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仲谋天下 >

第410章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410章

小说: 三国之仲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涅目光流淌着一抹精芒。

  理由不仅仅是这样,如今这正是大好机会,孙权在金陵,只要得到大王崩天的消息从前线传来,众人的扶持之下。孙权立刻登位,生米煮成熟饭。

  以孙权在吴国的根基,孙策如今重伤在前线,不在金陵城之中,整个金陵。无人可挡,只要孙翊魏腾之流,不过是魑魅魍魉,见不得光的东西,根本不放在他的眼中!

  “我说了,我要去前线!”孙权抬头,眼眸有些阴鸷的盯着李涅,寒芒乍现,一字一言,坚定无比。

  “君侯!”

  李涅瞳孔微微收缩,走上一步,低声的劝告,道:“此时此刻,对吴国,对君侯,都至关重要,千万不可任性!”

  “李涅,整个吴国其实能懂我心思的没有几个,你算是一个!”孙权此时此刻已经从噩耗之中稳定的情绪,冷静了下来。

  他背负双手,看着李涅,一双碧绿色很清澈,言语真诚:“我孙仲谋从来没想过当吴国太子,甚至没有想过有一天会登位吴王,在我心中,这个王位比不上的亲情!”

  “君侯,某知道,汝一直想要扶住江侯登位,但是如今情势不同了!”李涅叹了一口气,微微垂下头,半响之后,他才抬起头,面容坚毅,拱手对着孙权,真诚的道:“大王已经危在旦夕,谁也不确定,他过不过的了这一关,如今吴国是外有忧患,内有作乱,汝乃是孙家子嗣,吴国王族,留其血,承起责,必须要扛起吴国的大旗!”

  “某家孙仲谋在,吴国的天,永远塌不下!”

  孙权知道李涅也许是好意,但是他必须要去一趟前线,他站起来,抬起头,双眸之中一缕自傲的冷芒冲天而起:“锦衣卫大都督李涅听命,传吾三道秘密命令!”

  “在!”

  李涅双膝跪下,神情恭敬。

  “第一密令,立刻传金陵讲武堂祭酒吕布,率领讲武堂百名尖子为兵马,在的城外的十里亭候命!”

  孙坚生死未卜,孙策重伤,前线军心一定会出事,如今唯一启动这个一个天下第一武将。

  “吕布?”

  李涅闻言,双眸微微一亮,这时候孙权的把吕布解放出来,这一步棋可谓是眼光独到,即使他也有些想不到。

  孙权能在这个时候,还能保持如此冷静,当真是王者之姿态,不负他所望。

  “第二密令!”

  孙权遥看西侧夕阳,回过头,在案桌之上,笔墨一封书信,封好,的哥李涅,淡淡的道:“千里加急某家迷信,送去逍遥大营给骠骑大将军赵子龙,让他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返回金陵,不得有误!”

  “诺!”

  李涅点点头,接过密信。

  孙坚出事,整个金陵都会崩裂,到时候卫冕金陵的西南两营,恐怕就有些信不过了,必须要从外面调兵返回,孙权选择了让赵云返回,足以保平安。

  “第三密令!”

  孙权嘴角勾勒起一丝冷意,右手提笔,轻轻摊开宣纸,在案桌之上,笔走龙蛇,用半刻中,写了一份信,用火漆封印好,递给李涅,道:“给丞相府的刘晔!”

  “刘晔?”

  李涅结果信封,目光有一丝疑惑。

  这不是一个什么重要的人物,在这一个关头,能帮到什么忙啊。

  “希望不会用到!”

  孙权看着信封,淡淡的道:“若是真的用到这一封信,那么只能说,我孙仲谋吴国已经到的生死存亡的时刻了!”

  这是孙权为自己的保命的最后后手。

  “君侯到底意欲何为?”李涅越来越有些糊涂了,他自负聪明,智慧过人,但是如今也有些看不懂孙权的行为。

  “锦衣卫能守住大王重伤的消息多长时间?”孙权摇摇头,不答,反而问道。

  “少则十日,最多半月!”

  李涅想了想,道。

  “全力封锁消息!”

  孙权走了出来,咬着牙,冷冷的道:“在赵子龙率兵返回之前,西南两大营你给都我看好了,有人乱就杀,杀一个不能稳定吴国,那就杀十个,杀十个不行,就杀一百个,吴国稳定在第一位,即使那是吴国元老,宗室王子也不例外!”

