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仲谋天下 >

第502章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502章

小说: 三国之仲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中已经全数抚平!”戏志才点点头。

  邺城之中的激战,其实在东面的阳光升起来的那一刻,就已经拉下了帷幕。

  王城的战斗是最暴烈的,主将蒋奇虽然被许褚在万军之中直接砍下了头颅。但是大戟士依旧顽强的在战斗。

  只不过他们顽强的斗志却挡不住魏军的凶残,张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把他们全数歼灭。无一生还。

  这一战,可为是惨烈。

  王城被攻破之后,紧接着南城门也被曹操身先士卒,率领大军强硬的夺取了,晋军彻底的败北,督战的晋国大王子袁谭被曹真和曹丕联手斩杀。

  守城主将审配自刎于城头,军师郭图成为了阶下囚。逢纪失去的踪迹。

  城破了之后,晋国朝堂大臣被一一的控制起来。丞相沮授自刎未遂,意图撞向石柱,最后被救活下来,在重伤之中被生擒而下。

  晋国。至此之后,彻底的灰飞烟灭了。

  “袁绍呢?”良久,曹操才回过神,露出了一抹灿然的笑容,目光看着左边的张辽,平静的问道。

  “大王,袁绍在朝殿里面!”张辽闻言,面色有一丝的难看,站在宫门前。面对曹操问话,垂下头,低声的回答。

  “在朝殿。他是放不开心中的雄图霸业吧,孤今日也该见一见这个故人了,也许这就是最后一面了!”

  曹操想到了袁本初这个知己好友,心中却没有之前的舒爽,反而有一抹沧桑。

  乱世之中,何为对错。只有成败而已!

  他和袁绍私交甚好,曾经都是洛阳城放荡不羁的公子哥。只是他们的意念不同,最后各自走上的自己的道路。

  不过他们昔日的友谊尚在,局势让他们走到的对立面,你死我亡,成王败寇!

  “大王,这……恐怕是难如汝所愿了!”张辽轻声的道。

  “汝何意?”曹操闻言,顿时有些皱眉。

  “大王还是亲自去看一看!”

  张辽嘴角有一抹苦笑。

  虽然对于魏国来说,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对于他张辽来说,就有些耻辱了,他也没有想到,自己在前面打生打死,居然被人家黄雀在后。

  曹操大步流星的走进了晋国朝殿的时候,看到的只是一具失去的头颅的尸体,穿着一身明黄龙袍,端坐在的龙椅之上,流淌的鲜血,已经染红的整个龙椅。

  “他还是死了,本初之头颅呢?”

  曹操面色惊异之后,却显得有些漠然,最后无奈的叹了一口气,问道。

  袁绍是必须要死,但是他没有死在自己的手中,多少有些惋惜。

  “大王,我们打入王宫的时候,就已经是如此了!”张辽拱手,禀报的道:“王宫之内,袁绍全族,皆然被屠杀一空,袁绍被砍去头颅,端坐在此,头颅失踪!”

  “何人所为?”

  曹操闻言,双眸一瞪,眸光的有些发冷。

  他想过杀袁绍,但是还不足以灭袁绍满门,生逢乱世,容不得一丝的仁慈,但是也不能变成一个冷血怪物。

  灭门,终究是一件很忌惮的事情。

  “大王,此乃吴国锦衣卫所为!”这时候,贾诩出现在的曹操身边,低声的禀报道。

  “锦衣卫?这是为什么啊?”

  曹操闻言,有些意外,眉头忍不住高高蹙起。

  锦衣卫为什么会想要替他斩杀袁绍呢?

  有些说不过去了。

  “锦衣卫暗卫指挥使,韩涛,乃是昔日冀州牧韩馥之子,韩馥当初就是死在袁绍之手,韩氏满门被屠,如今他回来报仇了,很正常,拿走了袁绍的头颅,想必是去祭奠死去的韩馥!”

  贾诩目露精芒,嘴角扬起一抹凌厉的笑容,淡淡的道:“而且某估计他还是违抗的锦衣卫的命令私自出手,因为他的出手,邺城的锦衣卫大部分暴露在某的探子之下,足够把他们连根拔起!”

  “韩涛?”

  曹操闻言,久久不语,最后目光看着袁绍的身躯,吐出了一句话:“本初兄,有因方有果,报应乎!”

