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首辅 >

第130章

大明首辅-第130章

小说: 大明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载垕兄弟能生下几个儿子,女儿,说明他并无先天障碍。

可仔细算来,根本比不上后朝的那几个所谓的盛世明君。而后朝末代皇帝的无后,更是说明了那些多子的主角们曾经付出的辛勤汗水。

曾有清宫词有言:“臣安曾进秘方传,何代无贤可比肩。目下医家抄写遍,龟龄集胜息饥圆。”

文中的“龟龄集”便是一种出了名的春药,清宫里也是常日所备。

咸丰朝的彭毓松、同治朝的王庆,都曾经公然向皇帝进献此物,并且都因此而得幸。

可为何到了现代,都对清宫的淫乱只字不提,却只说前人是纵欲过度?

难道,真得是封了言官之口,便能改了史书?

况且,大明历代,一半以上的皇帝和亲王都陨于三十五岁之前,难道个个都是只因为一个纵欲?

历观前朝后时,从无此类的例子,这般说,也太小看了皇宫里的那帮子太医。

小心使得万年船,萧墨轩虽然对裕王朱载垕的私生活毫无兴趣,但是他并不希望朱载垕兄弟真的早夭。

礼舆,载着李杭儿朝裕王府一路而去。从此之后,她将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

第五卷 东方大航海时代 第一章 土豆烧牛肉

月十七,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可巧是下了一场大雨。

太阳出来之后,所以也不显得太过燥热。倒是雨水打在地上,湿漉漉的,把夜里还没来得及打扫干净的鞭炮皮儿贴在了地上,让萧府大院里,显得有些杂乱。

“懒骨头,早是夜里都收拾好了,岂不是轻松了。”萧福手里也拿着一把竹枝编成的大扫把,带着一群家丁在院子里打扫着。手里一边扫着,一边训斥着。

萧府的花厅里,萧墨轩也早就起了身,坐在这里陪着客人。

因为今个是妹子婚庆的第二天,按照规矩,得要回门。规矩就是规矩,即便是裕王妃也免不了。所以萧墨轩也多告了一天假,在家里呆着。

“只要萧大人出马,定是会有办法。”坐在花厅里的访客,赫然便是黄台吉。

草原上缺少粮食,可是件大事情。俺答派黄台吉为使前往京城,一是为了祝贺裕王纳妃庆典,另外一层意思,便是想要在萧墨轩这里想点办法,给草原上多弄点粮食过去。

从前的时候,草原上缺少粮食,还可以打着个抢的主意。可眼下已经称了臣,真想打,也不一定打的过。只能从这上面打主意了。

“难呐……”萧墨轩抿着嘴唇,长长的叹了口气,“本官即使能管得了一两年,这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这……”黄台吉的脸色,有些难看。萧墨轩说的不错,日子长着呢。

“萧大人……萧大人……”黄台吉只能苍白的嘟囓着,一时间也说不出其他的话来。

“若说办法,也不是没有。”萧墨轩用指尖轻轻地弹了弹杯壁。让杯子里泛起一层涟漪。

“哦,我就说萧大人神通,哈哈。”黄台吉的脸色,顿时又由阴转晴。

可心神所至,又觉得心里有些不塌实,抬头看了看萧墨轩,却是一脸认真。

“不知萧大人所说的办法,却是该如何做?”黄台吉定了定神,开口问道。

“黄将军聪明人,呵呵。”萧墨轩微微一笑。放下手里的细瓷茶杯。

“今年的粮食,我想法子帮你们调。”萧墨轩颌首笑道,“当然,你们也得用马匹这些东西来换。”

“这个自然,这个自然。”黄台吉连连点头称是。

“打以后,你们还得是自个种的好。”萧墨轩把目光转向黄台吉。

“这……萧大人也不是不知道。”听了萧墨轩的话,黄台吉顿时又有些郁闷起来,“草原上本来适合耕种的土地便不多,一年里头,能种出粮食来的。也没几个月份。”

“尤其这几年来,也不知怎的。冬天总显得愈加地长。”黄台吉有些忧心的继续说着,“我们这些族人,多擅长放牧,擅长种粮食的,也并不多。”

“呵呵,这些本官早就知晓。”萧墨轩倒显得很是轻松,“只是本官这个主意,就怕顺义法王和黄将军不肯。”

“萧大人请说。”听说有法子,黄台吉顿时有些急切,“只要能有个长远的法子。父王和在下又岂有不应的道理。”

“嗯。”萧墨轩又点了点头,“草原上人口也不少,如果只靠关内接济,总不长久。”

“本官的法子。稍后再说。”萧墨轩拍了拍手,门外守着的萧三立刻走了进来。

“把今个早上做的那道菜,给黄将军取一份来。”萧墨轩对萧三吩咐道。

“是。”萧三应了一声。先退了出去。

“萧大人……”黄台吉有些摸不着头脑,不是在论着粮食的事情吗?怎么要端了菜来。

“萧大人,下官早上的时候,已是用过早膳了。”黄台吉看了看外头地日口,离用午膳的时候还早得很。而且,请用膳怎么只说一道菜,难道那道菜里有什么蹊跷?

