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重生科技狂人 >

第475章

重生科技狂人-第475章

小说: 重生科技狂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一些实力强大的厂商陆续推出自己的数字视频初步解决方案的同时,非线性剪辑领域也同样出现了堪称标志性的进展。

其中一个引人瞩目的成果来自乔治·卢卡斯的卢卡斯影业有限公司,它有一个名叫EditDroid——剪辑机器人的系统,用尺码和12吋黑胶唱片相近,表面和音乐光盘类似的激光影碟,以及数据库。再配合其它手段,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非线性剪辑功能。

成立于1922年的NationalAssociationofBroadcasters——全美广播事业者联盟,在今年四月召开了NAB年会,同时主办世界规模最大的广电仪器展览——“NAB展”。

EditDroid和另外一个竞争对手MontagePictureProcessor——蒙太奇画面处理器,同时登台亮相,引发了不小的关注,

事实上,这些解决方案很难商业化为成熟的产品,因为其都属于用“土法炼钢”的方式弄出来的非通用解决方案。

在唐焕看来,这些数字视频和非线性剪辑领域的先行者当中,传统厂商虽然拥有技术实力,但却少了几分创造灵性;而像乔治·卢卡斯这些来自第一线的用户,倒是有了创造灵性,从而自发地展开研发,可又不具备足够雄厚的技术实力。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他们兼具技术实力和创造灵性,也未必赶得上还有行业眼光和资源整合优势的唐焕。

不管是数字视频,还是非线性剪辑,都需要结合多方面的成果,才能进入实用阶段。其在原本时空里是被动地自然发展;而现在则是被唐焕凭借这几年快速积累起来的资源提前催发。

就拿负责视频采集环节的DVHS摄像机来讲,其镜头和成像器部分,与其它类别的摄像机差别不大,但在记录器部分上就凝结了模拟数字转换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即时无损压缩、录像带格式等等的技术成果。

如果采集来的数字视频信息未加压缩的话,那么码率将会达到173Mbit/sec,也就是21。625MB/s。

由此可见,为了把数据存储到94分钟的DVHS录像带上,并为接下来的后期处理做准备,这些元素当中,任何一个都不可或缺。

而同时提供数字视频和非线性剪辑功能的Digital1系统,就更集大成于一身了,其相当于一台极其复杂的方圆服务器,被唐焕赋予了很多高端的微型计算机系统技术。

比如说系统总线,Digital1采用了方圆电脑最新设计的InterconnectStandardArchitecture——互联标准架构即ISA的32位版本ISA32。

方圆电脑架构的系统总线,正式始于二代方圆个人电脑,甚至还和同期研发的IBMPC的系统总线在缩写名字上撞了车,后者叫做IndustryStandardArchitecture——工业标准结构,简称也是ISA。

做为商战的一部分,两家公司没少在专利上互吐口水,最后由于“互联标准架构”面世较早,蓝色巨人便悻悻地放弃了“工业标准结构”的名称,在下一代的IBMPC/XT中直接叫做XT总线,目前的主打机型IBMPC/AT中,也顺势叫做AT总线。

“互联标准架构”和“工业标准结构”除了总线简称相同之外,在技术规格上也有一些类似之处,比如最初的版本,宽度都是八位,频率也和CPU的运行频率相同。

但两者差别也挺明显的,“互联标准架构”支持一定程度的“即插即用”,而“工业标准结构”就不具备这个特性了。

另外,由于IBMPC使用的CPU是4。77MHz的Intel8088,因此“工业标准结构”的频率也是4。77MHz,进而总线带宽为4。77MHz*8位/8=4。77MB/s。

而二代方圆个人电脑使用的CPU是8MHz的Intel8088和MC68000,以及12。5MHz的MC68000等,所以总线带宽至少为8MHz*8位/8=8MB/s

这个差距不可忽视,因为调制解调器、网卡、声卡、显卡等扩展卡所连接的插槽,其另一头就是连接在系统总线上,进而对网络应用程序、游戏等软件的运行,有着明显的性能提升。

到了三代方圆个人电脑时代,“互联标准架构”和IBM的XT总线、AT总线就越发渐行渐远了,盖因其进一步完善了“即插即用”功能,以及推出了16位版本的ISA16。

这也就意味着,在总线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数据吞吐量翻了一番,也就是计算机性能增加了一倍。

