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仲谋天下 >

第564章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564章

小说: 三国之仲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不退,此人可用,大用!”

  “黄柄又是怎么一回事?”

  “西军经过几番折腾,韩家父子的影响力倒是薄弱了不少,所以韩刚想要掌控西军,倒是不难,但是南军却不同,黄盖将军在南军的影响力,可是深入军心,用黄柄,能稳住不少军心!”赵云解析的道。

  “很好!”

  孙权点点头,用黄盖的儿子来掌控南军,这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上面有一个祖冬在压制着他,他也翻不出什么大浪。

  “大王,微臣还有一个建议!”

  “说!”

  “南军和西军,不能留在金陵城了!”赵云轻声的道:“他们捍卫江东,刻意,但是没有必要留在金陵,金陵城有禁卫军和北军,已经固若金汤!”

  “你想放哪里?”孙权想了想,点头表示赞同,然后问道。

  “西军西渡,镇守长江口,南军南下,镇守豫章!”}

  “倒不是不可以!”

  孙权闻言,深思熟虑的想了想,才道:“不过京畿重地,凡事还是要小心,孤虽然不相信有人能打倒金陵城来,但是也不可不防,江东大营的几支兵马,对于他们的战斗力,你要适当的把他们放去边疆战场练一练,没有经常上战场的经验,南军。北军,西军,包括禁卫军,如果长时间留在金陵城,他们就是仪仗队,充其量只是豢养的猎犬而已。少了野狼的凶劲!”

  “微臣明白!”

  赵云点头。

  “对了,军中的裁兵事情,孤已经有了初步的决议,不过要和刑部沟通一下,刚好,你也在,一起来了!”

  孙权大步的走出庭院,顺着宫闱的长廊,进入了御书房。

  “诺!”

  赵云跟在他身后。一通走进了御书房,御书房里面,刑部尚书沈符,左侍郎高名,右侍郎公孙康,还有几个刑部主吏,已经在这里恭候多时。

  “臣等,拜见大王!”

  看着孙权走进来。刑部的数人连忙躬身行大礼。

  “不用多礼,都坐下吧!”

  孙权大步流星的走进来。坐在的小客厅的首位,然后赵云沈符等人才左右列坐在下座。

  “沈尚书,刑部可已经在地方立足?”

  孙权目光看着沈符。

  沈符是老资历了,本来已经要退休了,但是目前高名始终还扛不住刑部的担子,他只能暂时领着刑部尚书。

  “回禀大王。目前算是在地方稳住的刑部的衙门,但是想要在民间扎根,还需要时日,案件分类,刑部还需要和地方衙门好好协调一番!”

  沈符低声的道。

  “沈尚书。孤想了想,刑部和其他部门不一样,在执法和审判方面,一直都是混合一谈,这一次,孤要分开来执行,孤打算,在刑部分开为大理寺和神捕司!”

  孙权一双琥珀晶莹的眸子闪烁着精芒:“大理寺审判,神捕司执法,每一个郡,都建立一个大理寺衙门,每一个城,都建立一个神捕司衙门!”

  孙权这么做,是按照后世的体系建立的,大理寺就是法院,而神捕司,其实就是警察系统。

  “还有,县衙兵卒,在编制方面,有很大的出入,不宜刑部调用,而刑部,主管不少刑事案件,侠以武犯禁,地方游侠,武力不凡,不是一般县卒能应付的,刑部必须要有刑部的兵力,神捕司的捕快,就是刑部的直辖兵马!”

  这个年代,江湖已经出现的雏形,各地游侠,武力出众,他们自持一身武力,行侠仗义,一怒之下,持剑杀人。

  “请大王详细的明示!”

  刑部的众人在考虑孙权的话,高名站起来,目光微微一动,率先拱手道。

  刑部基本上是他在主事,沈符已经老了,精神不佳,如今还担任着刑部尚书,不过是为了他护航而已。

  “简单来说,就是刑部脱离地方衙门,独立开一衙门!”

  孙权淡然的道:“地方衙门是受中枢直接统辖,然后,刑部衙门,是受到刑部直接管辖,互相配合,却不受直接管辖!”

  “大王,这样好吗?”沈符闻言,微微皱眉,道:“恐怕首辅他们会有意见,毕竟县衙乃是内阁主要管理的!”

