阵,如同择人而噬的一头猛虎,叱喝连声,战马长嘶声中。凶猛冲前!可是杀到现在,他身边的人越来越少,陷入重围的袍泽还一个也没见着,倒是明围的太平军越来越多。
  “大人,我们退吧!至少,要有个人去襄阳报讯啊!”
  一个断了一臂的士兵刚刚说罢,就被太平军一杆长枪捅了个透心窟窿。
  “我们走!”
  刚刚因为战马战死,从敌人手中夺来一匹马的胡一刀情知再冲杀下去毫无意义。只得领着不足二十人的残余人马含恨往回冲去。

  ☆、第一百零七章 杨明遇伏

  杨明率领锦衣卫和辎重兵,始终保持着距前方主力两天路程的速度向北行进。
  这一天,大军在距离展丹谷十里外扎下营来。
  杨明所部为锦衣卫精锐,有督军之责,竟然是督军就得上战场,但是又不好把杨明弄到前面去打仗,所以项忠就让他负责押送粮草,管带辎重兵。
  粮草是军队最重要的物资,监押粮草的从来都是身经百战、沉稳谨慎的将领,从这一点上来说,让杨明押运粮草并没有错。
  不过,军中也有派系之争,项忠等人都是向内阁商辂大学士靠拢的,因此更得朝廷重用,而杨明虽对朝廷忠心耿耿,从无任何不忠之举,但是对于朝堂上的政治之争,他却始终若即若离,并不热诚。
  除了商辂以外,万安也是另外的一股势力,万安是内阁大学士之中的保守派,他与宫中的万贞儿万贵妃互相攀亲,最后以姐弟相称,锦衣卫指挥使万通又是万贵妃的胞弟,杨明是锦衣卫高层,所以商辂一党人士自然就将杨明划分到了万安一派当中,事实上杨明对于万通极不感冒,摊上这么一个不肯得罪东厂的锦衣卫指挥使,杨明是很憋屈的,万通的无能,已经无法担任此职,成化帝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万通这个位置不稳当……
  即便如此,万贵妃在朝廷上与诸多官员都有不可言明的关系,万安拜万贵妃为义姐之后,就是其中的领袖了,万安俨然成为了一党党首,可以预见的是,将来内阁首辅彭时致仕之后,朝廷将面临一次全面洗牌,究竟是万安的势力最大,还是商辂清流一党占主导地位,实在是难以猜测。
  如今清流一党在军中最具实力,对他有所排斥,让他押运粮草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虽然只是驻扎一晚,而且此处并无敌军威胁,杨明还是对军粮做了认真的安置,营中做好防火安排,外围兵马驻扎,形成拱卫阵形。
  杨明刚刚在帐中坐定,便有中军侍卫匆匆进入禀报:“大人,前路军送来急令!”
  ……
  军队驻扎下来后,在杨明的安排之下,进行得很是详细。
  郑龙是一员老将,对于宿营驻扎各种事务非常熟悉,杨明不甚了解这些行军打仗的事务,自然委之贤良,全盘交由郑龙将军负责,而他自己则在郑龙将军身边,一边看一边听,暗自揣摩,对于军营驻扎的种种安排,倒也略有所得。
  军营驻扎完毕,唐四,鲁青峰等几名部属,一同到了河边。
  军营驻扎,必选有水之地,而他们的营盘所在地,又离这条河水最近。
  一路下来,风尘仆仆,几人都是一身一脸的尘土,河边已有许多士兵脱得赤条条的在河中洗浴了,唐四几人也不计较将官身份,也想脱得光洁溜溜,下去洗个痛快。不料,唐四刚把衣袍脱去,赤条条一丝不挂地还没走到河里,远处便有军鼓咚咚擂响。
  鲁青峰侧耳一听,惊道:“点将鼓!杨大人点将,出了什么事了?”
  几人在军中这许多时日,点将鼓他倒是听得出来,点将鼓,鼓响三通,鼓停而未至,斩!
  唐四不敢怠慢,急急忙忙又把衣袍穿起,飞也似的冲回自己的营帐,几人料知此时点将,必有大事,赶紧趁着将令未下,跳下河去,匆匆洗涮一番。
  唐四回帐披上战甲,又急急奔往中军大帐。
  大帐中,众将林立,几人赶至喘息未定,杨明已升帐点卯,众将一一点齐,杨明便高声宣布:“本钦差刚刚接到前军的消息,我朝廷大军已与太平叛军接战,一战即大败敌军!”
