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庚子猎国 >

第302章

庚子猎国-第302章

小说: 庚子猎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世凯一死,袁世凯系的军官再也没有了主心骨,曹跃随后提点他们,趁机洗手了袁世凯手下不少人才。王士珍进入新军参谋部、徐世昌也成为曹跃的幕僚之一,梁士诒进入邮电部担任司务等等。而曹跃为了拉拢袁世凯手下的人,特地认袁世凯长子袁克定为结义兄弟,曹跃年长他四岁为兄,袁克定为弟。

    此前袁世凯以避险为名不允许袁克定做官,现在袁世凯死了,曹跃提拔袁克定为大清帝国驻法国大使馆一等武官,袁克定想到去香艳之都法国巴黎,便欣喜若狂,于是立即启程前往。

    袁世凯一系处理之后,曹跃总算是放下心来,此前一直想要对付袁世凯,袁世凯却像一只油老鼠一样让人抓不到。可是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林黑儿替自己解决了袁世凯,这也算是当初自己放了林黑儿的“善有善报”吧。而袁世凯在山东杀了不少义和团士卒,也少不得“恶有恶报”。

    袁世凯的死在民间和官方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民间对袁世凯之死拍手称快,官方对袁世凯之死悲痛欲绝,尤其是洋人好不容易再找到一个看得上眼的代理人,没想到忽然就死了。

    几十年之后,有西方人在翻越资料的时候发现,这个林黑儿曾经刺杀过曹跃而被擒住,然后就是三个月之后林黑儿刺杀袁世凯,为曹跃扫清了一个称帝的障碍,那么可以联想到,其实林黑儿杀袁世凯,是受到曹跃的指示。可为什么林黑儿会突然听曹跃指示杀袁世凯呢,西方人浪漫地猜想林黑儿与曹跃暗怀情愫。有西方女性小说家琼白将这个故事写成一部《你是疯子我是傻子》,胡编乱造什么年轻英俊的将军曹跃与林黑儿一见倾心,但曹跃被皇帝赐婚,林黑儿愤怒之下刺杀曹跃,然而最终下不来了手,然后同样年轻帅气的袁世凯对林黑儿展开强烈追求,林黑儿左右为难。后来袁世凯招揽江湖侠客准备在在曹跃与公主大婚之夜刺杀曹跃,林黑儿得知之后奋力阻止,被袁世凯几乎杀死之前告知她,袁世凯追求他就是为了乱曹跃的心,然后林黑儿拉响了炸药与袁世凯同归于尽。

    这个荒诞的带有女性yy主义的小说一经问世,便遭到了中华帝国全体国民的反对与抗议,但是西方国家民众因为中华帝国的嚣张和压迫,反倒拿着这本小书当做历史来诋毁中华帝国的先烈。双方打着数年口水仗,反倒是让许多不懂历史的小女生真的相信曹跃大帝真有这个浪漫故事。

    这其中袁世凯的子孙后代最为恼怒,他们提出,第一,袁世凯与曹跃并非政敌的关系,袁世凯也从来没有想过刺杀曹跃。第二,袁世凯和曹跃年纪相差十五岁,曹跃二十六岁任军机首辅大臣,说他年轻有为还行,但袁世凯已经四十一岁了,这也算是年轻英俊?第三,袁世凯当时是负责缉拿江湖侠客也就是义和团的负责人,根本不是收买他们的人,而且江湖侠客们对他恨之入骨。第四,林黑儿刺杀曹跃失败之后,因为有悔过之意,曹跃宽宏大量放她走人,根本没有和她产生什么感情。

    虽然几十年之后口水官司横飞,可当下,曹跃处理完袁世凯被刺杀一案之后,开始与张之洞一起就新政改革的一些地方进行协商。

    大清国,曹跃执掌下的大清国,正一步一步走向正轨。

  第四百五十二章 参谋部人才辈出

    七天之后,袁世凯头七出殡,曹跃在袁世凯葬礼上啕号大哭基金昏厥,闻着伤心听者流泪,袁世凯手下纷纷表示,曹跃乃真性情也。

    不过回到直隶总督府,王宇表示说:“主公,过了,表演过了。”

    曹跃立即回瞪一眼说道:“这不是你教我的吗?”

    “我教你哭,没教你如此哭法,你比……”王宇想说你比人家亲儿子袁克定哭得还伤心,太假了。

    曹跃一挥手说:“嗨,左右不过是一个意思。”不过略有些失望地说道:“我的演技真的如此之差?”

