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献帝新传 >

第14章

汉献帝新传-第14章

小说: 汉献帝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协大感为难,吕布道:“臣妾貂蝉几番劝我,为臣子应以殿下大业为重,不可只知顾小家而忘大业,臣亦知此番道理,故虽是新婚也望殿下允许臣出阵军马效力!”
  刘协心中大喜,知道貂蝉这步棋实在走的很对,对吕布也更加喜爱,这个时代知道疼爱妻妾,尊重妻妾的男人能有几个啊!遂同意吕布随军前往汉中。
  张鲁与丁原等人在上庸交战,连续三场大败,宠臣杨松为吕布一戟劈死,被迫退到汉中,欲死守城池。
  大将杨柏劝道:“楚王年虽幼,传为天纵奇才,百姓心归久矣,且手下两大虎将吕布、赵云皆万人难敌,昔日群英会,张辽、魏延可与此二人一战,亦是大将,今战之则必败,不如开门投诚吧!”
  张鲁犹豫不决,大将邓芝乃道:“丁原并州狼骑虽新败,汉中兵亦难抗衡,今可降之,楚王必厚待主公!”
  张鲁无奈,只好以投诚楚王之名开城投诚。
  吕布、魏延自汉中五万降兵中取其精锐三万,继续西进夺定军山。
  张辽押张鲁等人回荆州,刘协乃表张鲁为梁侯,封赏宝玉黄金,颇为厚待,邓芝、杨任、杨柏归降后留在丁原帐下守汉中。
  此时董卓已经把握朝政,自立为丞相,日渐骄横,不将少帝放在心中,有臣张温欲反之,反被董卓诛灭九族,人尽愤之。
  董卓得知丁原南下占汉中,欲起兵伐之。李儒道:“此万万不可,丁原实则代楚王占汉中,伐丁原,楚王必遣皇甫嵩与吕布等人与将军战于南阳。”
  董卓曾几次效力皇甫嵩,深知他兵法了得,复议挥师攻打并州。
  李儒道:“此亦不可,如今楚王手握十万大军坐镇荆州,楚王虽幼,皇甫嵩、卢植皆当代名将,又有丁原五万并州狼骑相助,今洛阳只有十万凉州铁骑,不易北上。刘备其人好华服美玉,必贪权贵,大人可昭其为并州刺史,他定谢大人厚恩,必有回报。”
  董卓想乘机再拉拢刘备,乃以少帝名义,昭其为并州刺史。
  时管亥、张白骑、何曼、何仪四人领青州黄巾贼寇数万余,因无粮攻北海,北海太守孔融乃命功曹孙邵刘备求救。刘备虽俱管亥兵多亦带关羽、张飞率三千兵马相救——
  PS孙邵'青州'北海郡'今山东潍坊'
  孙邵…简明历史传记
  孙邵原为北海太守孔融的功曹,被孔融称赞为可任朝廷要职的人才,后随刘繇到达江东,继而辅佐孙权。孙权称吴王后,孙邵成为吴国首任丞相,数年后病逝——
  正有英雄太史慈报孔融善待其母之恩,单枪匹马杀贼入城,又杀出城外与徐州刺史陶谦求救。
  陶谦令大将糜芳带兵马五千而至,与刘备合并一处攻破贼寇,关羽与管亥战了三十回合将其挑落马下,尽得黄巾降众三千。
  刘备见管亥勇猛,待其甚厚,道:“管将军威猛,不为大汉而为贼寇、扰百姓,然皆为贫困所至,备新被皇帝任为并州刺史,正缺少大将,将军可随我前往并州,以立战功,也不妄为男儿。”
  管亥见其诚,遂降之,又领张白骑、何曼、何仪三人带黄巾贼寇两万余人相投。
  四人为寇日久,寨中多有金银,悉数献与刘备,刘备说这是百姓之财,应还付与民,将钱财散发四处百姓。
  太史慈见贼寇已处,欲投效同乡扬州刺史刘繇,刘备见其勇猛仁义,许之重诺,表其为并州督尉,太史慈见其仁德,亦乐于效命。
  孔融知刘备欲升并州刺史,亦向刘备贺喜,复向刘备推荐孙邵道:“孙邵乃大才,屈居北海是为浪费,公可厚待之,必能为公理清政务。”
  刘备大喜,厚待孙邵,与其兄弟相称,孙邵见他仁厚,又推荐孙乾,孙乾推荐车胄、武安国。
  时车胄为下邳富户,见刘备宽厚待人,胸怀大志,散尽家财招募六千兵士相随。
  糜芳虽为徐州大户糜家的从子,其兄糜竺为大商,在徐州仍不得重用,又与徐州大将曹豹有隙,意欲投奔刘备,恐其不受,乃向其兄表露刘备为大才,更有天下之志,糜竺欣喜,增刘备千金,复送粮草。
