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绿岛晨光 >

第195章

绿岛晨光-第195章

小说: 绿岛晨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大江无声地嗤笑了一句,拎上行李快步离开,他和阿拉尔是认识的,但阿拉尔是支持托伦的,现在并不是见面的好时候。

  或许是形色匆匆,他并没有发现在人群中,几个看热闹的人掀开了衣服,金属的光泽一闪而逝。


第232章 代号病毒(二)

  病毒行动是德克。刘易斯接手毛利东征特遣队之后为自己和队友量身定做的行动计划,整个计划的构思超过20天,实际设计就是在进入墨西哥城之前的那一天。

  说实话,华夏和毛利的先征本身就是两者和同盟相比实际弱势的产物。

  华夏的西征动用了浮屠两个旅近6000人,目标却包括整个非洲、地中海联盟和高加索联盟的传统领地,还必须攻克塔里木军区,继而穿越方舟的控制范围才能到达,这样的战术目的仅以6000浮屠,没有补给没有辅助增援根本不可能达成,毛利的东征也一样,800余人就攻克整个美洲和整个格林尼治的计划就不是智力正常的人会去幻想的。

  先征的目的在扰,降低对方战备效率,浮动对方军心民心,威胁对方生产补给,打乱对方战役节奏,以及缩减自身的防线长度和双方的战力差距,假如这些目的能达到60%,即便是两支特遣队全军覆没也是物有所值的。

  所以华夏的西征特遣队才会驱赶溃兵去摧毁绿岛,虽然小刘参谋手上没有那头的具体情报和计划,他们大致的行为模式判断起来却不难,接下来溃兵的破坏行为不会被制止,他们甚至会为溃兵创造劫掠和屠杀的条件,方舟西北、地中海和高加索地区必然还有一场腥风血雨在酝酿。

  看来浮屠的人已经全面接管指挥权限了,不然高加索和非洲独立组织的人绝不会认同这样的战术选择。

  而小刘参谋策划的病毒行动归根究底来说和浮屠那些人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他手上的人更少,也没有塔里木这样一个军区可供他击溃而已。

  美洲和格林尼治是第六集团军的地盘,格林尼治人历来没有组建常规军团的经验,自然也就没人寄希望于临时征募的第六集团军能发挥出多少战力。如果说第五集团军是乌合之众,那么第六集团军就是民兵团,美洲的士兵或许更精锐,但他们归并的时间太晚,军械生产表上已经排不下他们的换装需求了,这是毛利上下最庆幸的一件事情。

  第五和第六集团军很弱,可是只要他们存在就会牵扯华夏和毛利大量的精力,毕竟是10万人级别的战斗集团,配上方舟尖端的常规火力足以爆发出巨大的破坏力,所以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让他们不存在。

  说到病毒这种微生物,它最大的特点当然是传播性和攻击性,病毒行动也同样分成两个独立的行动分队。

  传播分队的战场在格林尼治。这里和其他归并的绿岛势力不同,她是真实独立的,实际立国史可以直接追溯到公元时期的撒克逊联合王国,毕竟王室的姓始终是温莎,格林尼治的地理位置也在原本的大伦敦范围内。

  格林尼治人是骄傲的,他们对人类大一统的口号嗤之以鼻,也从没认同过全球人类同盟的统治,暂时的臣服只是因为曾经世界第一的军力一夜之间蒸发而已。

  在格林尼治,复国组织的影响力要远大于新筹建的岛议会和军区指挥部,在社会各界都有充足的支持者和同情者,他们唯一缺乏的只是高端武力。

  总计12支武装小队和8个一阶能力者组成的起源小队足够保护复国组织的核心人物走得更远,说得更多,从而聚集起一支力量,在必要的时候切断对同盟的支持。

  这个时间取决于毛利的需要,格林尼治的精英很务实,知道这个时候为毛利牺牲,绝对能在胜利到来时换来超额的回报。

  任务更重的攻击分队全部留在美洲,总计88支武装小队已经散布在20个绿岛上,从今天开始直到战争结束,刺杀、收买、扶持甚至是摧毁天柱,他们要无所不用其极,只为掀起美洲社会的动荡。

