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仲谋天下 >

第162章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162章

小说: 三国之仲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

  孙权点头,他愿意庇护在孙策的麾下,为孙策而效力,自从周瑜在去夷洲的路上给他说二弟一番话之后,他有意无意的,总是想要避免遮挡孙策的光芒

  他很听命,二话不说走了出来,摆摆手,十几个孔武有力的将士抬着一个新落成的沙盘,走进来,众人目光神色微微一动,围了上来。

  孙权看着沙盘,道:“诸位请看,这就是辽东,四面皆敌的辽东,虽然我们已经拿下辽东,但是辽东的情况有些复杂,我们先不说,还是先说说江东海军的发展吧,马韩,倭国,这是海军接下来的目标!”

  “倭国?”

  “马韩?”

  这一个沙盘之上,辽东的地形比较清晰,只要海上的还有马韩和倭国的地形有些模糊,但是大致的位置,还是标出来的。

  “大兄和周都督商量了之后,周泰,薛州,你了两个为攻取马韩和倭国的主将,除你们麾下的海军之外,我打算每人各给你们三千辽东的骑兵和七千步卒,合计一万兵马,加上说各自麾下舰队,一个攻取马韩,一个攻占倭国。”

  “幼平兄,某不如汝,马韩毗邻于乐浪,还算有支援,马韩归某,如何?”薛州自己知道自己的本事,如今领导一个大舰队都有些力不从心,马韩相对来说比倭国还对付的多。

  “没问题。”

  周泰目光闪闪,战意凛然,区区倭国,他必定能拿下。

  a

  a

  

第二百二十章 辽东战略 下


  原来的平州牧府,如今重新挂牌,为平州刺史府邸。

  宽阔的大堂之内,四方角落之中,火盆烈焰,一缕一缕的暖气氤氲,隔绝的屋外的寒冷,不过众人的气氛还是有些低沉。

  海军的发展方向定下来之后,众人开始围着沙盘,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有一句话没一句的谈论着,话题只有一个,辽东安定和后续发展。

  “对于辽东有什么看法,都来说说吧。”孙权一看这气氛,众人明显有些忌惮。

  “各抒己见,无论错对!”孙策的目光一横,朗声的道。

  两兄弟几人已经开口的,众人也就没有这么多的顾虑,开始对着辽东的未来的战略开始韬略。

  如今辽东大局基本上已定,虽然玄菟,辽东属国这些地方都还有一些县城僵持着,不愿意投降,但是问题不大。

  如今公孙度,公孙康,公孙域都去的江东,想要死忠,也没有对象,他们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江东想要全盘接管辽东并不难,最多要点时间。

  不过孙权孙策和周瑜这几个核心骨,最多两个月的时间,就要离开的辽东,返回江东去了,这片他们花费无数精力,一手打下来的地盘,也是日后攻占幽州的基地,绝对不容有失。

  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的,所以他们才会这么着急,想尽一切的办法,安稳,安定下辽东。

  辽东的环境不比江东,这里很复杂,内忧外患。

  如今江东军进驻这里不过一个月的时间不到,没有影响力,虽然公孙度算是配合权利的交接,但是内部还是有很多问题。

  最重要的是大量的位置悬空,孙策以雷霆之势,迅速拿下的不少官吏,消除的公孙度的隐患,但是这也让如今的辽东在管理的方面出现了一个大缺口。

  当然,要补上这个缺口也不难,毕竟他们有江东在背后支持,以江东的底蕴,想要补充这些官吏位置,不存在什么压力。

  而他们如今的外患就是外族,在辽东周围,毗邻无数外族,其中高句丽和乌丸是最大的隐患,其他的零零落落小部落也有不少。

  不过公孙度也算是一个强势的诸侯,这些年打压了不少,最近这段时间还算是有一段的平静期。

  孙权的担心的是,现在公孙度不在的,公孙度的影响力自然也就不再了,这些外族恐怕会有心思,一旦这些外族蠢蠢欲动的时候,他们内部还没有整合完毕,自然会出现大问题。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想要他们臣服,只有亲自的打服他们,不过如今辽东不宜兴兵。

  辽东这片地方的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这片黑山白水的确广阔无疆,向北,向东,都没有尽头,辽东郡,乐浪郡,玄菟郡,加上辽东蜀国,四个郡国,构成大汉的东北边陲,不过其中的人口却少的可怜,地大人稀,呈现出荒凉的状态。

  公孙度执掌辽东的时候,虽然号称有百万人口,但是这些天孙权等人检查卷宗,细细的加起来,也就八十万出头,还不如江东的一个吴郡。

  人口太少,又分布的很散,就很难的发展起来。

  “现在公孙度不在的,我们第一点是守住辽东,想要守住辽东,必须要有足够的兵力!”