  糜芳续向陶谦写信:刘备乃汉室宗亲,仁德爱民,今赴并州任刺史,自己愿带兵一路护送。不待陶谦同意便投奔刘备,刘备知其族为大户,亦收之,复率军马向并州而去。
  丁原败于董卓后,并州大乱,刘备率两万人马直奔壶关。
  壶关守将郭准知刘备仁义,广有战功,不敢与之为敌,降与刘备,又为刘备军的前锋,为刘备说服丁原留守晋阳治中简雍。
  刘备与简雍促膝长谈,见其颇有才干,分外喜之,留于原职。后又有陈留县令陈宫弃曹操而投之,刘备见陈宫谋略判断颇为精准,见识卓越,清癯秀雅,乃任其为别驾,诸事皆与之商议,更常与陈宫同寝共榻,彻夜交谈。
  刘备在并州不过数月,政务事宜皆托付孙邵,自己则携陈宫奔走并州各郡,寻访名士,常驻足于乡野之间,与并州各地豪族、百姓都十分融洽。
  在荆州,自治略台出现后,治略九卿已经成为荆州实际权力掌握者,目前的治略台的九卿以跟随刘协南下官员为主,荀家、陈家所代表颖川学子为辅,荆州本地豪门不过蒯良一人。
  刘协心中清楚,现在的情况只是暂时现象,日后卢植等一班重臣老去,荆州派必然要占上风,那时候治略台就会渐渐代表荆州本地豪门的利益说话,而对于刘协这样心存大志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不能容忍的,当务之急还是招募、培养外地学子入仕荆州。
  第三卷襄阳之治第六章陈群相伴
  刘协的贴身随从由杨修变成了皇甫康,再由皇甫康变成陈群,这一次的变化让刘协非常满意。
  陈群,字长文,为人高雅识趣,善言谈,乐观温和,又能揣摩刘协心思,办事情也很稳健。大部分的时候只要刘协和陈群眼神一碰,陈群就知道该说些什么。
  陈群虽刚及冠,学识却比皇甫康广博,每刘协看书发现难解处,陈群皆能有详细回答,后陈群又推荐其友辛毗、杜袭、赵俨,荀攸言此三人皆大才。
  自此,刘协更喜陈群,常与之彻夜长谈,出入皆有陈群相伴。
  刘协计划在彻底放在政事前往荆州内唯一被蔡邑评为上阶的水镜学府读书之前,将以后将会发生的事情做个判断,对面前荆州主要应付的事情也做个规划,闭门数日,只有陈群、王越在左右相陪。
  刘协思考了几日,问陈群道:“如今董卓之事,长文认为应该如何处理?”
  陈群道:“董卓乃汉室大盗,虽掌二十万西凉铁骑,然为人骄纵贪婪,又引刘备与身后,若刘备好权则董卓必死;,若刘备忠于大汉董卓亦必死,故董卓不足为虑。”
  刘协道:“以长文之见,荆州日后当以何道取胜于天下?”
  陈群道:“此等大事非我所长,殿下身边有荀公达,此人有大智,谋略之广犹胜其叔荀文若!”
  刘协想起来,心中叫冤,舍如此大才不用是自己找苦,急忙令人诏入府中。
  荀攸急忙赶到楚王府,得知刘协问日后发展取胜之道,当即道:“殿下当有三年大治、三年中图、三年吸纳。三年大治,积聚力量,安定荆州、汉中两地百姓;且北方大乱,黄巾犹在,荆州、汉中可大量吸纳百姓入住。三年中图,西入益州、南下交州、东进南昌、九江、幡阳湖,北图豫州。三年吸纳,稳占豫州,徐徐向北推进,平稳局势,积蓄力量。十年之后的事情就非臣所能预料的,至于详细之事,殿下的《襄阳治略》已经写的很清楚。”
  刘协笑,陈群拍掌道:“公达所言必符合殿下心中所望!”
  荀攸复道:“殿下,臣昨日刚得叔荀彧自幽州发来的信,其言公孙瓒和刘虞之间的矛盾,历经数次调解仍未见效,问殿下该如何是好?”
  刘协知道荀彧是写的家信和荀攸先商量,拿准注意再和自己说,荀攸既然如此说,必然已经有了谋断,道:“公达若有想法就直接说吧!”
  荀攸道:“殿下之所以欲求北方幽州苦寒之地,乃为马尔,观骑兵百战败胜者,主要取决于马的质量,这也是殿下苦心求得羌、匈奴两个小部落在新野郡两县牧马的缘故。幽州马远不如凉州马,既然幽州不能得,可望凉州。”
  刘协苦笑,道:“凉州正在董卓手中,如何能得?”
