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骑 >

第356章

汉骑-第356章

小说: 汉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建奴这样的虎狼之师,明军很快就被击溃,数万大军,没有大将有效的统筹,又是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大军没有瞬间炸营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实际上,并没有支撑很长的时间,大营之中到处是喊杀声,到处都是求饶之声,明军已经是兵败如山倒,根本就组织不了有效的反抗。

“大人,快走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王斗盔甲也是乱的,左臂上还有一个硕大的伤口,他是在和鳌拜对阵的时候,被对方所伤,幸亏他身边的士兵还是比较英勇的,挡住了敌人的进攻,让王斗逃脱了。

“我领大军十万北伐李信,没想到云中还没有到,十万大军居然被建奴所破,这让本官回去之后,如何有颜面见陛下。”杨嗣昌面色死灰,整个人静静的站在那里,手中的尚方宝剑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跌落在地还不知道。他现在已经是绝望了,昨天夜里,他还在畅想着攻陷云中,灭掉李信之后,他如何拜将入相,可是今天一早醒来,这些东西尽数被建奴所摧毁。他现在很后悔,为什么让黄得功将骑兵带走,否则的话,还是有一战之力,眼下大军崩溃,十万大军尽数被围歼在此,能逃回去的也不知道有多少。只是在草原上,又能逃回去多少呢!

“大人,建奴诡诈,突然袭击,这与大人没有关系,相信皇上肯定会理解的。”王斗有些担心的扫了四周一眼,脸上更是焦急了,远处的建奴显然已经发现杨嗣昌身上的衣服了。大明文官穿的官袍是那样的显眼,想不被人注意都很难啊!

“王斗,你走吧!回宣府,告诉曹文昭,建奴恐怕下一步要进攻宣府了。”杨嗣昌忽然摇摇头,对王斗说道:“这些士兵你能带回去多少就是多少。”

“那大人您呢?”王斗有种不妙的感觉。

杨嗣昌嘴角露出一丝苦笑来,从地上捡起宝剑,说道:“我杨嗣昌嫉妒贤能,这次更是笔反了李信,私自串联姜瓖等人数十万大军北伐,现在闹成这样的地步,就算是皇上仁义会放过我,但是朝廷的那些是不会放过我的。更何况,我杨嗣昌饱读圣贤书,岂能畏首畏尾,这样的事情总是要有一个来承担后果的,我杨嗣昌就是要承担这样的后果,不过,我杨嗣昌就算是死,也是要杀几个建奴。你,走吧!”杨嗣昌说到这里,猛的翻身上马,扬起宝剑,大声说道:“众将士随我杀敌。”

“众将士随我杀敌。”一声巨吼传来,却见王斗也翻身骑上了战马,紧随其杨嗣昌身后,他一手手执宝刀,一手高举着大旗,冲杀起来。

“杀敌。”杨嗣昌和王斗的一番表现,一下子也震动了许多明军将士,也纷纷聚集在杨嗣昌和王斗的周围,朝建奴杀了过去。

“也罢!就让你我来冲杀一回,也不枉在人间走了一遭。”杨嗣昌见王斗跟随在自己身后,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心中感慨了一番,最后一阵哈哈大笑,两人率领着数百人朝建奴大旗杀了过去。

“倒是有骨气的人物。”远处建奴军中,皇太极望着高举大旗,奋勇厮杀的杨嗣昌和王斗,心中有些感叹,点了点头说道。

“就算是有些英勇,恐怕也没有什么用处。”范文程却不屑的说道:“此人无能,劳累十万大军一朝覆没,他若是不死,回到明朝之后,也会被朝廷上的那些人给逼死。既然如此,还不如死的轰轰烈烈一点,最起码在民间是没有人说什么。”范文程一下子就说出了杨嗣昌的打算,或许杨嗣昌会后悔,但是杨嗣昌此举本身就是为了自己脱罪而来的。

“杀了他们。”皇太极点了点头。他虽然很喜欢读书人,但是像杨嗣昌这样的人,没有丝毫大局观念的人,皇太极还真是看不上。看上杨嗣昌的三路大军北伐,这是一个必胜的局面,可是皇太极却知道,李信若是如此好对付,那就不是李信了,若是如此,他皇太极也可以趁机灭了对方了,哪里还轮到他杨嗣昌出手的。随着皇太极一声零下,周围的众多骑兵纷纷出手,朝杨嗣昌杀了过去。

“皇上,老臣无能,今日为皇上尽忠了。”杨嗣昌到底是文官,骑在战马上,能砍杀几个士兵已经很难得了,但是到底是力量弱小了许多,很快就被士兵砍下马来。王斗也被乱军所冲散,哪里还能支援对方的。眼见着杨嗣昌被围困,却是无可奈何。