  “我在辽东长大,对辽东也算是有些熟悉,辽东除的靠近海岸的边域,辽东算是四面皆敌,马韩人,高句丽人,扶余人,乌丸人,鲜卑人,太多的。”

  “公孙度去年征战高句丽,算是把高句丽打怕了,三五年只能,高句丽不敢来访,如今最大的敌人是乌丸。”

  “乌丸部落是辽东一直难以解决的一个大患,盘踞在辽东西北方向,其中还有不少的鲜卑部落。”

  “其实在辽东属国毗邻的辽西和渔阳之地,好像还有不少刘虞的残部,他们对辽东未必没有企图,这也要防。”

  “如今最重要的是要把各郡的都尉定下来,不然定不下将士的心!”

  “下面的人心还是有些动乱,我觉得在政策之上,还是要稳定辽东为主。”

  大堂的气氛浓郁,孙权孙策两兄弟领头,下面众人也放开了,各抒己见,把自己对辽东的了解和想法表达出来。

  这也是孙权想要看到的一种良性讨论会,集思广众,才能拿出最完美的战略方案。

  “公瑾大哥,公孙度投降之后我们一共收拢的多少辽东兵马?”讨论的一轮,孙权的目光凝视着沙盘,突然转过头来,看着周瑜,低声问道。

  “加起来,有八万多一点,目前还在整顿,这些都是公孙瓒的兵力,想要用,还要打散,或者调离辽东。”

  周瑜目光微微一动,轻声的道:“这些兵马之中,其中骑兵占据一半,再辽东,不缺战马。”

  辽东的全部兵力大概有十万之数,虽然这一次战役雷霆万钧,很迅速开始,很迅速的结束,仅仅只是一个防守,一个突击,就拿下的,但是战争始终是战争,还是有伤亡的,这其中伤亡也有上万人。

  仅剩下来的辽东郡兵除的驻守在乐浪的三万兵力,其他的皆然集中的辽东郡了,公孙康和公孙域为了救回公孙度,倾巢而出。

  玄菟和辽东属国明显的已经有些空虚了,所以他们必须要迅速的分配好,不能让辽东属国和玄菟郡一直空虚。

  “八万?公孙度的兵力倒是不少了,这一部分的兵力,我们要给海军剥去两万,还有,我们当初从家里面借来的两万九江军,如今继续镇守辽东,不过有借有还,必须要还给家里两万兵马,征战辽东花费这么多,耗财耗力,时候给点成绩了,给家里送去两万骑兵,如何?”孙权眯着小眼睛,问道。

  江东的兵种之中,欠缺的就是骑兵,有两万骑兵,无论是打荆州还打大交州,机动力都有一个绝对的保证。

  “这个倒是一个好主意!”

  周瑜和孙策对视的一眼,沉吟的片刻,孙策直接点头了,拍板了。

  “不过剩下的下来的兵力,相对来说就有些少的,不足以镇压辽东的安稳。”周瑜眉头皱起,如今辽东四面皆敌,这点兵马就有些空虚了。

  “也不一定,就算我们拿掉的一边,还是剩下来四万兵力,再加上两万的九江军,到时候我们还可以征募上万青壮,加以训练,有几乎有七八万的兵马,只要没有大战役,稳定辽东,还是能做到的。”

  孙权沉吟的一下,轻声的道。

  “现在说这个有点早了,目前最大的问题的,父亲到底派谁来镇守辽东,平州刺史一日未到,我们说什么都没有用。”孙策叹了一口气,道。

  他们安排这一切,说到底是为了即将到来的平州刺史铺路,但是如果平州刺史是一个强硬的人,未必就全部接受他们的建议。

  “也对,如今我们现在只有做好过渡的工作,迅速的稳定辽东,还是要等到新的平州刺史来,才能制定新的战略。”

  孙权点头,双眸之中有一抹忧愁,道:“可是玄菟和辽东属国如今变的空虚,恐怕有变故,要是有人趁机进驻,就麻烦了!”

