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仲谋天下 >

第534章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534章

小说: 三国之仲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镇的位置已经接近的玄菟郡的侯城。

  这个小镇叫做归山镇,依靠着一座当归山,生活着百来户的人口,因为依靠着官道,不少来来往往的商队都会在这里落脚。

  这个小镇这些年过的不错。

  但是因为高句丽入侵,小镇沦陷了,家户户都都被抢了粮食,客栈街市都被打砸一空,还有不少家的人,被抓了壮丁参与襄平城血,死伤无数。

  如今几乎家家户户都的披麻戴孝。

  夕阳西下,小镇子前有一个打谷场,几个中老男子蹲在一起,在聊着什么话题,但是面色都不太好看。

  “大家都说说,今年的赋税怎么办?”

  一个须发花白的老者,目光看着另外几人。

  “胡老,如今清叔和大巴叔都死了,你是我们镇子的三老仅存下来的人,你拿一个注意吧!”一个壮汉蹲在老者的身边,道。

  三老,其实就是地保,一般小村庄和小镇,规模不大,就请出德高望重的几个老人做主,谓之三老。

  “今年因为高句丽人来了,我们镇子所有的粮食都没有了!”

  这个叫做胡老的老者,想了想,握着拐杖,道:“如今赋税是肯定交不上来,官府什么态度,我们还不知道呢?虽然不少的小镇都传出朝堂要免税,但是我们并不知道会不会免税,要是他们硬是让我们缴了今年的赋税,可就麻烦了”

  “他们应该不会为难我们吧?”

  其中一个五旬出头的老者,低声的道:“这几年因为这条管道。我们小镇的日子可比前几年好多了,年年我们都充足了交上了赋税,就算拖一年,也应该可以的!”

  自从辽东打通了和江东海上之路后。辽东经济大爆发,不少地方都就开始富裕起来,最少没有饿死人的情况。

  “话不是这么说了,交不交税,是朝廷说的算!”

  白发老汉道:“我们最好最坏的准备。如果要交税,就各家挪一挪,尽量填上去,战争已经过去了,听说高句丽已经被吴国铲平了,以后我们这里就太平的,日子会好过一点的!”

  “几位大叔,我是来问问路的,侯城怎么走?”

  这时候,顺着斜阳的影子。一个风度翩翩的青年,带着一个少年和一个少女,走进了镇子的打谷场。

  “你们沿着官道,走过了这片山峰,就能见到侯城了!”

  为首的白发老汉很和善,看了看三人,然后指了指,道:“不过从这里去侯城,路程不慢,如果没有马匹了话。你们最少也要走半天,现在天都黑了,你们可要小心!”

  “谢谢老伯!”

  青年顺着一块青石坐下来,目光看着老汉。问道:“老伯,我们走了一天了路,能讨一口水喝吗?”

  “大方,看他们赶路的样子,多少有些饿了和口渴了,给他们弄点清水。在给他们弄几个馒头吧!”

  老汉想了想,对着一个中年的道。

  “好嘞!”这个中年风风火火的走进了一栋房子,房子上面还有一个标签,归山客栈,不一会,蹲着几碗清水还有几个有些冰冷的馒头走出来。

  “谢谢老伯!”

  青年摸摸身上,毛都没有多一条,他的目光便看了看孙朗和孙尚香。

  带钱的吗?

  孙尚香和孙朗算是明白了他的眼神,但是两人神色有些躁红,摊摊手,做了一个无可奈何的动作。

  没带钱!

  孙权顿时拍拍额头,两个小混蛋真是娇生惯养,出门还不带钱的!

  孙权实在有些无奈,吃了人家的东西,喝了人家的水,总不能白吃白喝吧,他想了想,把腰间的一块吊玉扯下来,递给老汉,道:“老伯,我们兄妹几个,自江东而来,从沓氏上岸,去玄菟投亲,盘缠都用没了,这个玉坠,就当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孙权把玉坠放在老伯的手中。

  “小伙子,这可使不得!”

  老汉连忙摇头,道:“一点清水,几个馒头而已,不用这么客气!”

  “要的,老伯就当是我们的小小心意!”

