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献帝新传 >

第7章

汉献帝新传-第7章

小说: 汉献帝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这个台词念得倒很熟练。
  刘协点点头,让他们退下,独皇甫嵩留下商议其他事宜。
  现在厅中只有刘协、周瑜、杨修、杨彪和皇甫嵩五人,真正知道刘协全盘计划的只有刘协自己和周瑜两个人,杨修和杨彪不过是暗自揣摩出来的,皇甫嵩则错误以为刘协欲登世子之位。
  刘协大略估计下,杨修和杨彪从自己举措上应该是推断出自己欲到襄阳为王,其他的也不大清楚。
  自己眼下事情不能完全依靠父皇,他们三人必须知道自己计划的大半,才能帮助自己筹划,甚至执行起来也要他们三人完成,便看了看周瑜,示意周瑜把计划说出来点。
  周瑜聪敏,立刻会意,乃道:“我恩师卢公和家父都有意皇上封二皇子殿下襄阳王,现在他们去襄阳就是为了替皇子殿下扫平琐碎之事,安定南方,静候殿下南下。”
  皇甫嵩发现自己判断错,很是惊讶,问周瑜:“既然皇上如此安排,又何必频频示意朝中大臣辅佐二皇子殿下。”
  杨修笑道:“皇甫将军难道没有发现天下局势动荡,此刻地方军阀割据尤胜昔日七王之乱,皇上如此安排是为了日后有人造反之时,有人辅佐皇子殿下帅师进京勤王,以此保汉室。”
  刘协微笑,道:“父皇正是此意,我也有赴襄阳任藩,造福一方的志向,还望皇甫大人助我!”
  皇甫嵩急忙拜下,道:“老臣只道殿下欲争世子之位,如今方知殿下乃为保汉室而退出世子之争,实乃大汉忠王,臣定当竭尽全力辅佐殿下。”
  顿了顿,他又道:“只是近日来,臣相伴殿下左右,陪同殿下研读兵书典籍,以老臣之见,陛下有帝王之能,无论才智仁德皆胜长子刘辩百倍。如今太后和皇上皆宠爱于陛下,且朝中重臣皆有意相佐,何不乘机争世子之位,日后更可为大汉万民造福啊。”
  杨彪亦向刘协望去,毕竟刘协称帝,对自己来说实在是最好的结果。
  周瑜冷笑道:“如今天下大乱,四周皆虎狼,且朝廷无力清剿,授地方以军权容易,想收回则必乱。自黄巾之乱后,朝廷尚有多少威严可存,留在京师称帝必不能久远,远不如诱虎狼入室,关门打狗来的痛快。荀彧先生曾与家父说,皇子殿下如今只可学光武帝,不可学汉武帝。”
  杨彪和皇甫嵩大惊,杨彪惊的是周瑜不过十一岁,眼光独到,言语犀利,确实不在修儿之下。皇甫嵩惊得是,刘协虽小,确实有识人之能,身边两个亲信都只有十一岁,言语中多有不妥之处,行为举止中尽露稚气,但不需十年,这两人都将是天下大才。
  皇甫嵩急忙道:“臣以为荀文若博士所说的非常有道理,比臣高明。”
  刘协笑道:“不知道皇甫大人可愿意举家搬迁至宛城?”
  皇甫嵩看看了刘协,心中更惊,这个是六岁小儿吗?便是自己也远不如他啊,这一步棋下得真是妙。
  若是自己全家移迁宛城,封地必然改道宛城,如此一来,灵帝大有可能命自己为征南将军兼南阳太守,届时,自己兵退可保刘协殿下,进可入京勤王。
  这个肯定不是刘协这个小儿能想到的,也绝对不是灵帝能想到的,可以肯定是荀氏兄弟的谋略,看来日后要好好感谢他们了,与其在京师中和宦官们斗个你死我活,不如外出带兵,一可求自保,二可静待机会保全汉室。
  皇甫嵩立刻道:“臣立刻让族中众人准备搬迁,不知封地之事皇上可已经想好?”又测探一句:“不知道要花多少钱才能让皇上降旨?”
  这个皇上,唉,我太清楚了!皇甫嵩心中苦笑不得。
  杨彪哈哈一笑,道:“只要皇甫将军明白皇上的心意,我敢说陛下绝对不收分文,还可能支付搬迁费。如果皇甫将军不明白皇上的心意,我估计这个花费就大了。”
  皇甫嵩奇怪的看看杨彪,看着杨彪偷偷伸指点向刘协,心中恍然大悟,皇上的心意是为刘协效忠啊!