  帐中众将闻听,轰然一声,各有喜色。
  杨明脸色不变,厉声又道:“然敌众溃散,已逃向房县方向,围剿殊为不易,项大帅已率所部掩杀过去。急命我部官兵,弃辎重、抛疲弱,三军尽发,全速前进!若前路军追杀至展丹谷而我军未至,军将皆斩,兵不叙勋!”
  帐下众将闻言心中凛然,杨明肃然传令:“现在,大帅命令:除杨明将军一部押运粮草殿后,其余各部将士立即备齐五日口粮,马上出发,及时参与围剿,有所延误者,统兵将官就地处斩!”
  朝廷大军披盔戴甲,昼夜疾行。
  大队人马行进中,脚步声踏得地皮都在轻轻颤动。
  每个士兵都携带了五天的口粮,自备锅灶、睡袋等一应器物,骑兵为了保持一定的马力以应付特殊情况,行走一段时间等战马疲惫时就会跳下马来牵马而行,既活动了身子,又让马匹少些负重,一旦开战马就是他们保命的钱,岂能不加爱惜。
  尽管如此,高强度的行军还是使一些士兵掉队了,掉队的士兵没人去管,只管让他们和后面的步兵作伴去吧。
  军令已下,不能及时赶到者,军将皆斩,兵不叙勋,虽说如果所有人都迟到,张大将军未必会执行这道命令,可要是大部分兵马都赶到了,那迟到的人就一定倒霉。
  行进中间,各营官兵你追我赶,编制和队列已混乱不堪,不过这些都不是问题,他们首要的是赶到展丹谷,到那里再稍加整顿,探清前线的最新情况后,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也不迟。
  午夜时分,三军原地驻扎,稍作歇息。
  士兵们纷纷解下睡袋,嚼着干粮、灌着凉水,还要准备草料、饲喂战马,忙碌了大半个时辰,才沉沉睡下。
  五更天,司号手被巡夜的官兵推醒,揉着眼睛爬起来,吹响军号唤醒睡得漫山遍野的士兵,稍加整顿,便又匆匆上路。
  又是一天急行军,离展丹谷谷山口只剩下半天的路程,这时已经到了二更天。杨明下令原地休息,明日一早穿过山谷,明晚之前抵达房县。军令一下,三军便原地驻扎。安排饮食休息,恢复体力。
  摸着黑埋锅造饭、喂养马匹,等疲惫不堪的将士钻进睡袋,枕着腰刀。正要沉沉睡去时,他们忽然感觉身下的大地发出了一阵阵轻微的颤动。
  “大事不好!”
  不用将领吩咐,经验丰富的老兵就知道坏了,因为随着那大地的震颤,密急的马蹄声已经传进了他们的耳朵,在这个地方突然出现大批的骑兵,而且听这蹄声急骤,分明是正在冲刺,这绝不可能是自己的人马。
  当士兵们连喊带叫地钻出睡袋。顾不得衣衫不整。也来不及去披戴盔甲。只管抱起马鞍,匆匆放上马背,还没等系紧丝绦。轰隆隆的马蹄声就在耳边开始轰鸣了。
  千军万马,挥舞着雪亮的钢刀。从黑暗中猛扑过来,如同一只只幽魂厉鬼,一个仓惶失措的新兵只看到一抹黑影从自己身边带着一股劲风一扫而过,随即前方更远处就响起了同伴的惨叫声。
  惊骇的士兵正庆幸自己逃过一劫,又一道黑影裹着劲风从他身边疾掠过去,这一次他没有那么幸运,锋利的马刀把他由肩至胯劈成了两半。
  这是一场残酷的屠戮,人困马乏的朝廷大军早已是强弩之末,而且又是在全无防备、最为松懈的时候受到了敌骑的攻击。
  敌人的攻击之快,连外围的游哨都没来得及把警讯报回来。仓促间朝廷大军就算想在原地结阵自守都成了妄想,更不要说是有力的反扑。
  攻击的太平军虽然看着散乱,毫无阵形,但是他们很默契地三人一组,组成一个锐角攻击阵形,互相配合,剪除一切给战友造成的阻碍,保持最快的冲锋速度。
  而每一个攻击锐三角之间,又保持着足够的距离,确保他们冲入敌阵之后,后方的战友依旧马速不减,以同样的速度展开第二轮攻击。
