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重生科技狂人 >

第701章

重生科技狂人-第701章

小说: 重生科技狂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为重要的是,像煤、铁这类重要的工业化自然资源,都位于西德境内——早在1951年4月,以法国、西德为代表的西欧六国,签订了《煤钢联营集团条约》,使得引发法德百年冲突的两国边境煤铁资源被置于两国共同参与管理的联合机构之下,结束了两国争端的根源。

反观东德这边,自然资源的储备就拿不出手了,难免在1970年代爆发世界能源危机后,有些先天营养不良,再加上一些人祸,结果被西德越甩越远,时至今日,只能落得一个被对方吞并的下场。

也正是因为这么一通祸害,东德曾经极具代表性的好东西:PRAKTICA——柏卡牌相机、Trabant——拖拉帮轿车,以及猎枪、六分仪、腕表等等,都成了抄底的好目标。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领域,那就是微电子行业,其在东方阵营里,发展水平堪称首屈一指。

从1970年代开始,东德通过对高价从西方获取的计算机产品,进行反向工程,再山寨出类似的产品,销售给本阵营内的伙伴,行业发展速度一度超过了百分之十。

大好形势下,信心膨胀的东德,脑袋一拍,闯进了极其消耗资源投入的芯片制造行业,结果又自导自演了代价昂贵的人祸——同样是40KB的芯片,东德要40马克,而西方仅为1。50马克;同样是256KB的芯片,东德要534马克,而西方仅为4马克。

显而易见,在高科技山寨上尝到甜头的东德,这次不但没赚到钱,反而平白消耗了大量资源,尤其是更为重要的硬通货——要知道,为了维持高福利,东德甚至不惜从西德借了数以亿计的外债。如此的不知深浅,无疑让本来就处于衰退期的国民经济雪上加霜。

现在好了,唐焕亲自出马,直接带着一帮手下,出现在了位于德国东南方、距离德国首都柏林200公里、萨克森自~由州的首府——德累斯顿,展开闪电战式的抄底——他感兴趣的照相机、钟表、微电子、汽车、制药等等,都在这里。

看到本来就无比高调地承认自己是日耳曼姑娘经手人的唐首富,如此杀气腾腾地挥舞着钞票,外界集体失声了好一阵子——这是什么习惯啊,一旦被惹毛了,就是一掷千金地买买买,搞得原来有意向的收购者叫苦不迭。

看着统一后的德国心里泛酸的英国媒体。不无幸灾乐祸地指点道:这是好事啊,唐的那种化腐朽为神奇的经营能力有目共睹,你们背上的东德包袱,也能减轻一些了。估计很快,那些被看上的企业,就和我们的捷豹一样,都打上了首富先生的印章。

法国媒体也发出类似的论调——被全球首富看上了,你们确实有福了。

西德那些具有同样志向的抄底者,火急火燎地跳脚大骂——他要是收破烂,那才叫有福气;如此竟挑可口的东西下嘴,那叫做资本掠夺!

与商界手忙脚乱、气急败坏的噪音一片相比,德国政界的反应倒是非常淡定。

在两德统一的进程当中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也对欧盟一体化十分热衷的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就曾经表态——德国当然敞开怀抱欢迎像唐这样有实力的投资者。

说到底,屁股决定脑子,政客和商人的立场,总是不同的。

西德吞并东德,完成两德统一,绝对属于一个伟大的政绩,但西德纵然是当今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接受东德这个沉重包袱也有些吃力。

盖因,在两德统一前,东德和西德的差距实在太明显了。

同样列举数字:东德GDP总量不到西德的百分之十四,劳动生产率仅为西德的百分之三十,进出口贸易只有西德的十分之一,科技水平落后于西德20年,并欠下210亿美元的外债。

在这种情况下,东德和西德的货币含金量,孰轻孰重,可想而知。而东德工人的平均月工资收入为1270东德马克,西德则为3850西德马克,就算按照1:1的比率进行计算,东德的平均月工资水平也只及西德的三分之一。

由于种种原因,两德统一的形式,是西德吞并东德,而非在两德的基础上,对等地诞生一个全新的德国,由此导致,东德再向往西德的发达,眼巴巴地急着卖身,也难免产生失落情绪。

