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仲谋天下 >

第1346章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1346章

小说: 三国之仲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膊恍校 

  “徐司令要拒绝吗?”

  程普面容有些不好看,目光看着徐盛。

  “我拒绝!”

  “你可想过后果!”

  “什么后果?”

  “天下乱,兵锋起,烽火遍地,民不聊生!”程普冷然的道:“陛下南征北战打下来的一个江山,也许就会崩于你的一念之间!”

  “所以我会成为天下的罪人!”

  “一定会!”

  程普沉声的道。

  “好一顶帽子,扣得我都有些头皮发痒了!”

  徐盛冷笑,他轻轻拍拍手,对着屏风后面,轻声的道:“徐大都督,你认为如何?”

  “天下若乱,那就平乱!”

  一道身影从屏风后面走过来,眸光横扫而过,面容冷然如斯:“若是有人要为此负起责任,也不应该是你,太子是储君,扶持储君乃是大义,孙伯符意欲篡位,必死无疑,他就是叛贼!”

  “徐元直!”

  程普一看,顿时瞳孔变色。

  这是西北行营的大都督徐庶。

  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出现了。

  “程次尊,我很好奇,孙伯符到底给你许了什么好处,在陛下尸骨未寒之时,让你如此死心塌地的为他奔走四方,冒着生命之危,孤身入营,凭借三寸口舌,说服徐司令出兵!”

  徐庶拍拍手,有些讽刺的声音响起。

  “我为大吴江山而已,并非为个人私利!”

  程普很快就平静下来了,面对徐庶的质疑,他大义凛然的说道:“陛下之下,当今孙氏皇族,何人能媲美孙伯符之姿,若是太平盛世,让太子继位,自然无话可说,可如今什么局势,西部战场溃败,军心不稳,人心动荡,朝廷之中,派系斗争,乱局丛生,中原大地,民心不稳,若无一强权霸者镇压四方,我大吴的天下,必然四分五裂!”

  “好,说的很好,但是这也改变不了孙伯符意欲篡位自立的事实!”

  徐庶斜睨他一眼,冷声的道:“他不得民心,不得军心,何意立天下!”

  程普闻言,面容阴霾无比,死死地看着徐庶,

  “程次尊,你走吧!”

  徐盛开口了:“今日我就当你没来过,你回去告诉孙伯符,战象军团永忠陛下,忠于朝廷,太子是陛下和朝廷抉择出来的储君,我们只承认储君继位,他若战,那就战!”

  “你们日后一定会后悔今日之决定!”

  程普拂袖而去。

  毡帐之中,只剩下的徐盛和徐庶两人。

  “你好像有些被他说服了!”徐庶看着徐盛。

  徐盛苦笑:“陛下战死沙场的事情打乱了我的心绪,他也说的没错,如今局势,太子殿下的确未必能掌控局面孙伯符继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我始终不相信陛下会战死,除非尸体摆在我面前,不然我绝不相信!”徐庶拳头握紧,手背之上青筋凹凸,声音坚决。

  “我也不相信,但是……”

  “你已经动摇了!”

  “也许吧!”

  徐盛没有否认,他长叹了一声之后,恢复平静的情绪,看着徐庶,沉声问道:“元直,孙伯符夺位已经是箭在弦上的人,朝廷大军,基本上都在西部战场,就算撤回来都需要一年半载,鞭长莫及,我不认为朝廷之上有人能挡得住他!”

  孙策就是孙策,谁也不能否认他的霸王之姿。

  除了孙权之外,整个孙氏皇族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武艺,城府,魄力,还有在天下的民心归属,在朝廷的资历,在军中的威望,都是最强的。

  在这个时候,大吴皇朝的精兵干将都在西域,正是最虚弱的时候,他要是强硬夺取皇位,还真没有人挡得住他。

  “我跟在陛下身边已经很多年了!”

  徐庶平静的道:“我反对孙策,并非个人意志,而是我相信陛下,陛下曾经说过,孙伯符并非明君之相,这一点我始终记得,这个人太傲了,太霸道了,一旦登上皇位,对朝廷来说,短时间也许能稳得住,但是未必是福,他不会守江山,他是一个开拓之主,他有着比陛下更加狂野的野心,一定会在此出兵西域,可连陛下都惨被西部战场,他若是穷兵黩武,天下则危也!”

