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庚子猎国 >

第273章

庚子猎国-第273章

小说: 庚子猎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跃笑道:“利益均沾没有问题,但不能贪得无厌。”

    “合作愉快。”

    “什么时候公布?”

    “在国王确认之后。”白尔多答道。

    曹跃微微一笑,让人送客,王宇累得坐在椅子上,叹道:“以后在也不干外交了,累嘴皮子,舌战群儒原来是需要一把子力气的。”

    曹跃哈哈大笑道:“你现在知道厉害了?”

    “知道了。”王宇笑道。

    曹跃问:“你猜他什么时候会公布?”

    “很快了。”王宇道,“李中堂来京师,主公你怎么安排,明日早朝,不知如何对待他?”

    曹跃诡异一笑道:“让他做各国总理大臣!”

    王宇想了一想,恍然大悟,哈哈大笑道:“高,主公,你这是让李中堂做替罪羊啊,李中堂非要折寿不少年不可。”

    曹跃道:“天下间不能少得了李中堂这样用于承担责任,在投降战败书上签字的人,就像甲午赔款一样,都由他签了吧。”

    中意签约还差意大利国王和首相同意,当然意大利方面也需要思考斟酌,一天之内无法作出决定,曹跃也没有着急。20日下午,血军左路军冯牧澜部三万三千余人从张家口快速抵达北京顺义,并驻扎在顺义。

    陈信早就在顺义等着他们,冯牧澜带领的有步兵13旅,步兵14旅,步兵32旅、辎重团和补充团,其中步兵32旅刚刚从北京调往张家口,便被叫了回来。陈信对冯牧澜说了自己的计策,冯牧澜想了想下令明日第13旅和第14旅白天进城,晚间悄然撤出,后天辎重团和32旅进城,晚间撤出来,如此持续十天。

    陈信笑道:“这个方法可行,我回报主公。”

    陈信赶回北京城之后,却见到曹跃在宴请李鸿章,看他回来了,曹跃让陈信坐在一旁。李鸿章见陈信略有一些眼熟,陈信忙自己介绍道:“在下曾经在北洋水师学堂学习三年,中堂大人曾经免礼学子,给成绩优秀者发放银两,在下便是其中之一。”

    李鸿章拍拍脑袋记了起来,道:“我说怎么眼熟,原来是我北洋水师学堂高才。”

    陈信笑了起来,坐在下首,李鸿章感慨说:“正所谓人心向背定成败,贤才聚于曹中堂大人座下,难怪曹中堂能有今日之成就。”

    曹跃谦逊一笑道:“不过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罢了。”饮了两杯酒之后,曹跃道:“中堂大人,晚辈如今身兼数职,已然力不从心,希望老大人能够勇挑重担,为国分忧啊。”

    李鸿章双目精芒一闪,道:“曹中堂年纪轻轻,怎么说如此丧气的话?”

    曹跃笑道:“中堂且慢拒绝,此涤整个大清只有您能肩负得起来,各国总理衙门大臣非李中堂莫属,还请李中堂看在四万万伍仟万大清子民的尊严上,万勿拒绝啊。”

    李鸿章皱着眉头喝酒,既不拒绝也不反对,心中盘算起来,曹跃冲王宇使了一个眼色,王宇立即说道:“中堂大人,如今各国总理衙门有一个难题,必须由您解决。”

    “什么难题?”李鸿章捋着胡子抬起头问。

    王宇道:“意大利王国已经决定与我国停战,这是我国与他国提出的中意两国停战初步条约,还请中堂大人过目,您经验丰富,不知这条约哪里需要改进?”

    李鸿章咦地惊讶起来,立即接过王宇手中的条约,仔细阅读起来,而后不忿道:“意大利国乃欧洲之笑话,甲午年,世界列强瓜分非洲大陆,意大利进攻一个非洲部落王国,名曰埃塞俄比亚,四年时间动用各种方法,被非洲土人用长毛梭枪击败。甲午战争之后,意大利人妄图向我大清索取殖民地与租界,我北洋水师以残破战舰迎战,吓得意大利海军望风而逃。欧洲各国都知道意大利人贪婪,给他们钱,他们能出卖自己。但把他们当做突破口最是妙极不过,只要有一个欧洲国家妥协,其他各国就好办了。”

    “我们原本以为日本人可以做突破口。”负责与日本谈判的各国总理衙门章京李盛铎垂头丧气说道。

    李鸿章摇头说:“日本人气量狭小,恐怕和日本人的纠缠要很久,现在能拿下一个对手就是一个对手,绝对不能一起谈。你们做得对,如果一起谈的话,他们必定会狮子大开口,而且这场战争持续下去,对我国的伤害跟大,规模也会越打越大,最终导致全面战争。必须拿下与意大利的谈判!”

