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仲谋天下 >

第576章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576章

小说: 三国之仲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建坦然的道。

  “别的事情?”马超双眸一瞪。

  “比如长安城!”

  孟建嘴角扬起一抹有些阴森的笑容,一字一言的道:“君侯难道就甘心让这太子之位,一直掌控在马休的手中吗?”

  “公威,某就算对父王再不满意,亦然不能反他!”

  马超心中一动。面色的剧变,连忙说道。

  “君侯,某可没有让你反大王,某只是提醒君侯,如今凉国倾巢而出,长安城需要有人镇压,不然凉国会大乱!”

  孟建摇摇头,话题一转,有些平静的道。

  “公威,汝越说。某心中就越是有些糊涂,此言何意?”

  马超微微眯眼,凝视着孟建的脸颊,沉声的问道。

  “君侯,此时此刻南下,对于君侯来说,一举两得,一为太子之位,趁着大王亲征,夺太子之位。乃是天赐良机,第二便是防备司马懿,大王对于司马懿信任无疑,不知道君侯可信任此人?”孟建问道。

  “司马懿此人行动诡异。的确有些值得怀疑。”

  马超面容阴沉,冷然的道:“某一直观其行为,前些年,某就就有些怀疑他和魏国当有一丝联系,不过父王对他信任无疑,而且司马家的确全力帮助凉国。稳住关中,所以某百思不得其解也!”

  “君侯,如今情况未明朗,莫说他司马懿到底是谁的人,某只是问君侯一言,大王北上,若是这时候凉国出现兵乱,马休可有镇压长安之能?”孟建问道。

  “哼!”

  马超冷哼一声,说道:“马休之能,不过是纨绔子才,关中若有变,长安首当其中,他又有何能耐能镇压长安!”

  “这不就对了吗,不管是为了君侯自己,所以为了凉国江山,此时此刻,君侯当悄无声息的南下!”

  孟建斩钉截铁的道:“大王急于求成,认为此时此刻乃是魏国休养生息之际,一举灭掉韩遂,然而,魏国兵强马壮,兖州豫州也平和多年,虽然去年一战,耗费国力,但是若是咬着牙,他们依旧有西进关中只能,司马懿此人若反,必然是雷霆动作,若是长安城没有大王和君侯分量的人坐镇,必然自乱。”

  “公威,汝不是一直劝某不可于父王作对,如今没有父王之命,某家南下,岂不是有意谋逆?”马超有些心动了,不过面色有些的犹豫不决起来:“若非父王秋后算账,某当如何是好?”

  对于马腾,他始终有一丝父亲的敬意,即使他手握着不弱于马腾的兵力。

  “君侯,此一时,彼一时!”

  孟建笑了笑,道:“坐镇并州,君侯麾下数万精锐兵马,凉国能打能拼之大将,十之**乃出身于君侯麾下,只要君侯没有竖起反旗,没有反叛大王,其他的又何惧也!”

  “那并州呢?”

  马超目光一亮,咬咬牙,问道:“某坐镇于并州,冀州幽州秋毫不犯,但是某若是离开并州半步,难念他们会窥视并州之地!”

  吴国和魏国皆然虎视眈眈并州,他不是不知道的,但是他坐镇并州,麾下兵强马壮,但是不怕幽州冀州。

  如今他若是离开并州,恐怕并州会烽火起。

  “并州有程银将军和侯选将军,一时之间,可无碍!”孟建道:“当下至关重要的是关中,君侯,并州可以乱,但是关中不可以乱,若是关中大乱,凉国必乱,孰轻孰重,汝可要考虑清楚了!”

  “关中?”

  马超一双虎眸爆出冷冽的寒芒:“魏国虎视眈眈关中,如今在雒阳旧城上修筑新都,入驻关中之大势已经明显,这么好的机会,他们定然不会放过,所以,公威建议,某坐镇长安,可对?”

  “君侯明察秋毫!”孟建微笑的点头。

  “南下之事,难看是难免了!”