  “所以你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站在太子殿下的这一边!”徐盛道:“可如今太子殿下根本就被囚禁在金陵城,我们根本无法接触,群龙无首,出师无名,很难与之抗衡,一旦他坐稳了位置,必然会掉头收拾我们!”

  “未必!”

  徐庶微微眯眼:“据我所知,虽然大军班师回朝还需时日,但是大皇子殿下已经从拜占庭城邦返回了,如今在敦煌,不日将会南下!”

  “大皇子殿下毕竟是陛下长子,这倒是是一个好主意!”

  徐盛点点头,不过又有些担心的说道:“可元直,如今这天下局势,我的战象军团合适调离西北吗?”

  “这也是我担心的事情!”

  徐庶目光之中划过一抹忧色:“西北草原之上,这些年过渡的很好,很多匈奴人已经和我们建立的友好关系,有融为一体的前兆,但是需要时间,这时候中原若乱,难保一些匈奴部落的头领会并发野心,到时候……”

  征服匈奴部落是一件需要漫长时间的事情。

  徐庶坐镇西北行营这么多年,颁布无数政策,建立一个个汉人和匈奴人混居的草原牧场,已经取得很好的功效,完成的过渡阶段的准备,只要继续这么下去,只要数十年时间,匈奴人将会融为吴人的一员。

  可是偏偏这个时候,朝廷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

  这让他有些措手不及啊。

  “大军若是不能南下,我们恐怕只能沦为看客!”

  “不能全动,也不能不动!”

  徐庶道:“可以派遣一部分大军在雍洛之地布防,距离不远,到时候就算草原有变故,也能立刻会师增援,只要拖时间,直接拖到西部大军班师回朝,就应该能稳住局势了!”

  “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徐盛点点头。

  “这样,你亲自南下,联系雍洛之地和西凉之地的各地总督,必须把西边连成一线,隔离金陵城的影响力,还要和大皇子殿下达成协议,总之要拖下时间,决不让孙伯符顺利的过渡陛下的位置!”

  徐庶也没办法了,他不惜要形成东西割据,也不能让孙策顺利登上皇位。

  “行军打仗我行,但是说服各地总督,我好像不太擅长啊,不如你来!”

  “我走不开!”

  “为什么?”

  “我和匈奴各部落的头领商讨商讨!”

  徐庶苦笑:“中原可以乱,但是匈奴可是我们这些年好不容易才平息下来了,绝对不能功亏一篑,只有我亲自坐镇西北,才能压得住他们!”

  这些年坐镇西北,他的威望凌驾于徐盛之上。

  徐盛虽然以武力镇压居多。

  但是命令大部分都是出自他之手,而且昔年他刚刚进驻的时候,匈奴各部落的态度嚣张,他曾经当着所有头领的面前,让徐盛带兵平了一个部落,谈笑风生之中,杀伐凛然,是匈奴部落的一个修罗书生。

  “也是!”

  徐盛点点头:“目前也只能如此了,陛下啊陛下,你若是在天有灵,保佑大皇子殿下真的是文武全才,不会让我等失望!”

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改天换日 二

  

  西州。

  西州的疆域基本上是昔日的西域都护府疆域,毗邻安息三州和贵霜州,东接敦煌州,是中原连接西域的一个纽带,也是近年热闹鼎盛的地方,来往之商旅多如牛毛。

  随着丝绸之路的组建兴旺起来,西州是最先崛起的西部州域,连带着西部的其他五州都开始进入快速的发展之中。

  这一切的功劳都来源于一个人。

  昔日曹魏王朝的丞相,当今朝廷西部巡阅使,荀彧。

  荀彧自从曹彰叛乱就出山入职,这些年在西部干的是踏踏实实的,丝绸之路的发展虽然说朝廷下了大本钱,但是如果没有一个人来主导,根本不可能发展的如此迅速。

  从前从玉门关西出,抵达西州,昔日最少要一两个月的时日,但是如今,最多只需要半月,如果赶路迅速,十日就已经横跨的西州和敦煌州。

  对很多人来说,昔日的丝绸之路也叫死亡之路,无数人在这条道路上丧命了。

  但是如今的丝绸之路,到处都是驿站,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水源,西部五州和雍洛西凉几州联手,如今在沙漠之中发掘了不少绿州。

