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庚子猎国 >

第161章

庚子猎国-第161章

小说: 庚子猎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入潼关,一路之上不断有大队小队叛军归于曹跃部下,出了一部分是按照王宇计划故意搅乱的人外,另有三分之一的人居然是真的土匪和绺子,也跑到曹跃部队请求归顺。

    曹跃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所有军队一律接收。

    一直到西安城下,曹跃所部军队已经收拢八千人,再汇合原本的两千骑兵,兵力高达一万人。

    曹跃返回西安,走到哪里将平安带到哪里,已然由一个将军变成了人民的希望。这个双簧戏演的漂亮极了,不单单使曹跃重新拿到了兵权,还让曹跃在西北人民的心中树立了光辉正面的形象。

    因杀戮而扬名的西北血军,如今反倒成为了人民的救星。

    曹跃回来了,陕西境内第一时间匪患无踪迹,老百姓打开家门之后,发现外面平安得不像话,一打听才知道真实原因。老百姓当然不知道这是曹跃安排的双簧戏,还以为真的是曹跃的威名震动天下,数十个县城百姓居然跑到西安,准备给曹跃献出万民伞请曹跃一定不要离开陕西,永保西北平安。

    甘陕总督陶模率领文物迎接曹跃,但陶模的眼神之中流露出了一丝丝的无奈,曹跃知道那是因为他被慈禧赐婚的事儿,此事如果成了,那么曹跃将无法迎娶陶总督的女儿陶悦了,毕竟总督大人的女儿绝不可能给人做妾。也就是说,他俩的同盟关系即将到此为止,但是很显然如今的曹跃已然不再受到陶模的控制,也不需要陶模的扶持,反而陶模需要曹跃的支持了,因此陶模还要与曹跃达成新的同盟关系。

    这个同盟关系不是姻亲,但至于如何达成,两人心中都没有底。所以表面上二人如同父子一般热情,但内心却很是尴尬,曹跃决定打破这个尴尬然后重新整合军队,再发展西北,于是在西安城下令军队返回灞桥军营,由冉东安排住处,并整理军队。随后与甘陕总督陶模一道返回甘陕总督府,向陶模汇报在京城中发生的一切事情,包括这个慈禧赐婚。

    听罢前后因果,陶模捋着胡子长叹一声。

    此时陶模的心腹师爷孟连明带着曹跃的幕僚桑治平来了,桑治平的话分量非常重,而且圆滑的很,在陶模和曹跃尴尬的相处之间,能够起到润滑调和的作用。果真,桑治平拱手便道:“恭喜总督大人,贺喜总督大人啊。”

    陶模道:“何喜之有?”

    “恭喜总督大人从此之后得了助力,不久即将入主军机,在下在此提前恭喜一声陶中堂了。”桑治平大笑道。

    陶模惊讶问:“什么?入军机?”

    “然也!”桑治平侃侃而谈道,“陶大人可知军机处如今已经无人了?”

    “什么?”陶模问道,“怎么无人了?”

    桑治平道:“自翁相离京之后,军机处却是发生了许多趣事……”

    原来此时的京城里发生了剧变,光绪皇帝忽然不顾慈禧的反对,宣布变法,并发表了《诏定国是》,表明变法决心,全文曰:

    朕维国是不定,则号令不齐,及其流弊,必至门户纷争,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积习,于时政毫无裨益。即以中国大经大法而论,五帝三皇,不相沿袭,譬以冬裘夏葛,势不两存。因特明白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时庶,各宜努力向上,发奋为雄,以生鲜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洋之切于实物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愚谬之弊。

    这篇《诏定国是》的意思就是,光绪皇帝要变法了,你们不要再给我玩虚的了,我们要学习西洋,抛弃落后思想,所有人应当上下同心。《诏定国是》发布之后,西洋各国拍手称快,唯独日本俄国很不高兴,他们自然是希望中国继续愚昧下去,而西洋各国之所以高兴是他们希望中国可以打开更大的市场,赚更多的钱。

    而光绪之所以一意孤行强制变法颁布《诏定国是》的原因就是,翁同龢被慈禧赶出了军机处前三回家和曹跃率军离京后不久,慈禧觉得大势已定便重新回到颐和园居住,表面上还政于光绪皇帝,而暗中控制朝廷动向。

