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庚子猎国 >

第155章

庚子猎国-第155章

小说: 庚子猎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慈禧直接递给他一道圣旨,说:“看完之后就盖上印发下去吧。”

    光绪拿过来一看,上书:协办大学士翁同龢近年来办事多不允协,以致众论不服,屡经有人参奏,且每于召对时咨询事件可否,喜怒见形于色,渐露揽权狂悖情状。断难以胜任枢机之任。本应查明究办,予以重惩,姑念其毓庆宫行走有年,不忍予加严遣,翁同龢着即开缺回籍,以示保全。

    光绪看罢之后险些晕倒,这是逼着自己将翁同龢赶走啊,而且措辞如此严厉,半分情面未留,简直令人发指◎日翁同龢指点江山,今日便被赶出京城,人生起伏竟至于此。但光绪不敢违抗慈禧的话,因为慈禧万一 。。。   [,!]
(一不小心过年以后就不回颐和园了,住回来紫禁城里,自己岂不是天天收到她的训斥?为了摆脱慈禧,光绪帝只好服从了。

    随后,光绪帝将翁同龢叫到了仁寿殿,将太后懿旨给了他看,翁同龢看罢抬起头的时候,见光绪两行泪珠不住留下,顿时嚎啕大哭起来,君臣二人抱头痛哭。然而好话说尽也无济于事,翁同龢只能在大年初三,收拾一番之后,携带家眷离开京师。

    曹跃冷眼旁观进城里的风云,但是他知道,这只是京师风云的开始,戊戌政变的前奏而已。

    翁同龢走了,京师许多人前去送他,虽然翁同龢得罪过很多人,可是作为清流领袖和十几年的帝师,名满天下的大学士,新政的最坚定的支持者,大年初三竟然有五百多人前去送翁同龢。

    孙家鼐、王文韶等朝廷重臣亲自相送,李鸿章也送去了书信,曹跃当然也去了,还帮着巡防营维持了一下秩序,翁同龢的学生张謇在师傅临行之前作了一首诗送给老师一路平安。其后,翁同龢从此之后从政坛之中消失了。

    曹跃随后邀请张謇前往八大胡同听小曲饮酒聊天,问及张謇将来如何,张謇也非常迷茫,他这次是来京师,就是筹款创办实业的。

    张謇受张之洞所托,将朝廷的四万锭织布机交给了他做官股,由张謇负责官商合办在南通建立大生纺织厂。但官方倒好说,可商这一方面去却不好办,因为张謇虽然家里有钱,却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场地、工人、桑户等等方方面面都需要钱。  []

  第242章 军机处 西门晓生

(    在创办纺织厂之前,张謇曾经得到过汉阳兵工厂督办盛宣怀和江宁布政使桂松庆的口头承诺,他们承诺说如果张謇的纺织厂机器到位,他们愿意各出十万元入股投资。可是当张謇将纺织厂的架子建好之后,急切需要钱的时候,这两人一个称病一个装疯卖傻,不理会张謇的数次请求。

    绝望之下,张謇四处筹款,但杯水车薪,而前提投入的欠款却利滚利越滚越大,张謇无奈之下北上寻找老师翁同龢帮助,能否再户部打一打关系借款,毕竟翁同龢曾经担任户部尚书。

    可惜如今老师翁同龢又被赶出京城了,所以如今的张謇当真是急得心如火焚一般,就连身上携带的银子都不够了。

    曹跃听了他的介绍,心中大笑不已,未来赫赫有名的大生纺织厂啊,民国最大的纺织厂,中国纺织企业的龙头,如今居然缺钱。机会,这就是机会,抓住机会,不说别的,一股原始股在十年之后会飞涨一千倍。所以曹跃立即问道:“张翰林,你现在需要多少钱?”

    “二十万两。”张謇倒是没说实话,他实际上只需要十五万两就足够了。

    曹跃挠了挠头,二十万两的确是多,他这次北上京师准备了二十万两,但先前贿赂李莲英五万两,再加上其他的花销,身上还剩下十四万两,不知道接下来还哪里需要用钱了,所以曹跃不敢都拿出来投资。曹跃试探地问道:“若是我出二十万两,能占多少股份?”

    张謇惊讶道:“你出二十万两?你有二十万两?”

    “是。”曹跃微笑着撒谎道,脸上带着真诚和自信,让张謇不由得相信他真有二十万两银子。

    现在张謇需要钱都需要疯了,他明知道曹跃的身份,西北军阀,想了想咬牙切齿地说道:“两成,只有两成。”

    曹跃摇着头叹了口气,说:“那算了,算了,二十万两只占两成股份,我还不如投资放高利贷。张翰林,你觉得我放高利贷会有收不回银子的为难之处吗?”