  马超沉吟一番,刚毅的神情之中透着一抹狠辣,道:“既如此,某当决绝一些,公威,某要废太子。”

  “属下当为君侯策划一二!”孟建点头,他深邃的双眸之中闪烁这一缕湛然的目光。

  只要马超能返回长安城,这一场关中大戏的主角就全部到位了,一个凉国太子的事情已经无足轻重。

  接下来的变故,即使马腾都未必能活下来,马休,不过小喽啰而已。

  =〃

 

  

第七百三十五章 科举的时机



  五月时节,春夏交替,金陵如画。

  秦淮河。

  十里秦淮,金陵荟萃。

  秦淮河自从被孙权开发出来之后,这里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是金陵城最为繁华喧嚣之地。

  白天喧嚣,市集而鸣,码头热闹。

  夜色璀璨,画舫游河,景色秀丽,香酒美人而伴,文人骚客而聚,何等快哉。

  秦淮风月事,天下客皆来。

  如今的秦淮河,已经不是仅仅在金陵城和吴国扬名,整个天下都扬名而起,南北而过的商旅,若是不能来秦淮河转一圈,都有些羞愧曾经来到过金陵。

  这里的人流量自然而然日益见多,所谓的发展,就要看人,有人就能发展,人多了,自然就热闹,自然就会发展迅速。

  秦淮河的热闹,是以风月之事和文人聚会而成名,这是文人骚客最放不开的两件事。

  风月之事,男儿性情,在这个妻妾城却,歌姬可以互换的年代,不是道德败坏,而是一种的情怀。

  而文人聚会,是谈天下,是论朝政,是属于读书人的一个盛会,自然而然能吸引无数人的目光。

  这一天,由江东日报为主办方,举行的文人盛会,以秦淮才子的选拔在秦淮河上唯一艘楼船规模的巨无霸画舫上盛行。

  作为教育司司长蔡邕亲自为评委而举行的秦淮才子大会,已经聚集了金陵城无数文人的目光。

  一艘秀丽的画舫荡然在河面上,不断的靠近中间的巨无霸画舫。

  小画舫之上,站着两个青年,其中一青年长袍,腰佩玉带,头戴纶巾,手中折扇,风度翩翩,一双琥珀眼眸看着站在他身旁的俊朗非凡青年,有些郁闷的道:“媳妇。你咋打扮起来,比我还帅啊!”

  “你就会搞怪,非要我穿成这样!”

  蔡琰今天一袭男儿打扮,面如冠玉。英姿飒爽,和孙权并肩而立的时候,多少有些抢了他的风头。

  “滋滋,真帅,我要是一个女的。一定嫁给你!”

  孙权打趣的道,蔡琰打扮成男的,帅气的一塌糊涂,什么潘安宋玉,拍马都比不上。

  “仲谋你偷偷溜出宫,就不怕被御史台给弹劾啊?”

  蔡琰看着夫君兴致勃勃的侧脸,微笑的问道。

  张纮掌控的御史台,也不是第一次弹劾孙权了,当然,美其名是谏言。孙权在君王的礼数上面,一天不犯错就不舒服,能给他们弹劾了机会也不是一次两次。

  “媳妇,我今天是是难得休闲,陪你出宫走走而已,你整天不是在宫中就是在书院,得好好出来逛逛,不然憋坏了!”

  孙权一本正经的道:“大王陪王后散散心,那是很正常的事情,他们能乃我何!”

  “别推给我。明明是你自己想要出宫胡闹,还拉着我一起来,!”

  蔡琰拍拍光滑的额头,最近吴国有些太平。相对来说,孙权就放松了不少,自然有些坐不住天天蹲在宫里面的日子。

  “媳妇,干嘛一定要说这些不开心的事情,我们好好玩一天,不好吗?”

  孙权微笑的道。

  “如今小宓现在怀着身子。一个人在宫里面,你去跑出来玩,可小心她和你没完!”蔡琰风情万种的白了他一眼。

  “媳妇,啥时候你也怀一个!”孙权眼眸绽放狼的光芒,看着英姿飒爽的蔡琰,伸手搂着她的芊腰,看起来有些猥琐。

  “放手!”

  蔡琰娇靥泛红,拍拍他手背,低声的道:“你也不看看这里是哪里,周围看我们的目光有些怪怪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

  她现在打扮的可是一个青年模样,两个大男人在这风月鼎盛的秦淮河上搂搂抱抱,她想想都有些羞愧起来了。

  “由他们看去!”

  孙权脸皮比城墙还要厚,丝毫不在意。

  小画舫行走半个时辰的时间,终于接洽了河心之中停靠而下的巨无霸楼船画舫,这一艘画舫名为秦淮画舫。

  自从铁甲船出厂之后,本该成为主力的木制楼船如今已经成为第二梯队的主力,自然而然也开放给了不少商家。

  江东日报是第一个从军方购买到楼船的人,这一艘退役楼船,卸下了武器之中,成为秦淮河之上的一座小心堡垒。

  秦淮画舫此时此刻,已经气氛鼎盛,画舫之上,人头汹涌,声音鼎沸,周围还围着一艘艘小画舫,不少都是读书人。

  “拜见大王!”

