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庚子猎国 >

第63章

庚子猎国-第63章

小说: 庚子猎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大人。”曹跃道,“大人,朝堂之上,太后虽然还政与陛下,然而国家大事方面还需太后拿捏。陛下得了权,却只能做一点小事,您最清楚,这陕西官场之上官吏任命,哪一样不是出自老佛爷之手?咱们大清朝离不开老佛爷,老佛爷也离不开……”他右手一攥,“权力!”

    “嗯。”陶模点了点头,权力这个东西着实诱人,有几人愿意放弃,更何况权倾天下,有几人能舍得?若非甲午战败,全国自上到下都逼迫慈禧还政,而慈禧又逼迫光绪皇帝娶了自己的马脸之女隆增皇后,她岂能还政给光绪?但是光绪皇帝即便亲政了,亲自能处理的事儿有多少呢?光绪皇帝批的折子要送到慈禧那再看一遍,慈禧满意了准,不满意的直接退给光绪。

    陶脑然对朝堂之上的种种了如指掌,只是他不像是曹跃一般口无遮拦。

    曹跃又道:“在下官看来,甲午战败,有一个人们都忽略最大的理由,那就是帝师翁同龢的捣乱。而翁同龢为何要给李鸿章捣乱,其原因就是通过战败,震惊朝廷,震惊天下,让朝廷承受不了战败的压力,从而为还政与帝造势。翁同龢的连环计即削弱了李鸿章,又让老佛爷背负天下骂名,从而不得不还政与帝。但老佛爷并非等闲之人,当初她诛杀顾命八大臣便可见其手段老辣心机之深。恭亲王和庆亲王为何跳出来与翁同龢唱对唱 。。。   [,!]
(戏?还不是因为背后有人主使,而能驱使得动两位铁帽子王的人,想必大人能够想到是谁了。”

    陶模捋着胡子不说话,只是又喝了一口茶。  []

  第102章 帝党后党之争(下)

(    曹跃继续道:“所以,甲午战败,乃是帝党与后党相斗的结果,后党不慎输了一招,背负了甲午战败的恶名,让帝党重新掌权。胡聘之便是帝党的一员干将,大人,您若是应了胡家,在朝廷之中您便被标上了帝党的标签了。”

    陶模微微一笑道:“我若是帝党,岂不更好,江山迟早是陛下的,此乃从龙之功。”

    曹跃摇头道:“要是魏巡抚去做了帝党的人,后党不会有任何反应,太后也不会过多计较,但是您不同。”

    “我有何不同?”陶模疑惑道。

    “因为您掌握军权。”曹跃笃定道,目光之中透露着阴森森的冷酷,“您掌握甘陕两省几万军队,您若是成了帝党,帝党长久以来最缺失的东西便有了——军权!军权啊!”

    陶模心中微微一动,他倒是没想到这个环节,自己身位甘陕总督掌握两省兵马,的确乃朝廷肱骨,更为朝廷戒备。

    曹跃道:“直隶总督荣禄乃辛酉政变之中功臣,自然为后党之人。两江总督刘坤一早就上书反对维新变法,而维新变法乃是帝党揽权的借口,和拉拢民心的举措,刘坤一反对变法,便是反对帝党。他虽然不是后党,但他却是帝党之敌。湖广总督张之洞张大人,有恩与我,乃大人之密友,大人最是了解张大人虽然提倡实业救国实干救国,然而却从不参与帝党与后党之争,张大人乃清流领袖,都不与帝党合作,足可看到帝党并没有得到张大人的赏识。闽浙总督许应骙反对维新变法,两广总督谭钟麟反对变法,四川总督鹿传霖乃后党之人,云贵总督王文韶当年力主与日寇死战,绝不签署《马关条约》而得罪帝党领袖翁同龢。大清朝八大总督中,除了后党,便是反对帝党的中间派,甚至有不是后党却是帝党的死对头。唯独大人您刚刚就任甘陕总督尚未表态。您的态度非常重要,若是您应了胡大人的亲,便成为帝党众人之中唯兵权总督。大人,依属下看来,帝党与后党之所以现在维持平衡,是因为双方暂时没有交手到一个地方,那就是兵权。一旦帝党染指兵权,帝党与后党之争将彻底刀剑见血,短兵相搏,介时未必不是新的辛酉政变。”曹跃抱拳道:“大人,后党执掌军权,若帝党与后党相争,则帝党必败无疑。若到时胡大人请大人您上京清君侧,您是去还是不去?”

