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首辅 >

第208章

大明首辅-第208章

小说: 大明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位将军劳苦,不必多礼。”萧墨轩站在门边,朝众人拱了拱手,接着才迈过脚步,走到了上首。

“今个前来,倒也无他,只是奉了皇上地诏命。诸位将军杀敌保国,皇上派我前来向诸位道一声劳苦。”萧墨轩走到上首,又向下拱手道。

“吾等败军之将,何劳皇上和萧大学士如此费心。”诸将面有愧疚,把脑袋埋的深深地,不敢抬了起来。

“英雄成败,岂能以一时论之。”萧墨轩笑着摆了摆手,坐了下来,“时候还长着呢。”

“请萧大人呈奏皇上,再发兵关外,为国雪

杨总兵报仇。”萧墨轩刚坐了下来,便就听见座下来,跪在面前,“末将等愿为先驱,虽死不回。”

“为国雪耻自然是要。”萧墨轩来之前,早就想到了这帮虎崽子定是怀了一腔怒气,“只是出兵关外,须得从长计议才是。”

“末将敢问萧大人,皇上欲与土蛮议和,此可是真?”萧墨轩话音刚落,刚才发问之人便又立刻问道。



“汝契,切莫无礼。”旁边又有一人,闻言脸色突边,伸出手来,就想要把发问之人拉了回去。

“末将游击将军朗得功,此人乃是杨总兵当日座下一参将。杨总兵殉国,座下悲愤,还请萧大学士海涵。”刚转出来军将,对着萧墨轩敬道。

“杨总兵座下参将?”萧墨轩脸上没有丝毫不悦,反倒是泛出一丝笑来,“有血气,有情义,是条汉子。”

这京城里的消息,还传的真快,夜里四更时候在宫里议的事儿,这天刚亮,便是连这官驿里的人都知道,萧墨轩心里暗暗叹道。

“适才所问,亦无不可。”萧墨轩挥手示意朗得功退下,“确是本尊呈奏圣上,欲与土蛮议和,封其为王,许以边贸,以为太平大计。”

萧墨轩脸上泛着笑,直直的看着座前。

“呵呵,议和。”那军将冷笑几声,两道目光如剑,死死的盯住了萧墨轩,“萧大学士好大的气魄,我辽东军血战百年,几代人血洒疆场,只萧大人这一句话,便就把我等置于有无之地。”

“汝契……”朗得功脸色苍白,大声喝道。

“让他说。”萧墨轩衣袖一挥,止住了朗得功。

“畏强惧势,缔结城下之盟。可惜,可惜三万将士与杨总兵至死不降……”被叫做汝契的军将,悲声呜咽道,“保得一群舞文弄墨的,安居于邑,杨将军……您冤呐。”

“胡扯……”

“咚”地一声,萧墨轩重重的一拳砸在了桌上,震得桌上的茶杯飞离桌面,又落了回来,落在瓷碟上“嗡嗡”作响,溅出来的茶水,洒了一桌。

“你口口声声辽东军,辽东军。”萧墨轩指着面前喝道,“自从太祖居时,你辽东军便就年年出战,眼下我立朝近两百年,经十二帝,你辽东军是断了人家地根,还是占了人家的地?”

几员军将适才嘴上虽是不说,可心里对刚才汝契所说的话倒也甚是赞同,对萧墨轩这般说了出来,更是隐隐不满。

“我知道你们这些武将出身地,打心里未必看得过在朝廷里的。”萧墨轩略微平复下心绪,“可只靠着打杀,可是就能保得住我大明的万里江山,万万百姓?”

“难道打的千里荒原,饿琈遍野,我大明就算胜了?”萧墨轩冷笑一声,“谁人没个三两血气,若是只靠打杀有用,只靠打杀就能打出我大明的一片天地,我萧某人现在就和你们一起上战场,哪怕是现在就战死,我皱一下眉头就不算得好汉。”

座前众人,心中不由一震,一起抬眼看着萧墨轩。

“你们保家卫国,血染沙场是为了什么?”萧墨轩的口气渐渐缓了下来,“不就是为了保我大明万万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免受异族奴役。”

“这些年来,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年年灾荒,诸位不可谓不知。”萧墨轩示意众人先坐了下来。

“要打战,就得要粮草,要银子,这些东西从哪里来?民生艰苦,难道还要再从他们的口中去夺?”萧墨轩的声音又变得沉重起来,“诸位又于心何忍,诸位血洒边关,又有何意义?”

