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过关 >

第318章

过关-第318章

小说: 过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谢裘书记。”

    李玉走了,冯喆看着裘樟清说:“在下面不觉得,这会和书记您在一起,被人也称书记,感觉怪怪的。这样不好,我回头让李玉纠正,改一下口,起码在您面前别这样称呼我。”

    裘樟清看着冯喆,摆了一下手:“全国一盘棋,向上看齐,基层工作端正,就能保证队形不歪,你这个书记也是书记。”

    两人像从前那样一个前一个后,冯喆在后面关了门,随着裘樟清往电梯那里走。

    这会快要下班,楼道里的人见了两人,都站住笑笑的问着好,裘樟清一脸平静,冯喆在后面微笑着对问候的人点头示意,还有人早早的就按了电梯在候着让两人上去,冯喆说了谢谢,那人等电梯门关闭,才转身离开。

    电梯门缓缓关闭,裘樟清说:“我回忆了些关于描写百合的诗,可是想来想去的,都觉得不合适,倒是觉得这句‘日历参差影,风传轻重香’还比较贴切。”

    “‘日历参差影,风传轻重香’?这句真好——我也想过,不过真是没考虑到过这一句,这是谁的诗?”

    “又在偷师了?”

    “师傅就是师傅,师傅的学识不是做学生的一时半会能学得会的,顶多画虎似猫,难以形神兼备。”

    电梯里就是裘樟清和冯喆,裘樟清听冯喆一说又笑了:“那我告诉你,你就欠我两顿饭啊,这个‘日历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不是说百合的,而是赞颂兰花的,是李世民的诗。”

    冯喆其实知道裘樟清这首诗的出处,“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的下一句是“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但是没理由让裘樟清丧失做师傅的优越感,而且自己欠裘樟清的饭局,应该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两人出了电梯,裘樟清又恢复到了梅山一把手的状态,冯喆一直跟在裘樟清的身后,到了外面快走几步为裘樟清打开了车门,护着她上了车,才坐到了前面,和司机点头打了招呼。

    回到了五一九,裘樟清没有直接吃饭,而是先换了一身浅颜色的外装,里面原先的白衬衣也换成了淡粉色圆领的,还洗了一下脸,做完这一切后,本来冯喆以为裘樟清会到下面去吃的,她却让人将食物送到了房间里。

    “裘书记,李校长舍己救人这事,对我触动很大,我觉得,有些事情说起来简单,落在自个身上真正的做起来,却有难度。许多事情在日常我们都会忽视,但是真正的经历了,才知道大家需要的也不应丢弃的,就是这些看似平凡但却透射出人性光辉的正能量,我觉得,这恰恰是推动社会和谐前进的动力所在。李校长知识面广,有深度,他不但是半间房教师中的佼佼者,人品更是犹如明月照山岗,但凡和他交往的人都能感觉到李校长身上的那种真正为人师表的‘仁者爱人’的思想境界,李校长更是我们县教育界扎根基层的好老师,在本职工作中兢兢业业,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是有目共睹的,我想,借这个机会在半间房深入开展一次‘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研讨,让严格遵守党纪国法,遵守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纪律,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成为一种常态,要每个人都常怀感恩之心、知足之心、忧患之心,廉洁从政、务实、高效、创新成为一种主流,形成一种风气。”

    裘樟清没接冯喆的话,吃着饭,喝了一口汤,问:“去年的五一前后,半间房中心小学的学生来县里,就是为了李博谷,转眼就是一年。”

    冯喆揣摩着裘樟清说这句话的意思,正要说话,兜里的手机震动了,裘樟清听到了嗡嗡声,下巴点了一下,示意冯喆接电话。

    冯喆一看,这个电话是刘奋斗打来的,也不出去避开裘樟清,意思是自己在裘樟清面前没有私密可言,坐在那里接了电话,刘奋斗张口就问:“冯书记,你这会在哪?”

    “你说,什么事?”冯喆没有回答反问。

    “镇上出事了,大院被几十个村民堵了。”

    冯喆到了半间房后,还没出现过村民围堵镇政府的事情,他觉得裘樟清似乎能听到话筒里刘奋斗的话语,问:“怎么回事?哪个村的人?”