“黄将军莫急。”萧墨轩笑着摆了摆手,示意黄台吉多等一会儿。、

不多时,便见萧三捧了一个食盒走了过来,打开食盒,一小碗热气腾腾地菜现在了眼前。

“黄将军不必客气,请尝常。”萧墨轩平了平掌,让萧三把小碗和筷子,送到了黄台吉的面前。

“这是?”黄台吉实在搞不懂,这位萧大人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可既然叫尝了,心意也不好却。致了下意,取过碗筷尝了起来。

“上好的牛肉。”黄台吉只拿筷子拨拉了一下,便出声赞道。

只是,这碗里和

起烧的,却是什么东西。

对于牛肉,黄台吉自然是整日都有的吃,倒是这东西,似乎从来没见过。

夹起一块放进嘴里,只觉得糯糯软软的,还有一股独特的香味。

“味道如何?”萧墨轩等黄台吉吃了几块以后,出声问道。



“不错,不错。”黄台吉连连点头赞道,“不知这是什么东西,和牛肉一起做了,倒显得更为鲜美。”

“可管饱?”萧墨轩又紧跟着问道。

呃……黄台吉第一次吃到这个东西,自然是觉得新鲜,未免多吃了几块。刚才还不觉得,被萧墨轩这么一问,顿时感觉刚才还有些空位的肚子里,已是涨涨的了。

“管饱,管饱。”黄台吉轻轻摸了摸肚子,点头答道。

“这是做给黄将军吃地。”萧墨轩呵呵笑着,端起茶杯,吹散杯沿上的雾气,略泯了一口。

“若是给普通的百姓,便是里面不放上肉,或是少放些肉,便也可以做了正餐。”萧墨轩瞅了一眼黄台吉,不紧不慢的说道。

“不错,定是可以。”黄台吉又点了点头,可随即心里又泛起一串问号来。

“萧大人可是想用此物代粮,使我族人充饥?”黄台吉像是突然领悟到了些什么。

“此物一石,眼下值银数十两。”萧墨轩微微笑道,“黄将军若想以此物充饥,得用多少牛马来换?”

“啊……”黄台吉有些目瞪口呆,可既然萧墨轩不是这个意思,刚才地话,又做何解?

“黄将军莫惊。”萧墨轩又摆手笑道,“此物虽然是贵,其实所产远高稻麦,只是因为此物是从海外传来,眼下稀罕,故而才价高。日后种的多了,自然也就不会这么贵了了。”

“哦……”黄台吉的心,这才有些松了下来。

“此物名曰马铃薯,甚是耐寒耐旱,产量又高,即便是在草原上,也可大量种植。”萧墨轩从身后摸出一颗生果子,丢给了黄台吉去看。

黄台吉把马铃薯拿在手上,仔细看着,只见弧圆地一个,当真是物如其名,像个马脖子上挂的铃铛一般。

“好,甚好。”黄台吉激动的捧着马铃薯,“还请萧大人多准备一些,让下官带了回去。下官愿用五匹壮马一石的价钱来交易。”

一匹壮马,值银三十两左右,黄台吉出到五匹马换一石,这个价格可以说是高的离谱了。

只是没想到,萧墨轩却是笑着摇了摇头。

“萧大人……难道……”黄台吉顿时又不由得愣住了。

“这东西,关内眼下也不甚多。”萧墨轩苦笑一声,“而且,虽是高产,耐寒,其实若是不会侍弄,却是难种的很。请问黄将军,族中有多少善事耕种的人?”