  他一直没有想好如何面对袁绍,却没有想到,一世英明的袁本初居然会栽在一个小小的韩涛的手中。

  “文和,死者已矣,汝好好收敛袁绍之尸首,尽量把头颅找回来,给他一个全尸,算是全了孤和他多年的情义!”

  曹操挥袖。转身离去。

  袁绍死了,晋国彻底的落幕了,他无悲无喜。却有一丝的感叹。

  他们那个时代的人,袁术,刘表,公孙瓒,袁绍,一个个的埋葬在历史之中,他却存活了下来。

  不知不自觉之中。一代枭雄的背影却让众将都感觉到一丝孤独感!

  “诺!”

  贾诩站在他身后,听到他的吩咐。恭敬的行礼,双眸闪烁一抹杀芒。

  袁绍的头颅在韩涛手上,韩涛肯定还是邺城。

  韩涛,既然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

  既然如此,某就拿下汝。

  ——————————————————

  邺城郊外,西南方向,三十里开外,一座普通的山坡上,有一个比较规格的墓穴群,大概上百个墓穴连在一起。

  最前面,最正式的一个墓,上书:韩门馥公之墓。落款。袁本初。

  这是袁绍当初为的韩馥立下的墓穴,在这墓穴后面是韩家满门的墓穴,一个个映照在韩涛的眼眸之中。让他的双眸变的猩红起来。

  “爹,袁绍之人头,某取来了,韩家的灭门大仇,孩儿也报了,汝等安息吧!”

  韩涛把袁绍之头颅放在的韩馥的墓前。双膝跪下,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响头。每一下都很用力,前额已经流血。

  这些年,他在吴国风光一时,作为孙权少有的心腹,还是锦衣卫暗卫之首,少年得志,位高权重,却始终忘却不了心中的恨意。

  “韩指挥使,汝该走了,以贾诩之精明,半个时辰,他就可以找到这里来!”

  一个带着斗笠的男子,站在韩涛的身后,低声的提醒道:“你绝对不能落在他的手中!”

  “此事多谢汝!”

  韩涛站起来,转过身,目光有一抹感激的光芒,看着斗笠男子,低声的道:“这一次若非汝,某家没有亲手报仇的机会!”

  没有斗笠男子的出手,他也无法火中取栗,以报家仇。

  “举手之劳,大王和大都督追究下来,也不会追究到我的头上!”斗笠男子摇摇头,淡淡的道:“不过你这一次私自行动,恐怕就没有这么好交代了!”

  “了此心愿,某以无憾了!”

  韩涛俊秀的脸庞上露出了一抹笑容,淡然的道:“某做的事情,某自当自己承受,安排好黑山的事情之后,某便返回金陵,亲自想大王请罪,大王要杀要剐,某认了,只是贾诩必然顺藤摸瓜,连累了邺城的这么多锦衣兄弟,某心中过意不去!”

  控制晋王宫,一下子让他暴露了不少锦衣卫隐藏的力量,以贾诩的精明,早晚会把这些人找出来的。

  “这本来就是我们的计划,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斗笠男子淡淡的道:“这些锦衣卫力量早晚都要暴露给他们的!”

  “这个计划,最主要还是汝!”

  韩涛看着斗笠男子,面容严谨了起来:“贾诩太精明了,汝是不能直接投降,不然会引起怀疑,汝掌控鹰扬卫半数力量,审配一死,汝便是鹰扬卫的老大,那汝必然会遭受危险,抗不过第一关,汝根本潜伏不下去!”

  “生死有命!”

  斗笠男子倒是的有些的洒脱,淡淡的道:“这么多年,某都扛过来了,这点危险,某还是有能力抗住的!”

  “那祝你好运了,某得走了!”韩涛抬头,看着山下远处的城门处,隐隐约约的出现了一队队魏兵,他叹了一口,走进了左侧的密杂的树林,消失在丛林的绿色世界之中。

  “希望真的能有好运保佑!”

  斗笠男子闻言,斗笠下的面孔露出了一自嘲的笑容,然后身影也消失在了右边的山道之上的。

  一刻钟之后,贾诩才带着魏军出现在墓前来。

  “还是来晚了!”

  他阴鸷的双眸看着墓前的袁绍头颅,暗暗的叹了一口:“可惜,让韩涛这厮跑了!”

