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猎击三国 >

第61章

猎击三国-第61章

小说: 猎击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龙返乡自属应当,只是,如今想必孝期早满,不知子龙有何打算?”马悍在出发之前,特意向太史慈询问了这个时代的孝期情况,得知汉代一般平民守父母丧为三十六日,兄丧相应缩短。当然,有些有资产地位的士人,为博名望,可能会守孝三年。但普通黎庶,不可能这么做。人家守孝几年,那是不愁吃穿的,你一小老百姓,一日不劳做,半旬不得食,那有恁多工夫?死人能重要过活人?天大地大肚皮最大,仓禀实才能知礼仪,老百姓是最讲实际的。

赵云寒门出身,不可能也没那资格博名望,此事已过大半年,早就除丧服了。听到马悍的话,赵云不答反问:“惊龙当日离营之后,去往何处?如何在短短一年间,就成为辽东骑都尉?”

马悍笑笑,毫不隐瞒将自己当初离开界桥大营后,近一年来的种种经历一一道出。在座诸人,全是第一次听到马悍的传奇经历:那曲折离奇,热血激昂的反抗;由弱变强,逆境求存的奋争;单弓匹马,以一当千的雄姿;绝地反击,烈焰焚原的逆袭。无不令在场诸人惊叹不已。

管亥虽降于马悍。但心里多少还有疙瘩,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而已。但此刻听到这位主公竟有如此彪悍瑰丽的人生,界桥之战曾屡斩袁军大将,甚至差点活捉袁绍,这样的功绩,放到哪里都是惊世骇俗了的。这还不算,单弓匹马跑到草原上,短短半年,就拉起一支队伍——这可不是他的黄巾乌合那种队伍。当日都昌城下。狼牙百骑突阵,不过一时半刻,就击溃他万人大军,这可是管亥生平最深刻的记忆。而最终人家还得到辽东太守的辟召,成为二千石高官骑都尉……这一下,管亥心服口服了。难怪那两个黄巾贼首,一听主公大名,就立马放弃抵抗,伏拜归降。看来这位主公。还真是值得追随啊。

周仓与裴元绍早就对马悍这样的草根英雄敬仰不已,在得知马悍的起家经历后,更佩服得五体投地,只觉得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盗马……

夏侯兰生平最敬佩的人,一直只有一个,就是赵云,但现在又多了一个。细论起来。马悍初临三国的那一刻,就曾间接拯救白马义从,而夏侯兰就是被救者之一。当初赵云率三十骑突阵。接应陷于先登死士重围的马悍,助其突围,夏侯兰就是这三十骑之一。这样算来,他与马悍相识最早,只可惜马悍在幽州军中所待的时间实在太短,错失相交机会,那么这一次,可不能再错过了。

赵云更是感概不已,眼前这个少年,从出现在世人眼里的那一刻,他就认识了,更与其有所交集。怎都没想到,不过短短一年,当日一个小兵,就跃升为骑都尉,拥兵数千,独领一城,比平原相刘使君更具独立性,俨然一方势力。相比之下,自己却是越混越回去,由当日一个军侯、骑将,变成了亭长,窝在这山沟里,抚枪叹老,人生之际遇无常,令人嗟叹。

马悍这一番叙述,足足讲了大半个时辰,待众人都消化得差不多时,才诚挚对赵云与夏侯兰道:“子龙、子惠,白狼城草创之际,噬需各路英才相助,二位兄长都是有大才之人,悍不远数百里,冒险而来,恳请二位兄长相助,愿以骑司马与假司马之职辟除之,请二位兄长万勿推辞。”

说实话,马悍一行从北海穿行数百里,跑到这常山来,以骑都尉之身,纡尊降贵,辟除他们这两个比白身强不了多少的小吏,这份诚意真是没话说。即便是尚未发生的三顾茅庐,也比不上——毕竟刘关张可没跑几百里,而且还要穿越诸多心怀叵测的诸侯领地。

夏侯兰心里早就千肯万肯——骑军假司马啊,给子龙当副手,率千骑杀胡,傲啸塞外,男儿当如是!只是,他还得看赵云的意思。

偏偏赵云在沉吟,他不能不沉吟。这一次与上回投公孙瓒不一样,那会不过是一介军吏,只要有合适借口,去留随意,而这一次,一旦出山,就不能回头。无论是与马悍的关系,还是自己的人生,都已经没有退路,这是赌上前程的出仕——不是赵云不敢赌,而是他不能确定,值不值得赌。毕竟,他没有见过辽西与白狼城,没有调查,就无从决断。

正当所有人的目光,全聚焦在赵云身上,等待他的最终决定时,突然院外一阵嘈杂,随后一义勇如风冲入院内,面色惊惶:“亭长,不好了!南庄遭袭,白岭烽火燧已看到南庄浓烟冲天……”

“什么!”赵云一下跳起来,脸色大变。

马悍从来没见过赵云会如此失态,惊讶不已。

夏侯兰也是又惊又怒,立马操弓抓矛:“子龙,事不宜迟,赶紧救援,迟了大嫂与侄女就危险了。”

赵云立即向马悍一抱拳:“惊龙,某有要事,出仕之事容后再议。请惊龙在此暂歇,云去去就来……”

马悍拂然不悦,断然道:“子龙休要多言,你我情同兄弟,岂有兄弟急难而袖手旁观之理?子龙,同去!”