  他在官场这么多年,杨彪暗中点拨,他立刻全都明白了,皇上这招是金蝉脱壳啊,真正皇上想立的世子要前往荆州做个小皇帝,观局势而动,随时取刘辩而代之。
  如果没有预料错,在刘协前往荆州之前,皇上很可能会下密诏,以方便刘协行事,而自己、杨彪和卢植便是皇上相中的辅佐刘协的辅政大臣。
  好啊!灵帝啊,你糊涂一生,临走前终于出了一步妙棋啊,可惜天下大乱已经是无可避免之事,届时这么个小皇帝能否杀入京城,控制全国诸侯未免太难预料,既然皇上圣意如此,我便尽人事,竭力而为之吧。
  皇甫嵩心中打定主意,估计拿捏得很准了,道:“我自然不想花钱。”
  众人大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灵帝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张机被调回京师为他看病,这个神医每日都来为灵帝号脉,对着灵帝的总是带着三分笑意,让灵帝和刘协心中安慰,或许还可多活几年。
  张机回过头,思考药方的时候却是满脸愁容,令何后大为开心。
  看了看张机开的药方,并没有显露出是针对什么病的,只是一味调理清补汤。
  刘协暗道不好,灵帝的身体并不是有病,实在是拖到膏肓了,根本无从下手。
  第二卷北上并州第三章并州丁原
  当夜,董太后令人喊来张机,刘协躲在屏风后面静听两人说话。
  董太后问:“张太守,皇上到底得的什么病?”
  张机道:“宫中御医一看便知晓,皆不敢明言而已。”
  董太后叹口气,道:“还能活多久,可否以补药调理?”
  张机道:“肝脾肾胆,都是虚到极致,可以说是虚不受补的地步,以九味清补汤慢慢调理,可活一年。”
  董太后叱喝道:“大胆,皇上怎么可能只活一年,莫非想造谣生事不成!”
  张机道:“臣直言而已,非太后面前不敢说。”
  董太后一怔,道:“哀家知道了,你且下去吧。你乃当世调理内伤的不二之人,若你如此判断,本该无误了。”
  张机道:“我在长沙任太守时,遇一难症,未能解救,断定那人半年后必亡,过一年后又遇那人,那人说有一姓华的游医用奇术治好他的病了。我仔细察看,虽未治愈,但已经治标,料他三年后必然复发,我复开药方让其治根。那姓华的游医也算当世神医,善医外,对内伤常用奇异之术,颇有奇效,若他在此处,我二人联手,可保皇上三年无忧。”
  董太后道:“那我当立刻诏令天下寻找此人!”
  刘协心中大喜,待张机走后,急追而上,问:“张太守,请问有几分把握能找到华神医?”
  张机见是灵帝六岁小儿刘协殿下,脸色难堪,却安慰刘协道:“既是昭告天下,自然能寻得!”
  刘协鞠躬道:“张太守切勿瞒我,华神医既然是名游医,怎么可能立刻找到,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找到此人?”
  张机叹了口气,如实说:“恐半年内难以到此,就算到了,已经回天无术了。”
  他正要走,忽觉刘协颇为精明,言语神色显得极为老成,便附在刘协耳边低声道:“皇上之病内乱为主,虚弱至极,无须半年,便难以明晰事理,殿下行事当急促些。吾与周邑有同窗之谊,当为殿下尽力。”
  刘协大感意外,略微一滞,随即道:“多谢张太守!”
  过了几日,皇甫嵩让子皇甫康,义子皇甫郦自长安调入京师的亲信精英部队两千人已到长安,各分翼军、卫军一千人马。
  皇甫康今年已经二十七岁,字坚寿,稳重守礼,为人忠厚。皇甫嵩见刘协身边皆是小儿,无人为其办事,乃向灵帝推荐皇甫岩任皇子参事,为刘协效力,灵帝欣而允之。
  皇甫嵩复进言:“禁、卫两军初立,尚需训练,皇上可让西园八军护佑二皇子殿下周全,臣义子皇甫郦随臣征战多年,有智谋,善机变,可任西园八军校尉一职。
  灵帝称善,遂令皇甫郦为西园八军礼军校尉,护佑次子刘协。其后,又令人修饰昔日王美人居住的西丽宫,让刘协在西丽宫驻下,所有伺候刘协的太监宫女皆为新入宫的,由皇甫岩任免嘉奖,以免被他人操控。
  杨彪闻知此事,与杨修道:“你晚生五年,否则此两职位你一人可担当!”