  美洲的政治生态极端复杂,青卫占据领导地位,中间派是他们的合作者,原埃卢尔派系被排挤和打压,元气大伤的安大略派系几乎被民众抛弃,只在雪城一地公开活动。

  这些资料是柯兰告诉小刘参谋的,同时传达的还有一份名单,详细注明了一些政治人物的势力和所在绿岛,大部分备注栏里填写的都是已确认,这当然是毛利的绝密文件。

  青卫在美洲是半公开活动的,这一点对方舟和同盟传统区域来说都显得不可思议,小刘参谋也是到后来才知道这里的青卫也是有苦衷的。

  IC64年4月原美洲联盟第一次内战,6月末第二次内战,9月又发生了第三次内战,埃卢尔的独裁满打满算只持续了6个月时间,从军变到政治分裂再到民众暴动,青卫的势力基本上暴露得干干净净,早就没了秘密行动的基础。

  埃卢尔失势后,他们只能以半公开的方式攫取权利才能保证控制整个美洲的话语权,这也算是迫不得已,不过确实为小刘参谋安排计划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在搅动美洲安宁方面,柯兰和小刘参谋的认识并没有差异,不过柯兰原本的意见是扶持中间派系,催化他们的野心来撬动青卫的基石,这一点刘易斯不赞同。

  中间派系是美洲的政坛常青树,能力者割据的时候他们安心经营议会,埃卢尔独裁的时候他们配合元首巩固权利,内乱的时候他们蛰伏,轮到青卫当家他们又成了这个黑暗势力的合作者。

  不是他们的力量不足,而是小刘根本不敢把和青卫唱对台的艰巨任务交到他们手上,在小刘看来,与其相信他们能成事不如相信自己手上的700个战友能占领全美。

  同样的道理,已经被民众抛起的安大略联盟也不可取,虽说有情报显示他们手上还有两个能力者,可这帮蠢货已经把民众得罪狠了,9月暴乱的屎盆子太大,小刘参谋既没义务帮他们洗澡,也没有时间和兴趣为他们张目。

  如此一来就只能选择埃卢尔派了。

  他们曾经享受过最高权力,所以有欲望;他们正在被排挤,所以有仇恨;他们在军队有自己的支持者,所以有爪牙;他们的领袖在自己的府邸被人压成了肉饼,所以没头脑,多好的合作伙伴啊。

  当然,直接跑过去递拜帖是下下之策,小刘要做的是杀一点人,然后嫁祸到未来的盟友头上,等政治斗争上升到以毁灭身体为目的的程度,救上几个说得上话的。

  没救成也无所谓,说得上话的人选有不少,失败几次也不是不能接受。正所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墨西哥城内城的风景很不错,小刘参谋垂涎已久。

  于是从IC65年10月17日这一天雪城的一声枪响开始,美洲人所深深恐惧的动荡日子又回来了。

  ……

  磁轨车站出口,托比。阿拉尔倒在血泊中抽搐,杀手就在他身边站着,歪歪斜斜地提着枪,一枪一枪地把满匣子子弹全部送进他的身体。有勇气的亲卫已经全部倒在地上了,剩下的全都站在大庭广众下瑟瑟发抖。

  天知道周围有多少狙击手,阿拉尔还在和民众挥手致意,围成一圈的亲卫突然就倒了4个,4只脑袋像熟透的西瓜一样烂了一地。剩下的亲卫也算尽职,护卫圈立刻缩紧,但只要是动过的亲卫都进了第二轮的死亡名单,一共7个。

  民众直到这时候才反应过来,尖叫者、哄跑者交织,只用了不到2分钟就消失在雪城大大小小的道路尽头,雪城民众已经很适应避难了,如此规模的撤离行为居然没有发生踩踏。

  这2分钟是如此漫长,阿拉尔的亲卫,保安公司的保镖,雪城的警察和安大略联盟的接站者,甚至是车站的工作人员,无论你是什么身份,只要敢动上一下就必然会有一枚不知从什么方向飞过来的子弹咬住脑袋,无一幸免。

  杀手就混在民众当中,民众欢呼的时候他不动,民众逃跑的时候他也不动,等到所有留在现场的人都不敢动的时候,他终于动了。

  5分钟后,看到紧急插播新闻后逆着人流赶回现场的李大江只看到一地烂了脑袋的尸体和百余充作人形雕塑的活人,他们还是不敢动,尝试过的人都加入了躺着的行列。

  李大江就在这百来人的注视下翻看了阿拉尔的尸体,身中17枪,没有一枪在要害部位,他是流血流死的,尸体上还有一张素雅的信纸,眷着梅花,上面用西班牙语写着:背叛者的下场。

  警笛声由远及来,李大江叹了口气,压紧渔夫帽,又在那群人的注视下快步离开。

  他不适合出现在美洲,至少在处理完伊思。胡德的事情之前并不适合。

  伊尔法斯特说美洲的一切尽在掌握,看来这话是要打折扣的。可是,就连他都敢于在法诺尔面前说谎了吗?