    陶模心中一惊,手中的茶水洒了一些。

    曹跃见到他终于动心了,心中叹了口气,昨夜一宿没睡,连夜想好的词汇和话语,甚至害的孟连明也睡不着,帮着分析局势,分析陶模的心思,也分析帝党和后党的未来,终于抛出这一番结论,希望打动陶模。看来昨晚的努力没有白费,陶模终于被说动心了。

    孟连明就分析陶模此人,胆小甚微,心高命薄,此人目光不长远,对朝廷局势左右摇摆不定,生怕自己走错了路。如果能够将朝廷的局势说清楚了,让他害怕,或许他会立即转变态度。陶模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人,宁可吃点小亏,也不会豪赌。当然,陶模能够重用豪赌曹跃,也是被逼得没了办法。

    曹跃看陶模摸着胡子不知所想为何,便继续鼓噪说道:“大人啊,您若是不动,帝党必败无疑,您若是动了,则将会有灭族之惩罚,您是动也死不动也死,所以与胡聘之结亲,对大人是一场大祸。”

    陶模放下茶杯,站起身来,来回走来走去,曹跃也不敢说话,只是站起来鞠身在一旁听候差遣。

    外间有人几次三番要求见陶模,都被冉东与孟连明阻挡住了。

    过了半个时辰,陶模在坐了下来,苦笑一声道:“看来朝堂争斗,百川反倒是比我看得清楚啊。”

    曹跃笑道:“大人是当局者迷,属下是旁观者清。”

    “你恐怕也是为了小女的原因吧?”陶模道。

    曹跃挠着头憨笑道:“属下的脑袋平日转的慢,可是若是着急了的时候,脑子转的又特别快。”

    陶模捋着胡子微微一笑,道:“坐下来,我们继续说。对于朝廷上的争斗,百川你怎么看?”

    曹跃不敢做下,依旧在陶模身旁鞠身道:“大人,属下看来,维新办法乃帝党利用了国人的爱国热忱,施行揽权之举。而所谓的守旧派反对维新变法,实则不是反对变法,而是反对帝党而已。若是没了帝党,后党也要维新变法,在属下来看,维新变法乃大势所趋。但此时恰逢帝党后党相争,大人应学习那许应骙都督,反对维新变法,以此来表明大人站在后党这边。”

    “站在后党这边……”陶捏右走动起来,他曾经想过成为保守派,可是如今维新派的帝党把持朝政,又让他这种无根之萍左右摆动不决。陶模实在是一个比较尴尬的一方大员,一方面靠山倒下了,一方面新靠山只有张之洞,但张之洞和他只是朋友,想让张之洞成为他的靠山非常难。且如今朝廷分为两派,他不站在执政的帝党身后,便只能站在势力庞大但日薄西山的后党身后。

    “对,帝党与后党相争,帝党必败无疑。”曹跃冷笑道,“老佛爷只有一个,可是宗室之中能做皇子的,大有人在。”

    “大胆!”陶模吓得够呛,曹跃的这番言论实乃欺君罔上的言论了,别说让帝党的人听了,就是后党的人听了也办他一个抄家灭门的罪。

    曹跃拱手道:“大人,不管谁做皇帝,这江山总归是满清皇室自己的江山,这大清朝的权力,总归是老佛爷来支配。”

    陶模道:“你的建议就是,我等应站在后党行列?”

    “然也。”曹跃道。

    陶倪了两步,又道:“说起军权来,我倒是想到了北洋新军,北洋新军统领袁世凯,此人乃军中骁将,不知……”

    “袁世凯是后党的人。”曹跃肯定道,“此人一定是后党的人。”

    “为何?”

    曹跃笑道:“大人没发现,帝党与维新者,绝大多数都是南方人吗?袁世凯是北方人,就算投靠了帝党,将来也会遭受排挤。”陶模倒是没想过这一层关系,有些愣住了,曹跃又道:“袁世凯此人聪明投机,决计不会投资于危险之中。他的新军才八千人,若是他成为帝党,将要面对大清朝百万后党军队,换做是我都不会做,更何况八面玲珑的袁世凯了。”

    陶模想了许久,道:“也罢,也罢,胡家提亲一事,暂时罢了。”

    曹跃忙道:“大人,那我……”

    “你?”陶模呵斥道:“你给我滚回咸阳去,准备明年开春前往甘肃剿匪去!”等曹跃跪安下去之后,陶镍在椅子上,长长地叹了口气。他将今天曹跃的话仔细想了一遍,其中还真有打动他的地方。那就是军权问题!