  这条路,已经成为了打开了困住中原百姓向外的心。

  无数的中原百姓对西部开始有了向往之心,所以这些年商旅开始越来越多,从西域走中原,从中原走西域,多不胜数。

  商业的发展,自然就带动了经济的飞跃。

  西州首当其冲,无论是百姓的收入,还是城池的修建,已经开始逐渐向着的中原靠拢。

  ……

  日落时分。

  夕阳映照。

  西部巡阅衙门府邸。

  “陛下就是陛下,我本来就不相信陛下会葬身战场,但是陛下出现在我面前,我还是有些惊讶的!”荀彧迎来了一个客人,一个让他十分震惊的客人。

  “你对朕很有信心!”

  孙权站在楼塔之上,双手背负,迎着夕阳,晚风轻轻,衣袍猎猎。

  他在返回中原之前,来到的西州。

  本来面见荀彧是在计划之外,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但是中原的变故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他还真不知道,原来孙伯符在群臣之中居然有如此地位和威势,终究是小看了这个历史上名留青史的江东小霸王。

  “信心是有的,毕竟能击败明公的人,怎么可能这么容易的折损在西部战场上,不过担心也是有了,战场诡谲莫测,什么事情都会发生!”

  荀彧站在旁边,微笑的道:“一旦陛下真的折了,那么这好不容易才营造的大吴盛世会瞬间崩溃!”

  “你还真说的不错,朕这一次还真的差点折了!”

  孙权苦笑,目光看着忠心左右的大将赵云:“不是子龙来得及时,朕现在已经是一副白骨了!”

  “都说赵子龙是陛下最忠心的大将,我看不尽然,他恐怕还是陛下的福将啊!”

  荀彧斜睨了一眼赵云,赵云神色漠然,仿佛一尊铁塔,一双锐利眼眸扫视四方,十分注视安全。

  “当然!”

  孙权点头:“他是朕的福将,有子龙在,老天爷也受不了朕的命!”

  “可是陛下既然活着,为什么……”

  “这能从海上回来的时候,消息已经传出去了,所以朕将错就错,就是试一试,没有孙仲谋的大吴朝廷,会是一个什么状况!”孙权坦然的说道。

  “陛下可知,你这一念之间,让大吴朝廷遭受何等的损害!”荀彧眸光有一丝阴霾。

  这一次朝廷必然动乱频繁。

  就算最后孙权收拾了残局,大清洗之下,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已经在所难免。

  “知道!”

  孙权淡然的道:“但是不做也做了,要不朕下一个罪己诏!”

  罪己诏。

  这就是天子认错的一个形式。

  “呵呵!”荀彧笑了,笑的很讽刺。

  “好吧,朕真的是错了,本以为一切都在控制之中,但是有些人还是超出了朕的预料之外,让朕有些措手不及!”孙权叹气,无奈的说道。

  “你小看孙伯符!”荀彧一针见血。

  “嗯!”孙权不否认,点点头。

  他就是太小看孙策了,本以为孙策怎么闹,在短时间之内很难登基,最多就是的以摄政王的名义,夺取朝廷大权。

  但是从中原反馈回来的消息,却让他有些无奈。

  “那你现在准备如何?”荀彧问道。

  “金陵城局势已经被孙伯符给镇住了,张昭张纮还是程普等人都摆明车马支持孙伯符,那么如此看来,孙伯符登基已经在所难免!”

  孙权平静的道:“既然如此,朕成全他!”

  “可惜了!”

  荀彧看了一眼孙权,突然开口,沉声说道。

  “这是他自己选的路!”

  “陛下,其实孙伯符没做错,或许他是有一些私心,但是面对如今的局势,我认为他更多的是在稳定朝局,而这个局势,是陛下营造出来的……”

  “他没错,那就是朕错了,但是朕不能错,所以他必须是错的!”

  孙权绕了一圈,意思倒是表白的很清楚。

  “那内阁军机处也要大清扫!”荀彧叹气,孙权说的是事实,有些事情,皇帝是不能错的,这不是因为不敢认,是不能认,这关乎民心的大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