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血腥的盛唐 >

第253章

血腥的盛唐-第253章

小说: 血腥的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是唐回联军眼中的大肥肉,是亟待他们去攫取的战利品!

所以,中原的百姓实在没什么好抱怨的,这就是他们的命。

在历史的大棋盘上,在政治的弈局中,老百姓的性命和财产从来都是无足轻重的。老子早就说过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统治者)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在中国历史上,每逢动乱年代,老百姓的性命往往贱如草芥,只能在逐鹿群雄的刀剑和铁蹄下流血和呻吟;就算生在和平年代,老百姓也随时会被政客们献上祭坛,充当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所谓“苍生福祉”,所谓“百姓利益”,往往是统治者拿来当政治口号用的,绝对不可当真。所以元人张养浩才会发出这样的浩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几千年来,中国老百姓的命运大抵如此。

有道是兵败如山倒。宝应元年十一月,史朝义一直在没命地往北跑,而仆固怀恩父子也一直在背后玩命地追。

史朝义从濮州渡过黄河逃往滑州(今河南滑县),仆固怀恩就打下滑州;史朝义逃到卫州(今河南汲县),仆固怀恩就打到卫州。燕朝的睢阳节度使田承嗣率四万多人前来阻击唐军,仆固瑒又将他们击溃,并一路追至昌乐(今河南南乐县)。史朝义又搬来魏州(今河北大名县)兵马回头再战,却再度被仆固瑒击败。

眼见唐军连战连捷、一路奏凯,而史朝义则疲于奔命、节节败逃,燕朝的节度使们不约而同地意识到:史朝义马上就要完蛋了,而燕朝的气数也是兔子尾巴长不了了!

接下来该怎么做,大家都心照不宣。

短短几天后,燕朝的邺郡节度使薛嵩率领辖下的相、卫、洺、邢四州向唐朝的泽潞节度使李抱玉投降;恒阳节度使张忠志也率赵、恒、深、定、易五州向唐朝的河东节度使辛云京投降。

李抱玉和辛云京随即进入薛嵩等人的驻地,接受他们的部队,解除他们的兵权。

然而没过几天,仆固怀恩却下令让薛嵩等人官复原职,各归其位。李抱玉和辛云京大为不满,同时也深为疑惧——你仆固怀恩凭什么如此独断专行、慷朝廷之慨?你这样明目张胆地收买人心,意欲何为?

李、辛二人立刻向朝廷上表,希望朝廷能对仆固怀恩暗中戒备、严加提防。仆固怀恩得到消息,也紧跟着上疏代宗,为自己辩解。

此次征讨史朝义,仆固怀恩无疑建有大功,代宗李豫正对他欣赏有加,于是赶紧遣使慰勉仆固怀恩,并正式颁布了一道诏书,称:“凡东京及河南、河北在叛军中担任伪职者,一律赦免,既往不咎。”

见到诏书,李抱玉和辛云京尽管很不服气,却也无话可说。

十一月二十四日,代宗又擢升仆固怀恩为河北副元帅,并加授左仆射、中书令,单于大都护、镇北大都护等职。

至此,仆固怀恩的地位已远远超越郭子仪和李光弼,成了大唐军界首屈一指的人物。

这年年底,史朝义逃到贝州(今河北清河县),与薛忠义等节度使会合。仆固瑒追至临清(今河北临西县)时,史朝义自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率三万人回头反扑。仆固瑒设下埋伏,击溃燕军,史朝义再逃。此时回纥兵团在洛阳的劫掠告一段落,又赶来参战,唐军声势更盛,追至下博(今河北深州下博镇)东南一带,再度大败燕军。史朝义亡奔莫州(今河北任丘市莫州镇)。随后唐军五路兵马会师下博,继而进军莫州,将史朝义团团围困。

宝应二年(公元763年)正月,史朝义屡次出城迎战,皆被唐军击败。田承嗣劝史朝义突围前往幽州(范阳治所)征调军队,由他坚守莫州,以待援兵。史朝义想来想去,也觉得除此之外别无良策了,遂挑选五千精骑从北门突围而去。

看着史朝义仓皇远去的背影,田承嗣的嘴角掠过一抹冷笑。

片刻之后,田承嗣就在城头上竖起了降旗。

唐军就这样拿下了莫州城。同时拿下的,还有史朝义的母亲、妻子和儿子。

随后,仆固瑒又率领三万人马继续向北追击,在归义(今河北容城县东北)追上了史朝义。史朝义回头应战,再败,只好再逃。

不会永远这么逃下去的,因为幽州马上就快到了。史朝义对自己说。尽管一连串的失败几乎已经摧垮了他的信心,可一想起前面那座熟悉的幽州城,史朝义还是咬着牙告诉自己:挺住,绝不能就这么垮掉!只要幽州老巢还在,最后的希望就在!

