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重生科技狂人 >

第254章

重生科技狂人-第254章

小说: 重生科技狂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二代方圆电脑的硬件架构比一代方圆电脑复杂得太多了,比如主板上的南桥和北桥芯片,直接封装了Intel8086和MC68000两种不同架构CPU的差异,对外提供相同的接口。

唐焕既然打算只开放Intel8086分支的授权,那么肯定要在南桥和北桥芯片上进行限制,索尼自然想要尽快了解到其中的奥妙。

唐焕计划在不久后召开一个方圆电脑架构标准会议,来阐述兼容机的规范,索尼既然如此急切,他倒不介意让对方提早知道一些消息,权当是态度端正的福利了。

飞利浦方面也别有所图,为的是自家半导体设备部门的光刻机,其属于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核心设备,唐焕在法国的Fab1晶圆工厂,便是全部使用了它。

但唐焕对Fab1的1。5微米工艺制程并不满足,正在积极谋求1微米的解决方案。

做为参与的一方,飞利浦在研发资金投入方面有点扛不住了,可他又想保持技术优势,于是打算把财务风险往唐焕这边转嫁一下。

搞清楚对方的如意算盘后,唐焕不禁所有所思。

飞利浦公司的历史上,有些投资领域发散得十分厉害。

比如1930年代,飞利浦认为在一些电力条件欠佳的地区提供发电机,会有助于电子管收音机的销售,于是他们开始研发斯特林发动机。

等到了1950年代,时过境迁,不说电力行业发展如何,仅仅是收音机便进入了晶体管时代,电源问题没有前代产品那么突出了,而飞利浦在斯特林发动机上的研发成果,在市场上已经没有太大优势了。

好在这项研究积累下来的专利还可以授权卖钱,能捞回来一些老本。

飞利浦在光刻机方面的投资,也有点偏离主营业务太远。

原本时空里,飞利浦在1984年把这个半导体设备部门分拆了出去,独立组成一家公司,取名ASML——阿斯麦,结果发展的很好,在世界同类产品中有百分之九十的市场占有率,远远地甩开了日本的竞争对手尼康和佳能。

光刻机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品,一台新设备动辄就要3000至5000万美元,但研发周期长、投入资金大。

阿斯麦为了分摊风险,就是让英特尔、台积电、三星购入自家的股份,然后伸手要对方追加数以亿计的研发资金。

没想到,荷兰人把这个招数提前几十年用上了,可仔细算一下,倒也未必会吃亏。

经过讨论之后,已经有分拆这个光刻机部门想法的飞利浦,通过可转换债券这个最划算的方式,从唐焕这里要到了钱。

三方各自达到目的之后,便无心继续在玛歌酒庄附庸风雅了,索尼和飞利浦的人相继离去,唐焕也打算启程回美国。

临走之前,唐焕又看了看自己的混血儿双胞胎儿子,这对兄弟正被苏菲和莫妮卡,一人抱一个地玩耍呢。

如今,凭借电影《第一次接触》一举成名的苏菲,是法国炙手可热的玉女明星,正在准备拍摄这部成名作的续集。

莫妮卡则在利用假期学习表演,好迎接唐焕安排的《007》邦女郎角色的挑战。

这位意大利美少女的压力其实挺大的,毕竟已经有了苏菲这个标杆可供参考,而那个偶尔露面的网球小萝莉格拉芙,按照目前的积分成绩来看,明年就有资格转入职业比赛了。

可下一部《007》上映的时间,按照惯例是后年。

莫妮卡在唐焕顺手一路划拉来的三张未来明星名片里,年纪最长,出成绩却要最晚,心里不患得患失才奇怪呢。

唐焕一直通过书信和莫妮卡保持联系,自然清楚她的心理活动,于是便在逗弄双胞胎的时候,随口安抚了几句,少女则垂着头、红着脸、默默地听着。

克里斯蒂娜这个兼职经纪人,对苏菲和莫妮卡的调_教还是很到位的,居家旅行也把她们叫来了,而两个女孩子对待两个婴儿也是发自真心的喜爱,女船王的驭下功夫,明显见长了。

……

硅谷一号经停纽约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麻烦,联邦政_府机场的大量航管人员由于薪资问题和工作环境的争议,在飞航管制员工会的领导下,正罢工呢。

