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仲谋天下 >

第522章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522章

小说: 三国之仲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龙,这一次军中改革,孤扫平了很多的将领,先王一脉,江侯一脉,这些凝聚成一脉的力量,孤基本上都打散了!”

  孙权身躯依靠在沙盘侧,深邃的眸子一缕一缕的碧芒闪烁,淡然的道:“如今军中就将会以汝和潘凤为主,汝是孤的心腹,这是天下人皆知的事情,而孤也曾经是大将军潘凤的救命恩人,先王死后,他对孤将会忠心无双,但是我们吴国将近上百万大军,不能只有一个孤声音!”

  任何事情,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赵云和潘凤都是他孙权的心腹,对于他们,他都是绝对的信任,但是作为一个君王,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平衡术。

  所以,他选择了鞠义参合进来。

  “大王的意思是?”

  赵云闻言,想了想,双眸爆出一抹精芒,顿时明悟了,他走上来,低声道:“想要用鞠义来整合先王和江侯留下的将领,让他自成一系,然后……压制臣和大将军的势力,可对?”

  “汝认为孤的这个主意如何?”

  孙权目光看着赵云,若有所指,反问道。

  “大王这么做,必然有自己的考量,但是臣认为,有些冒险了!”

  赵云想了想,一本正经的道:“毕竟,你我都无法肯定,鞠义此人对吴国是否忠心不二,一旦他对吴国有二心,高居太尉之位,能调动吴国万千兵马,那么我们将会万劫不复!”

  “汝有这个考虑,很正常,但是孤心中并不担心!”

  孙权耸耸肩,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他走到的旁边的几个摆放卷宗的书案旁边,挑了挑,拿起一份卷宗,递给赵云,道:“这是锦衣卫对鞠义的考察档案,你看看!”

  “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啊?”赵云接过来,一边翻阅,一边问道。

  “已经好几年了,锦衣卫对各诸侯麾下有能力的将领都会建立一份独立的档案卷宗,记录他们的每一个动作,分析他们的性情能力!”

  孙权依靠在的案桌上,双手抱着,淡淡的道:“鞠义此人,性情在魏晋一役之中,已经很明朗了,算是忠义之辈,若是袁绍对他没有芥蒂,晋国不会这么早灭亡,当然,汝也可以说知人脸面不自心。但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风险啊,大风险大回报。大胆一点用人,在现阶段来说,对吴国有利,还能收拢军心!”

  “既然大王有此决议,臣当全力支持!”

  赵云很仔细的翻阅着鞠义的档案,最后才点头。

  “其实此事还是不是定数,它只是孤心中的一个想法而已。孤要亲自见过鞠义之后,才有决断!”

  孙权看赵云一眼。拍拍他肩膀,道:“这事情孤只和汝一人说,汝不仅仅要保密,在这之前。汝还要替孤传假消息出去,就说汝将会亲自接任太尉一职,迷乱一下的军中的视线!”

  赵子龙接替太尉之位,在吴国没有几个人会怀疑。

  赵云闻言,目光微微有些闪亮,试探的道:“大王想要打军方那些蠢蠢欲动的大将一个措手不及!”

  “算是吧,最主要的是,孤要防着孙伯符一手,汝别以为孙伯符现在躲在太湖。就对军中没有一点影响力,他跟在父王身后,行军打仗十年。在军方根基和人脉有多深,你我都清楚,就算我们对江侯一脉的将领扫荡一百遍,在短时间之内,也打不掉他的烙印,军方放一个屁。他都知道!”

  孙权淡淡道:“他如今对孤的位置,可没有彻底的死心。如果周瑜这时候出面运作的话,太尉这个位置的人选,也许还会让孤大吃一惊!”

  他还会用孙策,但是绝对不是这个时候,三五年之内,他不想看孙策离开太湖一步。

  “某明白了!”

  赵云听到这里,顿时警惕了起来,连忙点头:“臣会尽力把此事情掩盖的最好,稳住军中将领的蠢蠢欲动之心!”

  他是赵云,吴国战神,当今吴国的军队之中,仅次于大将军潘凤之下的巨头,他跑出去竞争太尉的位置,名正言顺,而且无人可挡。

  “对了,新军衔的事情,汝准备的如何?”

