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贞观帝师 >

第523章

贞观帝师-第523章

小说: 贞观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个优秀班主任的红本本。

    那孩子父亲是村中恶霸,属于那种为富不仁,在当地民愤很高,但是那里的人却又都十分惧怕他,拿他无可奈何那种人。对夏鸿升说过,自己是什么名声,自己知道,只想让孩子好好念个书,上个大学,日后出来不要像他一样。因为自己孩子的进步,所以尽管依旧恶霸不仁,却唯独整天对夏鸿升客客气气恭恭敬敬的。有一年过年还杀了一头羊去夏鸿升家里道谢。这哪里敢要,若是收下了就该吃处分,被人骂了。最后夏鸿升反倒是请他吃饭,倒贴了饭钱。那人感激夏鸿升这么用心教育他儿子,见夏鸿升坚决不收东西,开学的时候又拉了那个乡的书记喊夏鸿升吃饭,说是关系十分铁,准备让书记将夏鸿升给调到乡政府,以作报恩。呃……夏鸿升自然是哭笑不得,婉言拒绝。

    可怜天下父母心,看来无论是帝王还是恶霸,对待自己子女的那份用心,大抵都是相同的。

    等等……等等!

    夏鸿升突然脑中一动,想起来饭局上的那个书记。虽然后来只隔一年丫就遭到举报,被拍了苍蝇,双规落马了,传闻举报他的正是这个恶霸。管他到底是啥,跟夏鸿升本来无关。可是,他当初似乎说过去那个乡里就是下基层挂职锻炼,增加基层工作经验,以备升迁来者?

    着啊!就是这个!夏鸿升两手一拍,顿时叫道:“有门儿!”

    李世民本来还沉浸在自己孩子大为进步的喜悦之中,却被夏鸿升突然一拍手又一嗓子的吓了一跳,胡子都拔掉了一根。顿时恶狠狠的瞪起了夏鸿升:“你又闹什么幺蛾子!”

    “岳父大人!小婿想出了一个办法来!”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若是此法能行,日后就不怕朝臣只知朝堂,不知百姓了!”

    “哦?”李世民一听,顿时来了兴致,起了起身坐正了身子,问道:“是何办法?速速道来!”

    “岳父大人,既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那么就让朝臣们躬行就是了啊!”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朝廷可以从制度上建立规定,规定朝臣们若是想要升迁,必须达成一定的条件。只有全部达成了这些条件,才能够进入考虑使其升迁的流程!实际上,现如今朝臣升迁,不就已经有些不成文,却必要的条件才行。朝廷只需将这些条件明列出来,然后在其中加入一项基层工作经历,不就成了!”
………………………………

第907章 升官的条件

    “贤婿且细细道来!”李世民听见夏鸿升突然有了办法,顿时大喜,立刻坐正了身子,对夏鸿升说道。

    “小婿遵命!”夏鸿升点了点头,说道:“岳父大人,小婿所言之法,主要乃是两个东西。其一,曰挂职锻炼。其二,曰基层工作经历。这两样其实是一个东西,只是一个是手法,一个是目的。一个是举措,一个是规制。”

    李世民又从夏鸿升的口中听到了新鲜的名词,于是问道:“这基层工作经历,朕倒是猜得到,想来该是有过在基层为官做事之经验吧?”

    夏鸿升点了点头,说道:“岳父大人说的没错,所谓基层工作经历,就是具有在县一级,和县以下的朝廷机构中做事的经历。包括县令、县丞、主簿、县委……甚至于衙门差役、里正之类。就是说,有在这些能够直接接触到百姓,直接深入到民间,直接处理百姓之事务,同百姓打交道的朝廷最底层做事的经验。基层工作经验太重要了。民间的事情,千头万绪。只有了解基层实情,贴近百姓,增强朝廷官员的百姓观念和百姓感情,密切朝廷同百姓之间的血肉联系,官员才能够有的放矢的去治理百姓,去造福百姓。而为百姓造福了,同百姓有感情了,百姓自然也就对这些官员,对朝廷心服口服,也就会忠心于大唐,忠心于朝廷,忠心于陛下了。”

    “贤婿所言不错啊!”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先贤孟子有云: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若是朝臣们都未曾接触过百姓,未曾深入过民间,又如何能知道其所欲,其所恶?又如何能得其心?不得民心,又如何能使得这天下长治久安?”