  两月后,自西凉所购入京人马皆在永宁聚合,杨彪亲自带人前去核实分配,其中多羌人。
  此次所购一万精兵,其实乃刘协策划的隐瞒韩遂之策,一万精兵实际上是移羌族一只游牧于拢右附近的小部落赛单,共计两万六千人,妇女儿童皆算在内,青壮年不过八千人。
  杨彪发现来得人和自己收集的情报不符合,询问灵帝,灵帝笑而不答,也只好作罢。
  他拿出大汗地图与部落族长骆谷,道:“皇上听说你们在拢右苦寒之地生活,度日艰辛,为表汉皇隆恩,特意调你们入中原生活,希望你们能够追随皇上幼子刘协殿下。日后刘协殿下定当为你们划一县之地,让你们过些舒坦日子,不必再受饥寒之苦。”
  杨彪虽然不知道刘协征调这些外族是什么意思,不过因为自己看不透,所以更加对这个小殿下产生一丝崇拜。
  禁、卫两军本来就是皇甫嵩帐下精兵,无须再加训练都算一只强兵,经过王越、童渊等人教导后实力大增。
  此时已经是秋后,从襄阳那里传来消息,卢植和周邑已经平安抵达襄阳,并在襄阳站稳脚跟,两人都名镇中原,卢植更是公认的海内大儒,在卢植赴任后,襄阳甚至荆州各地名门望族都急着前去拜竭,周邑用“月余来,卢公门前若市,每日访客车马可排数里,殿下随时可南下,荆州在握。”
  刘协知道明年春末就是自己离开京城赴襄阳的最好时机,必须在今年去并州一趟,先见见未来的三国第一猛将,当然最重要的是把那个人召到帐下,日后平定中原,非此人不可。
  在动身之前,自己还要做很多事情。他让皇甫康和督造府征调百名能工巧匠赴襄阳,其中点名要郑浑这个人,又让皇甫康在长安、洛阳征募能手巧匠千名,其中以铁匠和皮匠为主。
  九月底,洛阳已经慢慢变冷,刘协不顾董太后、灵帝和皇甫嵩等大臣反对,亲自带着皇甫康、杨修、王越、童渊等人,领禁、卫两军各五百人前往并州晋阳。
  一路快马加鞭,千余人得部队到了晋阳已经十月中旬,丁原带领并州官员在晋阳东门迎接。
  当丁原等官员跪拜高呼:并州官员百姓恭迎大汉皇子殿下,刘协从马车上一跃而下,将丁原等人吓了大跳,皇甫康与王越几人也急忙上前询问是否有碍。
  刘协摇头,拨开众人,上前站在丁原等人面前,皇甫康急忙将圣旨奉上。
  刘协打开圣旨,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并州刺史丁原安国北方,力防北方匈奴南下,功绩卓著,为大汉功臣,封卿为匈奴中郎将,赏玉珊瑚一株,黄金三百斤,南海珍珠十箱,以表功绩,卿此。”
  丁原心中惊喜,这个匈奴中郎将虽然是个虚职,可被自己拿到之后便可扩兵一倍,急忙谢灵帝厚恩。
  待他小心翼翼双手捧过圣旨后,刘协挥挥手,道:“丁刺史起来吧,其他官员和百姓们也起来吧。”
  丁原等人谢过之后战起来,刘协又道:“让百姓们都回城做自己的事去吧,我来晋阳是给丁刺史宣圣旨的,又不是为了扰民。”
  丁原等官张大嘴,惊讶这个六岁大的小孩子怎么还能说出这样的话来,看看他身后那帮京官,猜想是别人教导的,心中揣测他来这里做什么,若是单纯的宣诏,派个宦官就可以了,把个皇子派出来,就这上千人护行已经算少的了。
  第二卷北上并州第四章丁原谈马
  丁原在刺史府宴请刘协等人,他早听说刘协要来,本来想准备在席中安排舞女表演,可听说他只有六岁,只怕对摔跤格耍更来劲,便安排人在宴会中摔角。
  刘协人是六岁,心都快三十了,辛苦了一个月跑过来,第一顿饭就要对着一帮肌肉男,心中不爽,笑道:“丁刺史无需顾及我,还是上歌舞吧,我知道在座诸位并不太习惯看着摔跤吃饭。
  丁原呵呵一笑,道:“殿下如此体贴臣等,令臣等感激。”
  他身后一帮猪哥色鬼急忙大声道:“谢殿下厚恩!”
  待宴会后,丁原让诸官回府,只自己和并州别驾张崇留在府中。
  丁原恐驿府太简陋,道:“殿下,由于驿府年久失修,臣想殿下及随从官员可住在刺史府,臣暂时住进驿府。”
  他这话对着刘协说,眼睛却望着皇甫康。刘协也不愿太暴露自己的想法,也就并不说话。
  皇甫康道:“二皇子殿下素来不喜奢侈,按律例住驿府即可,丁大人不用担心。”
  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