里根的态度非常强硬,依照事先声明的警告,开除了所有参与罢工的航管人员。

要知道,这个工会是1980年大选中,少数支持里根的两个工会当中的一个,总统如今的翻脸无情,顿时在政_治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场纷扰来得急,去得快,唐焕倒是受益,可以起航回旧金山了。

事实上,里根的经济政策,效果已经开始显现,但不是好转,而是恶化。

为了终结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货币供应的措施,使美国的经济开始急剧地衰退。

在原本时空里,这个趋势会在1982年11月降到谷底,衰退程度几乎打破了大萧条的纪录。

在历经了1981年到1982年的衰退后,美国经济于1983年开始了戏剧性的茁壮复苏。

正如里根在演讲当中谈到经济时的说法:“经济的衰退是指你的邻居失了业,经济萧条则是指你也失了业。”

现实还真是死道友不死贫道,在经济整体低迷的大局势下,硅谷的企业却红红火火。

就像原本时空里次贷危机之后的几年,美国民众大声疾呼日子不好过,但像华尔街以及苹果之类的大公司,却赚得盘满钵溢。

这种不平衡的程度,现在同样很严重,不过唐焕却可以利用联邦紧缩货币供应、市场缺钱的大背景,通过债券接触某些他看来有特殊价值的小公司。

虽然错过了他们当初创立时融资的机会。但可以通过债务关系补回来。

至少目前看来,效果还不错。

不过,唐焕一到旧金山,就被唐文茂泼了一盆冷水,在接触从雅达利出走的著名工程师JayMiner——杰?迈纳的公司的时候,这个招数被雅达利破坏掉而失败了,对方游说的借口则是最近个人电脑销售商puterLand——计算机园地的那张债券所引发的资本风波。

详细说起来,计算机园地的创始人WilliamMillard——威廉?米勒德,纯粹是倒霉催的。

早在1976年初,他向马里纳公司借了一笔25万美元的贷款,并签下了附加条款,就此埋下了祸根。

如今,有心人买来了这张债券,要求执行附加条款,直接分掉计算机园地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威廉?米勒德当然不甘心就范,于是便闹上了法庭,让业内为之哗然。

第0327章敢跟我比有钱

事实上,从在硅谷的资历来讲,今年将近五十岁的威廉?米勒德,绝对属于个人电脑领域的元老级人物,靠着文字处理软件WordStar发财的西摩?鲁宾斯坦,当初就是他手下的一名经理。

威廉?米勒德出身于推销员,原本为IBM工作,后来担任旧金山地区数据处理业务的负责人,从而有机会和各种大型机、小型机公司打交道,积累下了自立门户所必备的行业经验。

在自己创办的第一个公司SystemsDynamics破产后;威廉?米勒德于1973年成立了IMSAssociates公司;提供咨询服务。

结果他赶上了一波好行情,爱德华?罗伯茨的MITS公司推出了市场价格可以接受的微型计算机Altair,揭开了个人电脑发展的真正序幕。

威廉?米勒德抓住了这个机遇,模仿Altair研发了着名的个人电脑IMSAI8080。

为了打造一套忠心无二的班底,威廉?米勒德鼓励部下去参加ErhardSeminarsTraining——埃哈德研修班的培训,其内容实质就是教会学员“自助”,让内心强大起来,应该算是一种成功学吧。

当时,不少好莱坞明星、商界名流,都被这个埃哈德研修班洗脑过,因此其名头颇为响亮。

包括桀骜不驯的西摩?鲁宾斯坦在内的诸多IMSAI员工,自然也都毫无心理负担地投入了进去。

而这些毕业生基本上都具备一个特质,即不愿意轻易承认某事无法完成或者某个目标不可能达到,换而言之,鼓吹超越自我、创造奇迹。

于是乎,以威廉?米勒德为中心,一个非同寻常的营运团队形成了,整个IMSAI从上到下只有一个意志。即使威廉?米勒德不在公司坐镇,也不受影响。

爱德华?罗伯茨的MITS公司以产品为导向,工程师们整天关注的是个人电脑可以提供哪些激动人心的新功能;而威廉?米勒德的IMSAI公司,则是以市场为导向,营销人员在意的是销售报表上的大数字。

显而易见,这些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IMSAI推销员更为专业,很快后来居上,山寨机IMSAI的风头盖过了正品Altair。

