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献帝新传 >

第115章

汉献帝新传-第115章

小说: 汉献帝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的基本理论意义在于,它认为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最终源泉可以归结为人力资本和知识的生产与积累。这些在东亚的经济发展中都和儒家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像马克思•;韦伯论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一样,论证儒家文化与东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也很多。比如HermanKahn的《TheConfucianEthicandEconomicGrowth》,森岛通夫的《日本为什么“成功”:西方技术和日本的民族精神》,杜维明的《新加坡的挑战-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黄光国的《儒家思想与东亚现代化》,小R•;霍夫亨兹和K•;E•;柯德尔的《东亚之锋》,吴建华的《东亚现代化与中国》等都从不同方面论证儒家文化促进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北京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院等国内的学术机构也出版了一些含有从文化角度研究东亚经济发展的著作如《亚洲现代化透视》、《亚太研究论从》、《亚太地区发展报告》等。此外还有许多中外学者和科研机构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经济发展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制度因素。本文也试探着从传统儒家文化角度来研究探讨传统儒家文化与东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着重从先找出传统儒家文化中与现代东亚经济(市场经济性质)相适应的因素和观念而再探讨传统儒家文化与东亚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一、理解传统儒家文化和理解经济发展
  (一)传统儒家文化的发展
  探讨传统儒家文化与东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首先应该明确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和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发展。由这种普遍意义上的文化和普遍意义上的经济发展再来演绎到传统儒家文化和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上面,从东亚地区占有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来理解传统儒家文化和东亚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一般意义上的文化的定义和内涵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思考角度有着不同的解释,现在世界上有关文化的定义和内涵的解释大约有一百多种。由于本文探讨的是传统儒家文化,而传统儒家文化是源于东亚地区最大的国家中国的,因此着重来看一下中国学者是怎样给文化下定义的。中国著名的国学大师钱穆认为:“‘文明’,‘文化’两辞,皆自西方移译而来。此二语应有别,而国人每多混用。大体文明文化,皆指人类群体生活言。文明偏在外,属物质方面。文化偏在内,属精神方面。顾文明可以向外传播与接受,文化则必须由其群体内部精神累积而产生。……什么叫‘文化’?,这两个字,本来很难下一个清楚的定义。普通我们说文化,是指人类的生活;人类各方面各种样的生活总括汇合起来,就叫做文化。但此所谓各方面各种样的生活,并不专指一时性的平铺面而言,必将长时间的绵延性加进去,譬如一个人的生活,加进长时间的绵延。那就是生命。一国家一民族各方面各种样的生活,加进绵延不断的时间演进,历史演进,便成所谓‘文化’”这里所讲的文化是从生活演进或者说是从历史演进上给文化下的定义,就好像东亚地区的文化是东亚地区从历史上以来的各种生活积累沉淀而形成的。传统儒家文化起源于面积广大而又以农耕经济为主的中国大陆地区。在几千年的古代历史中,中国一直是东亚地区最强大的国家,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也就自然成为了东亚地区其他国家竞相学习和仿效的榜样。而中国文化又是以传统儒家文化为核心的,自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传统儒家文化一直就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主导,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历朝历代治国的指导思想。这套儒家思想在传统封建农耕经济占主导的社会之中起到了维持社会稳定保证经济生产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的作用。也正是由于这样,也使中国一直以来在东亚地区保持了其头号强国的独尊地位,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封贡体系”这样的区域性国际体系。因此,中国的传统儒家思想也就被周边的各东亚国家吸收了。先是与中国最临近的朝鲜、日本和越南接受了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再是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和来自中国内部人口的压力而引起的“下南洋”移民活动,大量华人迁徙到东南亚地区谋生,也自然的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随之带来了,东南亚地区也受到了传统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概言之,诸如1993年世界银行东亚奇迹报告书中所提及的东亚地区各个经济体都受到了传统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虽然有些西方学者质疑东南亚地区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程度,但他们也承认“当将这个观点运用于印度尼西亚或马来西亚时,听起来却有点牵强,但(造成社会分裂的)事实是东南亚地区的商界名流多数是华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在整个东亚地区的主流文化地位是明显的,它深深渗入到东亚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文化与生活紧密相连也当然与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经济是人们生活的重头戏也自然有其历史性演进发展的不断沉淀积累。文化与经济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的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演进过程之中。文化也有其层次之分也可以说文化是包含几个层次的。也是一位中国著名学者费孝通认为文化包含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生产、生活的工具,国家、社会用什么样的工具、器物来生产、生活。比如中国人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印度人用手抓,所用的器物不一样。这当然也包括国家打仗时用什么,用洋枪大炮、还是大刀长矛?这是器物层次;第二时组织层次,按照费孝通先生的定义,包括这个社会里面怎样把个人组织起来,让单独的个人能够结合在一起、在一个社会里面共同生活以及他们之间怎样互动。它包括很多内容,比如政治组织、宗教组织、生产组织、国家机器等等;此外还包含一个价值观念的层次,人怎么想,什么可以接受?什么不可以接受?什么好?什么不好?