    王宇忍俊不禁道:“总之是看着别扭。”

    曹跃感慨道:“没想到一代枭雄袁世凯,居然命丧女人之手,可怜,可惜,可叹,可悲也。”

    王宇也摇着头说道:“色字头上一把刀,希望主公牢牢记住,女人多了不是福。”

    曹跃道:“听顺子说,有京师三美想要嫁给鸿鸾先生,而你却避而不见?可有此事?”

    王宇清了清嗓子,说道:“主公,与德国作战的计划,你还没有制定好啊。”

    曹跃笑道:“不忙,不忙,德国人迟早要来,我们在德国人来之前一个月制定好就行。”

    “君不察则国亡,主公万万不可。”王宇道。

    曹跃说:“怎么一说到你个人的问题,就转移话题,好了,我知道了,我也在制定计划。我觉得蔡锷和赵跃翔的计划都不错,至于段祺瑞的计划,反倒不如蔡锷的大胆,不如赵跃翔的果断。”

    王宇道:“但段祺瑞的作战计划却贵在稳妥。”

    曹跃点了点头,道:“是啊,可与德国人作战,稳妥是不行的。明天你让蔡锷和赵跃翔过来,我猪准备让他们两人将计划合并一下,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就不信德国人是孙猴子能三头六臂打不死。”

    王宇点了点头,他明白曹跃的想法,尤其是最近一系列的人事调动,将陈信调离参谋部,将赵跃翔、蔡锷、郭利可、高文龙、李朋等调到参谋总部,其目的就是培养出第二个陈信出来。曹跃未必察觉不到陈信的装傻,但他更需要陈信的指挥才能,同时曹跃希望手下军官们能够英雄辈出,如果过度依赖陈信,将来会造成陈信成为权臣,最终双方兵戎相见。

    而通过这次作战,一些军官表现非常骁勇能干,尤其是聂嘉的右路军,简直良将辈出,蔡锷、严东、米奎、章程、姜勇、陈义等。

    辞别王宇之后,曹跃坐在地图前,揉了揉眼睛,今天假哭一场,倒是排毒了,将这些天体内淤积的毒素全都排了出去。对于袁世凯遇刺,曹跃心里上没有做过准备,可当真应了那句话,叫做世事无常,谁会想到袁世凯会因为好色被林黑儿杀害呢。

    此时何顺来报说蓝祺儿格格请曹跃一同赏月,若是曹跃不应,她会亲自相请。

    “啥意思?算是要挟我?”曹跃问道。

    何顺道:“要不然我弄死他?”

    “弄死你!”曹跃踢了她一脚。

    何顺挠挠头,小声地问:“哥,你不会是看上她了吧?那格格有啥好的,心眼太多了,比嫂子心眼还多,你要是娶她做小老婆,故意家里肯定乱套了。”

    曹跃摸着下巴,问:“你是这么认为的?”

    何顺道:“是啊。”

    “知道乱套了,还跟你嫂子说实话?”

    “这个……这个……诶哟,我头疼!”何顺捂着屁股逃了,曹跃哭笑不得,只好带着张玉峰前往豫亲王府。

    曹跃心中做了几千种设想,但蓝祺儿果真只是和他在一起坐在后花园之中,喝着茶赏月,两人一句话也没说,弄得曹跃心里焦躁的很,不明白她的想法。

    “月色明亮,只是气候有些冷了,已经入秋了,该下雪了吧。”曹跃似乎想打破平静与尴尬,可惜伊人依旧一言不发,看着月亮不知在想些什么。曹跃见她不说话,索性自己也不说话了,仰着头看着月亮。

    “夜已深,恕不远送。”蓝祺儿说道。

    曹跃便被她毫不留情地给赶了回来,弄得曹跃更是一头雾水了。

    回到直隶总督府的时候天色已经非常晚了,曹跃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却见到陶悦坐在床边睡着了,他很是愧疚,就像是在外偷情的男人回到家中看到妻子做了一桌子好菜等着他一样。

    可是他根本没有和蓝祺儿有什么——最多是暧昧。

    不知不觉,曹跃发现自己也陷入了一种中年危机一样,喜欢家里有贤妻相伴,更喜欢外面有美女暧昧,这是一种危险的信号。

    次日一早,曹跃参加早朝,然后继续处理军机处中的一些国事,四川泸州发生了地震,向朝廷能够拨一些银子救灾等事件。曹跃从各地奏折来看,大家居然都是伸手要银子,尼玛,你们还能不能干点正事儿,说点好事儿?