由于成本的制约,ISA16在方圆个人电脑产品线上应用有限,其大展身手的领域是方圆工作站和方圆服务器。

在完全32位的四代方圆个人电脑来临之际,做为技术预备的一个环节,ISA总线也提前一步进化到了32位的版本——ISA32,并首先部署到高端产品线上的方圆服务器和方圆工作站当中。

ISA32有不少变化之处,比如除了数据宽度提升到32位,从而总线吞吐量至少比ISA16翻一倍之外,它的运行频率也不再和速度越来越快的CPU保持同步。

换而言之,“倍频”的机制被引入了进来。

CPU和搭载内存控制器的北桥之间的总线,称为FrontSideBus——前端总线即FSB。

从现在开始,ISA32和CPU的运行频率被FSB分割开来,CPU的速度由FSB和倍频决定,而ISA32则和FSB挂钩。

Digital1系统里就是这样的情况,其搭载的RISC架构处理器Holder,运行频率是40MHz,倍频为2,FSB和ISA32总线都是20MHz,总线带宽因此达到了20MHz*32位/8=80MB/s,从而为数字视频处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Holder处理器、ISA32总线、大容量内存、专门负责硬件编码解码的数字信号处理器,以及其它芯片,只是保证了Digital1系统具备足够强劲的性能,以处理庞大的数据流。

不过,还有一个容易产生瓶颈的地方也需要处理,那就是硬盘、CD驱动器、DVHS录像带这些机械式的外部存储设备,不能拖了已经准备就绪的高速电子设备的后腿。

Digital1所使用的硬盘,是日本富士通制造的10。5英吋硬盘,唐焕拿过来又加入了不少自己的技术,从而形成了一套可提供容量高达1338MB的企业级存储系统。

其中,最主要的技术有两项,一个是RedundantArrayofIndependentDisks——独立硬盘冗余阵列即RAID,另一个是SmallputerSystem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即SCSI。

顾名思义,RAID就是用控制器把多块硬盘连接到一起,从而在容量、速度、安全性上提供更好的指标,Digital1系统的1。338GB硬盘容量便是一个很好的应用实例。

光有“大肚量”不行,还必须要有足够的数据传输速度。SCSI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

它是一种用于计算机和硬盘、软驱、光驱、打印机、扫描仪等周边设备之间的系统级接口标准,其定义了一套命令和通讯协议,通过独立处理器进行数据传输,具有速度快而稳定、CPU占用率低等等优点。

事实上,这些技术早就在高端领域的方圆服务器、方圆工作站上应用了,要不然其凭什么对IBM的大型机、DEC的小型机发起势头凶猛的挑战?

目前,SCSI标准就已经进化到了第二版的SCSI2,相比于SCSI1,各项指标增倍,可同时连接16个外部设备,数据宽度16位,频率10MHz,从而提供的数据吞吐量达到了10MHz*16位/8=20MB/s。

而带宽达到了80MB/s的ISA32总线,也为SCSI2提供了施展拳脚的足够空间。

在Digital1这个性能强劲的硬件平台上,运行着方圆电脑体系中最强大、最稳定的操作系统万象,它可以无缝地驱动各种硬编码、硬解码处理芯片,为视频处理软件提供最佳的实时响应性能。

当然了,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也不可缺少,电视台里的编导完全可以仅凭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需要,通过鼠标进行直观的操作。

数字视频是非线性编辑的基础,有了它便可以通过直接输入时间码或者其它描述性元数据,访问到任何视频帧,而非必须通过观看整个片段来寻找想要的视频帧。

这其中会牵扯到一个“随机访问”的机制,内存、硬盘、光盘都可以做到“随机访问”,而录像带则属于“顺序访问”。

好在,相比于那些非数字存储的录像带格式,DVHS录像带在进行数据检索的时候,也能够在速度上从时间码等描述性元数据得到增益。

通过使用Adobe的视频处理软件,进行非线性剪辑后,节目成品按照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发布的BT。601标准,以NTSC制式的720×486或者PAL制式的720×576分辨率,存储到廉价的录像带或者有些小贵的光盘上。