    但年轻的光绪皇帝却以为慈禧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之后,慈禧搬出紫禁城代表着慈禧再一次把权力交给他,于是曾经饱受慈禧心理折磨的光绪,在康有为等人的鼓噪之下,以《诏定国是》这种公布天下的形式来颁布新政。这一招打得后党措手不及,因光绪皇帝昭告天下之后,立即获得了西洋各国的支持。眼看后党只能老老实实地挨打,光绪心中格外高兴,他随即大力支持变法,只要是关系变法的奏折一律批准,只要是反对变法的奏折,光绪帝直接披红废弃,看也不看。

    光绪帝偏执地支持任何维新和变法的举措,引起了军机处和六部的严重不满来,以礼部为首的一众旧臣对新政加以抵制和抨击,气得光绪皇帝一口气将礼部满尚书礼部汉尚书,四个礼部满汉侍郎全都换人,礼部的六名管事全部被废除,还真是大清国开国以来头一次,何止大清国开国,就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书也没有一口气废掉一个部的先例。但此举赢得了清流天下士子们的拥护,他们纷纷在各种报纸上宣扬支持光绪皇帝对支持新政维新变法的决心,认为在光绪的带领下,中国必定能够重返荣耀。

    而帝国的中枢军机处此时也罢工了。

    恭亲王奕?病逝之后,内阁大臣钱应溥也因病请辞了,军机处大臣如今只剩下世铎、荣禄、刚毅、王文韶、廖恒寿、钱应溥、裕禄(补了奕?的缺)、启秀(补了钱应溥的缺)。

    世铎虽然是军机首辅,但在奕?死后总觉得自己也快不行了,于是更加不在理会军机处的事儿了,一门心思跟家中的喇嘛修行佛法追求长生不老之术。

    荣禄荣升直隶总督又身兼着内阁总理大臣,无暇顾及军机处,廖恒寿因为翁同龢的关系被排挤,于是谎称生病卧在家里。

    王文韶作为户部尚书,户部里面还有一大堆事要处理,无暇顾及军机处的事儿。

    裕禄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忙着处理各国交涉问题,尤其是对俄谈判尚未结束,双方就最后一些条款逐一逐字反复谈判,没有时间理会军机处的事儿。

    而最后一名军机大臣启秀则是内务府大臣,对于国事没什么经验,于是整个军机处看起来人多,反倒是没有人做事——更准确地说,是没有人敢做事。

    军机处唯一一名能管事的人就是兵部尚书刚毅,但刚毅愚昧不堪,内心一直藏着满汉大防,对汉人主导光绪支持的变法诸多阻挡,军机处的十六名军机章京(官 。。。   [,!]
(衔仅次于军机大臣,满汉各八名,通常军机大臣几年一变,但军机章京不变)跟刚毅一个鼻孔出气,这些老油条自然看得出来谁才是这个帝国的实际掌控着。

    但军机处的无能和阴奉阳违惹怒了光绪,为了杀鸡儆猴他一口气赶走了四名军机章京,同时提拔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担任军机章京入主军机处,协助管理军机大事,并可直接向光绪汇报,赐予紫禁城行走的资格。

    次日,光绪皇帝办法诏书,提拔康有为为内阁总理衙门章京,直接插手外交权≤理衙门大臣裕禄大怒,跑到天津找到在天津观察武卫军的直隶总督荣禄,说:“再不反击,我们一个个全都被那些汉人给赶跑了!皇上到底是咱们旗人,还是汉人啊!”

    荣禄愤愤地说道:“皇上这是要把咱们满人的江山,送给汉人啊!”随后荣禄带着裕禄返回京师,跑到慈禧面前告状去了。

    光绪皇帝的一系列行动,引发朝廷震动和京师的骚动,而光绪与慈禧的矛盾激烈地撞击在一起,双方剑拔弩张,大有不死不休之势。

    桑治平笑道:“陶大人,你觉得此时,应该由谁来执掌军机?”

    陶模道:“李鸿章李中堂!”

    桑治平摇头笑道:“错,谁都能做,就是李鸿章不能做军机领班大臣,朝廷岂能让一个卖国贼做领班大臣,那不是明摆着说朝廷是个卖国的朝廷吗?”

    “张之洞”陶模问。

    桑治平点头道:“或有可能。”陶模刚要再问,桑治平又道:“但依我对张香帅的认识,他多半会远离是非,不去就任。”  []

  第251章 陶模曹跃新关系

(    张之洞这个人小心谨慎惯了,桑治平先前提出让张之洞将自强军敛为私兵,张之洞都唯恐受到朝廷怀疑而拒绝了,由此可说明这个人害怕风险。此时维新变法已经半个月过去了,军机处除了光绪提拔的四个年轻人,其余人出工不出力,必须要有一个得力的大员坐镇。可领班军机大臣就像是火山口,随时都可能被喷射的岩浆吞噬。

    领班军机大臣到底是支持新政,还是支持旧法呢?

