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皇族 >

第42章

皇族-第42章

小说: 皇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户曹主事参选,徐远是势在必得,关家一直视他为后台,在钱款上更是不遗余力的支持申国舅,再加上关家长子关寂是礼部郎中,也是申国舅一手提拔,所以申国舅给他下了命令,关寂没有能得到东海郡刺史,但关家一定要拿到户曹主事,确保财权不失。

  户曹主事本来是他的属下,按理在刺史未到任时,他也有权力直接指定,但皇甫渠和张容却认为这是一次敛财的大好机会,他们都不肯松口,最后徐远只得采取折中办法,在东海郡六大世家的子弟中选出适合者,按照他的想法,在最后关头让申国舅出面,张容和皇甫渠都得给面子,关家便可顺利当选。

  但没有想到苏翰贞半路杀出,竟然也推举了一人,而且是州试第一名的皇甫惟明,这就让他心中忐忑了,任何一个人他其实都不担心,惟独这个皇甫惟明,他必将成为关贤驹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户曹是东海郡最重要的一个财税收支职能部门,直接掌握着东海郡每年三百多万两白银的税收,正是它的重要性,使它成为无数人瞩目的焦点。

  徐远是长史,户曹属于他的管辖职权,而苏翰贞作为刺史,他同样也有管辖权,一旦皇甫惟明胜出,徐远就只能成为名义上的上司,皇甫惟明将会直接向苏翰贞汇报财赋收支,从而使徐远失去对东海县财税的控制,他甚至会连东海郡一年收入多少税都不知道。

  这场户曹主事之争,实际就是徐远和苏翰贞的财权之争。

  对于皇甫渠想再保黄峻,徐远并不放在心上,他只关心苏翰贞的动静。

  皇甫渠表态徐远没有说话,但司马赵杰豪却放炮了,“县公或许还不知道,黄峰已经承认这件事是黄峻一手策划,他还说有高层官员指使,我就不知道这个高层官员会是谁?”

  说完,他冷冷地看了一眼皇甫渠,想看此人下一步怎么表演,到目前为止,赵杰豪都是站在苏翰贞一边,这倒不是说他也支持太子,他是齐王的人,是齐王的铁杆心腹,他只执行齐王的命令。

  齐王是当今皇帝的次子,母亲是萧淑妃,他一直便是东宫太子位的窥视者,为了争夺东海郡刺史一职,齐王也推荐了大理寺少卿王衍参与竞争,但最后他也失败了,在楚王开府之前,他一直视太子为最大的敌人,但楚王开府后,齐王忽然发现,楚王风头已经超过太子,太子已经不是他的敌人,他的敌对目标便从太子转向了楚王。

  为此,他向赵杰豪下了密令,暗助苏翰贞。

  赵杰豪的意思很明显,皇甫渠这个老小子如果还敢当场抵赖,硬撑黄家,他索性就把脸皮撕破了。

  皇甫渠脸皮再厚,还是禁不住老脸一红,他心中大骂黄蜂混蛋,竟然把他招出来了,尽管他收了黄家重金,有义务替他们兜着,但在他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河的时候,他也顾不上黄家了。

  皇甫渠十分尴尬,不知该怎么开口,一直沉默的县令张容忽然咳嗽了一声,“我来说两句吧!”

  皇甫渠精神一振,张容是黄家的老后台,说不定他能帮自己一把,他求援似地向张容望去。

  张容本来没有资格参加这种东海郡的高层会议,但他是张相国之子,背景很大,再加上事发在维扬县境内,他出席会议也是情理之中了。

  此时张容暗暗庆幸自己及时摆脱黄家,黄家果然是个祸根,如果不是他父亲及时来信,恐怕今天骑虎难下的不是皇甫渠,而是他张容了,皇甫渠求援目光他视而不见,他知道皇甫渠的意思,无非叫他再帮黄家说说话,张容忽然从皇甫渠身上闻到了一股烧糊的气味。

  这个皇甫渠竟然连一点起码的官场规则都不懂,这个时候了,他竟然还看不出苏翰贞和徐远的斗争,他还以为自己会为一个无关紧要的黄家引火烧身吗?

  “我还记得当初徐长史制定这个参选规则的时候……”

  张容向长史徐远点点头,似乎在表示对他的支持,徐远有些尴尬,他干笑一声插口说:“这是和苏刺史商议后决定的,其实是苏刺史的决定。”

  苏翰贞淡淡一笑,“张县令请继续说!”