“老夫乃是皇上钦赐宣府知府,兵部侍郎,今日战败也是罪有应得,但是身为汉臣,岂能落入你们这些蛮夷之手?”杨嗣不屑的扫了周围士兵一眼,顺手取了宝剑,面向南方自刎而死。

“可惜了,倒是一个忠义之人。”皇太极看在眼里,也有些惋惜的说道。

随着杨嗣昌之死,数万明军瞬间崩溃开来,面对建奴毫无抵挡之力,纷纷四下逃散开来,有的是向宣府逃去,有的是向云中逃去,还有的人趁机投降了建奴。皇太极命令军队追杀了五十里,方才收兵。此战之中,明军战死约有两万多人,其余人马要么是投降,要么是逃回宣府、云中,杨嗣昌自杀身亡,王斗等十几名将校死于乱军之中,如此一来,征讨李信的数万军队被消灭的干干净净。

而建奴大军休整了一天之后,皇太极拒绝了范文程的建议,他并没有趁机消失李信,进攻李信的云中,反而取道南下,进攻宣府。他认为,李信看似没有多少兵马防守云中,可是其底蕴还在,挥手之间数万兵马还是轻松得到的,进攻云中,只能会引起李信的反弹,拼死一击,最后是两败俱伤。还不如进攻已经没有多少实力的宣府,夺取明朝边关重镇,这样就能避免从锦州一直慢慢打到山海关然后到北京。从宣府杀过去更加的简单轻松。

而这个时候的宣府,曹文昭也是急坏了头,他身边不过一万精兵,而且都是步兵,原本上他就是小心翼翼,可惜的晚上正在吃饭的时候,接到败兵的奏报,顿时将他打落九幽地狱之中。建奴皇太极亲自领军杀来,兵马最低有十万之众。曹文昭怎么也没有想到,杨嗣昌的兵马并没有败在李信之手,而是败在建奴的手中,这下好了建奴居然出兵了。十万大军下一步就要进攻宣府,凭借宣府的一万大军能抵挡的住建奴的进攻吗?曹文昭是没有信心的。只得命人快马加鞭,六百里加急禀报了崇祯皇帝,自己发动百姓,死守宣府。

可惜的是,建奴到底是建奴,作战极为勇猛,曹文昭虽然是难得的猛将,可是面对建奴的进攻,寡不敌众,不过坚守了三天的时间,张家口失陷,曹文昭战死。宣府重镇瞬间向建奴敞开了怀抱。

而这个时候,追击杨雄的黄得功、曹变蛟知道了建奴南下的消息和宣府被攻破,曹文昭战死的之事,后面的粮草缺乏,后路被断,无奈之下,只得向杨雄投降。于是间,杨嗣昌的三路进攻云中,消灭李信。没想到自己这一路居然出现这种情况,自己战死了不算,十万大军,数万骑兵落入李信之手,而且还是成建制的归顺。

这种情况传到了宣府的皇太极耳中,皇太极也是愣住了,最后长长的叹息了一声,没想到自己忙活了半天,最终居然成全了李信,数万骑兵的归顺,想来不久之后,就能彻底为李信所有,更重要的是,李信有了这数万骑兵,在中线和西线也就有了最强大武器,原本一同作战的洪承畴和姜瓖必定会面临着李信的打击。

第443章崇祯亲征

京师,硕大的北京城此刻都呈现一片的恐慌之中,宣府被攻破,曹文昭战死的消息一瞬间就传遍了整个北京城。十万大军尽数覆灭,宣府重镇一夜之间落入建奴之手,从宣府到北京城再也没有多少军队可以防御。

若是以前建奴也曾经杀入中原境内,但是那个时候,明朝周围还有关宁军、御林军、宣府重镇兵马、大同兵马等等,还有全国各地的精兵还能前来勤王,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宣府大军已经没有了,听说大同的兵马正在进攻辽国公的大军,十万大军现在还被拖在左云右玉一线,在大同虽然还有一些兵马,可是辽国公的大军已经占据了朔州,姜瓖的大军恐怕是不能动弹了。一时间,满朝文武猛的的发现偌大的明帝国居然连一个勤王大军都没有。

一时间朝野沸腾,纷纷质疑朝廷大军为何如此,杨嗣昌的大军为何会出兵云中,造成十万大军尽数落入敌人之手,宣府重镇旦夕失守。百姓们纷纷质疑,辽国公和征北军对朝廷忠心耿耿,如今却被大同兵马围攻,差点折在杀胡口。现在大军围攻,造成了整个大明朝没有任何可以援救京师的援军。