    “岳父大人所言极是!还有,岳父大人您一定是知道的。这朝臣之中,也是有一些成文和不成文的规矩的。”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比方说科举吧,读书人若想要入朝为官,就必须经过科举考试,及第之后才算是有了谋求官位的资格。法度有所明令,故而这就是一个成文的规定。还有吏部的释褐试,只有通过了吏部的释褐试,及第之进士或明经者方能分授官职,这也是朝廷的规定,故而也是一个成文的规矩。可进士科之应试者,多在礼部试之前,将自己所作之诗文辑录成卷,投献给主考官,或是有地位的人物,以表现自己,并争取其的推荐。若得其赏识并推荐,则考试之时及第的几率就要大上许多,这不是朝廷的明文规定,然进士科之学子逢考必投行卷,博求高位者举荐,日后入仕升迁,也会快上许多。这也是一贯有之的了。这就是不成文的规矩。陛下,如今朝臣之升迁,从或科举、或举荐、或因功、或蒙荫而入仕,到分授官职,再到升迁官位,这中间都有这些条件的限制。科举及第,是一个条件,高官推荐,是一个条件,赴任之后取得功劳,是一个条件,朝堂之中有人提携,是一个条件。当这些条件一个一个的都满足了,官员才会得到升迁。满足的条件越多,升迁的几率越大。所以,朝廷完全可以将基层工作经历也补充到这些条件之中。那就是,日后但凡官员升迁,必要求其有过基层工作之经历,否则不能升迁。”

    “凡官员升迁,必要求其有过基层工作之经历,否则不能升迁……”李世民沉吟了起来,想了一会儿,又对夏鸿升说道:“这倒是一个让朝中官吏都不会欠缺同百姓接触之经历的好法子。若朝中有此令,则但凡是官员想要升迁的,那就算是朝廷不安排,自己也该要想法设法的请求到那些基层赴任去了。”

    “是啊,岳父大人!”夏鸿升说道:“也不必担心一旦有了这规定,官吏们都往基层挤。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且去基层工作,以弥补经历。而已有工作经历的,则升迁至州、道乃至于朝中便是。这一出一进,从上到下的官员并没缺少。而去,现如今朝中高官已定,不好再叫他们赴任基层。可从新晋科举及第者开始,将这些科举及第者直接授官到基层去,让他们可以直接获得基层工作经验,日后提拔起来之后,自有新的科举及第者补充到地方。”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好,是个好法子!如此一来,日后朝中之官员,必都是在基层做过事情的,都直接的接触过百姓,深入到百姓之事中去过。便可以避免官不知民了。好!这个法子好啊!官不知民,如何治民?不过,也有个问题。”

    夏鸿升看着李世民,听李世民皱了皱眉头,又说道:“蒙荫入仕者,其祖上于国有功,子孙得以承袭其位。这是祖辈用功德换来的。若将其授官到了基层,岂不是叫人寒心?就比方说那程老匹夫,朕若是叫他的儿子去做个县尉,不仅对不住他于大唐之功劳,叫旁人看见了,也寒了心呐。令有一些受到举荐之人,的确有真才实学,却又故意让他去做县令之类,岂不是浪费了人才?”

    夏鸿升笑了笑,说道:“这就涉及到小婿所说的另外那个词儿了。”

    “挂职锻炼?”李世民记性好,听一遍,虽然不明白甚子意思,可也记住了。

    “不错。正是挂职锻炼。”夏鸿升点了点头,说道:“所谓挂职锻炼,就是上层选派一些公务之人员,保留其现今之身份位阶,而遣派到下层官衙机构担任某一职务一段时间,进行学习锻炼,积累经验。”

    李世民一听,顿时眼中一凝,想了想,说道:“贤婿的意思是,从朝堂之中,选出一批人来,让他还有当下的官阶,仍属如今只官衙,却将其派到基层去,做一段时间事情,然后重新召回。”
………………………………