为了减少诸如此类的无形阻力,赫尔穆特·科尔顶着联邦银行的巨大压力,通过了在工资、收入、房租以及退休金领域,使东德马克按照1:1的比例兑换西德马克的决定。

简而言之,两德统一的风光下,水深着呢。

首富先生愿意砸美元进来,那谁也别去惹他——赫尔穆特·科尔还特意卖给唐焕一个好,给和自己关系密切的《图片报》老板打了招呼,那些无聊的八卦,还是不要追了吧。



第0853章欧洲之门

大章先发前半部分,明天早上发全文。已经打开本章节的起_点或Q_Q手机客户端,到时候可以在目录界面长按这一章节名,重新下载即可。

……

当初,恩斯特·阿贝在完全得到蔡司后,之所以成立卡尔·蔡司基金会。再通过这个机构来控制蔡司,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公司不落入他人之手。

蔡司的历史长达100多年,经历了包括被一分为二在内的等等诸多风雨,而卡尔·蔡司基金会一直都很好地担负着自己的使命。

现在,唐首富盛气凌人地发出全面收购的暗示,卡尔·蔡司基金会当然不愿意——我们没病没灾的,日子过得那么滋润,为什么委身与你?统一大业更没必要假人之手了。

只不过,蔡司AG在收购蔡司·耶拿的问题上,确实有些想当然了,结果被唐焕钻了空子。

无奈之下,蔡司AG只好发动人脉,试图让首富先生主动打消收购蔡司·耶拿的念头,甚至惊动了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其婉转地劝说道:“蔡司算得上德国的一个标志了,唐还是成人之美吧。”

唐焕哈哈一笑,“既然总理阁下都开口了,当然没有问题了——只要蔡司AG能够取代蔡司·耶拿对我的信任,不就行了。”

蔡司AG也明白,唐首富的这个表态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了,想要吞并蔡司·耶拿,完成统一蔡司,还要靠自己的硬实力。

但讽刺的地方就在于,蔡司·耶拿是东德最大企业集团之一,员工数量远超蔡司AG这个正经八百的高科技公司,当对方代表劈头盖脸地首先咬住裁员问题时,蔡司AG当时就理屈词穷了。

这个矛盾一旦被摆在桌面上,就成了一个死结。盖因不管蔡司AG的统一情怀如何美好感人,它都毫无选择地必须裁员,而牺牲品只能是蔡司·耶拿。

反观首富先生给出的解决方案,没什么稀奇之处,就是加大在德累斯顿的投资,帮助安排蔡司·耶拿的冗员。

唐焕这个大魔王,横在蔡司AG和蔡司·耶拿中间,硬生生地妨碍人家两口子破镜重圆的“罪行”,自然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相关的议论也都集中在,他不惜投入地做这个恶人的原因所在。

知根知底的美国观众家,首先给出的一个最广为认可的权威解释,即方圆电脑公司通过一系列收购,其麾下新兴的医学成像部门初步成型;而唐焕试图抓住眼前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再从格局已成的传统领域,拉来一个奥援。

事实上,如果不能站在更高的地方俯瞰,外界的猜测就免不了有失偏颇——增强方圆电脑公司医学成像部门在专业领域的实力,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当传统光学和最先进的数字技术结合后,所产生出来的价值,原本时空里十几年后手机人手一台的用户都明白。

除此之外,唐焕咬着蔡司·耶拿不放,还有着更多的目的——除了壮大自己,削弱了蔡司的实力之外,无形当中也是继锂电池之后,再次截胡了索尼。

还有不容忽视的一点,那就是,唐焕在德累斯顿堪称义薄云天的所作所为,对于已经彻底崩了盘的原东方阵营各国,树立了一个值得信任的典范。

不管外界能够领会多少其中三味,唐焕坏人姻缘的把戏,确实足够精彩,让旁观者看得捧腹不已。

蔡司AG没有唐首富的气魄和能力,只能哭丧着脸找德国政_府,希望其可以协助自己,打造一个类似唐焕那样的冗员安顿方案,可德国政_府要照顾原东德地区的考量多着呢,哪敢贸然答应。

正在扯皮之间,现在就已经吃不饱饭的蔡司·耶拿,不耐烦地表态了——你们用不着惺惺作态了,我们已经决定和更坦率的唐合作了。

至此,蔡司的统一大业,彻底成了镜花水月。而为了兑现自己关于人员安顿方面的承诺,唐焕亲自坐镇德累斯顿,以督促落实情况。

与此同时,首富先生还有闲暇过问英国的丽的在线向德国扩张的进展——互联网在线服务领域,英国有丽的在线,法国有MiniTel,可德国这个欧洲发动机却一直拿不出像样的类似成果,那这个空白,丽的在线只好当仁不让了。