  在船尾的上船之处,江东日报的老板韩斌和主编程道,早已经恭候多时。

  这一次活动是江东日报为主办方,主板的。

  江东日报是当年孙权领导之下,造纸业巨头韩斌置办的,如今已经是吴国销量最好,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在读书人的心中,分量也很高。

  “这一次才子甄选结果如何?”孙权问道。

  秦淮才子甄选,江东日报每年都会举行几次,不过这一次最为隆重,因为不仅仅请到了好几个儒者位评委,就连教育司司长,前江东书院祭酒,当今天下最负盛名的大儒之一的蔡邕也请出来了。}

  当然,这是孙权的圣旨请出来的。

  “大王,如今已经选出十强才子了!”

  程道躬身的禀报道:“蔡司长亲自评算出来的!”

  “父亲?”

  蔡琰俏脸微微一变,贝齿咬唇,狠狠的捏了一把孙权的手臂,低声的道:“大王,你太坏了,明知道父亲在这里,你还拉我来,父亲要是责骂,我如何是好!”

  蔡家的老古董,大王孙权怕的很,作为王后的蔡琰也畏惧的很啊。

  “骂就骂,他又不是第一次骂我们!”孙权耸耸肩,虱子多了不愁,蔡邕骂的多了,他也就有些免疫了。

  “这位是……”

  韩斌看了看孙权身边的俊俏公子,心中一骇,连忙行礼:“草民有眼无珠,不知王后凤驾。请王后娘娘恕罪!”

  王后蔡琰,他还是认得的,只是之前一时之间没有留意她公子打扮的模样而已。

  “王后娘娘?”

  程道闻言,也骇然一变。他还以为谁家的公子哥能和孙权走了这么贴身,原来是王后,连忙行礼。

  “你们无需多礼,本宫是陪大王前来观礼的,你们就当见不到本宫!”

  蔡琰摆摆手。淡然的道。

  “诺!”

  两人点点头。

  孙权和蔡琰在程道和韩斌的引领之下,走上的楼船最上层,犹如一个露天舞台般的广场。

  广场上,教育司的司长蔡邕一丝不苟,盘坐评委台的首位,而左右两侧,还有五六个知名的儒者,在中央,十个青年相隔而坐,奋力笔墨。挥泪如雨。

  “爹!”

  孙权走上来,悄无声息的坐在蔡邕身边。

  “爹!”蔡琰跟在孙权后面,垂着有些羞红的秀脸,坐在孙权旁侧,小心翼翼的行礼。

  “昭姬?”

  蔡邕看着孙权,不了不睬的,当看着蔡琰的一身公子打扮,眸光一冷,气不打一处,道:“胡闹。汝乃是堂堂王后,如此打扮,要是传出去,成何体统!”

  “老头子。你不说,我不说,鬼才知道啊!”

  孙权有些懒洋洋,笑呵呵的道:“昭姬天天窝在那深宫里面,我让他出来走动走动,有何不可?”

  “大王说的可真有理。王后不在宫里面主持内廷,难道还要天天往外跑不成?”

  蔡邕阴阳怪气的道。

  他的女儿什么都好,温顺,恬静,琴棋诗书,无一不精,就是让孙权带的有些要强,以女子之身,建立什么女子书院,即使继位王后之后,依旧维持着那半死不活的女子书院。

  孙权夫妇面对蔡邕的时候有些无奈,这个老东西好像就对孙权从来就没有满意过,甚至认为蔡琰也是被他给带坏了。

  “爹,这一次才子大算的题目是什么?”孙权立刻转移话题。

  “论吴王!”蔡邕冷了他一眼,才消消气,平静的回答道。

  “吴王?爹,你值得先王,还是孤?”孙权目光一动。

  “指位不指人,你也好,先王也好,都是吴王!”

  蔡邕目光扫过场中的十个才子,有一丝满意的笑容,道:“老夫就是想要你知道,他们心中理想的吴王,他们都不错,左边那两个是江东书院了,中间那几个来自鹿门山书院,后面那几个可是金陵书院的学子,都是有才之辈!”

  “爹,你认为,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