  辽东对于江东来说,可是真正的算的上是镇守一方,所以这个平州刺史的人选必须要是一个绝对的忠臣,还有,辽东这个地方,是一个四战之地,镇守辽东的还要有一定的指挥兵马的能力。

  这个人选,就算是孙坚,也不好选啊。

  “这样吧,明日,我去玄菟!”

  孙策长身而起,沉声的道:“新的平州刺史和玄菟郡守没来之前,我会稳定玄菟,视察一下玄菟的边疆防线,还有整理一下玄菟郡的官吏,让玄菟迅速的安稳下来,不要让高句丽和玄菟北部的鲜卑人有机可趁。”

  “我去辽东属国吧,这里情况比较复杂,我们和幽州是盟友,但是辽西还盘踞的刘虞残部,还是要部署一下。”周瑜轻声的道。

  “那我看家!”

  这么冷的天气,孙权才不愿意四处乱跑,还是留在襄平,比较舒服一点。

  众人的谈论一直到傍晚时分,才一一散去,除了海军的政策,倒是没有确定什么辽东的战略下来。

  接下来的时间,孙权孙策周瑜为首的三人,开始以稳定辽东为第一目标,颁布各种的政策,其实想要稳定辽东,不难,就一个先天条件,粮食。

  辽东这个地方,有粮食就能稳定,而对于江东来说,还真的不差粮食,如今的江东屯田,小有所成,粮食的缺口,一早已经补上的。

  ……

  翌日,孙策带着霸王铁骑去的玄菟,周瑜带着车下虎士去的辽东属国,乐浪已经被李涅这个有点阴险大人才给梳理了一遍。

  暂时来说,辽东的这片大地,总算大致的稳定了下来了。

  不过终究是换的新的掌权人,一朝天子一朝臣,而且整个辽东上下的官吏都让孙策的大魄力给清扫的一边,始终出现不少的动乱。

  孙权每天忙的不可开交,不断接见辽东当地豪强,还有商贾,他是来者不拒,任何上门的他都接见,这样一来是为了辽东的稳定,二是是为了江东和辽东的航道。

  他几乎都忙糊涂了,幸好身边有一个大能,李涅辅助,不然他还有些玩不转整个辽东的政务。

  李涅不愧为当初董卓的心腹,熟悉战略,处理政务起来,也是雷厉风行,辽东的事情在他的手上,条条有理。

  日子一点一滴的过去了,整个辽东开始渐渐的适应的江东的掌权,其中的开仓放粮,整治豪强……一项项的政策,表现出了江东的强硬和能力,赢得的不少的民心。

  这段时间,孙权凭借的招贤馆,也收拢的不在少数的辽东人才,合适辽东的,经过考核之后,直接送上岗,有能力而有不合适辽东的,他派船,直接送回江东。

  初平五年,正月下旬,一直没有任何消息的征东将军府任命状总算是姗姗来迟,平州第一认的刺史,孙静。

  孙权率领的着刺史府邸的上下官吏,在城外迎接孙静的时候,他都忍不住笑了。

  “真想不到,来的居然是叔父!”他心中感叹。

  看来孙坚现在手上也缺乏人才的,若不是独当一面的还真不多,没有人能用了的份上,他会把心腹的弟弟都派到了这个苦寒之地?

  随着孙静来的,还有几十个官吏,这是孙坚为了彻底稳定辽东,从江东的几个郡之中硬生生的抠下来的人才。

  “叔父,权还真的没想到父亲居然把你给派来了。”孙权立刻迎接的上去,也有段时间没有看到孙静了,不过孙静镇守辽东倒是很合适。

  孙静有能力,带过兵,也处理过政务,对孙坚更是忠心耿耿,正是镇守辽东的不二人玄。

  “没办法,你父亲估计是看我最近过的太舒服的,抓壮丁似的,直接把我扔来的这里了。”孙静一袭白色长袍,外面裹着一件厚厚的棉衣,目光打量的一下这个越发成熟的侄子,笑嘻嘻的道。

  “有叔父来,我倒是能放心了。”孙权道。

  这是真心话,换了其他人来,他还真的有些担心,毕竟这里是他和孙策一手打下来的地盘。

  “仲谋啊,你们两兄弟可真厉害,不声不吭的就拿下的辽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