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骑 >

第171章

汉骑-第171章

小说: 汉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25章过河拆桥

深夜,紫禁城一片黑暗中,唯独御书房内有灯光传出,崇祯皇帝仍然是手执奏章,这奏章是李信命人传上来的。

“承恩,你说这个李信打仗真的有这么厉害吗?”崇祯皇帝摇摇手中的奏折,叹息道:“几位先生都说,这登州和莱州,最好打的是莱州,登州城防极为坚固,没有十万大军根本就攻不下登州,可是这李信是怎么忽视,不过数千兵马就能攻下登州这个坚城,你说说,难道先生都是骗朕不成?”

“回皇爷的话,几位先生的话并没有错,相对于莱州来说,登州还是十分坚固的,尤其是孙元化在登州的时候,曾经修葺了登州城防,现在的登州更难打了。”王承恩赶紧说道:“至于李信为何能攻破登州,他也是凑巧而已,朝廷的军队若是进攻登州,肯定是从陆上进攻,可是李信却是从大海上进攻,叛军没有察觉,就被他偷袭了。”

“还是底下的将军太无能了。”崇祯皇帝面色一沉,冷哼道:“这个刘宇烈是怎么回事,见过蠢的没见过这么蠢的,两次都是被对方所欺骗,没击败孔有德不说,反而被逼的损兵折将。眼下好了,被逼到宁海,不敢出来了。靠这些人什么时候能击败山东的叛军?”

“皇爷不必担心,李信已经击败了毛承禄,想必不久之后,就会进攻莱州的叛军了,到时候,山东就会回到朝廷的手中。”王承恩赶紧安慰道。

“你说李信真的击败了叛军,他会不会据山东为己有?”崇祯皇帝好像想到了什么,有些紧张的问道。

“这个,这个奴婢以为不会。”王承恩心中暗自叫苦,李信心里是怎么想的,他怎么知道,但还是低声说道。

“你怎么会知道?”崇祯皇帝却以为王承恩真的知道,忍不住再次追问道。

“这个,因为李信的根基不在山东,而是在草原。”王承恩赶紧说道:“李信不过是一个罪犯出身,此人能有如此高的官位,已经是皇上圣恩,又岂会得陇望蜀,占据山东不成?就算他想占据山东,恐怕山东的士绅也不会答应的。他的根基是在草原上,山东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一个鸡肋而已,就算给他山东,他也没有办法去防守。现在东虏尚未消灭,他跟东虏仇深似海,不灭掉东虏,哪里有心思做其他的事情。”王承恩是越说越顺溜,越说越觉得自己说的有道理。

“草原不过是蛮夷之地,云中虽然地理位置不错,可是一切都要依赖中原。以前他是没有机会占据山东,现在要是让他有了占据山东的机会,恐怕他也不会善罢甘休了。”崇祯皇帝摇摇头。

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多疑的性格再次暴露出来,以前封李信为山东经略,却没有给半点兵权,就是让李信丢面子,当然还有一点就是遮羞,为李信千里迢迢南下,出入中原如同无人之境而遮羞的。眼下李信已经攻占了登州,而且手中已经握有数千兵马,他心中又开始着急了,害怕李信占据了山东而不走。

“皇上,李信已经夺取登州,击败毛承禄,下一步必定就是北上,利用莱州城将孔有德围起来,到时候孔有德插翅也难飞了,山东局势必定能有一个逆转。”王承恩在一边小心翼翼的提醒道,在他看来,山东局势即将稳定,李信击败了毛承禄,占据了登州,自己又是山东经略,凭借这个官位,足以掌控整个山东,山东也就等于在他手上了,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朝廷忌惮又能如何呢?

“关宁铁骑现在到什么地方了?”崇祯皇帝却是不那么认为的。现在的洪承畴坐镇三边,高迎祥等叛军已经被压缩到一定地步,铲除高迎祥、张献忠之流也是很快,建奴上次被李信所击败,现在还在疗伤,锦州方面虽然还没有占据大凌河城,可是大凌河城周围也是没有建奴军队了,可以说辽东方面暂时没有隐患,至于山东虽然有叛乱,可是叛军还没有攻克莱州,登州也落入手中,可以说,孔有德即将败亡,在这种情况下,崇祯元年以来,朝廷所出现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下一个要解决的就是李信这个逍遥在外的草原王。

对于李信这个草原王,能打就打,能杀自然是好的,若是打杀不得,就再也不能让他占便宜了,山东既然已经差不多了,那就没有必要留他在山东了。

“即将进入山东。”王承恩抬头望着崇祯皇帝,又说道:“皇上也知道,这次辽东援军统帅乃是金国奇、靳国臣,可是在军中做主的却是祖氏家族的绰号“祖二疯子”的祖大弼、祖宽,包括吴三桂等人都是辽东祖大寿麾下的悍将,这几个人可是与李信有仇的,让他们去听从李信的命令,恐怕有点难啊!”