  孙权让老汉把吊玉给收好。

  老汉说不过孙权,就把吊玉给收下了,他细细的看了看玉坠,玉坠碧绿通透,上面还雕刻着一个比较他有些看不懂的字。

  孙权三兄妹拿着几个馒头,喝着清水,坐在了青石上,和几个小镇的人开始聊开了,小镇的几个人都比较善谈。

  “老伯,我听说了,高句丽人这一次可入镇了,把你们祸害的不轻,你们今年的日子不好过吧!”

  孙权啃了一头难吃的馒头,目光看着老汉,问道。

  “谁说不是!”老汉叹了一口气,道:“当初江东人来了,我们慌得很,可是江东人让我们日子越过越好,我们才放下心去,眼瞅着这日子越过也好了,结果高句丽人一来,什么都没了,现在高句丽人打退了,但是我们归山镇也死了不少人,如今连赋税交不上啊!”

  “老伯,除了赋税,你们自己能吃饱吗?”

  孙权想了想,问道。

  他最关系的就是吴国的子民能不能吃饱饭。

  在他看来,什么都比不上吃饱饭重要。

  昔日他曾经说过,只要是吴国统治下的百姓,就不能有一个饿死,这些年,他一直萦绕着这个目标去做。

  “高句丽人把我们的粮食都抢走了,现在有事入冬的季节,想要吃饱是不可能的,不过我们自己也藏有不少粮食,够这个小镇熬过这个冬天!”

  老汉的话茬子打开了,便说溜嘴了:“不过就怕他们催着我们交赋税,这赋税要是交了,我们整个小镇今天就得饿死不少人了!”

  “听说今年可是免税的啊?”

  孙权目光微微一冷,他记得,他交代下去,凡事被战争波及到的村庄小镇,都一律免税。

  “是有这么说法,但是我们确认不了真假!”

  老汉,道:“没有官方文书,我们哪敢不交税啊!”

  “可能是文书没有到,我在襄平听说的朝堂要免税的消息!”孙权安慰的一句。

  “要我说,那就不要交了,要是你们交税了,你吃什么啊?”

  孙尚香忍不住开口问道了:“难道你们要饿死吗?”

  “小姑娘!”

  一个高大的中年微笑的道:“这你就不懂了吧,当年吴国还没有进入辽东,我们日子可苦了,挖野草,挖树根,吃树皮,只要能活下去,什么都能吃,交了税,还能活下去,不交税,就会下罪!”

  “那些东西是人吃的吗?”

  孙尚香俏脸微微一变,叫了出口。

  小镇的几人闻言,面色有些难看。

  “香香,闭嘴!”

  孙权喝了一句,然后看着几个人,道:“很抱歉,家妹从小娇生惯养,不懂生活艰难,她无心讽刺诸位!”

  “对不起!”

  孙尚香也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连忙道歉。

  “唉,小姑娘,你年纪小,不懂得生活艰难!”众人也没有对一个小姑娘过于责备,老汉叹了一口气,道:“当初我们一年到头都吃不了一顿饱饭啊!”

  “老伯,要我说,就是吴国的不对,吴国既然是你们为子民,却连高句丽人都挡不住,实在有点让人失望了!”孙权接声道。

  这是他的错,挡不住高句丽人,保护不了自己的百姓,无论什么愿意,这就是君王的错。

  “小伙子,这话就不对了!”

  老汉看了一眼孙权,道:“高句丽人来,吴国人出兵了,吴国并没有放置不管,虽然我们受苦了,但是怨不得吴国,这些年,不是吴国,我们那里来的太平日子啊!”

  “老伯,吴国来了,你们日子好过吗?”孙权微微眯眼,这倒是有些意外之喜。

  “小伙子,吴国其他的不说,有一天,他们不会加重赋税,还有,你们看看那条官道!”

  老汉指着前面的青石路:“那是吴国修的,你在看看我们小镇,当年只是破破烂烂,但是因为这条官道所在,小镇这几年来,没有饿死过一个人,这都是吴国的功德!”

  孙权看着官道,整个人都有些愣了。

  这条官道?

  他记得,当初是上岸的时候,第一个批下去的工程,还是他亲手批下去的。

  原来这么简单就能收买啊?

  这是意外啊!

  有时候,你千方百计去收买,你反而得不到。

  但是有时候,就这这么简简单单,就能得到。

  也许,这就是民心。

  =〃

 

  

第六百八十五章 封疆大史,苏门!