前面就是范阳县(今河北涿州市)了。史朝义的心头顿时一热。

范阳县到了,幽州城还会远吗?

可是,此刻的史朝义并不知道,他永远也到不了幽州城了。

因为,他亲自任命的范阳尹、燕京留守李怀仙已经于数日前向唐廷递交了降表。并且,李怀仙还命兵马使李抱忠率三千人马入驻范阳县,目的就是要在这里堵住他。

当满身疲惫、饥肠辘辘的史朝义领着几百残兵抵达范阳城下时,他照例看见了一个紧闭的城门。

一阵强烈的沮丧和恐惧瞬间攫住了他。

这些日子以来,他已经看过太多扇紧闭的城门了——那都是为他而紧闭的,为他而紧闭的!

史朝义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

后面追兵掀起的漫天黄尘已经依稀可见。史朝义派人向李抱忠发出了愤怒而痛切的质问,并责以君臣大义。李抱忠的答复是:“天不佑燕,唐室复兴!如今我等既已归唐,岂能再为反覆?愿你从速决定去就,谋求自全之计。并且,田承嗣必定也已背叛了你,否则官军何以至此?”

李抱忠的答复让史朝义残存的希望彻底破灭,尤其是最后一句话让他万念俱灰。

洛阳丢了,幽州降了,部众都叛了,自己的妻儿老小十有八九也落到唐军手里了……此刻的史朝义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做树倒猢狲散。

绝望的史朝义最后向李抱忠提出了一个请求——我一天没吃东西了,请给一顿饭吃。

李抱忠动了恻隐之心,把饭送到了东门口的城墙下。

这是燕朝皇帝史朝义最后的晚餐。

吃完饭,部卒中的范阳人纷纷辞别史朝义,陆陆续续走进了范阳城,走进了久别的家园。史朝义无力阻止他们走进家园的脚步,更无力阻止汹涌的泪水在自己的脸上肆意流淌。

许久,史朝义抹抹脸上的泪痕,再次翻身上马,带着最后的百余骑兵东奔广阳(今北京市西南良乡镇)。然而,广阳城门依旧紧闭。史朝义一拔马头,决定向北投奔契丹。可是,走到温泉栅(今河北迁安县境)附近的一片树林时,史朝义就再也无法前进半步了。

因为一支军队堵住了他的去路。

史朝义看见了一张熟悉的脸。

那是李怀仙的脸。

史朝义把目光从这张令人厌恶的脸上移开,最后落在一根粗壮的树枝上。

人生的归宿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一根粗壮的树枝,加上一根结实的绳子。

而这场席卷大半个帝国、深刻影响唐朝历史的安史之乱,其结局也不过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朝义穷蹙,缢于林中,怀仙取其首以献。”(《资治通鉴》卷二二二)

唐代宗宝应二年正月三十日,一队范阳来的快马风驰电掣地进入长安。为首的那匹马上拴着一个匣子。匣子里的史朝义披头散发、双目圆睁……

【仆固怀恩:一颗潜在的叛乱种子】

一切终于结束了。

起于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历时七年多的这场叛乱,终于在这一刻偃旗息鼓、尘埃落定了!

代宗李豫不禁为此感慨万千。

两千多个日日夜夜,三朝天子忧思万端,满朝文武殚精竭虑,万千臣民同心戮力,无数将士浴血疆场……所有这一切,如今总算有了一个令人欣慰的结果;所有的付出,如今总算有了一份令人满意的回报。

这对于登基才半年多的代宗李豫而言,不啻于上天赐予的一份厚礼。李豫感到了无比的庆幸和喜悦。他终于可以以此告慰玄、肃二宗以及李唐王朝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了!