    答案是,不能。

    因为按照曹跃自己的要求,军机章京们将那些拍马屁说吉祥话的奏折全都送到了光绪那里,让光绪天天看国家发生的好事儿,沉浸在伟大的大清帝国欣欣向荣的假象里。而送到曹跃这里来的,全都是事实儿和国家大事,也就是说这里全都是负面消息,全都是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

    曹跃不禁感慨起来,我这一天天处理着国家这么多麻烦,会不会未老先衰啊。

    这几天李鸿章生病,只有陶模帮助他处理军机要事,而陶模的经验也不多,于是曹跃向张之洞请教。张之洞也觉得曹跃这个军机首辅大臣虽然能力不行,可是依照曹跃的年龄,将来必定是国家柱石,撑起大清的人,于是对其尊尊教导。

    曹跃也开始称张之洞为老师,双方虽然没有明确但定下来师徒关系了。有了张之洞做老师,曹跃也渐渐地感觉自己有了一股子文化味道,再加上身边的秘书吴之英也是文采极其秒的人,让曹跃逐渐说话批示都带着一股古风古韵。

    当然,别说达到大学士的地步,他现在的水平连秀才都未必考得上,所以曹跃也不会本末倒置忘记自己的本分工作,抓军权。

  第四百五十三章 新政改革(一)

    不知不觉,从张之洞来到京师到现在现在已经过去一个月的时间了,天下的形式越来越清晰,清廷殿上,光绪皇帝越来越少出现。而军机处诸位大臣也开始揽起权利,曹跃、李鸿章、张之洞,三相共国,就像是一面桌子的三根支柱一样似的朝廷朝纲极其稳定。即便光绪皇帝不用上朝,三个宰相也能稳妥地处理各项奏章,三相共国的局面让李鸿章和张之洞这两个传统意义上的士大夫代表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那就是西方国家的君主立宪制的雏形,就是相权高于皇权,在中国,在大清朝廷,一直以来都是皇权远远凌驾于相权,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皇权的最高峰,也因此导致了最终皇权的崩溃,所谓盛极而衰就是这样的道理。

    曹跃带兵入京,自认“宰相”之后,又扶持有能力有经验有威望的张之洞与李鸿章二人共同治理国家,这才导致了相权压倒了皇权,中国有走向君主立宪制的可能。

    三个宰相各司其职,也各有所长,尤其是张之洞掌管着的邮电部,表面上说是邮电部,实际上他在主持者新政改革。

    几天之前,兵部汉尚书胡聘之也顺利入主军机,与张之洞一起推行新政改革。胡聘之当初是坚定的维新党,支持光绪在山西推行维新变法,后遭到流放被曹跃所救,在甘肃河西走廊秘密推行变法,大获成功。但胡聘之也从那开始知道,中国历史上想要变法成功,最大的依仗不是变法有多好对国家有多好对人民有多好或者对社会有多好,而是需要强大的武力保障,只有曹跃这种枭雄军阀做靠山,胡聘之的新政才能成功。所以胡聘之现在反倒成为西北系的骨干,坚定地支持以曹跃为核心的西北系。

    胡聘之入主军机处之后,全力辅佐张之洞推行新政改革,他们推行新政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开放言路,这一点与戊戌变法的时候一模一样,即开放报纸,解禁报纸。但是这一条却遭到曹跃的反对,曹跃是反对贸然地开放言路,因为如此一来会导致各种妖魔鬼怪横行。而曹跃在陕西甘肃也是控制言路,言论只有掌控在西北宣抚使的控制之中才能说话。

    张之洞对此大为恼火,和曹跃辩论数次之后,双方才达成一致,各地允许开办报纸,但要设立报业委员会,受邮电部管辖,同时缴纳数量不菲的报业抵押金,用曹跃的话来说就是,办报纸可以,但你的报纸要宣扬正能量,别天天盯着政府的错,一味地以监督者的姿态来指责执政者。如果发现某一家报纸每天都在丑化政府,宣传不利于政府统治言论,不但会没抵押金,还会抓捕所有报馆的人。

    由此可见,曹跃并非一个能够给民众自由的人,他内心之中是一个独裁者。

    张之洞勉强答应了曹跃这条限制报业的要求,但新政改革的第二条,削减一些不必要的衙门的时候,要求曹跃绝不能再插手。曹跃没心思插手,张之洞随后取缔了一些不必要的衙门。

    当年戊戌变法的时候,光绪曾下谕裁撤了光禄寺、詹事府、通政司、鸿胪寺、太常寺、太仆寺、大理寺以及其他不必要的地方衙门。其后慈禧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之后,将这些衙门恢复了,而此时张之洞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