  “吴国可不仅仅修路,几年前,我们吃不饱的时候,朝廷还会开仓接济我们!”

  “自从有了吴国,我们小镇,就没有出现一个饿死的人!”

  “还不止,吴国还建立的辽东书院,我家的孩子,去年表现良好,被推荐进入了书院读书,在以前,那可是不敢想的!”

  “……”

  周围的几个老汉和中年都说开了,一个接着一个,倒是有些为吴国歌功颂德了。

  孙权听着着淳朴的话,他没有感觉到一丝的刻意恭维。

  最普通的话,就能代表百姓的心声。

  他的心中有一丝欣慰,吴国终究是走进了百姓的心中。

  这时候,斜阳已经完全落山,天已经开始黑蒙蒙一片,小镇的灯火开始一盏接着一盏,闪亮了起来。

  “一个最普通了,你看看我们的灯光!”

  老汉拉着孙权的手,指了指小镇的灯光,道:“以前我们这个小镇,全镇子也就一盏油灯而已,一道黑夜,一片漆黑,现在最起码能点上灯了!”

  “老伯,谢谢你能相信吴国,我在这里保证,吴国一定让你们的日子过的越来越好!”孙权握着老汉的手,眼眶有些润润的,真诚的说了一句。

  “我们也希望日子过的越来越好!”

  白发老汉目光之中充满着希望。

  “老伯,天黑了,我们就不打搅的!”

  孙权浑身有些舒爽,站起来,微笑的道。

  “小伙子,如今天都已经黑了。夜里赶路,这周围的山上可有狼,很危险的,这里有客栈,虽然还在休整之中,但是勉强能住人。要不你们委屈一晚!”

  老汉挽留的道。

  “不用了,我们还要赶路!”

  孙权笑了笑,嘱咐的道:“老伯,你我能在此相见也算是缘分,你手上的玉坠子要收好,以后碰上什么困难,拿着它去找朝廷的人,他们会帮你的!”

  他佩戴的玉坠,都有王族的标记。只要是郡守以上的官吏,都会认得。

  话毕,三兄妹走上了官道,在昏暗的夜色之中的消失了。

  “胡老,这三个年轻人看起来,非富即贵啊!”这时候,一个中年大汉在老汉的耳边低声的道。

  “看他们的衣着,定然不是普通人家!”

  周围几人也说道。

  “呵呵。你们都只是看他们的衣服,没有注意刚才和我们说话的年轻人。他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吗?”

  胡老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手心紧紧的攥紧玉坠子。

  “眼睛?”

  这时候,打谷场的几个人才有些后知后觉,一个想了想,惊讶的叫了出来,道:“我记得。他的眼睛,好像有些绿色的光芒!”

  “普天之下,天生碧眸,唯独一人而已!”胡老笑眯眯的道。

  “当今大王?”

  众人猛然醒悟过来,一个个有些骇然失色。忍不住的叫出来了。

  天生碧眸,少年君王,吴国孙权。

  这是孙仲谋的标志。

  “全段时间老夫去了襄平城的时候,就传闻大王要北上秋猎,早在月前,已经进驻襄平城了,没想到老夫居然能在此见一面,祖坟显灵了,三生有幸啊!”

  胡老有些激动的道。

  “胡老,那你手上的不就是大王的信物吗?”一双双眼眸子闪烁着的灼热的光芒,看着老汉手中的玉坠子。

  王家之物,哪怕一根毛,对于这些民智未开的普通老百姓,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别打这玉坠的主意!”

  胡老小心翼翼的把玉坠子藏在袖子之中,道:“这是我给我家小孙子留的传家宝!”

  孙权带着孙朗和孙尚香返回军营之后,迅速的下了一道命令。

  “凌统!”

  “臣在!”

  凌统是金陵讲武堂的尖子生,也是王宫作战殿的一个实习官吏,这一次也有些随着孙权北上。

  “汝立刻去一趟襄平,告诉公孙都督,就说孤说的,让他立刻把免税之事情,落实到每一个村庄和小镇,这件事要趁机做的最好,孤不想让百姓吃不饱还惦记着税赋的事情,弄得人心惶惶!”孙权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