    “人是南莫村的,领头的是昨天李博谷救得那个落水孩子的父母,直接原因是王茂强这个瓜怂货在大院里搧了这孩子他妈一巴掌,媳妇吃亏,男人就闹,结果在大院里就和王茂强打起来了,真他ma的,王茂强被扯破了衣服,吃了亏,在院里鬼哭狼嚎的,大家都去劝说制止,王茂强就叫了派出所的人来抓人,这下好,矛盾激化,挨打的女人不情愿了,她男人,哦,这男的叫高岿然,高岿然同时也打了电话,叫来了一帮子村民,就在大院里堵上了。”

    刘奋斗说的有些稀里糊涂,满嘴妈的妈的,冯喆沉声说:“唐经天在不在?在?我不和他通话了,你告诉他,他去是维持秩序,不是去施压的,不管情况怎么样,不能抓村民,不能激化矛盾,不能动手,警戒就好,除了对伺机闹事、破坏财产、意图打砸抢的人实施必要的强制措施外,不准动用武力,政府里的人,谁今天越界,谁承担责任。”

    “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我还正在了解。”

    “王镇长呢?他在哪?”

    “他躲在自己办公室里,这家伙!”

    “在办公室躲着?”

    刘奋斗在那边说:“可不是躲着?他先动手打的人,这事就是他引起的,几十号人找他,见了他还不将他给生吞活剥了?”

    “镇上领导这会还有谁在?”

    “除了我,王茂强,没别人。”

    “那谁在大院里做工作?没人?都去吃饭了?刘校长呢?不见人?”冯喆沉吟了一下:“你先给唐经天转述我的话,然后将事情的详细经过了解清楚。我一会打给你。”

    刘奋斗还欲言又止,冯喆却干脆的挂了电话,拨给了高志邦:“老高,我是冯喆,我这会在县里,你听我说,高岿然夫妇和一些你们村的人在镇政府反应情况,可能和王茂强同志出现了一些误会和冲突,唐所长带着人在镇政府维持秩序——你现在就去现场,将你们村的人约束起来,控制事态恶化,告诉大家,就说是我说的,大家有什么问题,那就解决问题,有什么意见,可以直接向我反映……对,是高岿然。”

    裘樟清看着冯喆一连串的打着电话,语气也没急促,表情和平时一样,心说他倒是指挥若定的沉得住气。
………………………………

第388章有的人在你生命里出现是在给你上课(一)

    第388章我是的作者飞翔的浪漫,感谢你关注《过关》第388章有的人在你生命里出现是在给你上课(一),
    高志邦不由分说的就给冯喆倒酒,冯喆说:“一般不喝酒,一般酒不喝,喝酒不一般。一进门就喝酒,得有个说法。”

    “什么说法?见了你心里亲,好酒想给你喝,这不算说法?”

    冯喆指着高志邦笑:“你搞得像是谈恋爱一样,咱不兴这个,你能有多亲?”

    “怎么不兴这个?刘大耳朵都说兄弟如手足,老婆随便找,三条腿的人不好找,两条腿的还不好找?有多亲,比亲还亲。”

    “刘大耳朵?你真会联想。”

    高志邦笑:“我说的不是?你让大家作证,刘备刘玄德不是耳朵垂肩,手长过膝?你别站着了,我这酒端的手腕疼,你是让我求你?”

    高志邦说着话从里面的座位走了出来,到了冯喆跟前:“咱们好几年的兄弟情分加上二斤黄酒,今天才把这话说出口,你要不喝,我就哭啦。”

    屋里人听了都笑,冯喆将酒杯接住说:“你这话还真押韵,得,我这人天不怕地不怕,还就怕老大你哭,不过有点对不起,还没敢问这几位都姓甚名谁?”

    “都是梅山好汉,今天来房河湾聚义来了。”

    冯喆进门没摆架子,将气氛搞的很好,一个有点黑瘦的男子就说:“冯书记,我是朱阳关镇的,我是……”

    “他呀,是朱阳关镇政府的,虽然没有你管的多,但是人家贵在精、在专,老乔,你那句怎么说,给老冯说道说道!”

    冯喆看着这人就觉得和在座的其他人有所区别,果然是体制内的,这姓乔的就笑:“冯书记,你去年和裘书记到朱阳关视察工作,我见过你,借着高支书的话,我就献丑了,我的工作是,不管土不管田,只管撕票拿现钱。”

    高志邦问:“你猜他是干嘛的?”