  有赵云的保证,孙权放心了不少,他想了想,继续的问道。

  “这是某根据大王提出的一个草案,和军中不少将领都商量了一番,做了一些小小的修改,如果大王和大将军都没意见,军方将会以这个体制,重新审评每一个将士!”

  赵云从袖子之中提上了一份卷宗,递给了孙权之后,跟在孙权的身后。萦绕着沙盘而走动,一边走,一边解析的道:“大王把军衔和军职分开编制,在军中无疑是一个全新的改革,吴国的军衔将会大将军为尊,太尉,骠骑大将军,车骑大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皆然为上将军的军衔!

  上将军之下,就是普通将军的军衔,而将军之下就是校尉级别军衔,然后是士级军衔,最后是普通兵卒……这只是初步的方案,里面还有些细分,我们还要兵部商量一下,兵部下辖的军法司和后勤司,都和军衔有一定的联系!”

  “此事汝要尽快落实下来!”

  孙权细细的翻阅着的赵子龙提交上来的卷宗,一边走动,一边道:“明年之后,军中所有将士的军饷也将会以新的军衔体制来发放,你们必须要在今年之前完全落实,此事关乎上百万将士,不能出差错!”

  “诺!”

  赵云点头,然后才道:“东海大营事情要重要点,某从徐州返回来之后,立刻集合众将,把这个方案落定下来!”

  “汝去徐州的时候,给徐州的朱治带一份孤的口讯,告诉他,他该回来了!”

  孙权想了想,突然道:“孤现在需要他!”

  “诺!”

  赵云点点头。

  其实他心中很清楚,这几年一直远离朝堂中枢之外的朱治才是孙权第一个心腹,当初还是征东将军府统治江东的时候,孙权可为朱治,不惜一切代价,和江东世家翻脸。

  这时候他刚刚登临大宝没有多久,就把朱治召回来,肯定要赋予重任。

  “汝早去早回!”

  孙权拍拍他肩膀,道:“七方大营,其他的几个大营也尽快建立起来,辽东的战报告诉孤,他们已经拿下的高句丽,北疆战事已平,北面的军队,你也要动起来!”

  “是!”

  赵云点点头,然后躬身行礼:“臣告退!”

  “去吧!”孙权点点头。

  赵云迅速的离开了王宫,然后收拾了一番,当天夜里就带着上百亲兵,赶赴徐州了。!(未完待续)

  =〃

 

  

第六百六十九章 法治天下



  赵云离开之后,作战殿空荡荡的。

  孙权站在中央,一双碧绿色的眼眸俯视着身边的一个个巨大沙盘,仿佛在俯视着天下的每一寸疆土,他看的很仔细,也看的很入迷。

  江山无限好,只是纷争多啊!

  最后,他心中有些莫名的感叹。

  生活在盛世的时候,他总是在想,古代的人真是吃饱了没事做,为什么总要打生打死呢,好好过日子,不行吗?

  来到这个时代,他才清晰的感觉出来,什么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生逢乱世非天下人所愿,但是能停止战争的办法,古今往来,只有一个。

  以战止战。

  只有打,才能出太平。

  “该打的,还是要打,如今国内的动乱已经大部分平息,变法最多在今年年底落幕,看来我也时候筹谋入川之战了!”

  孙权走到了最左边的一个沙盘,看着沙盘上渐渐清晰的沙盘,目光变的锐利起来。

  想要天下太平,就要一统江山。

  魏国将会是自己统一天下的最大的阻碍,曹操将会是自己一统天下最大的对手。

  如果想要和魏国决战,蜀国一定要拿下。

  他必须要开始考虑了。

  “孤是应该一步步的吞,还是狠狠的打一战呢?”孙权看着沙盘上的地形,脑海的思绪陷入寻思之中。

  吴国如今比蜀国强大不止数倍。再来两个蜀国,也对付不了吴国,但是想要入川。却是不容易啊。

  “看来还是用温水煮青蛙的法子比较好!”

  孙权目光死死的看着沙盘上一寸一寸的地形,自言自语的道:“孤要一口,一口的把蜀地吞进吴国的疆域之中!”