马铃薯难种?萧墨轩也知道自己在瞎掰,可若不这么说,又怎么能吓得住黄台吉。

“这却是惭愧了。”黄台吉有些窘迫,“即便是丰州滩上种的那些粮食,也是常常侍弄不好。”

鞑靼人种粮食,以前都是直接把种子撒下去,然后等着长。这些年来,才学了犁地,除草。可若要说是精耕细作,还差的远。归化城里原本有上千汉人帮着,还能图些收成。

可上回那些汉人已经全被萧墨轩救了回去,所以今年秋收的时候能收多少,还是个未知。这也是俺答对于粮食的需求如此急切的原因之一。

“萧大人有什么话只直说便是。”黄台吉忍了半天,终于憋不住话。

“其实这事儿也好办。”萧墨轩不急不慢的说道,“只要你们出地,由朝廷发遣百姓去种便是。种出来的,便直接供给草原上。”

“好。”黄台吉略想了一会儿,用力的点了点头。

反正只要有粮食,没什么不好谈的。草原那么大,随便划几块,都是望不到边。

“除了马铃薯外,本官这里还有番薯。”萧墨轩又从身后摸出块东西来,扔给黄台吉去看,“此物和马铃薯习性大多相近,比马铃薯产量更高,也耐得干旱,只是不甚耐寒,只在春夏之季种上一茬,也可解了半年的口粮。”

“甚好,甚好。”黄台吉乐呵呵的又接了过来,仍是小心的捧着看。

“只是……”萧墨轩没等黄台吉乐够,又开了口。钩子下好了,鱼也咬钩了,可以开始收线了。

“只是什么?”黄台吉的心,也随着萧墨轩的话猛得一沉。

第五卷 东方大航海时代 第二章 小香兰的心思

只是……塞外相比关内,生活清苦,我关内子民,常那般折腾。”萧墨轩甚为苦恼的说道。

折腾,没饭吃的时候,连造反都敢,还怕折腾?

“那……”黄台吉顿时也有些没辙,听萧墨轩的话,似乎这些马铃薯和番薯也不是那么好种。种植的难度,甚至还可能在稻麦之上。

“派遣去的百姓,本官来想办法。”萧墨轩像是略思量了会儿,显得很大度的说道。

黄台吉用力的点着头,这么一会,被萧墨轩忽上忽下的,已经有些被绕昏了头。

“还有……”,萧墨轩话锋一转,“顺义法王那里,也得拿出个态度来。毕竟,这也是为了你们族人的长久衣食。”

“萧大人有什么想法,只说出来便是。”黄台吉也猜到,萧墨轩的话里一定藏着些什么东西。

“我们关内,有个地契一说。”萧墨轩微微点头笑道,“若是顺义法王能答应,我关内百姓前去耕种的土地,都归其所有。这样,我关内百姓心里才能塌实。”

“好,这点不必请示父王。”黄台吉刷的站了起来,拍着胸脯应道,“下官在这里便可以做个保证,只要关内的百姓愿去耕种,所耕种的土地一律归其所有。”

鞑靼人过惯了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也就是这些年来,才建起了几个棚区,对于土地本来就没什么太深的概念。给一份地契,也就是随便划个几笔的功夫,从草场里划出一块来,就够上千人耕种了。

“甚好,甚好。”萧墨轩呵呵笑着。示意黄台吉坐下身来说话,“日后这些出关的子民,还得倚靠着顺义法王和黄台吉将军多多照应。”

“这个自然,这个自然。”黄台吉心里一块大石头,顿时落下了地。

“不过……”,没想到萧墨轩再想了会儿,又摇了摇头。

“不过什么?”黄台吉的心脏,几乎再也受不了萧墨轩这般忽悠了。

“那些毕竟都是我大明地子民,关外的势力,又不止贵部一支。靠近归化城的百姓。兴许还安全一些,若是离得远了……未免有些不放心呐。”萧墨轩晃着脑袋,眉头紧锁,“若是稍有不慎,本官倒成了大罪人了。”

萧墨轩说的倒是实情,关外形势错综复杂,保不定收获的时候就从哪跑来支骑兵劫掠一番,没有什么不可能。

“我等定在各处派人守卫。”黄台吉拍着胸脯说道。

“这我倒是相信。”,萧墨轩点了点头,“只是即便这样。若真起了变故,只怕朝廷里仍会有人追究起本官的作为。”

“这样罢。”萧墨轩抿了抿嘴唇。似乎是下了决心,“不知顺义法王和黄台吉将军,能否答应,凡有我关内子民耕种的地方,便让我大明边军建百户所一处?这样一可表示朝廷对百姓的关切,二也可做物资囤积之所。再往后,也可化成边贸之市。”

驻军?黄台吉的心里,猛得一抽。

“只不过是几个百户所而已,加起来,驻军也最多千人。”萧墨轩看出了黄台吉脸上的犹豫。“眼下你我皆是一家,日后甚至还有可能并肩作战。”

黄台吉低着头,在心里激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