赵云深深望了马悍一眼,重重点头:“好,同去!”

第八十五章【英姿飒爽】

(大盟三连重炮,好强大!呃,不会是出门三天的提前奖赏吧?)

~~~~~~~~~~~~~~~~~~~~~~~~~~~~~~~~~~~~~~~~~~~~~~~~~~~~~~~~~~

夕阳淡淡的余晖洒落在群山间一条弯曲的山道,这是先前管亥追周仓时的那条山道。此刻幽静的山谷间,传来一连串清脆的马蹄声,回音袅袅。少倾,一人一骑,出现在山道拐角处。

山风劲吹,撩起她鬓角丝丝秀发,烈马鬃扬,拂过她柔嫩光滑的玉颊。这一个青巾裹头,身着紧身窄袖月白短衫,年约十五、六岁,容貌清秀的少女。她的眼睛异常明亮,但微微红肿,也不知是风吹的抑或伤心所至,红菱似的嘴唇呡得紧紧,透着一丝倔强。少女骑着一匹枣红马,手持一把骑弓,腰间插着一柄长匕首,鞍侧挂着一个箭壶。不过,箭壶里已不剩几支箭了。

就在少女刚转过山道,奔出不到五十步时,山道拐角处先后涌出十余骑,似是紧追前方的少女。

髡头、散发、结辫、左衽、短刀、胡弓——这些追骑,居然是胡人。

十余骑胡人,追得最近的一个,距少女不足五十步。一转过弯,射界平直,最前头的胡骑立即张臂引弓,拇指扣弦,箭矢略微上扬,瞄准少女背影上方。身体虽随马势上下起伏,但两臂却纹丝不动,当战马后蹄腾起的那一刻,咻!箭矢离弦。

几乎同一时刻,少女倏地扭身,抽箭、举弓、开弓、回射,动作如行云流水。尤为难得的是,她竟然能转身发射回马箭!控骑技术之精。令人难以相信这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女。

咻——

少女箭矢后发先至,正中敌马首,战马一声悲鸣,向前扑倒。而马上的胡人则重重向前摔出,不停翻滚。后面的追骑纷纷勒马避开,嘴里大骂。其中一人飞快跳下战马,将那摔得半死胡人扶起,扛在肩上,丢上马背。

这一耽搁,追骑与少女的距离又被拉开至六十余步。追骑指着少女背影一阵大骂。如果马悍在这里。一定能听出,这些胡人说的是匈奴语:

“该死的,已经被这小女人杀伤七人了。”

“博塔百人长都被她袭射伤胸,死活不知,不捉她回来,咱们都没法交差。”

“她跑不了啦!木克射伤了她的马。”

方才那一箭,由于少女后发先至,先伤对手,结果胡骑箭矢力道减弱。本想射少女后背,结果却射中了枣红马的臀部。枣红马中箭,反而被激得向前狂奔,大大拉开与胡骑的距离。只是这终究是受伤。待疼痛刺激过去,流血与无力,最终还是会令马匹减速,搞不好还会力竭而倒。到那时。就是少女遭殃之时。

果然,又追出里许之后,枣红马咻咻喷鼻。突然后腿一软,马躯倾歪,差点将少女颠下马来。十余胡骑一见大喜,快马加鞭,又接近十余步。若不是山道狭窄,胡骑只要来个分路包抄,很容易就能将少女包围,根本不用追赶那么久。

少女一咬银牙,再抽出一支箭,猛然扭身,弓弦绷地一响。追得最近那胡骑下意识一低头,同时控马偏闪,但是……没有箭矢——少女放的是空弦。

那胡骑还来不及恼怒,绷!第二响入耳,一阵锐痛从脖子传至周身,直挺挺从马上重重摔落。

“混帐!该死的汉人小娘皮,这是一匹母狼!快包围上去,抓住她,把这匹母狼的皮剥下来!”

胡骑叫骂声一片,而这时,他们也看到了擒杀少女的机会。

山道前方不远,出现一片开阔地带,这也是早前管亥被赵云挑下马的地方。

少女脸色也变了,但她别无选择,只能跑,尽可能地跑,快跑,还有十多里就到了……但是,胡人再没给她机会。

追逃双方一进入开阔地带,胡骑立刻分出一半,从侧面绕驰,另一半则衔尾紧追。这还是少女紧贴山壁一侧的山道策马奔驰,倘非如此,胡人甚至来个三面包抄。