好还之间,各个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选择标准不一样。三个层次不可分割,是一个有机整体。传统儒家文化是产生在农耕经济发展得很好的中国大陆的,在器物层次上那种原来的旧的传统儒家文化是没有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的西方文化那么更接近于现代化。然而传统儒家文化指导下的中国的确保持了2000多年的世界领先水平,西方文化现在坐在世界上所处的强势地位也不过是西方经济力量强大的结果。不能够就简单的从器物层次上去全盘否定某种文化是否适应某种社会经济状况。传统儒家文化虽然产生在一种器物层次上比较落后的基础之上,但任何事物都是要看它的边际发展趋势的,看它这种边际发展趋势是不是先前发展并在发展中不断自我扬弃,既克服又继承。就传统儒家文化自身发展历程而言,不同时期的儒家文化也是有不同含义的。特别是在当代世界东亚地区所奉行的儒家文化跟孔子、孟子时代的儒家思想就有了很大的不同,虽然在语言表达形势上有相同相似之处,但其实质内容和指导的对象就完全不同了。儒家思想儒家文化是不断与时俱进的,是能被重新思考重新定位的。就比如说,过去传统儒家文化强调的忠孝观念,在过去强调忠孝观念是对封建君主和家长的忠诚不二。而当今时代这种忠孝观念应用到经济生活中去可以强调员工对企业的忠于职守程度可以强调员工的责任意识,从而保证制度的有效运行以促进经济发展。可想而知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今世界市场上,企业要想生存如果没有广大员工的忠于职守和奉献精神是不可能的,光强调西方式讲求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自由主义观念是行不通的。创立有效的制度促进经济发展也需要有相应的观念意识跟进。在当今时代,传统儒家文化应是更注重在组织层次和价值观层次发挥其作用。儒家文化在当代东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是更多的以组织层次和价值观层次展现在经济之中,并且提高自身的器物层次水平,从而在东亚经济发展过程中展现出自身独特优势。
  一般意义上的文化是有许多不同角度的定义和内涵的,而且还有器物层次、组织层次、价值观层次三个不同的层次。传统儒家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也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文化的特征和内涵。传统儒家文化也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以及儒家思想传播到东亚各国上千年来社会经济生活的积累沉淀之结果,是一种不断发展的文化,不是停滞不前更不像有些西方学者认为的那样顽固不化愚昧落后而阻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传统儒家文化虽然产生于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封建社会刚起步的时期,但是传统儒家文化是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甚至是东亚社会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完善发展的,这样才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儒家思想体系而被东亚地区各国所接受。有的学者这还把儒家思想当作一总宗教即“儒教”,把“儒教”与西方基督教新教来做促进经济发展上的比较。从近代以来东亚地区(日本除外)的落后受压迫状况一度使人们怀疑传统儒家文化与现代化的适应性,身为东亚国家的日本也大为鼓吹“脱亚入欧”而全盘否定儒家文化。而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东亚地区一支独秀的经济快速发展又使人们重新思考儒家文化。这是儒家文化与时俱进的结果。儒家文化在器物层次、组织层次和价值观层次三大层次上都是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积累沉淀而向前发展进步的。不能因东亚地区近代以来的落后不发达及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就否定儒家文化的积极作用。一瑕不掩美玉,传统儒家文化作为三个不同层次的生活沉淀积累,在其发展过程中总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些糟粕存在其中,有些糟粕还真正是严重阻碍了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比如过分强调“重义轻利”和“存天理,灭人欲”等。从一般意义的文化概念上我们知道了传统儒家文化会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进步。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就一个文化而言,随着生产力水平变化,上层建筑中社会组织以及价值观念也不断变化。要秉着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的态度来对待传统儒家文化,积极挖掘传统儒家文化中具有积极进步意义能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成分。传统儒家文化是一种动态发展的文化。
  (二)东亚经济发展的真实性
  而经济发展本身就是很明显的动态过程。经济发展(economicdevelopment)经济增长(economicgrowth)是有区别的。有关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两者定义区别的解释也有很多。这两个概念的重大区别是大家所共同承认的。区别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在经济学研究中有重大意义。
  经济增长(economicgrowth)是指社会财富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它一般是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所谓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经济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期限可以短至一年)实际的(即按不变价格计算)产值或收入的增长。由此可见经济增长这个概念比较注重的是数量上的增长,是表面上的社会财富和总产值的增长,不过多的关注经济增长或者更明确的是数量上的社会财富增长背后的结果。这是概念上的定义把经济增长定义在注重表面上的数量增加的范围之内。我们就遵照这个定义来研究经济问题。那么东亚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主要以GDP的高速增长率体现出来)就值得我们去思考这种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是不是一定带来了东亚地区经济的发展。仅仅只以GNP或GDP的增长幅度来看待某个经济实体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然是不够的。本文探讨的经济发展不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与经济增长概念混淆的经济发展,而是按照经济学上有关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定义严格区别两者,承认它们的区别。另外值得指出的是,经济增长从概念上来讲虽然是比较重视社会财富社会总产值数量上的增长,但也并不是说只以社会财富社会总产品数量上的增长为唯一标准,还要考虑到其他变量的情况。说道经济增长,我们提出人均收入的长期增长,真正的意味着社会总收入必然比人口增长得更快;另一方面,停滞状态则导致人均收入的非持续的增长,虽然平均收入在时间相当长的周期中可能有升有降。东亚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经济持续增长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从表二、表三的东亚地区部分国家和地区的GDP值和人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