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骑 >

第173章

汉骑-第173章

小说: 汉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八子主神器?”李信一开始还没有注意,但是这个时候猛的站起身来,用惊讶的眼神望着眼前的矮子。他终于知道,这个矮子是何人了,只是不知道此人为何会出现在这里。而且还对自己说出了这个话来。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还是故意等候在此。

“李大哥?”董小宛有些惊讶的望着望着李信,在她眼中,李信是面临泰山崩而面不改色的人物,曾几何时,变的如此的不淡定的了。

“此人用还是不用,杀还是不杀?”李信望着宋矮子,脸上露出复杂的神色来。若是他没有猜错的话,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宋献策。宋献策明末清初河南永城人。曾为卜者,后为李自成谋士,外号“宋矮子”或“宋孩儿”,曾造谶言:“十八子主神器”,助李自成商定谋略,设官守土,除暴安良,被封为开国大军师。至于他的后来,有的人说是被杀了,有的人说是投降了建奴,总之眼前的这个矮子在历史上留下了偌大的名声,只是没有想到,此人居然出现在李信的面前,而且还是用这种方式。

“这位公子,我说错了吗?”那宋献策显然还不知道李信已经知道自己的身份,反而笑吟吟的说道。

“先生,想必在这里等了不少时间了吧!”李信扫了周围一眼,忽然眼前一亮。笑吟吟的说道:“让先生在这里等候这么长时间,也是难为先生了。只是不知道先生如何知道我的身份的?”

“这位公子说话,学生不明白。”宋献策嘴角抽动,双目中惊讶之色一闪而过,又恢复了平淡。

“这条天街距离府衙并不远,甚至先生所坐的这个位置,正对着府衙的后门,先生观察的很仔细啊!”李信又扫了身后一眼,点了点头,说道:“先生观察能力,就是李信我也十分的佩服。只是不明白的是,先生不在河南,为何来山东了?”

“将军如何知道学生是从河南来的?”这下轮到宋献策不淡定了。李信刚才一阵分析虽然让他惊讶,但是还是没有让他惊讶到神色变化的地步。

“君从云中来,先生可是夸赞李信了。”李信想了想,最后摇摇头,说道:“实际上,先生要见我李信,大可以光明正大的来见,何必用这种办法呢?”

“将军恕罪。”宋献策虽然不知道李信如何知道自己的,但是他也十分光棍,既然知道自己的身份,他也不隐瞒,而是恭恭敬敬的朝李信行了一礼。

“先生,请。”李信想了想,决定还是先见见宋献策为妙,毕竟是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声的人物,不管是有才或者是无才,见见也不差。

“将军先请。”宋献策自然不敢真走在李信的前面。

“小宛,看来今日又是不行了。”李信有些为难的望着董小宛。

“李大哥不必管我,大事要紧。”董小宛虽然感觉有些可惜,可是也知道,李信并非一个普通人,能陪自己出来走一遭已经很不错了,岂会像平常人家一样。

“夫人姿容端庄,眉宇之间有龙环凤飞之相,日后当贵不可言。”一边的宋献策笑眯眯的说道。

“先生,请吧!”李信不经意间眉头皱了皱。董小宛若真是有这样的相貌,也不可能是贵不可言。流落青楼也叫贵不可言,颠沛流离也叫贵不可言?这个宋献策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一想到这里,李信对宋献策期待也就少了许多。一边的宋献策显然没有察觉到这一点,他在寻思着如何打动李信。

他来山东,一方面也是生活所迫,但是更重要的是李信在山东。宋献策身材矮小,虽然他饱读诗书,可却永远是别人讥讽的对象,就是当官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他要上位也只能投机,投机于别人还没有发达的时候,这个时候,李信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选择。但是刚才那一瞬间交锋,让宋献策感觉到,李信不同于一般的造反人。要想说服李信,可不是一般的言语可以做成的。

“先生,你从河南来到山东,又何以教我?”李信领着宋献策进了府衙之后,安置好董小宛之后,就在花园中招待了他。

“流入顺河干,陷于十八滩,若要上云天,起自雁门关。将军…”

宋献策话还没有说话,就被李信止住了,就听李信说道:“我也曾听说先生家境虽然贫寒,但是自幼苦读诗书,学识渊博,想必不仅仅是精通术数那么简单吧!”

