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猎击三国 >

第52章

猎击三国-第52章

小说: 猎击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马悍所知,公孙度有船舶不下三百艘,其中战船达五十艘,据说还有大型楼船。在沓氏有好几家造船行。马悍打算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这三艘槛舸的领船之人,也是老熟人——郑高,当初正是他引领马悍一行进白狼城的。

郑高远远在船头举袖揖礼:“半载未见。城守风采如昔,而威名已传遍辽地。可喜可贺。”

马悍也哈哈笑:“郑从事,上回劳驾你走陆路。这回要劳驾你走海路了。”

郑高苦笑:“高就是个劳碌命……唉,不说了,马城守,诸位将士,请登舟。”

狼牙飞骑战士一个接一个下马,将随身物品、兵器,干粮褡裢全放到战马背上,沉默地牵马鱼贯而行,踩着颤悠悠的踏板走上甲板。狼牙飞骑的标准配备是一人双马,自从攻破乌延的老巢平冈之后,缴获了乌丸人的大量好马,白狼城马匹富余得很。只是此次出海,船只载重有限,物品尽量减少,一人一马已是极限。不过,双骑主要用以对付骑兵,对以步战为主的中原军队,足够了。

在二百狼牙飞骑的队伍里,还有两个很不起眼的鲜卑人。人不起眼,但他们肩上的两只羽毛鲜亮,体形硕大的雄鹰却分外惹眼。

人,是鹰奴,鹰,是信鹰。

这是马悍在平冈之战后向素利讨要来的四名鹰奴之二。经过平冈之战的实践,马悍觉得,信鹰这种联络方式,在某些短距战斗中还是很有用的。素利彼时正与马悍结盟,互通消息,自然不吝区区几个鹰奴。

马悍此次行动,有点象后世的登陆特种作战,通讯是第一要务,正是检验信鹰作战性能的时候。

四月,正是东南信风劲吹之时,放舟东下,正其时也。

日出大海,洪波滚涌,海天无极,心雄万里。

楼舱顶上,马悍迎风伫立,望着天空中翻飞追逐的信鹰,心随鹰舞,直放海东。

马悍这一次远航,并不单单是因为辽东太守令喻。白狼营是听调不听宣的,在正常情况下,只会随大军行动,附其尾翼。你公孙度要打东莱的主意,可以!要我出兵打前锋,也可以!但不能只派我的兵,你也得出一份子,而且是大份子。象公孙度这么干,有点让人趟雷的意思,马悍完全可以拒不出兵,或者象征性出少量人马。但他还是出兵了,而且非常痛快,甚至亲自带队。

柳毅当时是喜出望外,感激不已,否则怎会将三艘槛舸相赠?要知道这可是新船,每艘造价不下百万钱,加上随船赠送的熟练掉夫(船员),三艘槛舸,几乎相当于白狼营二千兵马一岁糜费。柳毅还是觉得值,反正辽东船多,不差这三艘。

马悍对此行已经有了一个初步计划,这个计划是建立在目前已知情报基础上制定的,他还需要更多的情报,以便使此行利益最大化。而这一切,只有潜入青州之后,再相机行事。公孙度交待的任务,不过是搂草打兔子,顺手而为而已。

从封大水出海口向东南航行,顺风顺流,两日可至沓氏。在沓氏重新补充之后,扬帆,放舟东下,次日午后,即登陆莱州湾。

按马悍与太史慈的约定,谁先到东莱谁就候着。马悍下船后并未见到太史慈,看样子是自己先到。从时间上算,的确也应该是他们先到,毕竟太史慈是绕了一个大弯,从辽西,到辽东属国。再到辽东,再转到中辽。最后从沓氏上船。从地图上看,简直就是一个270度的大转弯。由此可看出,从海路走是何等便捷重要。

狼牙飞骑战士九成九没出过海,尽管老天开眼,这三日海上之行风和日丽,没有什么大风浪,却也令这群草原汉子腿肚子转筋,恶心犯晕,吃一半吐一半,饱受折磨。如果不是上船容易下船难。怕是有不少战士宁愿放弃荣耀与财富,打退堂鼓了。

当脚踏实地的那一刻,许多战士匍匐于地,感谢苍天海神让他们活着看到山川草木。

马悍一言不发看着这群马上像条龙,船上像条虫的家伙,心下打定主意,待回去之后,要将白狼营全体将士拉到觉华岛轮训,非得往死里练不可。下一次再渡海。绝不允许再出现这样的情况。