从道理上说,如果道路是笔直的,那么胡骑无论分出多少路,都未必能追得上骑术极佳的少女,除非她的枣红马力竭。但这天底下,那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笔直的道路呢?尤其这群山间的山道,随山而绕,百步一拐,半里一弯,少女走山道固然平坦快速,但胡骑七绕八拐的,却渐渐赶在她前头。

偏偏在这时,身后嗤嗤两箭飞来,一箭被少女闪过,另一箭正中枣红马后腿,枣红马一声悲鸣软倒。少女身手轻灵,一手扯断箭壶绑索,一手猝按马鞍,双足一收,从镫绳中脱出,如平沙落雁般飞掠下马。少女纵身下马后,悲伤地看了一眼无力软倒的枣红马,强忍哭泣,发足疾奔,如乳燕投林,闪入山道旁的山林之中。

十余胡骑立刻汇聚,低声商议一番,然后留下三人在山道照看马匹及受伤同伙,防止少女杀回马枪,其余十一人,下马入林搜寻。

所谓山林,顾名思议,自然不是平坦的树林而已,而是一片高低起伏的山丘,山上树木茂密,人迹罕至。这样的深山丛林对于追逃双方而言,各有好处,也各有坏处。对逃的一方好处是山林深邃,易躲难寻;对追的一方好处是,因为人迹罕至,所以但有脚印、枝条折断等等痕迹,很容易确认,就是他们要追杀的人。

少女几乎是与追兵一前一后冲入山林,根本没时间跑远或躲藏,她能做的,只是籍树木掩映,在与胡人对战中,板回一点优势。

山林间很安静,只有不知从何处传来响亮的咕咕鸟鸣,在林间回响,听在耳里,分外惊心。

咻——笃!

一箭飞来,射入树干,木屑纷飞。少女及时缩回头。一片细细的木片,从她光滑细嫩地左颊掠过,划出一条细丝般地红线。少女脸上布满细密的汗珠,面色潮红,丰满的胸胸如波起伏,喘息不定。一道细细汗渍从额头淌过面颊,当从那道细痕流过时,少女面肌微微抽搐,咬紧银牙,手里紧紧扣住三支箭。这是她箭壶里仅有的箭矢。

三支箭,就算箭无虚发,顶多也就只能射杀三人,剩下还有十多人怎么办?

林木掩映间,胡人已分散呈半包围状,渐渐接近少女躲藏那棵大树。

两个相距十余步的胡人举手做了个外人难明的手势,倏地举弓搭箭。咻咻!两箭交叉,贴着少女躲藏的那棵大树树干飞过。如果少女这时窜出来,正好送菜上门。必难逃双箭贯体之厄。

几乎同时,两个持刀的胡人猛扑树后,双刀探出刺去——咦?居然是空的?树后没人。

两个持刀胡人还没从扑空的惊愕中回过神来,突然头顶绷绷两声激响。两支箭矢先后贯入发亮的髡头,骨碎血溅。

“嗷!啊!”两个胡人惨叫倒地,抱头抽搐。

少女从树梢一纵而下,如狸猫般轻灵。嘴里咬着最后一支箭矢。双足落地,一张口,箭矢入手。嗤地一箭射出。饶是左侧发箭的那个胡人闪避得快,依然右肩中箭,闷哼而避,再不能举弓。

少女一箭射出,侧身一滚,不但正好躲过身后射来一箭,更顺手扯下被贯脑胡人之一的箭囊。但这些胡人也非易与之辈,树后人影急动,嗤嗤两箭射来,一箭正中箭囊,强劲的箭矢将箭囊射飞,笃地一下,钉在不远处的树干上。另一箭则从少女左肩飞过,带起一片碎布与血光。

少女轻哼一声,脸色倏白,按住左肩,指间有血渗出。箭矢已尽,又被敌人包围,在这样情况下,几乎只能束手待毙。

束手待毙?绝不!少女眼神一冷,将一绺从头巾散落的秀发咬在嘴里,拔出长匕,冷冷盯住包围上来的胡人。突然靴子插入土里,猛然一扫,蓬!泥沙飞扬。

刚冲近的两个胡人捂眼惊怒大吼,少女犹如一只敏捷地雌豹,从两个胡人之间穿过,反冲向林子外侧。左右尚在十余步之外的胡人本已举弓,却怕误伤两个眼睛被蒙的同伴,箭势一顿,而少女便借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