宋献策听了面皮一红,他不曾想到李信对他如此的了解,也不曾想到李信知道自己精通术数,更是没有想到,李信居然不相信术数。在明朝末年,科技这两个字还没有出现,民众愚昧,所谓的“术数”、“图谶”之道大行其事。尤其是那些造反的人,都会挂上这么一点,诸如王好贤的白莲教,乃是后来的“十八子主神器”之类的话来,在李信看来,这些东西都是那些有野心的人故意散播的谣言而已。以前隋朝末年的时候,也有李姓成就大事业,后来李渊父子成就了帝业,更是将这种图谶之说推上了巅峰。到了明朝末年,李姓成就大业这些图谶之说再次出现。

可是李信明白,这些东西或许能迷惑一下下层的百姓和那些愚昧的官员们,可是若是连造假的本人都相信这些图谶之说,那就是傻子了。他也不想自己身边的重要谋士只会这些东西。宋献策若只是有这么一点能力的话,也就失去李信招揽此人的能力了。

宋献策面皮一红,但是很快就镇静下来,他是一个读书人,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他虽然精通术数,可是若不是为了生存,他也不会耍弄这些。经过刚才一番试探之后,宋献策很快就发现眼前的李信与其他有野心的枭雄们不同。那些枭雄们或许会利用这些图谶之类,为他们张目。可是李信不会,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潜龙,有可能成就大事业的人物。一想到这里,他不但没有任何的后悔,反而更加的高兴起来。

“将军起于漠北,手中精兵十数万,但是将军先天不足,漠北虽好,可是却不足以让将军成就帝业。”宋献策不说则已,一说就是让李信心神震动。就算是石元直到现在,也不会说出这样的惊人之语来。

“先生,此话怎讲?”李信扫了宋献策一眼,忽然明白宋献策这么一个读书人为啥热衷于造反了。他是有点愤世嫉俗,以前是被人欺负惯了。只是像他这样的人,当官不成,经商更是不通,唯一可能重新改天换地,才能立足于万人之上。

第229章宋献策说江山

“因为民族。”宋献策望着李信,想也不想的说道:“将军,洪武太祖皇帝能够统一天下,将军可知道这是为什么?”

“因为太祖皇帝手握雄兵,能征善战者不计其数,加上太祖皇帝民心在手,故此能够统一天下。”李信想也不想的说道。在历史上,一向都是以北向南,最后一统天下的,而真正以南向北统一天下的,也只有朱元璋一个人。

“不错,将军所言甚是,太祖皇帝能够统一天下,能征善战者不计其数,但是更重要的是民心。当年元朝末年,蒙古人统治天下,但是不过百余年而已,成吉思汗、忽必烈在世的时候,蒙古人打遍天下无敌手,可是到了元朝末年,是他们的兵马不强壮吗?不是,是因为他们没有民心,他们是异族人,试问,这天下之大,汉人最多。蒙古人兵马虽然厉害,可是人数上却是少了许多,以少数统治多数,这些人又岂会答应?所以太祖皇帝能够以弱击强,最后夺取了江山。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太祖皇帝是汉人,嫩得到汉人的民心。”宋献策认真的说道。、

上面的李信却是沉默不语,他在思索着宋献策的话。以少数民族统治汉人,在古代也是曾出现过,甚至在后来,建奴不也是一统天下了吗?可是建奴真正统一天下的,却是在康熙的时候,近百年间,才勉强将建奴的统治加入汉人的序列当中来。甚是,在建奴近三百年的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哪个皇帝当过太平皇帝,起兵造反的人很多,借口无一例外都是建奴乃是女真人。

“将军麾下兵马数十万人,尽是精兵强将,可是将军,这些军队中有多少是汉人呢?将军能够击败建奴,朝廷中的兵马都是将军的对手,可是将军,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军能够威震大漠,到那个时候,中原的百姓,或者说是将军的那些敌人,都会说将军乃是蒙古人,或者是异族人,就算将军是汉人,可是将军麾下的兵马都是异族人,而将军您不过是异族人扶起来的傀儡而已。将军若是夺取了天下,这天下是属汉人的呢?还是异族的呢?”宋献策死死的盯着李信说道。双目中隐隐有一丝担心来。

宋献策很蠢吗?那自然不是,否则的话,也不可能在历史上留下大名。实际上,李信也十分好奇的望着宋献策,宋献策这个人,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字,虽然有一点神机妙算在里面,但是更多的,却是以一个算命先生出现的,李自成每次出征,都会找宋献策算上一番。但是这个时候,李信才发现,宋献策不愧是在历史上留下一笔的人,此人或许是精通术数,什么图谶之类的,也能玩到几首,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绝对不是这个样子。难道他是伪装的?