这一年三月,代宗朝廷为玄、肃二宗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在大明宫中停放了将近一年的两宗灵柩终于得以入土为安:玄宗葬于泰陵(位于今陕西蒲城县东北十五公里处),肃宗葬于建陵(位于今陕西礼泉县东北十四公里处)。同年七月,群臣为天子李豫进献尊号,称“宝应元圣文武孝皇帝”。同月,代宗下诏大赦天下,改元广德,并对平叛有功的所有将领(包括回纥可汗及其将领)论功行赏、加官晋爵。

在安史之乱最后阶段的所有平叛功臣中,功勋最著者当非仆固怀恩莫属。

当初郭子仪光复长安时,肃宗李亨曾经情不自禁地对郭子仪说:“吾之家国,由卿再造!”此时此刻,代宗李豫也很想对仆固怀恩说同样的话,表达同样的感激和倚重之情。

是的,如果没有仆固怀恩的积极斡旋,穷凶极恶的回纥人就有可能与史朝义结盟,给李唐王朝带来更为深重的战争灾难;如果不是仆固怀恩军事和政治手段双管齐下,燕朝的河北诸藩就有可能负隅顽抗,而史朝义也不会这么快就败亡。

因此,仆固怀恩对于代宗朝廷可谓居功至伟,没有人可以和他相提并论。

安史之乱结束后,大功臣仆固怀恩的意见就毫无疑义地成了代宗朝廷“河北政策”的唯一指南。刚刚平定史朝义,仆固怀恩便迫不及待地向代宗上表,奏请将河北的燕朝降将就地任命为唐朝的节度使,李豫连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于是,燕朝的河北诸藩就这么摇身一变,成了唐朝的河北诸藩。朝廷任命张忠志为成德军节度使,仍辖恒、赵、深、定、易五州,并赐名李宝臣;任命薛嵩为相、卫、邢、洺、贝、磁六州节度使;任命田承嗣为魏、博、德、沧、瀛五州都防御使,不久擢为节度使;任命李怀仙为幽州、卢龙节度使,仍辖原有六州。

诸藩相视而笑。

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颗月亮,地盘还是那些地盘,刀枪也还是那些刀枪!唯一的差别,就是把城头上的旗子从“史燕”换成“李唐”。

这样的差别实在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诸藩都笑得十分惬意。

与此同时,仆固怀恩也在一旁笑得意味深长。

此前,河北诸藩就已经向他表了忠心,愿意投其麾下以效犬马,如今朝廷既然承认了他们,那就等于是把河北诸镇划入了他的势力范围。有了这些强藩做党援,仆固怀恩就无须担心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在叛乱平定之后被皇帝削弱了。(《资治通鉴》卷二二二:“怀恩恐贼平宠衰,故奏留嵩等及李宝臣分帅河北,自为党援。”)

自古以来,功臣与叛乱大抵都是相反相成的,正是有了叛乱的存在,才有了功臣的崛起;同理,叛乱一旦平定,功臣必然会随之恩宠日衰,轻则兵权被削,重则被皇帝兔死狗烹!历朝历代,这样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正是为了防范这一点,仆固怀恩才会力挺李宝臣、薛嵩这帮燕朝降将,并与他们暗通款曲、互为奥援。

说白了,要想避免“贼平宠衰”,最好的办法就是——养寇自重。

对于仆固怀恩养寇自重的心思,代宗李豫基本上毫无察觉。对他来讲,只要河北诸藩能够弃暗投明,让这场该死的叛乱早一天平定,那就阿弥陀佛万事大吉了。至于这么做是否会导致什么隐患,是否会引发什么新的危机,代宗似乎根本就无暇考虑。

最早对仆固怀恩产生怀疑、并和他发生抵牾的人,是河东节度使辛云京。

辛云京很早就看仆固怀恩不顺眼了。因为他觉得这个蕃将实在是蹿得太快——几年前不过就是郭子仪手下一个小小的兵马使,如今倒好,朔方节度使、河北副元帅、单于大都护、镇北大都护、左仆射、中书令,全让他一个人兼了!连他那嘴上无毛的儿子仆固瑒都成了朔方行营节度使兼御史大夫,这算什么事儿?

如今,与河东近在咫尺的河北诸藩又和仆固怀恩眉来眼去、暗通款曲,这就更让辛云京坐立难安了。

在辛云京看来,这帮安史降将历来是轻于去就的墙头草,只要形势稍有变化,或者出于某种利益,他们随时可能再揭反旗、倒戈相向!万一到了那一天,身为河东节度使的辛云京就是头一个遭殃的。因为河北与河东仅有一山(太行山)之隔,自然会成为首当其冲的攻击目标。

更何况,仆固怀恩是仆骨人,与回纥人同属铁勒诸部,这些年朝廷与回纥的往来交涉都是他一手包办的,几年前还把女儿嫁给了回纥的登里可汗,更可谓亲上加亲。而今他仆固怀恩之所以眼高于顶、牛皮烘烘,就是因为上有天子宠信,下有兵权在手,内有诸藩暗附,外有回纥援引,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这简直是安禄山第二啊!哪一天他仆固怀恩要是勾结回纥人与河北诸藩一块造反,谁能治得了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