第908章 挂职锻炼

        “正是如此!”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这挂职锻炼,是服务于基层工作经历之规定的。也就是说,挂职锻炼,是为了让官员获得基层工作经历,以便于其满足升迁之条件。比方说有一个朝官吧,不管他是如何入仕的,是蒙荫也好,举荐也好,还是怎么样,无论如何都好。无论陛下您是出于何种目的的,要将其升迁。那么之前已经有过规定了,那就是官员升迁,必须要求这个官员有过基层工作经历。可现在这个朝官并没有基层工作经历,那该怎么办呢?让他挂职锻炼。他是几品,就还是几品,是在哪个部门,就还属于哪个部门。只不过,使其下放到了地方,让其在那些能够直接接触到百姓的位置上,去办事,去处理百姓的事情。以两年或者几年为期,时间一到,重返原位。如此一来,他就有了基层工作经历,就可以升迁了。”

    李世民仔细想了一会儿,点了点头,说道:“不错,这法子配合其方才那官员欲得升迁,必有基层工作之经历的规矩结合起来,便可以使得朝臣都知晓百姓之所欲与所恶,商论举措,制定政令,便也不会凭空作想,而知道如何才能谋福于百姓了。”

    “正是如此!而且,这么做,其利有三。”夏鸿升说的兴起,端起茶杯一口将里面已经有些凉了的茶水饮尽,抹了一把嘴,又继续说道:“朝廷可根据这两年其在基层位置上所做的事情,所处理百姓事物时的办法举措和效果,看看这个官员的能力究竟如何,有没有堪当重任的能力。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若是连一县之域都治理不好的话,那又如何能够帮助陛下治理天下?是朝廷知其可与不可,此其一利也。而于官员自己来说,让他们在艰苦环境中进行磨练,经风雨、见事面,通过实践锻炼,环境磨练,生活砺练,他们的本领才过硬,才足以应对日后复杂的事务。使官吏提升治理百姓,处理政务之能力,此其二利也。这些直接接触过百姓,深入过民间的官员,日后一旦得到升迁,又或是成为朝廷重臣,那么这些基层工作的经验,就可以使其在帮助君王制定政策的时候,知道如何顺应百姓的需求,如何为百姓谋利。这样一来,避免了君王脱离百姓,不知民间疾苦,发出不利于百姓的旨意,来。而朝廷颁布的政令,都是对百姓有益的,百姓自然就会对朝廷,对君王忠心耿耿了。使朝廷不失百姓之心,使百姓不改忠心之志,此其三利也!”

    李世民越往下听,眼中便越来越加明亮。待听到夏鸿升说完三个利处,更是眼里面明晃晃了起来,透着一股兴奋之色。

    “不错,若是朝臣们都接触百姓,都亲身深入过民间,那么就算是皇帝身具宫中,也可以避免其脱离百姓了。”李世民语含激动的说道。

    “让挂职锻炼成为升迁的一个信号,那么百官就不会对朝廷将自己派到基层一事而感到不满了。”夏鸿升笑了起来,继续说道:“还有那些士族举荐的无能亲系之官,借助此法,也可将其剔除朝堂中心,对于朝廷的擎肘,就能少了许多。”

    李世民眼中又是一凝。

    夏鸿升想了想,又说道:“而且,小婿还想斗胆提上一句,胡言乱语,还请岳父大人先行恕罪。”

    “但说无妨!”李世民盯着夏鸿升。

    “若是让储君在即位之前也通过挂职锻炼,有了基层工作之经历的话……”夏鸿升话说了一半,没有说完,只是看着李世民,停下了话头。

    李世民缓缓的深深吸了一口长气,然后沉声接着夏鸿升的话说道:“就可以使得将来的皇帝深知百姓之需,知道民生疾苦,再不会幽居深宫之中,不通天下民事!”

    “而且民间之事,千头万绪,若是能够处理得当,上下皆可满意。那储君登基之后,就不会再不知道如何处理政事,如何协调百官了。”夏鸿升补充道:“小婿以为,此举若是操持得当,大有脾益!”

    李世民凝神思索了起来,指节轻轻叩着桌面,嘴里低声回味着:“经风雨,见世面……在艰苦环境中进行磨练,经风雨,见事面,通过实践锻炼,环境磨练,生活砺练,本领才能过硬……经风雨,见世面……经风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李世民突然坐直了身子,挺直了脊梁,目光灼灼的盯着夏鸿升:“入民间,近百姓,经风雨,见世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便是栽培储君之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