  荀攸道:“唾手可得!董卓败局已定,只是不知道死在何人手中,凉州韩遂、马腾长反,概因生活贫困,粮草不足,殿下所占荆州、汉中都是产粮大地,可广赠粮草,百姓一半,韩遂和马腾另分一半,既得民心,复得凉州铁骑。若能得凉州,豫州可只占汝南。”
  他摊开地图,指着雍州之地道:“若要凉州和汉中能相连,必先占蜀地,在出兵拢西郡,兵屯五丈原、斜谷关、骆谷、武关四关隘处,则可尽防北方,亦可经拢西郡和西凉相连。”
  刘协大喜,道:“如此安排确实不错。”
  荀攸道:“今董卓无力南下,汉中、南阳、新野三郡才能安然无恙,若不乘此良机,苦心经营三地,在董卓大败之时,乘机出兵拢西。丁原虽然忠义,然远非董卓之敌,待时机成熟可让魏延连同丁原突袭蜀地,再由丁原退回成都治理蜀地,由魏延屯兵汉中。”
  刘协还未说话,陈群已经鼓掌道:“此策妙尔,自古以来尚无南方胜北方的战例,如今以南方粮草养西凉兵,以西凉兵站北方军,此必胜之道!”
  刘协微微一笑,道:“何人可去西凉计划此事?”
  荀攸道:“我叔言,若殿下认为幽州难求,荀氏可复进拢西郡、金城,为日后殿下进西凉做准备!”
  刘协笑道:“荀氏一族乃本王双足,为本王之志而奔走四方,日后回洛阳,举家皆侯相。”
  荀攸大喜过望,拜道:“荀攸替我族谢过楚王殿下!”
  刘协忽然想起一件事,道:“荀家可原经商?”
  荀攸神色尴尬,荀氏一族累世为尚书,乃名门望族,此时商贾虽已经不再被人们认为是乱国之人,但地位仍然很卑贱。
  刘协示意陈群,陈群和刘协每日交流,深悉他的想法,又知道他很多想法不愿意自己说出来,以免让人惊为天人,便起身对荀攸道:“公达只知道小商苦劳卑微,却不知道大商若有报国之心,作用不下三公九卿之下!”
  荀攸和陈群相识久矣,知道陈群智慧卓越,道:“愿闻其详!”
  陈群道:“夫天下之马、甲胃、兵器、粮草都是以钱计价,既然以钱计价就可以通商,若有马商有十万良马,卖于殿下,殿下大业成矣!商交天下各地,以商谋利,以利养军,以军伐地,以地经商,如此循环,国久战而不衰,必可昌盛,威严雄镇四方。”
  对陈群这番话,荀攸万分佩服,忽有笑意,对刘协道:“长文能晓大义,殿下可让其成大商!”
  陈群面色尴尬,讪讪道:“我不善计算,怎么可担任国之大商!”
  刘协心中一动,像雷影般闪过一个人——杨修,他是自己身边众年轻人中最为精细聪明的,为仕则过于精,想了想道:“我打算将商人分为国商、民商、私商两种,想完全迅速提高商人的地位不太可能,国商能够为国效力,民商能够为民辛苦,地位提高起来也很容易。国商,商人经过考核担任国商,所经营所需钱财、关系都由国来调动,所获利润按一比九分层。民商分两种,第一种,商人与朝廷共同出钱财经商,利润按出资比例分层;第二种,商人能够为国出钱出力,听命于朝廷调动,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凡国商、民商都可提高地位,国商地位与九卿平级,民商地位可与县令相平级,相对朝廷对国商、民商收税也减少点,目前商税为十取其三,国商收税额可改为十之取一,民商收税十之取二。这样对私商有所压制,可以防止哄抬物价,确保荆州的稳定。”
  荀攸道:“我族弟荀录为家族打理一些田产,善于经商,可以让他去叔荀彧处,若殿下希望我荀族经马商,需找些善于相马的人才。”
  刘协道:“我知道荀氏虽望族,并无财物,而且马商必须是国商,可让卢公调黄金三万斤为本金交付荀彧,让荀录和荀家的家臣协助在凉州经营马场,我从羌族赛单部落中抽调养马好手做荀族的家臣,再让我从洛阳带到襄阳的相马师常纪相助。”
  荀攸道:“荀家必为殿下大业奔走四方,寻大才良马!”
  刘协微微一笑,道:“公达,顺便让人联系各地大商,徐州的糜氏、冀州的甄氏、江东的陆氏,总之是富贾大商都可以联系下,当然本地大商望族还是要多照顾下。让他们派人来襄阳谈谈。”
  荀攸道:“此事不难,我这就下去办理!”
  第三卷襄阳之治第七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