  “六部,二十四司部,都在内阁军机处的的管辖范围,张昭他们就算有意见,这个意见,大不到哪里去!”

  孙权微笑的道:“建立神捕司,就是为了更好的执法,孤要以法治吴国,如今吴国新律已经颁布,在这短短的时间,这地方上应该出现了不少乱子吧!”

  “的确!”

  沈符点点,道:“地方还在维持老一套的法度,新法执行,就会有不少老案件翻案,目前刑部一直在忙碌这件事情。”

  “沈尚书,要大刀阔斧一点,步伐放的大一点!”孙权微笑的道。

  “微臣明白!”沈符浑浊的眼眸划过一丝凌厉,他在司直这个位置已经做的几十年,做了一辈子的执法者,自然有他的强硬。

  “大王,神捕司的编制,一时之间,我们也招揽不了这么多人,想要对付凶神恶煞的囚犯,多少也要有些功底!”

  公孙康有些犯愁的道。

  他是公孙度的长子,父亲归降吴国以来,曾经被囚禁几年,但是他倒是没有,一直都活跃在吴国官场上,不过从军方进入了朝堂而已。

  后来随着公孙度复起,他也水涨船高,大吴变法,他在辽东的一些力量的支持之下,算是拿下了刑部右侍郎的位置。

  “这方面,子龙倒是可以帮助你们刑部一下!”孙权淡然的道,解决一个大麻烦,还能让刑部感恩,正是一举两得。

  “诸位,在军中变法之时,曾经裁掉一批将士,这一批将士,如今并没有着落,虽然他们在军中多少有些不如其他将士,所以才被裁掉!”

  赵云看着刑部几人,连忙道:“但是如果是维持地方法度,我相信,他们应该能胜任!”

  几人闻言,顿时目光大量,比起招揽地方游侠为捕快,军中将士,更加的合适。

  军中将士,都是如狼似虎,即使是最弱了,也不是一般地方衙役能媲美的。

  有了这一批将士,神捕司能在短时间之内,搭建起来。

第七百二十一章 吕布归来


  一举两得的事情,军方和刑部自然都不会反对,军方可以解决这一批裁兵的麻烦,刑部的神捕司也会在短时间之内迅速的落成

  赵云和高名等人,离开的御书房,开始细细的为这事情商议起来。

  而孙权,却单独把刑部尚书沈符留下了。

  “老大人,最近的身体可还好?”小客厅上,孙权亲自沏茶,然后为沈符倒上一杯。

  “大王有心了,咳咳!微臣这身体是老毛病了!”沈符轻轻的咳嗽几声,喝了一口清茶,润润喉咙,宽慰的回答道。

  “你这咳嗽有些年头了,可要保重啊!”孙权轻轻的拍拍他背脊,道:“孤可指望你能为孤多撑一两年!”

  “大王请放心,老臣没这么容易倒下,刑部一日不上正轨,老臣的命,就算老天爷也不敢收!”沈符硬朗的道。

  “唉!都是孤不好!”

  孙权看了一眼这个老者,他明显有些疲惫不堪的精神,却要硬撑着,便轻声的叹了一口。

  他是无可奈何,不然也不至于让一个身上带病的老者,为国事如此操劳。

  从吴郡的郡守府,到征东将军府,最后到吴国,掌控律法的,一直都是这个有些病怏怏的老者。

  新法度还在一个适应期,而当今刑部,非他而不能掌控。

  一想到这里,孙权的神情有一抹歉意,轻声的道:“刑部的事情,高名和公孙康这两个小子一时半会,还支持不了这个大局,所以还是要劳烦老大人多多操劳,还请老大人受仲谋一拜!”

  孙权站起来。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拜礼,沈符绝对不是为了他,而是一个赤子公心,所为的一直都是这个国度。

  所以,他是值得他行礼的。

  “大王,沈符昔日性格莽撞。起起落落多年,最后以一介白丁,得先王器重,身居高位,享受荣华富贵,食君之禄,便担君之忧,微臣受吴国之荣誉多年,当为吴国竭心尽力。为大王死而后已,何来操劳?”