不管个人电脑被爱好者如何奉若神明,其硬件生产,和其它产品一样,遵循传统的零件采购、工厂制造等等环节。

这和唐焕捞第一桶金编写电子表格软件CGrid大不一样,他找一台个人电脑,少睡点觉拼进度,多喝些水垫肚子,便可以不人道地极限压低成本,熬过困难期,而IMSAI的初期运转则离不开真金白银的实际支撑。

眼见现金流告急,而市场前景如此看好,威廉?米勒德便向马里纳公司借来了一笔钱,但对方附加上了一个条件,即这张债券可以转成IMSAI公司、或者威廉?米勒德的控股公司、以及任何威廉?米勒德可能兴办的公司的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IMSAI趁势而起,和MITS成了个人电脑发展第一阶段的双雄。

但IMSAI过于强调行销而忽视了硬件,逐渐败坏了口碑,遭到了用户和销售商的唾弃;MITS虽然重视技术投入,可此时的个人电脑技术门槛太低,很快就被前仆后继的模仿者淹没了。

最终,IMSAI和MITS都成了昙花一现,前者破产,后者变卖,个人电脑发展进入了苹果、唐迪、康懋达领军的第二阶段。

相比于MITS的创始人爱德华?罗伯茨拿着出售公司的200万美元所得,去做无忧无虑的农场主,威廉?米勒德早在IMSAI情况不妙之前,便把精力转移到了1976年成立的个人电脑销售连锁店计算机园地,并迎来了个人事业的第二个高峰。

唐焕买来的RadioShack,网络更大,但它的经营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电脑,风格比较稳健。

计算机园地继续秉承威廉?米勒德激进的行销策略,通过加盟店,扩张极其迅猛。

唐焕所推出的二代方圆电脑,将个人电脑发展带到了采用16位CPU的第三阶段。

迅速跟进的IBMPC,总共设有三家特许经销商,计算机园地便是其中之一。

按照历史轨迹发展,计算机园地的销售额会在1982年,也就是明年,达到4亿美元,1984年更是达到了10亿美元。

可就是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个人电脑行业元老级人物,却在好日子来临之时,被意图染指计算机园地股份的人盯上不放了。

据说,这次的硅谷恩怨,是由一位名叫马丁?穆苏梅的计算机园地前雇员,在被公司解雇后挑起的。

这位狠人结识了加州的一个叫做安德里盖托的富商,不但把自己所拥有的百分之一计算机园地股份卖给了对方,还说出了早年威廉?米勒德和马里纳公司之间债务的秘事。

不得不说,这二位投机之心真的很强大,他们专门合伙组成了一家名叫迈克罗—维斯特的公司,不动声色地以30万美元的价格,从马里纳公司买下了威廉?米勒德的那张借据。

这家敲竹杠公司掐算着债务时间,眼见时机成熟了,最近便将准备把借据换成计算机园地公司百分之二十股份的意向通知了威廉?米勒德。

现在计算机园地得到了数家个人电脑的特许经营权,店面扩展到数百家,可谓生意红红火火、发展蒸蒸日上,换成谁也不会甘心让当年的25万美元债券,换走眼下百分之二十的家业。

拒不同意的威廉?米勒德,认为这个借据是不可以从马里纳公司转让出来的,并且争辩说,当年IMSAI百分之二十的所有权,并不构成现在计算机园地公司对应比例的股份。

在唐焕看来,威廉?米勒德当年签下的这张借据,就是一张名副其实的可转换债券,迈克罗—维斯特公司专门为此成立,明显就是想要特意钻这个空子,狠狠地发上一笔横财。

这样的对手最难缠了,毕竟计算机园地是一家拥有正规业务的公司,经营生意才是本行,和这种有备而来的无赖耗不起。

原本时空里的结局也是如此,这场官司纠缠了4年,最终迈克罗—维斯特公司大获全胜,敲竹杠成功,而威廉?米勒德则彻底失败,计算机园地不仅花掉了300万的诉讼费,交出了公司百分之二十的股份,还被法院裁定支付超过1。41亿美元的赔偿金。

自此,计算机园地损失惨重,威廉?米勒德商业声誉一落千丈。

最后,他不得不退出计算机园地,将剩余股份卖了两亿美元,彻底避开公众视野,和MITS创始人爱德华?罗伯茨当年的归隐田园类似,去了远离美国本土的太平洋中的塞班岛。

对于威廉?米勒德现在的反抗,唐焕感觉有些徒劳,毕竟这笔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