    诚然,光绪亲政之后获得了很大部分权力,甚至吏部也由帝党把持,他之所以想要和胡聘之结为秦晋之好的重要原因,便是吏部尚书孙家鼐和胡聘之都是新政支持者,都属于帝党。光绪帝唯独不能伸手兵部,兵部尚书荣禄乃太后慈禧亲信。

    一些维新党编排说荣禄乃慈禧入幕之宾实乃胡说八道,想要故意散播谣言,逼迫荣禄辞去兵部尚 。。。   [,!]
(书职务。但荣禄对这些谣言毫不在乎,依旧当着他的兵部尚书。

    由此可见,对于兵权,太后还是清醒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的,自己掌控甘陕两地军政大权,若不是曹跃提醒,险些犯了太后禁忌。(实际历史中,陶模正因为犯了太后的禁忌,被一降再降最终郁郁而归)

    和胡家这门亲事,绝对不能答应啊,陶模暗暗悔恨不已,自己还是太草率了一些了。  []

  第103章 陶模胡聘之决裂

(    曹跃被陶模赶了出来,只能苦着脸,喊了一声“是”,转身出了偏厅。但陶模对于胡聘之结亲之事只字未提,便能猜到陶模已然被自己说动。当然,自己想要迎娶陶悦,迎娶这个甘陕总督的女儿,恐怕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政客的儿女都是政治资本,陶模无子,只有两个女儿,如果女儿不能给他带来政治利益,他怎么会轻易许配人家?尤其是曹跃得知陶模的长女因早年婚约嫁给了一个小吏,没有给陶模带来任何政治上的帮助,他更加看重小女儿的婚姻了。

    所以自己想要迎娶陶悦,必须先让自己成为陶模绝对无法离开的人,绝对倚重的人,强大自己,同时抱紧了慈禧老太后的大腿。起码近十年之中,慈禧还是中国绝对的统治者,有慈禧在,甚至袁世凯都老老实实不敢有异动。

    壮大自己,一定要壮大自己,暗中扩兵是正确的,只是暗中扩兵都是私兵,这钱财从何而来?

    缺钱呢,却很多钱啊,曹跃一时之间头疼起来。

    不知不觉走到众人跟前,一抬头见众人望着他,一脸的凝重和关切,他心中感动兄弟们的支持,笑着说道:“成了,俺把胡家的亲事给搅和黄了。”

    “我就说将军厉害。”亲兵队长戴建龙笑道。

    “二哥,那你的亲事……”冉东焦急地问道。

    曹跃道:“我的亲事不急,不急,男人先立业后成家!我的前程远大,陶大人不是看不出来。只是我现在的确官职小了一点点,哈哈,没事儿,没事儿。有你们这些兄弟帮衬,我肯定会平步青云。”

    冉东与陈开天撇撇嘴,这会儿先立业后成家了,刚才怎么急得不行,要美人不要江山呢。

    至于那两千两银子的聘礼也被陶模给退了回来,虽然陶模拒绝了胡家,却也没有接受此时的曹跃。所以曹跃将银子还给了常国良,常国良笑道:“将军,您还是留下吧,我都把帐做好了。”

    曹跃想了想道:“你留着,留着做生意,以后你要从山西常家离开了,为我勇营服务,怎么也不能少的了你的,这些钱就是留给你的本钱之一。”

    常国良道:“将军,说到做生意,将军是否考虑到一个最大的生意?”

    “什么?”

    “鸦片!”常国良双目精光一闪,“一本万利!”

    曹跃心里犹豫起来,这鸦片生意虽然一本万利,可名声却太差,大清朝是禁止鸦片,中国鸦片横行的年代反而是没了大清的民国时期,如今的鸦片也仅仅流行在富人子弟和勾栏场所之间,反倒是到了民国,普通百姓都开始抽鸦片了。

    种鸦片,抽鸦片,对中国而言,鸦片就是灾难的开始,是屈辱的象征。

    可是鸦片,又是最赚钱的方法。

    曹跃挠着头,在良心和利益之间徘徊,当真是让人头痛啊。

    常国良又道:“将军,若不种鸦片,起码还有两样最赚钱的买卖可以做一做。”

    “你讲。”

    “第一个买卖,青盐。”

    曹跃吃了一惊道:“青盐不是朝廷专卖吗?”

    常国良笑道:“青盐是朝廷专卖不假,可是走私青盐一事绵绵不绝,若是我们插手其中,其利润将大有可图。”

    曹跃笑道:“好,只要赚钱,管他天王老子。另一样呢?”

    “另一样买卖是火碱专卖。”常国良又道,“大清盐碱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