厅堂里边,死一般的沉寂,所有的人都知道,萧墨轩说的是实情。

“萧大学士所说的,末将也知晓。”汝契也意识到刚才有些冲动,有些愧疚的回道,“末将等只是咽不下这口气,况且城下之盟,必不久矣。”

“难道你以为皇上和朝廷就能咽得下这口气?就能容得了土蛮?”萧墨轩反问一句,“真正的汉子,不但要有得血性,还得要能学得会忍。”

“这……”众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起语塞。

“军情刚传到皇上耳中的时候,皇上便要发大军十万出关,便也是我拦了下来。”萧墨轩毫不掩饰的说道。众将也没想到萧墨轩当着他们的面居然也如此坦荡,不禁有些面面相觑。

第六卷 第四十四章 血性与良将

大军出征,不战则已,若战必胜,否则便是要折了国萧墨轩继续说道,“十万大军若是给诸位统领出关,能有几分胜算?”

众人听萧墨轩问起这个,也是低头不语。十万大军若是和图门正面决战,自然是大占优势。可兵出关外,变化莫测,谁也说不准。

“陛下这几日便会颁下圣旨,在我大明各地推行番薯等物。”萧墨轩见众人不说话,只是微微一笑,“番薯,诸位眼下该是知道吧?”

年前供给给辽东的军粮中,就有一部分是番薯,眼前诸将都已是尝过,味道尚可,也管得饥饱。又听说此物收成极高,便就是军屯里也想弄了些来种。

“江南倭寇渐平,南洋与西洋的海贸已开,我大明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物远销海外,获利胜今日十倍。再过数年,我大明可贸之物,也远不止丝绸,茶叶这些东西。那些西洋和南洋的稀罕物,日后也会在我大明大行其道。”萧墨轩有些出神的憧憬着,右手轻轻抬起,在空中划了一道。

眼下最大的出口宗物,只是丝绸和茶叶,瓷器。可这只是眼下,日后包括中成药,上等铸铁等等,甚至包括中华文化,都会随着大明的战舰和货船,走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日后我大明人人得其食被,商旅行于天下,国富民强。大运河的通州渡,会被货船塞得整日水泻不通。还有辽东的金州,义州,码头上边也会整日堆满货物。年年太仓岁入,也绝不会只像眼下一般。一年钱银仅仅数百万计。”不得不承认,即便是朗得功,汝契等人,也被萧墨轩所描绘的画面所吸引住了,揣住了拳头,几乎连呼吸都要停滞。

身为帝国的军人,血洒疆场,所为的又何尝不是萧墨轩所描绘地这一幕。

“萧大学士……你说的,可是能成真?”汝契有些将信将疑的问道。

“人人尽心,个个出力。当然会成真。”萧墨轩点头笑道,“再过几日,我且是又要南下,除了经略海道之外,更是奉了圣命,要大造战舰,火器。”

“山海关的城楼上架设的火炮,诸位可是见过?”萧墨轩轻声问道。

辽东诸城和长城的城楼上虽然也都有火炮,可是比山海关等几个雄关起来,倒是差了很多。

“嗯。”众人一起点用力的点着脑袋。啧啧称赞。火炮这东西,用在防守城池上边。真是太好用了。

“日后给诸位军中所配,会比山海关上的,还要多,还要好上数倍。”萧墨轩有些不屑的挥了下手。

“唔……”厅堂里头,顿时响一片惊呼。

“禁军神机营所配的火器,诸位以为如何?”萧墨轩又问。

众将四顾一眼,连连点头称道。神机营地配置,当然是无比精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神机营甚至可以算是草原骑兵的克星,只可惜耗费太大。不能把整个大明的军队都武装成神机营。

“谁说不能?”萧墨轩又是一阵不屑,“只要有了银子,凭什么不能?”

“眼下东南军中所用的火药,射程比当日神机营更远了四分之一。眼下神机营新换的火药,便就是从南京所取。”萧墨轩得意的说道,“那火铳子一下子下去。打马上的鞑子便就是一打一个翻。”

萧墨轩折腾出“卯子号火药”之后,便就立刻通报了朝廷。朝廷依法仿治,却不知怎的,无论如何威力也不如萧墨轩从南京送来的品样。派人去南京亲眼看着照着方子配置,威力却又是比在北京仿造大上几分。无奈之下,只的把全国地火药坊全搬去了南京,眼下便就有不少工匠和器物正在路上走着。