  “诺!”

  李涅看着孙权坚韧的面容,心中顿时明白,孙权这是决议要离开金陵了赶赴前线了,金陵他还是能稳住了,但是有一个人比较麻烦:“那三王子呢!”

  “看死他!”

  孙权眯着眼,冷意充斥眼眸,道:“我给你逮捕的权利,但是……不到关键时候,不要杀他!”

  父亲生死未卜,他不想手足相残。

  “某明白了!”李涅点点头,孙权还是下不了手,那么就让他来做这个坏人吧!

  “我要进宫一趟!”孙权抬头,看着暗下来的天色,轻声的道:“大王重伤的消息,能瞒天下人,但是又四人绝不可瞒,三公大臣乃是朝堂栋梁,你亲自去和他们商量一番,必须要让他们应对吴国即将的变化,还有一个是母后,某亲自和她谈谈!”

  “王后?”李涅闻言,目光大盛。

  “母后向来不显山,不显水,但是如果说吴国还有一人能在危难之时,震慑所有人,那么只能是母后,明白吗?”孙权道。

  “君侯的意思是,若是金陵局势到了控制不了的地步,就把王后给请出来!”李涅顿时有些为难,轻声的问道:“王后会不会偏向的三王子!”

  “李涅,不要小看母后!”

  孙权摇摇头,淡淡的道:“昔年无人看好父王,她却能慧眼独到,不顾娘家反对,嫁给父王,她在父王背后,默默的能帮助父王成就霸业,她比所有人都要清楚吴国大局,平时她以母亲的身份面对我们兄弟,关爱有加,但是在国事上,她会展露属于王后的凤威!”

  “某知道了!”李涅想了想,身躯微微一颤,点了点头。

第五百二十七章 信任


  战国五年,正月

  逍遥大营。

  天气很冷,寒冬没有完全过去,天上飘着小小的雪花,建立在水面和合肥城之间的营盘,将士们训练发出了一阵阵嚎叫声,充斥着天际。

  自从吴国和魏国谈和之后,九江地域就平静了下来,张辽和赵云谁都没有退兵,依旧防备对方,但是却始终不开战。

  赵云最近比较悠闲,他坐在中军营帐的中央,手握一卷三十六计兵书,一字一字,细细的品味着的其中的一个个战役案例。

  三十六计兵书,乃是如今的吴**方每一个将领,人人皆然要学会的兵法宝典。

  这是当初金陵讲武堂建立的时候,孙权持着大王孙坚的令牌,集合了吴**方的十几个大将,用了整整一个月,才编写出来的兵书。

  此兵法出世的时候,惊动了江东的好几个大儒,连蔡邕和郑玄都惊动了,后来被孙坚亲自下旨,为军中学习的第一兵法宝典,也是两大讲武堂启蒙兵法典籍。

  赵云作为吴**方一等一的虎将,他也参与了三十六计兵法的编写,还把当初寿春一战写了进去,当成教学案例。

  孙权有一句话说的不错,老祖宗把好的东西留给了我们,我们也要把自己的好东西流传下去,编写兵书,他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三十六计,这是孙权亲自提出了,他们这些沙场大将,要做的只不过是根据一个个的计谋,翻阅前朝战例,或者自身战例,编写在其中。

  这个时代流传下来的兵书不少。最著名的莫过于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吴子,尉缭子,司马法……但是它们看起来有些复杂。没有一定文学根基的人,看不懂。

  最新编制出来的简单,易懂,明了,容易被军方的粗人接受,如今军队大将,要是说不出几个三十六计的计谋,都不好意思见人!

  其实所有的兵法,都万变不离其宗。三十六计只是给了他们一个概括的机会。

  赵云出身卑微,自小练武,虽然也读过一定的兵书,但是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在战场上很多东西都是自学成才,相对来说,兵法的运用,他就有些不足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九江的战场之上。他一直被张辽盯着打的原因。

  他是一个好学的人,哪里不足。他就补充哪里,所以,这些时间,平静下来,他终日抱着兵书不放,疯狂的吸收兵法知识。

  “将军!”这时候。营寨外面,一个斥候校尉大步流星的走进来,对着赵云,拱手道:“禀报将军,回风岭的魏兵突然大规模的调动。返回了寿春,请将军明示!”