  攻击在整个朝廷大军驻扎的营地上展开了,每一个地方,太平军势如破竹的突击都保持了至少五轮的冲锋,这五轮的冲锋足以斩杀五分之一的朝廷大军,并给他们造成极大的混乱,从而保证穿营而过的太平军返身再进行第二轮扫荡时,朝廷大军仍无法形成有效反击。
  朝廷大军陷入了绝对的混乱当中,没有人能在这种情况下对全军做出统一的指挥和调遣,他们更没时间去弄清楚这支突如其来的太平军人马究竟是什么人,从哪儿来,他们只能各自为战。
  这个时候,精锐一些的部队就完全显现出了他们的能力,凭着以往的作战和操练经验,他们自发地结成了圆阵,外围的士兵以长枪刺杀敌军骑士,用横刀在昏暗的夜色下削砍敌军的马腿,用自己的性命替护在中间的战友争取着时间,以便他们能尽快披鞍上马。
  在这样的突击态势中,他们连个密集枪阵都组织不起来,没有骑兵对抗,全军将注定被全部消灭。
  很快,束装整齐的骑兵自内围杀出,同敌人的骑兵战在一起,与他们的步卒战友配合着向其他自发形成的防守阵营靠近,互相融合,结成一个更大的圈子。
  因为在太平骑兵的突击下,他们已经被分割成了大大小小的阵营,如果不能尽快汇合,他们的死亡也只是时间问题。

  ☆、第一百零八章 突出重围

  此刻的杨明正阴沉着一张脸坐在帐中,此时此刻,毫无疑问,项大帅的军队已经中了埋伏,现在该轮到他们了,孤军奋战,没有援兵……
  而且他所在的这路人马除了自己麾下的三千锦衣卫,其他的是由各地卫所军汇编而成的,相互之间的配合并不默契,所以难有胜算。
  唐四奋力砍杀了几名太平骑兵,并且夺过一匹战马,翻身上马之后,借着黯淡的星光和散落各处的火把,他已经在周围找不到任何一个哪怕是十人以上的小团队。
  太平铁骑如铁流漫卷,他们根不停下来原地厮杀,而是利用他们的冲锋优势,对朝廷大军阵营进行反复的践踏和冲锋,官兵只能混在往复不断、冲杀不停、不断收割着朝廷大军性命的太平铁骑之中,一面交战,一面努力救援自己的同伴。
  太平人在凿穿朝廷大军大营,圈马回来再施行了一轮凿穿式突击之后,速度终于缓和下来。开始围着一个个结成小圆阵的朝廷大军开始围攻,不断地射箭、甚至投掷标枪。
  在杨明的统领之下,三千锦衣卫日常的训练终于得到了回报,他们成圆阵围在大帐之外,鸟铳手在外不断的射击,枪响之声不绝于耳,其他官兵看到锦衣卫能够抵抗太平军,大喜过望,疯狂的往杨明的大帐跑了过了。
  “不要让他们冲乱了阵型,只要胆敢乱我军阵者,一律射杀!”杨明面上波澜不惊的道,如今的他也是终于有了一点大将的风范。
  此次能否化险为夷全靠大帐外的三千锦衣卫了,万万不能有妇人之仁,一排排火舌不断的射击,太平军骑兵一队队倒在地上。
  射击到最后,鸟铳已经发烫,不知多少将官手上都被烫起了水泡,连鸟铳也握不得了,弹药被打光了,最后终于换上了弓弩手,这才让太平军吃到了苦头。
  终于稳下阵势来的朝廷大军也向外激射着箭弩,用长枪短刀抵挡着他们的进攻。
  厮杀到此时,天已经刚刚放亮,外围的官兵基本上死得差不多了,太平军已杀得精疲力竭,他们在厮杀之中向那个方向匆忙看了一眼,借着一只掉在地上的火把微弱的光亮,看清了杨明那边的火舌不断喷吐,没人敢去触那个霉头。
  杨明仔细一看,昨夜自己将近一万兵马此时就剩下了手中的三千兵马,外围之中稀稀落落还有接近一千大明官兵进行顽抗,领头的郝然正是郑龙将军,天已经放亮了,杨明这才扫了一眼太平军,以骑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