不过后者有一个明显的好处,那就是视频可以完全地“随机访问”而不用受限于“顺序访问”了。

这个机制,显然能给电视台的节目播放带来极大的灵活性。

奥运会期间,观众当然希望可以及时地观看到当天都有哪些运动员夺得了金牌,以及各种精彩的瞬间,节目的剪辑工作量可想而知。

另外,洛杉矶所在的美国西部,和传统意义上的政_治、经济中心——美国东部,大概差着4个小时左右的时差。

这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全国范围的各大美国电视网,如何把节目第一时间呈现到观众眼前。

显而易见,在Digital1系统的支持下,有线电视新闻网做到了比所有同行都快一步。虽然大家一样熬夜加班地赶节目带子,但有线电视新闻网在速度、质量上就有了优势。

就像卡尔·刘易斯夺得四块奥运田径金牌后,有线电视新闻网最先推出了他从出道到现在的回顾,借助视频编辑软件所提供的特效,再配上气势磅薄的背景音乐,整个节目堪称一个好莱坞大片,给所有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线电视新闻网的奥运会电视转播质量,绝对是世界第一,其它电视机构被无奈地抢了风头之后,自然纷纷派出探马,寻找其致胜的奥妙所在。

最后在奥运会结束之际,被全美广播事业者联盟评价为技术和艺术的狂热结合产品——Digital1系统,呈现在他们面前。

见猎心喜之下,不差钱的各大电视机构纷纷问价,如何才能入手一套Digital1系统?

唐焕给出的答案是50万美元起,随着配置的不同,Digital1系统的成本弹性还是很大的。

另外,从提供视频非线性剪辑功能的Digital1系统上,可以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衍生出来一套专门进行音频非线性剪辑功能的产品,供电台使用,售价当然也会随之低一些。

第0595章两个匮乏和一个渗透

Digital1系统在得到各大电视机构这一用户层面的热情追逐的同时,也在IT业界产生了巨大的轰动。

首先,方圆电脑架构的价值和前景再一次得到了验证,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这个联盟里所有成员的信心。

可以说,从方圆个人电脑,到方圆工作站、方圆服务器,整个产品线在技术上有着浑然天成的一脉相传。

这个弹性机制,给长期在方圆个人电脑上耕耘的老资格联盟成员,提供了一个进军利润更大的高端应用领域的机会,姑且可以称之为有了一个盼头;而对那些诸如传统家电企业之类的新成员来讲,组件化程度日益完善的方圆个人电脑所带来的相对低门槛,正好满足快速扩展自身已有品牌的需要。

就拿惠普来讲,其制造的方圆个人电脑兼容机,做为已有IT解决方案的廉价终端,很好地填补了低端产品线的空白;当看到方圆工作站和DEC小型机竞争得有声有色后,它也动了尝试的心思。

三星电子是第二种情况的成功例子,方圆个人电脑的生产制造对它而言难度不高,正好让自己的品牌从家电行业,迅速进入计算机领域,沾沾高科技的仙气。

其次,在技术上集大成于一身的Digital1系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IT解决方案,为业界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更快的处理器性能、更大的存储器容量、更强的软件功能,就是应该这个样子!

最后,Digital1系统给产业格局带来了一些潜移默化、但却不可忽视的影响。

比如RISC领域,Holder处理器已经成为最成功的代表,其另外一个变体“易鹏”,正以许可证的形式,在亚洲的日本、新加坡等地区大范围应用,并顺理成章地被唐焕介绍进了中国。

IBM绝对是RISC的先行者了,1970年代的IBM801项目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蓝色巨人直到现在也没能像唐焕这样用RISC处理器发大财。

斯坦福大学的约翰·轩尼诗团队,早在1981便设计出了MIPS。原本时空里21世纪的“龙芯”,就是根据它的授权设计出来的。可MIPS目前也没有产生实际的商业利润。

只有唐焕的Holder处理器,在方圆工作站、方圆服务器,乃至方圆超级计算机上大展拳脚,成为商业应用的典范。

这个成功进一步刺激了RISC的研发热潮,大大小小的公司纷纷推出了自己的计划,比如目前用摩托罗拉的处理器M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