    张謇无奈地苦笑起来,曹跃作为陕西新军的统领,当然不会收不回银子成为死账,也就是说人家根本不缺花银子的地方,可这二十万两银子对他来说又非常重要,厂子已经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了,于是他忍痛让步道:“两成半,最多两成半,官府就要占五成。”

    曹跃还是不满意,笑道:“这样吧,我出十万两银子,占两成。”

    张謇当然不可能接受,叫道:“这怎么成?绝对不行。”

    曹跃道:“我只能提供这个条件,别的不行了,你答应就答应,不答应就算了。俺们西北人说话直接干脆,也不愿意反复说啥讲什么条件。中不中给个痛快话吧,你要是说中,我现在就能拿出十万两银子来,你要是说不中,算俺没提过这件事。不过不管中不中,咱们还是朋友,是不?”

    张謇道:“是,我们还是朋友。”随后他起身来回走动,左思右想权衡利弊之后才毅然决定:“好,十万两,两成!”

    曹跃道:“还请张翰林执笔,谢谢合同,找证人见证一番。”

    “你现在真能拿得出十万银子?”张謇惊奇道。

    曹跃哈哈大笑,拿出十万两银子的银票递给张謇,说:“实不相瞒,早已经备好了。”

    张謇以为曹跃早就准备好入股大生纺织厂,却没听懂曹跃的意思是随时准备贿赂的钱随身携带,不禁对曹跃的谈判技巧佩服之至。看似鲁莽,实则心细如发,一步一步给自己设了一个陷阱,恐怕他在总理衙门见到自己的第一天开始,就算计自己了吧。

    曹跃也非常高兴,十万两银子将来会给他带来百万的收益,他是第一次感受到可见的成功,毕竟这个大生纺织厂在未来是一定会成功的。曹跃忽然想到了既然自己可以利用大生纺织厂这个金手指,为什么不能利用其它已知的历史呢,例如清末股灾。中国在清末一共出现了三次股灾,第一次是1882年的开平煤矿股灾,第二次是1908年的橡胶股灾,第三次是北洋政府时期的证券股灾。如果自己早一点利用,那么未来何愁不会当一个投机商暴发户呢。

    想到这里曹跃心情更好了,在和张謇签订完合同之后,他正是拥有了大生纺织厂两成股份,而张謇也在忙碌了一阵之后发现京师没有人支持他,带着十万两银子回到了南通,专心致力于他的大生纺织厂了。

    而就在此时,慈禧召见曹跃第二次觐见,曹跃再花了五千两银子贿赂李莲英,李莲英算是和曹跃熟悉了,在他耳边说:“此次太后见你,主要是考校你对新政的看法。”

    曹跃心中有了打算,随着李莲英前往坤宁宫,觐见慈禧太后。

    尽管是过年期间,紫禁城里挂起了红灯笼,可是安静庞大的紫禁城还是露出了它的威严和冷漠。

    紫禁城每分每秒都在发生故事,前一刻有人入主中枢,后一刻一定有人驱逐京城,当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就在最近这几天,朝廷接二连三地发出了一系列的人事变动调令。

    慈禧罢免了翁同龢的军机大臣之后,清廷的权利中枢军机处还剩下恭亲王奕忻(满),刚毅(满)、荣禄(满)、世铎(满)、徐桐(汉)、钱应溥(汉)、廖寿恒(汉)、王文韶(汉)。

    军机大臣奕忻久病,不理政事,原来一切都交给翁同龢办理,所以翁同龢才被人乘坐翁相。

    荣禄是总理衙门大臣,总领武卫军五军,手握重兵,并统领禁军,九门提督,身兼数职实乃后党第一后党骨干。

    刚毅是兵部尚书,总领天下兵粮调配,也是最坚定的后党之一。但此人心中全是满汉大防,当真是少有的朝廷糊涂蛋之一,可因为她是慈禧的娘家人,谁都扳不倒他。

    礼亲王世铎,满清正黄旗都统,为了八旗都统之总领八旗兵马(八旗之中镶黄旗为尊,但镶黄旗都统是皇帝,无暇管理八旗兵马,因此位列第二的正黄旗都统便成为八旗兵马真正的总统),兼任任内务府大臣,一直以来对慈禧忠心耿耿,是后党的领袖之一。但是世铎也是年纪大了,平日也不再军机处,尤其是世铎耳背,别人和他说话也费尽,他自己当然也不愿意招惹麻烦。