  “故弄玄虚而已,不要管他!”

  赵云闻言,放下兵书,嘴角有一抹冷笑,道:“张辽只要不是蠢货,这个时候就不会来挑起我们之间的的战役,吴国西征,魏国北伐,我们打不起九江血战,他们也打不起,不过他们的动向,还是要盯好!”

  九江的太平不是谈出来的,而是逼出来的,他不敢动,是怕影响西征,张辽不敢动,是怕影响北伐。

  他们都有同样的理由,只是对持,不开战。

  “诺!”

  斥候兵的校尉闻言,点点头,走了下去。

  “将军,有人营门之外求见?”赵云想要拿起兵书再看的时候,一个亲卫兵紧接着走;

  进来,低声的禀报道。

  “何人?”赵云眯眼。

  “来人自称为锦衣卫!”亲兵低声的道。

  “锦衣卫?”

  赵云闻言,微微皱眉,锦衣卫乃是吴国巨头,他们在军队之中设立一个分部,专门传递军事秘密,不过军方的大将,没有几个喜欢锦衣卫的。

  毕竟,锦衣卫的行事过于阴霾,和军方大开大阔的风格相比,格格不入。

  他和锦衣卫大都督李涅有些交情,但是他们井水不犯河水,难不成九江的战况右边,想到这里,他轻声的道:“快请他进来!”

  “诺!”

  亲兵不到一刻钟,把一个青年带了进来,青年对着赵云,拱手行礼,道:“锦衣卫大都督座下,百户蒋弘,拜见骠骑大将军!”

  “汝前来某军营,所谓何事?”赵云目光打量了一下这一个青年,直接进入了正题,问道。

  蒋弘抬头,目光微微扫过赵云身边的几个亲兵,沉吟不言,他意思很明显,这是机密,所以就是让赵云屏退所有人。

  “你们下去吧!”

  赵云自然也看懂了,他心中微微一动,看来这事情不小啊,于是乎挥挥手,让身边的人退去。

  “诺!”

  几个亲兵有些不忿的瞪了一眼蒋弘,然后才听命离开的营寨。

  “将军,此乃是东侯亲笔之书信,请骠骑大将军过目,然后立刻焚毁!”蒋弘拿出一份书信,恭敬的递给了赵云。

  “什么?东侯的书信?”

  赵云闻言,微微一骇,立刻站立了起来,迅速的从蒋弘的手中接过了书信,然后把书信打开,看了看,的确是孙权的笔迹。

  不过看到内容的一瞬间,他稳重不变的面容骇然失色起来了。

  这怎么可能?

  大王居然会在荆州受了重伤,而且危在旦夕!

  赵云有些不敢相信,如今西征前线几十万大军节节胜利,整个吴国都在相传,等到开春时分,荆州就会变成吴国的领域。

  气势如此之巅盛,大王却在这个关头出事,说什么他也不敢相信,难道前线的人都死绝了吗?

  不过孙权的亲笔书信,他不得不相信。

  “东侯还有什么吩咐?”

  赵云的面色很难看,十分的难看,他很清楚,这事情的重要性,大王关乎吴国上下。要是弄不好,此事甚至会引发整个吴国的内乱。

  “东侯还有一句话!”

  蒋钦抬头,一字一言的道:“将军,我就原话直说了,冒犯之处请担待:赵子龙,我相信你。所以,我把金陵城交给了你,吴国,不能乱,任何人,皆可杀!”

  “末将领命!”

  赵云闻言,立刻双膝下跪,对着的金陵的方向,恭敬的行了一个大礼。虽非孙权当面,但是孙权对他的如此之信任,让他感动不已。

  孙权既然如此说了,也就是说,他率兵返回金陵之后,只要稳定吴国局势,就算斩杀所有人,孙权也会一力承当。

  临危受命。非最信任之人,不可担当。

  由此可见。孙权的心中,对他是最信任的,不然孙权在徐州东海也有兵力,徐盛潘璋之辈也可以率兵返回,却选择了他。

  “某不会辜负汝的期望!”赵云暗暗的道。

  他当着蒋弘的面,直接把手中的书信给焚毁了。然后二话不说,直接擂鼓聚将,在自己的大营之中集合逍遥大营的众将。

  在短短的时间之中,他已经想到了一个退兵金陵的最佳方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