“赞……”众将面上一起露出一丝向往来,如果辽东军也能配置上和神机营一样的装备,再加上精锐地骑兵冲杀,日后迎上鞑子,那可就是一面倒的事情。

做将领的,谁不希望自个手下拉出来的都是精兵悍卒呢。装备在里面起的作用,还是非常巨大的,要不为什么最好的东西只有禁军的神机营才能用上呢。

“你们都是血性的汉子,是我大明的忠臣良将。”萧墨轩收起笑容,“皇上和朝廷,不需要你们血洒疆场。皇上和朝廷所要地,是要你们打败敌人之后还能活着回来,那才是真的护我

疆。”

“末将明白了,只有有了银子,有了粮食,才好打战,才好打得胜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便就是这个道理。”汝契的脸上,现出一丝憨笑来,“只是……希望萧大学士能让末将等人少等些时候。”

“我也心急呢。”萧墨轩呵呵笑道,惹得众人一起跟着笑了出来,厅堂里头紧张的气氛,顿时也是大缓。

“只是……适才我却是有一句话说错了。”萧墨轩地脸上又泛起一丝笑来,引得众将纷纷投来不解的目光。

“皇上和朝廷所要的,并不是你们守边卫城。”萧墨轩缓缓说道,“皇上和朝廷要地,是扩土添疆。”

“也只有如此,包括杨总兵在内的历代烈士,才不算得白洒了热血。”萧墨轩站起身来,长吸了一口气。

“末将愿随皇上和萧大人驰骋疆场,为我大明扩土添疆,百死不回。”汝契心头一阵翻滚,腾的一声半跪了下来。

“愿为我大明扩土添疆,百死不回。”虽是正月寒冬,可小小的厅堂里面,热的几乎要把屋顶都掀了开来。

“你叫汝契?”萧墨轩回过头来,微笑着看着面前。



“末将李成梁,字汝契。”汝契目光炯炯的看着萧墨轩。

“李成梁……?”萧墨轩微吸一口气,上下打量着李成梁。从年纪上看,应该是三十多岁的样子

这个名字有点耳熟,好象以前听过,只是一时间有点想不起来。李成梁……好象应该很有名头的样子,只是似乎没有戚继光这么响亮。

“你不是汉人?”萧墨轩猛得一抬头。

“这……末将高祖英曾居朝鲜,后引众内附,得授世袭铁岭卫指挥佥事。”李成梁被萧墨轩这么一问,先是一愣,紧接着又是怯怯的笑了一下,有些担心的抬头看了萧墨轩一眼。

“呵呵,无论是否汉人,我都认得你是我大明子民。”萧墨轩也觉得适才问的有些怪异,甚至可以算是有些失言,连忙抚慰,“皇上,朝廷,天下人,都会认。”

李成梁一家作为朝鲜移民,多少肯定受到过一些排挤和歧视,萧墨轩刚才无意中问起这个,确实有些不适当。

“谢过萧大人。”李成梁的心里稍微安了一些。

“读过多少兵书?”萧墨轩饶有兴趣的看着李成梁。

“不多,末将赋闲于家三十余载,先祖所传,约有百卷。从军后并辽中所记,约数百卷。”李成梁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上百卷还不多,我这两年读的书,全加起来也才十来卷呢,萧墨轩心里有些愤愤的想道。

“那你适才为何如此冲动?岂不知,为将者,心静乃首要?”萧墨轩似笑非笑的问道。

“这……末将知罪。”李成梁有些忐忑的低着脑袋。

“呵呵,诸位好生休息,日后莫负了皇上和朝廷的重望。”萧墨轩的目光四下扫了一眼,“先行告辞。”

“恭送萧大学士。”诸将纷纷屈身抱拳相送。

“你。”萧墨轩走了几步,忽得回过身来,看着李成梁。

“末将……”李成梁一时间还没来得及从萧墨轩刚才的话里脱了出来,愣愣的看着萧墨轩,似乎有些自卑的模样。

“啪……”萧墨轩的两只手,重重的落在了李成梁的肩上。

“有血性,是条汉子;可为将者,并不只是有血性便可。”萧墨轩郑重的说道,“我大明缺的是良将,皇上和朝廷绝不负你。”

一语既毕,萧墨轩在侍卫的簇拥下折过了身,扬长而去。

“汝契,萧大学士似乎看重于你?”朗得功和李成梁向来私交甚密,看着萧墨轩离去,不禁对着李成梁喜道。

“我……”饶是日后李成梁再牛,毕竟眼下只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参将,也弄不明白萧大学士突然对自个如此亲热。

摸了摸刚才被萧墨轩拍的有些发麻的肩膀,李成梁却是忽得心头一热。

“成梁也绝不负大明……”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