    军机处四个满大臣,两个年老不理事,一个太忙(荣禄)不理事,还有一个不懂事(刚毅),以至于军机处真正办事的反而是汉大臣。

    四个汉大臣中,快八十的徐桐是已经死去的(慈禧的亲儿子)同治皇帝的师傅,现任体仁阁大学士,后党骨干。然而徐桐和恭亲王奕?与世铎一样,年纪大了身体不如以前了,此时生病在家,平日也不理军机处的事儿。

    王文韶是武英殿大学士兼任云贵总督,为总理衙门三大臣之一,是后党之中少有的支持新政的人。

    钱应溥是工部尚书,两朝元老,曾担任曾国藩的秘书,这个人既不是帝党也不是后党,属于朝廷的实干派,一心一意为大清服务。

    廖寿恒是内阁大学士,刑部侍郎,军机大臣行走,支持变法新政,是帝党在军机处中仅存的硕果。只是他是翁同 。。。   [,!]
(龢的支持者,而且入阁最晚,在军机处没有话语权,他唯一的权利就是能够直接向皇帝报告军机处的奏折了。

    四个汉大臣除了徐桐外王文韶和廖寿恒能干事儿,但不能主持事,而廖寿恒刚刚进入军机处难得重任。

    如今,翁同龢被赶走之后,军机处一下子停滞了运转,众人不知道由谁来担任军机处领班大臣来。慈禧太后经过生死熟虑,选定礼亲王世铎代替恭亲王奕忻担任军机处领班大臣,世铎身体不好,所以由荣禄从中协助与他。大家都知道世铎身体不好,倒不是因为世铎矫情,他的耳背非常严重,眼睛又有些老花眼,所以军机处实际的中堂就是荣禄了。

    随后慈禧下令,李鸿章卸任直隶总督并出任黄河河道总管,直隶总督由荣禄兼任,为了协助身兼数职的荣禄,慈禧提携四川总督裕禄担任内阁总理大臣,四川总督由荣禄的叔父,原江苏巡抚瓜尔佳·奎俊担任。

    一系列的人事变动让人目不暇接,这其中隐含着一丝丝卸磨杀驴的味道来。曹跃冷眼旁观,心说看来李鸿章当真是年迈了,把争权夺利看得淡了,也甘心受人摆布指使了。若是年轻二十岁的李鸿章,还会这样坦然地接受慈禧的摆布吗?

    仅仅几天之内,京师的政治形势就变了一个模样,看来权力漩涡,不但能让人风生水起,还能让人陷入其中无法自拔,甚至在其中窒息死亡。

    就在曹跃笑看京师风云变化的时候,李莲英来到西大营,曹跃连忙递过去一张千两的银子做“小费”,李莲英笑着说:“曹将军,太后懿旨,宣你入宫觐见,随我去吧。”

    曹跃心中奇怪,问:“李公公,后台宣我入宫……何事啊?”

    “自然是好事。”李莲英道,“你仔细着点儿,我的话都记着了吗?别犯了禁忌。”

    “记着了。”曹跃笑着说,心中骂道你个死太监,死妖婆!  []

  第243章 西北大乱

(    来到坤宁宫东暖阁,曹跃三拜之后跪在一旁,慈禧才着令其起身回答,慈禧问道:“百川将军,这几日觉得京城怎样啊?”

    曹跃小心翼翼地回答:“一切都觉得新鲜。”

    慈禧又问:“可否想一直在此?”

    曹跃小心脏跳得厉害,心说您可千万不要留我下来,我的事业在西北呢,嘴上应付说:“只要老佛爷需要,百川愿意做碰马。”

    慈禧道:“做碰马却不必了,过些阵子骠骑营翼长凤山卸任,京师重地,怎能缺了勇将拱卫,有人推荐你做骠骑营翼长。”

    曹跃心中大骂那个王八蛋推荐我的,老子弄死他,李莲英这个死太监骗了自己,什么好事儿,这明明是坏的不能再坏的事儿了。他说道:“奴才不守规矩惯了,只怕扰了达官贵人们。”

    “这倒是不怕。”慈禧道,“你可否愿意?”

    “百川一切听老佛爷的。”曹跃道。

    慈禧点了点头,道:“行了,今天倒是没别的事了,不过我倒是想问问你,你对新政变法如何看?”

    曹跃心情很糟糕,所以原本准备许多话回答慈禧这个问题,现在也没心情回答了,简单扼要地说:“新政固好,却不宜效仿王安石变法一样急切,有可能操之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