    各国总理衙门章京辜鸿铭这时候跳出来说道:“如今各国都在相互观望,英国人仅仅是达成和谈意向便惹急了其他人,意大利要是停战,怕是他们会争先恐后吧。”

    “然也,现在如果能俘虏长辛店的日军或者通州城的其他八国联军的话,对我们在谈判桌上的优势就更大了,而且再一次收复天津……在国际上已经足以吓退一部分小国了。”李鸿章的脸上流露出兴奋的红色,一拍桌子喊道:“洋人必然会害怕!”他感慨说:“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曹中堂所做贡献极大,极大啊!”

    曹跃连忙谦虚道:“可不敢,可不敢,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李鸿章说道。

    众人哈哈大笑,一扫先前的尴尬气氛,李鸿章摇头道:“曹中堂,你就不能换一句?”

    曹跃道:“我读书少啊,整个大清朝,恐怕我是读书最少的军机大臣了吧。”

    李鸿章倒是没有接话,而是转移话题继续说起外交来,他说道:“但是战争不会轻易结束,俄国人绝对不会轻易松口,所以谈判对象之中,俄国最最难啃的骨头。”

    “我知道。”曹跃说道,“所以我们和所有国家都和谈,就不和俄国人和谈,吊着他们,最后让他们着急主动与我们和谈。”

    “这样也好。”李鸿章长呼一口气,道:“其实俄国人未必不好谈,只不过现在俄国人胃口大了,不会轻易松口而已。”

  第四百零九章 特务机构——鹰扬卫

    欢迎宴会结束之后,李鸿章重新回到贤良寺,却无法休息,京师中许多李鸿章的门生故吏前来拜访。

    李鸿章也需要仔细打听京师这十天内发生的情况,方知如今的朝廷表面上是大清的朝廷,但实际上是曹跃的小朝廷,兵变十天之内,曹跃已经初步调整了朝廷的官吏体系。

    曹跃担任军机首辅当天晚上便开始清洗后党,尤其是对这次与八国宣战有直接影响力的各位要员八人。甚至包括军机首辅荣禄也被逼自杀,庆亲王载勋甚至被炮轰炸身亡尸骨全无。八大后党被打入天牢,却迟迟不肯交给大理寺审问,李鸿章揣测,曹跃是准备拿他们的人头当做替罪羔羊。

    而曹跃又在两日之后,开始处理朝中大臣,并委派亲信担任各尚书要职。满清入关之后,尚书分为满汉不分大小,因此六部尚书有十二个。

    庚子政变后新任六部尚书分别为:兵部满尚书成俊,兵部汉尚书胡聘之,吏部满尚书敬信,吏部汉尚书陶模,礼部满尚书世续,礼部汉尚书鹿传霖,工部满尚书升允,工部汉尚书张荫恒,刑部满尚书恭寿,刑部汉尚书袁世凯,户部满尚书崇礼,户部汉尚书刘名誉。

    这其中吏部满尚书敬信、礼部满尚书世续、礼部汉尚书鹿传霖、户部满尚书崇礼都是后党老人且为满清权贵,曹跃一时无法替换,而是给他们职务却不给权,仅仅充当名誉大臣,一个个领银子不用搀和工作。

    然而这几位后党重臣能够被赦免追责饶了性命和身家已然万幸,哪里还敢说三道四,只能老老实实地充当吉祥物,每当上朝的时候老老实实站在一旁不说话罢了。

    这几日,曹跃补充了许多官吏进入朝廷其他部门,如杨度担任各国总理衙门章京,并组建各国总理衙门国宣司出任司务大臣;辜鸿铭出任各国总理衙门章京,主要负责对外发言工作;宋育仁出任各国总理衙门章京,负责各国驻华大使招待以及大清驻各国大使调任;吴之英出任军机章京之一,依旧给曹跃担任一等秘书;陈信出任兵部章京;蔡绍基、唐元湛担任工部章京;蔡锦章担任礼部章京;唐致尧担任刑部章京;唐国安担任户部章京等等。

    所谓的章京在各部各有十六个,具体工作就是给各个尚书跑腿儿办事的秘书兼科员,不过能够进入中央做章京,从官职上就比别人高几级,众人自然乐于担任。倒是唐绍仪,当初从曹跃手下千方百计逃走,而后投奔袁世凯,没想到还没过一年,曹跃发动兵变成为“宰相”,而袁世凯未来尚未可知,唐绍仪只感觉到前途渺茫,又害怕曹跃找他算账,干脆携家带口,远赴美国去了。