  沈符一本正经的回答道。

  其实沈符的心中对孙坚的小儿子孙权一开始并不是很看好。

  当初在廷尉闹出来的事情,孙权趾高气扬,杀意腾腾,更让他对孙权的飞扬跋扈有些的厌恶。

  昔日孙权以廷尉之手,连斩贪污百官,事情闹的风风火火,甚至忤逆宫中圣旨。在他看来多多少少有些缺乏为君者是圆滑。

  他虽然是执法者,但是也明白。水清无鱼的规条,在他看来,心中要正,但是手段可以多变,才算是一个明君。

  孙仲谋在他心中多多少少有些的不懂转变的形象。

  然而,玄武门一战之后。孙权强势夺位,手握重兵,天下无人可抵挡,孙权登位之后,他以为孙权也许因为昔日的事情。对他有些芥蒂,便已经有了告老还乡之意。

  不过后来孙权亲自挽留他,他才有了留下来的念头,再后来,孙权主持大吴变法,他不得不留了下来。

  毕竟,变法之中,有一项是他推脱不了的事情。

  编制一部国家法典,对于一个自小攻读刑律的读书人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他也不例外。

  新吴律编制成功之后,他沈符的名讳也能流传千古。

  读书人,无论多清高,谁都不能忽略这一点。

  “老大人,汝认为,高名和公孙康,他们两个,谁更有能力,能担得起刑部的重任?”孙权微笑的问道。

  沈符这身子骨,熬不了多久,他也不能一直让一个垂老之人,为了所谓的国事,亲力亲为,最后病死在位置上。

  刑部新主事,还是早些有结论为好。

  “回禀大王,两人皆然是有能力之辈,高名出身于锦衣卫,他行事果决,做事情的风格有些雷厉风行,但是骨子里面始终有些锦衣卫的痕迹,所以手段有时候过于阴霾,不够大气,不过他心态还算明朗,只要稍微引导和纠正一下,还是能担重任的。

  而公孙康,此人出身门庭,饱读诗书,在律法方面,稍有研究,年轻,胆气撞,然后却有些热衷名利,做事有些狂躁,需压一压,磨一磨性格,他也是一个能独当一面的人!”

  沈符中规中矩的道。

  “老大人,你这是在和孤兜圈子!”

  孙权闻言,顿时忍不住笑了出来,然后在正色的道:“孤是问汝,汝心中之人选!”

  “高名!”

  沈符认真的想了想,才道。

  “高名?”

  “对,高名!”沈符道:“启禀大王,若是论能力的话,公孙康是不在高名之下,但是高名此人在经验方面,心态比他稳,而且手段比他狠,刑部执掌法度,不仅仅要有执法者的心态,还要虎狼手段,公孙康是过于圆滑了!”

  沈符躬身的道:“在刑部,担任次职尚可,若是领导主权,面对朝中的一些龌龊之事,难念会想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老大人果然是目光如炬,麾下两个左右手的性格都被你剖析出来了!”

  孙权眯眼,道:“高名,在十年前,他是军中一个十夫长,大字都不认识几个,后来被孤选为第一批的锦衣卫,卧底数年,磨练心智,前后曾经任命为河间和庐江的郡守,有独当一面的经验,而且他当年走出锦衣卫,就是对锦衣卫里面的行事有些抵触,在这方面,他作为一个执法者,的确不错!”

  “若是老夫还有几年的时间,倒是能为大王扶持出一个刑部尚书,现在,他多少有些幼嫩!”沈符叹了一口,有些不甘心的道。

  他的身体,他自己知道,最多熬一两年,恐怕就要卧病在床了。

  “老大人这一份心,孤实在有些羞愧啊!”

  孙权点点头。然后轻声的道:“既然这样,孤就为老大人加把火,练一练他们的,大理寺归高名亲自管理,而神捕司归公孙康,这段时间。老大人就在辛苦辛苦,看看他们两个,谁能担重任,刑部毕竟是掌控吴国法度,法度不明,朝野必乱,刑部尚书之位,重中之中,不得有丝毫的纰漏!”

  “微臣明白了!”

  沈符点点头。

  ——————————————————————

  三月的天。朝阳如虹,阳光似柔。

  鲁侯府邸。

  这一座府邸屹立在的城西,不断繁华的街道上,然后侯府的周围,始终却有些的热闹不息。

  吴国之上,最初为位列侯位的是江侯,东侯,还有一个鲁侯。而鲁侯就是天下第一武将吕布,侯名来自昔日的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