  韩涛,锦衣卫暗卫指挥使,他锦衣卫的元老,昔日孙权组建锦衣卫,他就是暗卫负责人,他知道的所有暗子。

  若是能硬生生的擒下他,锦衣卫在魏国布置下来的暗子网络,能直接被自己的打残。

  这些年,他虽然揪出了不少的锦衣卫暗子,但是他心中始终清楚,魏国的决策层之中,肯定有一个锦衣卫暗子。

  只是他一直没有头绪。

  锦衣卫的底蕴,比鬼卒要深刻的太多了,从初平元年就开始布局的锦衣卫,绝非鬼卒数年之功就能媲美的。(未完待续)

  


  =〃

 

  

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吴变法之户部为开端



  北地乱战,江东亦然不宁。

  七月,末。

  金陵城。

  继玄武门之变后,这座恢弘大气的吴国都城再一次进入狂热而躁动的气氛之中,城中最大的话题莫过于丞相府长史周瑜入住九卿之一的大司农。

  然而,这只不过是一个开始而已。

  随后,在一个早朝之中,吴王孙权当着满朝的文武百官面前下了一道独裁般圣旨,直言大司农制度臃肿,混乱不堪,不宜继往开来,当即裁掉,改为吴国户部。

  周瑜为户部尚书。

  圣旨一下,满朝震动,仿佛一股风暴在的金陵城的上空凝聚着。

  户部尚书,一个新的称呼,开启了大王变法的开端。

  这时候,满朝文武顿时都明白了这段时间九卿之中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变化,理由只有一个,孙权要在大吴朝堂变法。

  不足三日的时间,无数大臣的反对奏书纷纷呈上,堆积在吴王孙权的书案之上,更有甚者,长跪宫门前,死谏于吴王,让其收回成命。

  对于朝堂文武官吏来说,变法是一种未知,朝堂的未知,自己的未知,对于未知,大多数都有些畏惧感。

  不过吴王孙权却丝毫不为所动,依旧独立独行。

  最后有人看不过去了,便隐隐约约的传来宫中一个强硬无比的意思,圣旨已下,不可更改。

  这一个举动,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股乌云压顶的气息。

  “大王要变法!”

  “裁掉九卿,罢免丞相府?”

  “老祖宗留下的制度,将会全数被的堆倒,重新建立新的吴国秩序!”

  “这是大动干戈的前奏啊!”

  “……”

  一时之间,变法的消息已经传遍的金陵城。整个金陵城进入了一种的无法压抑的躁动之中,流言蜚语,覆天盖地,直指王城。

  在这种气氛之中,吴国官吏,人人自危。

  砍掉旧的制度。建立新的制度,势必就要否认很多在位官吏的一种资历,不少人这些年熬生熬死才爬上来的位置,也许在一夜之间便会被罢免。

  事关自己的利益,说什么都是假,自然让不少人的感受到变法带来的压力,一股反对变法的风暴也在酝酿着。

  当然,如今朝中的官吏,眼睛都盯着新任的少府卿顾雍。这个江东世家的新领导人,他是将会变法风暴之中首当其冲的人。

  这一日,顾雍走出了少府衙门,出现在金陵县衙之中,和金陵县令陆逊碰了一下头。

  “千古制度存,一夕变法丧,大王这一次恐怕是下定的决心,势必要为大吴朝堂变法到底。”金陵县衙的一个偏殿之中。两人对立而坐,顾雍有些感叹的道。

  “变法?”

  陆逊微微眯眼。目光划过一道虹芒,最后有些皱眉,低声的道:“古今往来,变法者,众怒也,大王此举。难道就不怕他刚刚稳定的声望,遭受重挫吗?”

  “如今他王位以稳,铤而走险,也不过尔尔,即使变法失败。虽然会打击他的声望,但是绝对不会影响他的王位,他今年岁不过二十而已。”

  顾雍无奈的笑了笑,平静的道:“他年轻,他怕什么啊,失败了一次,再来一次,以他的年纪,足以熬死我们所有人!”

  “这么说,变法是势在必行了!”陆逊英俊而有些稚气的面容有一丝的难看。

  “挡不住!”

  顾雍点点头,叹了一口气,轻声的道:“某试探了一下的张昭态度,他很强硬,那只能说,大王的态度很强硬,他也挡不住。”

  “变法!变法!唉!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陆逊嘴角扬起了一丝苦笑的弧度,半响才叹了一口气,有些沮丧的道:“九卿的部门一旦被全部罢免,走入一个新的制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