  蜀王刘璋算不上他的对手,但是刘备此人,还是谨慎点了,他相信最多两三年,刘备就能在蜀国反客为主。

  刘璋和刘备。这两个不是一个等级上的对手,刘璋就算掌控主动优势。没有杀刘备,就是他最大的错,早晚有一天,他会被刘备吞了。

  这一天的到来。也是吴军入川的时机。

  不过在这之前,吴国要和蜀国好好玩玩,一步步的吞下一些蜀国不重视的疆域。

  “曹阳!”孙权想了想,大声喝道。

  “在!”

  宦官曹阳就在殿外候着,闻言,连忙踏着迅速的步伐,走进来,对孙权躬身行礼。

  “汝去一趟锦衣卫衙门,替孤传一个口讯给莫从。孤要见一见廖豪,让他把廖豪从蜀国弄回来!”

  孙权淡淡的道。

  廖豪这些年一直在蜀国,他对西川的了解。比吴国如今任何一个人都要深刻,超越法正之上。

  对蜀过的战役,如今虽然连筹备之中都算不上,但是在他心中,越早有准备,越好。他必须要好好的从廖豪嘴里了解清楚蜀国的一切。

  “诺!”

  曹阳接令,迅速的离开了。

  孙权依旧站在作战殿的一个沙盘旁边。目光凝视着沙盘上的蜀国的地形,在沉思着将来入川战役:“如果仅仅是从荆州入川,相对来说,目标太大,看来交州大营必要做好准备,将来好从西南方向入川!”

  “大王,沈符老大人有事求见!”这时候,一个禁卫军将士来报。

  “让他去御书房!”

  孙权闻言,想了想,连忙道。

  沈符算是老臣子了,如今已经介于半退休的状况,但是他是吴国新律法的主导者。

  “诺!”

  禁卫军将士闻言,迅速的走下去。

  孙权连忙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袍,前九卿之一的廷尉卿沈符是一个固执的老古董,对礼数这东西看的比命还重要。

  和他会面,不想被喋喋不休的说教的话,还是整理的比较正经点好。

  一刻钟之后,御书房。

  “沈大人!”

  孙权走进来,目光看着坐在的小厅位置上的锦衣老者,微微一笑:“久等了!”

  说起来,他沈符还有些过节,当初抚恤金一案,他把廷尉的面子落尽,之后一段时间,沈符好像一头疯狗一样,把东侯府折腾了一个够。

  他登基之后,沈符这个老臣子,第一时间是来请辞,他好说歹说,才把他留下来,作为制定新吴律的人选。

  “符拜见大王!”

  沈符看着孙权走进来,连忙站起来,都着孙毕恭毕敬的行了一个大礼。

  “沈大人乃是大吴功臣,不必如此多礼!”

  孙权摆摆手,坐下来,微笑道:“孤刚才在作战殿事情比较多,迟到了一点,让沈大人等了这么久,抱歉!”

  “大王事务繁忙,臣能理解!”

  沈符面无表情。

  “你坐吧!”孙权大马金刀的坐在位置上,道:“老大人这时候进宫,是不是新律法已经出庐了!”

  “嗯!”

  沈符点头,他先是坐下来,然后把手中捧着的的一卷卷,厚厚的卷宗递给孙权,道:“这是最新的吴律规条,大王你要好好过目一下!”

  “这么快就有结果了?”

  孙权接过卷宗,眉头一挑,道:“沈大人,汝可要知道,孤以后将会以法治天下,这一部新的律法将会影响吴国万世基业,这事情可要谨慎!”

  汉朝独尊儒家,以人行法,法不过人情。

  孙权比较倾向以法治人。

  无规矩不成方圆,管理一个天下,靠的不是人,只是死板的法规,每一条法规就是给人画了一个圈圈。

  官是执法者,但是不能凌驾在法度之上,只有尊法,才能让一个国家稳定长久。

  “大王,这是臣集合汉朝和秦朝流传下来的所有律法书籍,不仅仅邀请的朝中数位大臣,还邀请的德高望重司马微先生,郑玄祭酒,蔡邕祭酒,历经一个多月,才出来的草案,其中有很多需要修改,不过这必须要大王事先细细过目一遍!”

  沈符拱手,为孙权细细的解析。

  “这么多,孤看到什么时候啊?”孙权看着一叠叠的卷宗,有些苦着脸。

  “大王,国之法度,乃是朝廷之根基,一丝一毫都不得有任何的出错!”沈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