    冯喆笑笑说:“幸好我还没喝酒,本来脑子就不灵光,喝酒更糊涂……”

    “哎你可别这样说,酒是粮***越喝越精神,要不你先喝了这杯再说?”

    冯喆笑着摆开高志邦劝酒的手,说:“我知道了,乔同志大概是税收专管员。”

    冯喆一说,高志邦啪的一拍双手,那个姓乔的就笑,自己端起了酒杯说:“我先干为敬,冯书记随意。”

    冯喆自然不能随意,也陪着姓乔的将酒喝了,高志邦拉着他上座。

    大家早就挪开了位置,等冯喆坐好,高志邦说:“看来还是老乔有办法,一个系统的就吃一个系统那一套。”

    “我不也吃你这一套?我喝了老乔的酒不是你递来的?而且还和你坐一块了,你还要怎么样?”

    高志邦笑笑说:“就要这个效果,亲近,”然后拿着手机打了电话:“兴邦,你到咱鱼塘搞两条鱼,送到镇上饭店做成红烧的,然后再搞几个菜送来,快点,要保质保量,给饭店的人说,做的不好不给钱。”

    高志邦在房河边还有一个养鱼场,他这会是给渔场负责的打电话,有人就说还是高老大硬气,高志邦攀着冯喆的肩膀说:“那是,咱吃上绝不含糊,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什么都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你们没听说这‘死在嘴上,病在腿上’,我不能委屈自己的肚皮。”

    接下来众人开始喝酒扯皮,冯喆才知道这几个人除了那个朱阳关的老乔外都是高志邦水泥预制板的供应商,有卖钢筋的,有卖水泥大沙的,老乔在朱阳关政府工作,家里养殖香菇已经有些年头,这回因为要改建家里的香菇大棚,来让高志邦加工大棚的框架来了。

    这些人走南闯北的在社会上混的时间长了,都有眼力劲,知道冯喆找高志邦有事,等一瓶酒喝完,大家言过七分,酒足饭饱,就起身纷纷告辞,冯喆随着高志邦将人送到厂外。

    等四下无人,高志邦说:“咋?杀人放火还是坑蒙拐骗,只要老大你一句话。”

    “你还真是在房河湾聚义呢,没那么严重,你才是老大。我求你办事。”

    预制厂里有人干活,话随风传,高志邦还是和冯喆到了屋里,冯喆说:“今天中午,李校长在学校门口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那孩子没事,李校长却进了医院。”

    “老李?进医院了?严重不严重?”

    “这会还昏迷不醒,刘校长让学校的一个老师在县医院看护着。”

    高志邦哦了一声,心想冯喆找自己到底干嘛?

    “事情的详细经过是这样:当时还没放学,那个孩子课间从厂房里跑出来玩水,结果掉进河里,李校长恰好从中心学校的办公楼拿教材经过,见了就救人,孩子没事,只是身上衣服湿了,受了点惊吓,被救后一个人回家了,李校长因为一身泥,没法拿教材了,就在河边洗,结果可能是救人时用力过度,头昏,他又掉进了河里,撞到了石头上。”

    高志邦说:“老李那身板,身体是不好,结果呢?”

    “咱们村有两个人经过,将李校长救起来,送到了镇上医院,不然不堪设想,他们认识李校长,知道李玉的电话,给李玉打了电话,李玉不在县里,又给我打了电话,我和镇上的焦主任到了镇卫生院,和老唐一起将李校长送到了县医院。”

    高志邦听的有些迷糊:“那你找我干嘛?要我去医院看病号?这还用你说?早先你那会就是在镇上卫生院给我的电话吧?那会你说让我找那落水的孩子,我已经找到了,他是没事,因为调皮弄湿了衣服,在家被他老子揍了一顿,下午都去上学了。”

    冯喆点头:“好!我这会找你有两件事,一,你出面,叫那孩子将李校长救他的完整过程写下来,记住,就以孩子的口气写,不要添油加醋,不要用什么夸张的修辞手法,实事求是,同时,要孩子的父母也写一份证明。”

    “第二,救李校长的那两个人是你村的,你以村委的名义,褒奖一下他们,毕竟是好人好事嘛。”

    “就这么简单?”

    “就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