“莱城被围五十日,危如累卵。日夜望援兵,卒不至,知必为抚议误矣。国臣致书臣,内抄诏旨并兵部谕帖,乃知部臣已据国臣报,达圣听。夫国臣桑梓情重,忍欺圣明而陷封疆。……臣死当为厉鬼以杀贼,断不敢以抚谩至尊,淆国是,误封疆,而戕生命也。”崇祯皇帝忽然口中念着几句话。

一边的王承恩却是低头不语,这是当初死去的山东巡抚徐从治派人送来的奏章,上面建议朝廷剿灭叛军孔有德,可是当初朝中主张招降孔有德的人占据了上风,崇祯皇帝也不想动用大军平定叛乱,也就默许了这种招降,可惜的是,事实证明,这些家伙根本就不想归顺朝廷,他们使用的是诈降,诈的朝廷兵马损失惨重,最后却是让李信凭空得了好处。占据了登州,听说此人还在登州赈灾,李信名声一时间响彻山东半岛。

“徐巡抚若是能知道皇上的心思,也算能含笑九泉了。”王承恩也知道崇祯皇帝心中极为难受,赶紧劝慰道。

“朝中无人啊,无人啊!”崇祯皇帝声音中充满着疲惫,就算是王承恩也不了解他心中所想,他想振兴大明,可是到现在,却没有发现可用之人,以前寄希望于袁崇焕,袁崇焕负了他,后来的周延儒等等大学士,他也期望着这些人能够认真辅佐他,中兴大明,可惜的是,他现在发现周延儒等东林出身的人,私心太重,将个人恩怨,凌驾在朝廷之上,造成了李信不反实反的局面。

“皇上,户部侍郎刘重庆或许可用。”王承恩沉默了半响赶紧说道:“他屡次上奏折,自请降为御史督师莱州。”

“你说的是刘耳枝?”崇祯皇帝想了想说道:“他一个文官能做什么?”刘耳枝,名重庆,字幼孙,号耳枝,掖县城关东南隅人(现为莱州镇东南隅),明代著名书法家,官至户部右侍郎。

“他生病了。”王承恩低着头说道。王承恩这个人在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异数。太监是一个一个矛盾,讽刺而又悲伤的名称,在我国的历史上太监永远是搁在阴影里的爬虫,他们狡诈,残忍,一肚子坏水从精神到肉体都充满着霉味但凡史家提到可以说是没有一句褒词。自古太监贤良者少,奸邪者多,然而王承恩绝对算是个异类,他身为卧底监视主子又帮助主子登上帝位,可谓忠奸难辨;他卑贱之至又权倾朝野,让内外大臣又敬又怕;他忠诚无比却也坏事做绝,使崇祯皇帝又爱又恨。刘耳枝是什么人物,以前做过御史,曾经抨击过魏忠贤,对太监也是极为憎恨的,这样的人物,绝对是王承恩讨厌的对象,可是在这个时候,他却说刘耳枝可用。不是因为他讨厌刘耳枝,就恨不得他死,他是要为崇祯皇帝选人物,这个刘耳枝绝对是能办事的人物,又是山东人,他若是去了山东,是可以帮助崇祯皇帝的。

“高起潜回来了吗?”崇祯皇帝摇摇头,又说道:“承恩,你说再派出军队,进入山东可否?让高起潜去。”

“再派出大军?”王承恩面色一惊,眼珠转动,很快他就明白崇祯皇帝的心思了,这支军队不但是为了平定山东叛乱的,更重要的是,恐怕是有其他的事情。但是这种事情,他是不好说的,只能低头说道:“请皇上乾纲独断。”

“那好。”崇祯皇帝终于做主了决定,只听他摆了摆手,说道:“拟旨,从今日起,除山东经略李信职务,命朱大典为山东巡抚,高起潜为监军,领兵马两万,剿灭孔有德叛军,辽东总兵金国奇、靳国臣、祖大弼、祖宽、吴三桂为将军,领关宁铁骑归朱大典指挥,命令他在一个月内,给朕平定山东。剿灭一切朝廷之敌。”

正在书写圣旨的王承恩心中一惊,手中的朱笔差点在圣旨上滴下一滴墨来。他生性狡诈,跟随崇祯身边十几年了,哪里不知道崇祯心中所想,所谓的“朝廷之敌”,不但指的是孔有德,更是有山东登州的李信。崇祯皇帝这是要将李信灭在山东啊!这种过河拆桥的事情传扬出去,能让人信服吗?王承恩心中不敢苟同,但是却又没有任何办法。