唐焕掀起的ADSL和ISDN技术之争,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了,但欧洲显然希望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标准,故而一直在坚持ISDN,甚至像西德邮政这样的公司,已经大范围开始升级局端系统了。

不管网络底层物理架构是ADSL还是ISDN,对于在线服务而言都是透明的,网络越发达,在线服务越便利。丽的在线登陆德国,可谓来的正是时候。

首富先生在德国这一通泰山压顶地撒钱,砸得日耳曼战车也不由得嘎吱作响,以至于施特菲·格拉芙未婚先孕这件事,也从丑闻变成了趣闻。

没节操的媒体,甚至还做了一个所谓的调查,结果是,超过八成的德国人认为,唐焕的挺身而出,非常有担当,因此施特菲·格拉芙的将来应该是具备美好保障的。

最夸张的是,有名美女主持人在电视节目里直接表示,自己非常羡慕施特菲·格拉芙,也愿意为唐焕生孩子。

此言一出,果然引发轰动,有好事者专门跑到德累斯顿,想要打听首富先生听后的反应,但唐焕已经动身去西班牙了。

……

为了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复国,给美国大兵们凑足军费,是一个必备的条件。

当1986年确定1992年的夏季奥运会在巴塞罗那举行后,科威特投资局便开始在西班牙大举投资——砸了25亿美元,用于企业兼并重组;砸了18亿美元用于各类项目建设,着实帮了一把西班牙繁荣经济。

到了现在,筹集军费自然成了当务之急,这些投资不可避免地都成了变现的对象。

科威特王室便再次通知了首富先生——这回你看看还有什么东西合眼缘,继续友情价。

还别说,仅仅扫了几眼材料,唐焕就相中了位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根据科威特投资局的英文名字——Kuwait_Investment_Office命名为“KIO塔”的一个地产开发项目。

这个在建的双子办公大楼,高114米,总计26层,由美国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和约翰·伯奇设计。

KIO塔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就在于,两座建筑物相向各自倾斜15度角,好像一座不封顶的拱门,吞吐着下面川流不息的车辆,气势宏伟,十分壮观,进而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倾斜的摩天大楼。

……

以下是防D部分,明天早上更新过来,直接忽略掉吧。

……

在这种划时代的显微镜创造出来后不久后的1888年,卡尔·蔡司去世。其在遗嘱中将股权转移给儿子Roderick——洛迪里克。洛迪里克又将股权出售给恩斯特·阿贝,后者在1889年,成立卡尔·蔡司基金会。再通过这个机构成立了一个新的集团,做为蔡司一系工厂的所有者。

随着显微镜产品的大获成功,蔡司的产品线自然而然地延伸到了照相机、望远镜等相关领域,进而成为战争不断的时代背景下军方的宠儿,为德军生产各种军用光学产品,比如陆军和海军的望远镜、测距仪以及射击瞄准具,空军使用的轰炸瞄准具等。为了防止生产厂家位置暴露。蔡司在二战时期还使用了blc这个产品代码。

1935年,蔡司改良英国哈咯得·丹尼斯·泰勒的抗反光涂膜配方,应用到德军的军用瞄准镜、测距仪上后,镜片不会因为反光而暴露位置。这就是举世闻名的T镀膜,其也成为二战时期德军的重要科技机密。

正是因为这种无法取代的技术和产品先进性,蔡司成为交战双方重点关注的对象。

虽然美国早和苏联在雅尔塔密约当中谈好了分割德国的条件,位于东德耶拿的蔡司,应该由苏军占领,但乔治·巴顿的第三军团,还是越界侵入了该地区和蔡司公司的工厂所在地——德累斯顿,以“协助”为名,把一些技术人员和设备,以最快的速度,连夜卷走,移转到盟军的属地——西德。

其中,被胁迫来的126名科学家与工程师,安顿在美国占领区的奥伯科亨,蔡司的管理层和顶层控制机构——卡尔·蔡司基金会,则被移到美国占领区的斯图加特,从而最终形成今日的蔡司AG。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