太史慈还没到,正好让狼牙飞骑战士与战马休整,这帮家伙眼下全是软脚虾,如果此刻来了一支军队……哦。不用说是军队,哪怕是黄巾贼,都能毫不费力将他们赶下大海。

三艘槛舸则退回十数里外的海岛停泊。一旦有需要,马悍自会派人出海联络。从莱州湾到后世旅顺这一段海路。纵向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群岛,多达数十个。这些辽东掉夫长期航行于这条航线。对附近有什么既不太远,又适宜停泊的海岛,可谓了然于胸,自不需马悍操心。

而二百人马,则携带五日口粮,分散到附近山林间,恢复调养。

如此过了三日,终于等来了太史慈。

哪怕是刚经过数日海上颠簸的太史慈,刚下船时,依旧精神抖擞,目光如背后双戟的锋芒一般闪亮,腰挺得似弓弦一般笔直,仿佛游山玩水刚回到家一般。不愧为海边长大的太史慈啊!

马悍笑了,这一刻,他心目中的觉华岛训练教官的人选,定下了。

太史慈身后,是一个年约四旬,长须飘飘,气度俨然的中年。看太史慈神情,对此人极为尊敬,不消说,此人就是那个政治避难者刘政了。

当刘政听到太史慈介绍说眼前这年轻得过份的少年郎,就是辽东骑都尉、领白狼城守马悍时,先是惊讶得抚须的手都停顿了,然后慢慢转为轻篾,只是据傲然地颔首以应,再然后就无视了。

马悍对三国时代的世家风气还是知道一点的,这也是个拼爹的时代,你出身差,那就是差,一切都差,那怕再有能耐,别人也会看低你一眼。太史慈的人生履历就是最好明证。连太史慈这种身家清白的良家子,在世家名士眼中都不过如此,更别提马悍这来路不正的家伙了。

马悍手下还是很缺谋士的,但他也知道,有些人,哪怕再有本事,再与其结交,也不会为他所用。所以,马悍也不会做这等无用功,你既然这么想抖m,那就自个慢慢抖吧。

“吾自去寻东莱郡丞管季礼论书,这几日承蒙子义拂照,政多谢了。”刘政说罢,举袖微拱,转身负手,扬长而去,竟当马悍等人不存在一般。

太史慈面色如常,拱腰做揖,目送刘政远去。

马悍呢,不动声色,并抬手制止了身后狼牙飞骑们的怒斥。刘政的态度,首次令马悍意识到自己的出身,将会是自己霸业的短板。怎么补这块板子,得要好好思量了。

马悍登陆的地点,距离黄县,也就是太史慈的家乡不足二十里,自然不能让人过家门而不入,尤其还是三年不归的家门。

黄昏时分,在城门将要关闭前,马悍率四名护卫,与太史慈一道,来到黄县。

黄县(今山龙龙口市)始建于秦,建县之初,立即出了个名人:徐福。而且徐福东渡时,还选择老家这块地方为启航点,就在黄县这块宝地,成就了他的千年神话。

黄县便是东莱郡治所在,距北海不过三百里,此时北海贼寇正急,黄县上下也是担惊受怕,分外警觉。突然间见到六个精壮男子,人人持械背弓,出现在城外,无不紧张万分,差点就要敲响警钟了。

太史慈望着城墙上箭矢森森,只笑着对那县尉道:“陈县尉,可识得太史慈否?”

那县尉看了好一会,才失惊道:“太史子义,是你!你回来了……”

“是,只为探母,别无他意。”

“哦,哦,这样啊……既是连孔北海都赞一声义士的太史子义,我等岂敢为难,请入城。”

太史慈入城,走在长长的城门洞里,马悍清楚地感觉到,这个一向从容不迫,敢于直面夺命凶箭的得力助手,这一刻,身体微微颤抖。

黄县东闾,一户陈旧而安静的小院被叩开,探出一颗白发苍苍的老人头颅。

老仆眯着浑浊的老眼,带着惊异的眼神看着眼前六个挺拔雄壮的年轻汉子,吃吃道:“诸位、诸位有何贵干?”

太史慈上前一步,面露微笑:“平叔,家母安康否?”