“这个该死的杨嗣昌,就是他弄的好事。”温体仁等内阁成员行走在皇宫之中,脸色并不好看。在他身后,吴宗达、王应熊、何吾鹏、钱士升等人脸色并不好看,杨嗣昌虽然是死了,可是留下来的烂摊子让内阁众多文武大臣们头疼了。

“现在皇上恐怕是着急了。”吴宗达冷哼哼的说道:“十万大军一瞬间被消灭了,闹的京师连勤王的大军都没有了,若是建奴南下,这十万大军如何能抵挡,就靠着我们的这些京师御林军,那可是一些老爷兵吗?能抵挡建奴大军的进攻吗?大同兵马现在被李信拖在大同,这下好了,难怪皇上也着急了。”

“现在该如何是好?”王应熊也有些紧张的说道:“这个时候,若是赦免了李信,让李信领军前来,李信的大军在云中,若是进攻建奴,或许能逼的建奴回军。而姜瓖兵马回军京师,作为勤王大军。不知道诸位以为如何?”

“李信会答应吗?”温体仁不屑的说道:“现在的姜瓖看上去是占据了上风,可是实际上呢?杨嗣昌这一路兵马连云中城门都没有见着,就被消灭的干干净净了,黄得功、曹变蛟都已经归顺了李信,云中城可是又多了数万大军,这数万大军若是投入到大同周边,姜瓖如何能抵挡?相反,现在是李信占据了上风,他是不会答应的。”温体仁冷哼哼的说道,他现在很不得将杨嗣昌碎尸万段,假如这个杨嗣昌还能再活一次的话。

“那就恐怕没有多少兵力可以救援京师了。”钱士升深深的叹了口气,赫赫大明朝,居然弄成如此模样,连一只勤王的大军都没有。

“那就召集关宁铁骑来援救京师,或许能抵挡一阵。”王应熊想了想说道:“只是如此,进锦州城就危险了,若是建奴趁势来攻,恐怕锦州一线都要丢失的干干净净了。”

“那也无可奈何,这总比将京师丢掉的好吧!”温体仁叹息道:“丢了锦州,还有山海关,山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山海关在我们手中,就不怕建奴前来进攻。”

“如今也只能这么干了。”王应熊也只能是点了点头。

“还有命令姜瓖立刻出兵,让他来京师,至于大同,哎,大同丢了就丢了。”温体仁摇头苦笑道:“这下好了,没有占到什么便宜,自己还吃了一个大亏,这下好了,杨嗣昌死的干干净净,轮到我们给他擦屁股,骂名还要落在我们身上,何其不公。”

温体仁很郁闷,他是内阁之首,本来征讨李信的事情他并不同意,可是现在事情到这种地步了,温体仁就要做好背黑锅的打算了,他很郁闷,但是却又没有办法,只能是心里狠狠的怒骂着杨嗣昌,甚至连崇祯皇帝,他心中都有一丝不满,只是不好说出来的而已。

很快,南书房到了,温体仁正准备见驾,却见王承恩挡住了众人,他领着两个太监走到温体仁身边,说道:“阁老,皇上不在御书房,而是在奉先殿。”

奉先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东侧,为明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初。一般的时候,除非是重大事件的时候才会来到奉先殿,按照规矩凡遇朔望、万寿圣节、元旦及国家大庆等,大祭于前殿;遇列圣列后圣诞、忌辰及元宵、清明、中元、霜降、岁除等日,于后殿上香行礼;凡上徽号、册立、册封、御经筵、耕耤、谒陵、巡狩、回銮及诸庆典,均祗告于后殿。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居然不在南书房,而是在奉先殿,温体仁等人相互望了一眼,心中有些不确定,但是还是在王承恩的带领下,来到了奉先殿。

奉先殿原本是不允许大臣进入其中的,但是这个时候,王承恩仍然是将温体仁等人带了进去。入眼的奉先殿十分的空旷,周围墙壁上悬挂着大明朝的历代皇帝,从太祖朱元璋,再到成祖朱棣等等,最后一个是崇祯皇帝的哥哥朱由校也都悬挂在墙上。

温体仁等人虽然是第一次出现在奉先殿,但是这个时候吸引众人的并不是满墙的帝王画像,而是站在中间的一个盔甲的武士,盔甲周身明黄,穿在身上极为威武。温体仁双眼一亮,他认出了这幅披挂正是供奉在奉先殿的那一副盔甲,这幅盔甲朱元璋曾经穿过,用此击败过陈友谅,朱棣用过这幅盔甲,用以靖难之役,现在崇祯皇帝也将其穿在身上。

“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