“先生,平日里也是如此算命的?”李信有些好奇的问道。

“哈哈,那自然不是。”宋献策一愣,最后讶然失笑道:“学生虽然精通术数,对易经、八卦也学了一些,但都是皮毛,平日里,也是仗着这个混口饭吃,饿不死就是了。遇到有人前来测字之类的,也都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就像刚下见到我,就用图谶说之?”李信恍然大悟,指着宋献策笑了起来。难怪在历史上,宋献策流下来的都是算卦之类的,没办法,谁让他跟的是李自成呢?李自成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不过是一个邮差出身,这样的人是有点武艺,但是若是说文化素养,根本是没有多少的,就算日后他当了皇帝,但是也掩饰不了他的愚昧,宋献策是有才能,可是要想让李自成完全的相信自己,按照自己的话去做,就要需要借助鬼神之力,来让李自成相信自己。

“将军乃是非常人也!”宋献策面色微红。

“那先生以为,我当如何是好?”李信有些好奇的问道:“李信虽然为一枭雄,但是却也是以抗击建奴为己任,如何能进入中原?现在我的兵马都是在归化城一线,就算是在自己的大本营也不会驻扎多少兵马,免得朝廷忌惮。若是想要进入中原,恐怕是难上加难了。”李信说的不错,崇祯皇帝本来就很忌惮李信,一旦李信真的进入中原了,恐怕崇祯会立刻调遣洪承畴等人,就是建奴也有可能不会防备了,直接与李信开战。

“中原是必须要进的。否则将军就会失去正统。”宋献策拳头不由的捏了起来,说道:“就算就算是统一了整个草原,灭掉了建奴,但是只要朝廷将长城关闭,封锁九边,重兵驻扎在山海关一线,将军如何进入中原,难道与朝廷开战?将军,若是那样的话,将军就会面临着整个中原的敌人。”

“那你得意思?”李信神情一动,他沉吟了半响方问道。

“养寇自重。”宋献策想也不想的说道:“将军之所以存在,不是因为将军的强大,现在叛军被洪承畴围困在陕甘一带,而孔有德也即将灭亡,朝廷下一个对付的就是将军,将军,眼下关宁铁骑已经到达山东,他们不但要对付孔有德,更要对付将军,否则的话,为了孔有德哪里需要那么多的兵马。”

“恐怕他们杀不死我的吧!”李信不屑的说道。

“能杀死自然是好的,若是杀不死,那就将将军逼回去。”宋献策又说道:“不过,朝廷眼下对将军仍然是打压为主,因为辽东仍然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将军在草原不但使的朝廷边疆安宁,更重要的是,建奴要想全力进攻朝廷,首先必定会除掉将军,有将军前面消耗建奴的实力,朝廷还是愿意的。这就是将军存在得意义。嘿嘿,将军若是灭了建奴,日后又用何种名义南下,朝廷会允许将军的存在吗?到那个时候,将军就是叛逆,就是第二个孔有德。”

“哈哈,先生,今日时间也不早了。你我今日就聊到这里。我即将组建征北将军府,先生为左军师,不知先生可否愿意?”李信笑眯眯的望着宋献策。

“敢不为将军效命。”宋献策闻言大喜,赶紧朝李信拜了下来。只有这个时候,他才相信自己已经被李信所接受,虽然只是一个左军师,按照古礼,是以右为尊,想必这个右军师的位置是留给李信的另外一个亲信的。不过,刚刚进入李信麾下,就得李信重用,宋献策心中还是十分高兴的。

第230章瞒天过海

山东青州府位于山东中部,距离兵灾之地,莱州也不过数百里而已。这个时候已经作为援军的前线阵地,新任山东巡抚朱大典,监军高起潜领着两万兵马驻扎在这里,很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