  “当初制定这个参选规则时,就已经明确表态,这是公选,也就是说过程和结果要向东海全郡民众公开,首先是要公平公正,各大世家靠自身实力参选,这次黄家破坏了规则,被当场抓住,人证物证确凿,现在黄峰又承认是参选者黄峻一手策划,连行凶者的口供都有了,按照我当县令的规矩,这桩案子就可以判了,我的意见是昭示民众,开除黄家,取消初选,直接由关、皇甫、陈三家进行策论,当然,皇甫县公或许还同情黄家,这个我们大家都理解,但同情归同情,规矩是规矩,不能因为同情而坏了规矩,皇甫县公说是不是?”

  说完,他似笑非笑地望着皇甫渠,皇甫渠的老脸一阵红一阵白,他再也保不住黄家了,只得表明态度:“我其实一直都是支持按规矩办事,既然黄家自作孽,那就怪不得别人了,我同意将黄家开除!”

  既然众人达成了一致,下面就应该是由刺史苏翰真最后决定参选的时间,他缓缓道:“三天后,由关、皇甫、陈三家进行策论,决定户曹主事人选,取消初试,为了防止意外再发生,我建议从现在开始,将三名参选人隔离,不准他们和外界接触。”

  ……

  散会后,众人走出了刺史房,张容走到赵豪杰身旁道:“赵司马,我有一事想请司马帮忙。”

  “张县令请讲!”

  “这个黄峰是在我境内犯事,我有责任审结这个案子,希望赵司马能将人犯交给我。”

  “好的,这个没有问题,我回头命人将他押去县衙。”

  赵杰豪见张容似乎还有话说,便笑道:“张县令还有事吗?”

  “我只是觉得有点蹊跷。”

  张容笑了笑,他若无其事地问:“不知黄峰最后怎么会摔倒了,我觉得不会这么巧吧!”

  赵豪杰从口袋里取出两枚荔枝大的铁丸,摊放在手掌上,“就是这两枚铁丸打中了黄峰的膝盖骨。”

  五十二

  会议结束,苏翰贞回到自己的刺史房,走到门口时,徐远却叫住了他,“苏大人!”

  苏翰贞停住脚步微微笑道:“长史还有事吗?”

  “关于这次户曹主事参选的一些细节,我想再和大人商量一下。”

  “徐长史请进,来屋里说吧!”

  两人走进苏翰贞的房间,两人分宾主落座,一名衙役给他们上了茶,徐远先笑着说:“苏大人的父亲就是国子监祭酒苏阁老吧!”

  “是的!徐长史认识吗?”

  “我见过,我是贞业二十年的进士,那年就是苏阁老为主考官,他视察考场时非常严厉,但也不徇私情,给我们这些士子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不知他现在身体如何了?”

  苏翰贞微微一叹,“家父现在年纪大了,身体大不如从前,时常生病,令我时时牵挂。”

  “是啊!不能在父母面前尽孝,也是人生的一大不幸。”

  “嗯!徐长史是哪里人?令尊令堂可安在?”

  “我是江宁府人,父亲三年前去世了,母亲还在老家,由我大哥抚养,我前些日子去江宁,主要也是为了探望老母。”

  两人谈得十分默契,似乎也忘了彼此间的权力斗争,还是苏翰贞先回到了正题,“刚才徐长史说,找我商议参选细节,具体是指什么?”

  徐远取出一份计划书,摊在桌上,“是这样,按照原有方案,初试在县衙举行,而第二轮复试在郡衙举行,但我考虑到郡衙太小,而且吏员众多,每天都要办公,来来往往,会生出一些不必要的事端,像这次黄家,我们得吸取教训,我建议不再郡衙举行策试,不妨换一个地方。”

  苏翰贞轻捋长须,不露声色地问:“为何刚才会议上徐长史不提出来呢?”

  “苏大人!”徐远凝视着苏翰贞的眼睛,“我和大人一样,都是希望这次参选能做到公平公正,不仅是对三家负责,也不仅是对东海郡数百万民众负责,同时也是为了你和我以后的合作,我不希望以后会留下什么不愉快,或者我们彼此之间产生芥蒂,所以公平公正对我们二人都是最好的选择。”

  苏翰贞点了点头,“徐大人说得不错,我赞成!”