老仆眯缝着眼看了好一会,突然涌出两行老泪,跌跌撞撞向院里跑:“主母、主母,少主回来了……”

庭院之中,夭桃之下,太史慈一向笔挺如枪的身躯弯伏如弓,向一柱杖老妪潸然跪伏:“母亲大人,儿,回来了……”

第七十三章【双雄闯北海】

(大盟重赏,必顶!再谢“赵无恤2014”风雨无阻的打赏支持。“魅影…冰心”的支持也是扛扛的。)

~~~~~~~~~~~~~~~~~~~~~~~~~~~~~~~~~~~~~~~~~~~~~~~~~~~~~~~~~~~~~~~~~~~~~~~~~~~~~~~~~

“救援孔北海?”马悍一脸“惊讶”的表情,实则已在意料当中。

“是,这是家母的意思。慈北游之时,家中多得孔使君照应。而今黄巾围都昌,孔使君有难,家慈嘱慈必报此恩,城守……”太史慈面上为难,心下惴惴,毕竟他不再是过去那个单枪匹马的游侠了,他的一切与本次作战无关的行动,都必须要得到上司,也就是马悍的批准。可是,为了自家报恩之事,却对整个作战行动造成影响,这对太史慈而言,心下极为不安。

“大丈夫恩怨分明,有恩必报,有怨必索,子义乃豪杰之士,有恩岂可不报?”马悍十足一副贴心大老板模样。

见城守并无苛责之意,太史慈心下暗松口气,忙道:“慈并无连累我军之意,若城守同意,慈愿单人独骑,入昌都面见孔使君,呈说厉害,请缨为将,率北海郡兵击溃贼寇,以解北海之围。”

马悍笑而不语,历史上太史慈的确是这样做的,只是孔融空有满腹经论,辩才无碍,于兵事却一窍不通。更缺乏胆略,对太史慈的请求坚决不允。他唯一信任的就是援兵。外来的和尚才会念经,最后让太史慈冲出都昌。向平原刘备求救。结果三千救兵尚未至,黄巾暴徒已闻风而遁。就是这样的乌合之众,却把堂堂孔北海吓尿。

马悍知道太史慈此行必难说服孔融,不过这样正好,他要的就是孔融不敢打,否则,他还怎么实施自己的计划?同样,北海他一定会救,无论太史慈请求与否。只是马悍也一定得等太史慈提出来。然后自己概然允诺,这样才显得太史慈欠他一个老大人情。要收服一个人,不是趁人热血上头时纳头便拜就算完事了,而是要在此过程中,不断示之以恩,结之以义,施之以惠,绑定利益,慢慢巩固。最终使之彻底归心。这种御下手段,混帮会的最清楚不过,也最擅长玩。

“贼军万众围城,子义是我白狼城之重将。岂可独自涉险,我与子义同去。”马悍笑着擎出魔瞳弓,阳光照在两个精钢滑轮上。闪闪发亮,“上次屠狼。咱们还没分出胜负,这次杀贼。正可一较高低。”

太史慈听得热血激昂,感铭五内,不禁握住手上新弓——这是一把五石滑轮弓,早前他使用的是四石强弓,加滑轮后,省力三成。如今开五石弓,射百矢,跟玩儿似的。

“好!这一次,就比看谁射杀贼人多。”

从黄县到都昌,经弦国、曲成、掖国、当利、下密诸县,行程近三百里,按正常骑兵行军速度,至少三天。但马悍这支狼牙飞骑是见不得光的,当然不可能走村过县,在这青州之地肆意乱跑,所以他们绝不能走陆路。而走海路的话,沿莱州湾西行,一昼夜可至,不光隐蔽,更重要的是快速。

经过五日休整,除了还有十余人水土不服,状态不佳之外,绝大部分狼牙飞骑战士都已经恢复过来。但却有近三十匹战马因为不适应海上颠簸,出现问题。马悍干脆留下三个什的兵力,由一名队率率领,在太史慈的安排下,由数名乡党好友掩护,分散潜入黄县隐匿,收集情报,也好向辽东方面交差。其余一百七十人,全部上船,开往莱州湾西岸。

五月初一清晨,三艘槛舸将马悍、太史慈等一百七十余人马运抵莱州湾,潍水出海口。从此处向南望去,可以看到二十余里外的都昌城。看到这个城池的地理环境,马悍才明白孔融为什么会弃北海国治所剧县,而选在此处与黄巾贼对抗。

由于近海,都昌城城池并不高,而城池不大,则利于防守,而且它的地理位置真心好:西侧十里是溉水,东边则紧挨潍水,北面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只有南面正对着黄巾贼。这样三面环水,一面对敌的地形,实在无可挑剔。看到孔融的军事不行,但眼光还是很不错的。

马悍登陆之后,并不急于突入,而是先让太史慈到附近找村落打听黄巾围城的情况。大约两个时辰之后,太史慈返回,带来的消息是,黄巾贼首是一个叫管亥的渠帅,手下兵力约万余人,大营驻于都昌南面十里的寒亭。除了南面与西面黄巾贼较多之外,东、北两个方向兵力甚少。因为东边紧临大河,北面则是大海,正常情况下,根本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