    支持新政,得罪支持旧法的后党,得罪慈禧,不得好下场。

    自持旧法,得罪天下清流和帝党,慈禧毕竟年纪大了,光绪还不到三十岁,而且身子骨健壮的很,为人洁身自好,不像同治一样喜爱女色和男色,所以未来一定是光绪的,光绪一定比慈禧能多活很多年,未来不得好下场。

    所以世铎宁可在家养病不出,而荣禄一直在外忙碌。

    张之洞接到圣旨让他做领班军机大臣,高高兴兴地从武汉乘船准备一路到上海,再乘坐英国的太古轮机公司的船到天津,从天津到京师赴任。可是一路走一路寻思,到了江苏之后,张之洞与自己在江苏的门生旧吏交谈之后认定,此去京师是一摊脏水,想要有所作为,必定得罪后党。想要装疯卖傻,必定得罪天下读书人。

    恰逢长沙发生百姓少了传教士教堂的案子,张之洞于是借口民教冲突关系中外邦交,处置不好唯恐有损国威,于是折返回去了。

    桑治平笑道:“天下间,除了张香帅,恐怕只有大人您能做这个相国了。其余人要么孤立无援,要么老眼昏花,要么资历不足,唯有大人能够压阵。在下胡乱猜测,不出三五日,朝廷必定急召大人入京师拜大人为相国。”

    入住军机,官至宰相,此乃读书人的最高理想,陶模想到自己能够做军机首辅,顿时心中一阵激动。从区区一介粮草官做到宰相,没有儿子的陶模可能取得的最大荣耀就是如此了。原本灰暗的心情,顿时变得高兴起来。

    桑治平冲曹跃试了一个眼色,让他下去,自己有话单独要对陶模讲,曹跃于是告退。

    等曹跃退出之后,桑治平见左右只剩下自己和陶模,又说道:“大人所虑者,无非是曹将军被太后赐婚一事,此举让大人和曹将军的翁婿缘分断绝,是也不是?”

    陶模叹了口气,缕着胡子道:“我也知道,这不关系百川的事儿,太后心里毕竟存着满汉区别。百川也未必喜欢做驸马爷,做驸马算是给了一个前程,却废了一段前程。”

    桑治平忽然笑道:“大人,日前听闻大小姐汉阳的夫家写休书一封过来,是也不是?”

    陶模顿时涨红了脸,这件事让他极为下不来台,大女儿陶怡的夫家居然要把陶怡休了,引得陶模气愤难当。古代娶妻之后讲究的很,不能轻易休妻,休妻要讲究七出三步去。

    所谓七出三不去要分着说,所谓七出是凡有不孝顺父母、不能生孩子、通奸、嫉妒迫害妾子、身患传染病、口舌生事、盗窃贪财女妇,夫家可休之。而三步去指的是三种情况附加无论如何不能休妻,分别是娘家人死绝了、为公公婆婆服孝三年以上、贫贱夫妻今富贵,不管是宗祠还是县衙府所,都不允许休妻。

    陶怡夫家给出的理由是无子,古代的七出无子并非指儿子,女儿也是子,只要妻子生了孩子就不能休。然而陶怡嫁过去五年,却连肚子都没有大过。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人家夫家也等了她五年,算是仁至义尽了。干脆趁着年轻,夫家将陶怡休了,让双方都有机会再娶再嫁。

    而陶怡是有苦说不出,一切委屈都只能自己承担,因为她的丈夫喜欢的不是她,而是男人。若是喜欢女人也就罢了,陶怡能委屈一些,忍受他在外面沾花惹草处处风流,可是那夫家却喜欢男人,大婚之日喝的伶仃大醉而归,次日又借口不碰她,五年之内两人只是同创和衣而眠,哪里生的出小孩?若不是有一次陶怡怀疑,派人跟踪得知他夫君的这个秘密,她怕是一辈子都要背着黑锅了。

    而陶怡是个遵从三从四德的女人,不敢把夫君的秘密说出去,便规劝夫君,岂料到她的夫君得知她已经知道秘密,便将她暴打一顿,在也不理会与她。所以陶怡那些日子愁苦难当郁郁寡欢,才让她妹妹过去武汉陪她。

    如今夫家居然以她不能生育为借口将她休了,当真让陶怡有口说不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