  “所以我不希望别人来搅局,尤其是某一个人,贪婪无度,为了一已之私利,不惜破坏这次户曹主事参选,使我们郡衙蒙受丑闻,说实话,我对他极为不满,也极为憎恨,如果我在刚才会上说了,又会给他找到新的机会。”

  说到这里,徐远注视着苏翰贞意味深长地笑了,“苏大人或许不知道,皇甫惟明的族兄皇甫琢器在海盐当县尉,他这个官就是皇甫渠替他买的,在前两年,皇甫家子弟犯了事,他们就会立刻说,我们是县公的族人,然后皇甫渠来压迫县衙放人,他们关系之密切,东海郡人人都知道,郡衙也人人知道,大人可以随便找一个人问一问,虽然大人推荐了皇甫惟明,但也难保皇甫渠不会在背后对皇甫家族施小动作,大人要当心啊!”

  这就是心理战,徐远绝口不提皇甫惟明,但他却旁敲侧击地告诉了苏翰贞,皇甫渠和东海皇甫氏之间有着不一般的关系,给苏翰贞的心中投下一个阴影,他说得完全是实话,甚至还是故意减弱了,一旦苏翰贞去问了郡衙中人,就会给他留下更恶劣的印象。

  苏翰贞依然不露声色,微微笑道:“我明白徐长史的好意,那如果不在郡衙内考试,那在哪里比较合适?徐长史是否可以推荐一处?”

  “其实在县学或者郡学都可以,大人是刺史主官,当然由大人决定。”

  苏翰贞想了想,“那就在郡学吧!”

  “好!那我们决定在郡学,这是其一,其二是主考官,原定是把考卷送到江宁府请州学的杨学正评判,但发生了马吉祥事件后,我心中就有点不安了,一是距离太长,我担心路上会出事,其次时间也较长,难免会受到一些不必要的干扰,所以我建议改在东海郡,当场进行评判,大人以为如何?”

  其实这也是苏翰贞有点担心的,尽管州学的杨学正为人非常正直,但江宁府是申国舅的老巢,新任江宁府少尹就是申国舅的族弟,申家在江宁府的势力很大,正如徐远所言,难保中间环节不出问题。

  苏翰贞便欣然同意了,“我很赞成在本地,也赞成当场批阅,不知主考谁比较合适?徐长史可有推荐?”

  徐远笑了,“我是利益相关者,怎么能由我推荐,不由我和苏大人共同选出一个,这样比较公平。”

  他取出了一份名单,递给苏翰贞,“这是东海郡有名的大儒清单,我们可以从中选出一个威信较高者担任主考。”

  苏翰贞接过名单,名单上有二三十人,但大部分他都不认识,他指着第一个人笑道:“这个戚开复是郡学教授,我父亲也提到过他,说他在经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他的学生大部分都能考上明经科……”

  不等苏翰贞说完,徐远便否决了,“大人,很抱歉,这个戚开复不行,他是皇甫惟明的岳父。”

  这个苏翰贞倒不知道,他笑了笑,“是不合适。”

  他又看到了第二个人,郡学学正贾思闻,这个人他不但认识,而且很熟,是他父亲的下属,两家关系密切,曾任国子监司业,是仅次于他的父亲的高官,也是大宁王朝的学术泰斗,他的父亲非常推崇此人的学问,前两年退仕和平江县老家,现被聘为东海郡学正,苏翰贞上任的当天便去探望了他。

  这个人并没有参加朝廷的党争,倒也是不错的人选,但苏翰贞没有立刻提出来,又继续往下看,还有三人他也认识,但都有缺陷,要不就是学术威望不够,要么就是和徐远走得太近,都不妥,其余人他就更不认识了。

  他的目光又回到了贾思闻上,便对徐远笑道:“我提议贾学正来担任主考,徐长史以为如何?”

  徐远有些犹豫,他想了想,便小心翼翼试探苏翰贞,“这个贾学正当然好,但年纪略偏大了一点,大人,我倒觉得第三人,郡学副学正白劲松,其人论资历和威望都有,又是本地人,年富力强,而且和我们两人都没有任何关系,为什么不考虑他呢?”

  苏翰贞心中暗暗冷笑,这个白劲松看似和徐远没有什么关系,但他来东海郡赴任之前,父亲就告诉过他,这个白劲松的弟弟白青松和徐远是同科进士,两人在江宁府州学更是十年同窗,从师同一人,现在白青松在蜀州做官,一般人都不知道这层关系,偏偏自己的父亲当年就是他们的主考官,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