第226章名扬山东

京师正觉寺胡同,一个三进宅院中,这个宅院正是朝廷户部右侍郎刘耳枝的宅院,这个时候的刘耳枝正在伏案写着什么,只是写到一半的时候,将书桌上的奏折丢在一边,最后扼腕长叹。

“老爷,时候也不早了,该休息了。”这个时候,一个面色祥和的老妇人,手中走了进来,她正是刘耳枝的夫人。两人从成亲到现在,已经几十年了。刘耳枝少而家贫,虽然当了官之后,却是没有纳妾。

“在中今日来信了。”刘耳枝轻轻的叹了口气,说道:“老家已经被糟蹋的不成样子了,在中,在中,哎,说他已经逃到登州去了。”

“哎,世事混乱,能保住一条性命就不错了。”刘夫人闻言面色一暗,最后轻轻的说道:“老爷,还准备奏请天子发兵?”

“不奏请,我明日辞官回山东,朝廷衮衮诸公,却没有一人看见孔有德已经距离灭亡不远了,却无人前往剿灭,在这个时候,还想着招抚此人,我山东子民死伤无数,难道就这样算了不成?”刘耳枝冷哼道:“山东经略李信手中无兵无将,居然占据了登州,朝廷有的大员,拥兵数万,居然还被孔有德大败,真是可笑,老夫这次回家,在山东招兵买马,护卫桑梓,老夫倒要看看,他孔有德有多大的能耐。”

“老爷有如此雄心自然是好的。”刘夫人也点了点头,说道:“妾身也很久都没有回家了,不知道老爷何时动身,妾身也好收拾一番。”

“明日就走。”刘耳枝想也不想,说道:“收拾一下细软就可以了。只要带足银两就可以了。”刘耳枝满不在乎的说道。他自然是满不在乎了,因为他刘耳枝有钱。只是在京师中不好显摆而已。

刘耳枝在现在也许很少有人知道,但是若是提到一件事情,诸位肯定是知道的,就是现在故宫中三大殿太和殿,肯定就明白了,太和殿牌匾就是他写的。他也因此成为皇帝面前的红人,这样的书法大家,写几个字那就是钱。刘耳枝又岂会没钱。

且不说刘耳枝第二天果真辞官回家,崇祯皇帝虽然不愿,但是周延儒等人见刘耳枝这个刚直的家伙愿意辞官,哪里会让他留下的,纷纷上书,崇祯皇帝无奈之下,只得让刘耳枝挂了太傅衔回乡。刘耳枝又上书,言在老家组织义军,对抗孔有德,却被崇祯皇帝以已经派出援军为由推辞了。刘耳枝无奈之下,只得领着家人朝山东而去。

在刘耳枝离开后不久,崇祯皇帝新任命的山东巡抚朱大典和监军高起潜领军两万朝山东杀去,驻扎在山东边境的金国奇、靳国臣等人领关宁铁骑与朱大典等人会和。而李信的山东经略职位也被崇祯下圣旨免除,只是加了一个登州卫指挥使,防守登州,这种奇怪的旨意瞬间就传遍天下。

“主公,真是太可恨。这天下哪里有这样的事情。”登州城内,张武在府衙大厅内走来走去,脸上尽是愤懑之色,在他左右,孙应龙脸上也是尴尬的模样,其余诸将面色都不好看,倒是张采手摇折扇,看不出任何喜怒来。

“苏将军,我听说你又要纳妾了?”李信倒是满不在乎的模样,笑呵呵的看着顾三麻子下面的苏有功。

“主公,主公,这个您也知道?”苏有功面色开始变了,双目游离,也不知道在想着什么。刚才想着事情的张武等人纷纷瞪大着眼睛望着苏有功,显然是一副好奇的模样。

“你若是纳妾,纳上十个八个的,我李信是不会管的,这个是你能耐强,天下人都不会说什么。”李信面色忽然变的阴沉,声音也变低了不少,只听他冷哼道:“可是你纳妾的对象是真的愿意吗?恐怕是你强行逼迫的吧!”

“没有,没有。”苏有功神情更加的慌乱了。

“强抢民女是什么罪,花将军,你说呢?”李信望着苏有功下面的花柴笑呵呵的说道。

“该杀!”花柴想也不想的说道。

“主公,主公饶命啊!”苏有功神情惊骇,不由自主的大声的说道。

“带出去。”李信满不在乎的摆了摆手,瞬间就四名卫士闯了进来,双手就朝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