    除了中央大臣的变化,地方大臣也频繁调动,尤其是山西巡抚毓贤被捉拿之后,曹跃下令由血军后路军统领王兵暂领山西巡抚一职,令王兵创造了一个奇迹,二十一岁年纪担任从正二品地方巡抚大员。

    四川总督升允高升出任工部满尚书,曹跃随后提名任命魏光焘担任四川总督一职,提名原新疆总督饶应祺担任甘陕总督,提名原陕西巡按使王意之担任新疆巡抚,提名甘肃监察使岑春焕担任甘肃巡抚。山东巡抚袁世凯“高升”刑部尚书之后,曹跃还没有想好由谁来担任新的山东巡抚,但最近很多人向曹跃表示友好,希望能够担任山东巡抚接替袁世凯,而大批后党纷纷投靠曹跃避免遭到清算。

    不过现在成俊、魏光焘、陶模、升允、张荫恒、袁世凯暂时并未到任,除了袁世凯其余人都走在路上。

    李鸿章也不得不承认,朝廷是大清的,但国家却是被曹跃掌控,他比自己狠得多。

    欢迎酒宴结束之后,曹跃听了陈信的汇报频频点头,冯牧澜年纪轻轻倒是值得重用。而后孙汝祥来报,孙汝祥通过收买从通州撤出来的英国的印度兵得知通州城内大约还有四千的联军,除了弹药不缺,其余物资奇缺。而通州县城的百姓们纷纷逃出城外,免得成为“军粮”。

    曹跃哈哈大笑起来,说:“接下来局势对我们有利许多。”

    孙汝祥又道:“主公明鉴,如今北京城有一些诡异。”

    “为什么诡异?”

    “京师平静无比,可是越是平静,属下反倒越是担心。”孙汝祥皱眉道,“按理来说后党不应该如此不堪一击啊。”

    曹跃吸了一口气,道:“你觉得将会发生什么?”

    “将会发生什么我不知道,但属下猜想如此诡异的平静,透露着一丝丝阴谋诡计,还请主公授权,将补充团扩充进入探兵队中,扩大探兵队的人数与规模,以防不测。”孙汝祥道。

    曹跃皱起眉头来,其实探兵队就相当于曹跃的锦衣卫,负责情报工作,而现代战争情报越来越重要,曹跃虽然有意扩大情报机构,可是对于曹跃而言,情报机构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主要负责人必须要有所掣肘才行。所以曹跃并不主张盲目扩大情报机构,他需要让情报机构在一定范围内扩大,且情报机构至少需要两个负责人,即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

    所以曹跃道:“探兵队队员不可盲目扩充,如今探兵队多少人?”

    “八百。”

    “暂时扩充到一千六百人,探兵队也改一个名字,名曰鹰扬所,暂时挂在军机处下,受我直接指挥,鹰扬所查访之时可以直接进入紫禁城。”曹跃道。

    “是,主公。”孙汝祥道。

    孙汝祥回去之后,立即着手扩编鹰扬所,随后鹰扬所从事情报工作的士卒也被称为鹰卫,有人私下里也称其为鹰扬卫。鹰扬所就在紧邻紫禁城,和西交民巷的草帽胡同里面,民国时期这里是民国最高法院和中华总工会所在地,新中国成立之后,那里变为了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大剧院。孙汝祥选择的这个地方很有意思,因毗邻紫禁城,平日倒是极为安静得很,他又计划鹰扬所里挖一条地道直通紫禁城里的南长街水窖。但是这个计划很快就告以失败,因紫禁城城墙地基太厚,只能用炸药爆破,可是炸药太小破不了,炸药太大地道会被毁掉,于是只能作罢。

    孙汝祥又将这条地道扩充了一下,变为鹰扬卫所地牢,地牢深入地下八米处,由巨石白灰糯米汤烧制而成,辅以通风设备,关押一些从事反对曹跃的重刑犯。这里成为了处决反对曹跃人事的秘密场所。

    鹰扬所首任统领鹰扬校尉孙汝祥尽管对情报的收集工作并不十分出色,但是他成功地修建了一个鹰扬卫所基地,为继承者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8月21日,东交民巷里的枪声不绝于耳,马超一大早就来报告,说东交民巷里的人自己打起来,也不问原因,更不问结果,很多人寻求血军的保护。

    曹跃也不明白什么原因,倒是刚刚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