第233章 代号病毒(三)

  IC65年10月20日,雪城锡拉丘兹大学水生态研究所,这里是青卫在美洲少数没有暴露的秘密据点之一,伊思已经在这里待了半个多月了。

  美洲归并得并不顺利,复杂的政治生态和大量干部的暴露导致青卫在这片大陆上很难获得议会的绝对优势,以至于他们不得不像之前几任控制者那样,继续依靠中间派系。

  只要是政治就不会存在无条件的索求,哪怕是青卫需要中间派的席位也必须给出相应的价码,这个代价很大,大到现在美洲大陆事无巨细都必须靠交易才能获得通过。

  天无二日,美洲是托伦的自留地,

  总是纠结在政治斗争中不可自拔,一个不大的决议都要讨价还价上半天的现状,肯定不符合他的心理预期,第六集团军新驻地的迁延不绝更是触动了这个男人的逆鳞,所以2个多月前,托伦就已经动了让伊思去美洲实地指导分部工作的心思。

  这个情况自然传到了复国组织手里,得到的答复很有趣,复国组织居然舍得放弃这个来之不易的谋主地位,还直言不讳地要求他回国主持大局。

  这大概不是复国组织真正的希望,伊思知道,如今的格林尼治实际是依附在毛利羽翼之下的,所以这必然是毛利的希望。

  终于能回家了。

  松一口气之余,伊思也着实诧异于毛利政府的豁达。

  他看的出来,毛利已经开始明确为战后局势考虑了。

  他不是能力者,以这个时代的惯例,他很难参与到最后的战略定夺当中,至多也不过是提出意见来供将帅们参考斟酌,所以毛利希望把他保护起来,而不是通过让他传达一些似是而非的“高明计谋”来榨干最后一点利用价值。

  换言之,毛利认为一个属于未来的朋友比几场属于当下的胜利更重要。既然这个朋友已经付出劳动,也证明了能力,那么就轮到毛利付出回报的时候了,这个回报不仅在于接应他的人的安全,还在于即将发生的战争中军士的额外伤亡。

  出乎意料,这样一个盛产浪漫和执拗的绿岛居然是等价交换原则的信徒,还是狂信徒。

  于是伊思很愉快地接受了托伦的请托,可谁知道,这样一次将主有心谋主有意的出行居然还是差点夭折。

  不得不说伊思小看了自己。

  美洲很重要,但自从伊思如神助般破开了法诺尔的谋划,把托伦从男二号的尴尬地位中解脱出来后,他在那个团体中的价值就已经远远超出一个后勤和兵员基地的稳定了。

  青卫有个很大的问题,他们不习惯在大局上动脑,反而习惯在智者的谋划下行动,这个坏习惯是法诺尔惯出来的。

  伊思当着所有人的面翻云覆雨,一份招募,一场刺杀,一次示强,一道威胁,每个手段都不出奇,整合到一起后却生生把一局死棋盘活,托伦和他的支持者们早就把这个来自格林尼治的青年法诺尔化了。

  以至于在这个问题上,托伦希望他来美洲是因为信任他的智力,安木罗反对他来美洲也只是担心他的安全,每个人都心怀善意,这才是最棘手的。

  反复又反复地协商,从行止到护卫再到代言人,安木罗就差丢下正在整训的第四集团军和第一集团军亲自跑过来做副官,这可是当年法诺尔的待遇。

  伊思指天发誓绝不抛头露面,更放弃了最适合指挥也同样适合逃跑的墨西哥城,而选择隐居在安大略联盟的根据地雪城,他的出行计划才得以通过。

  那已经是半个月以前的事情了,来接应他的人早就和毛利的东征特遣队一起出发,正在13000公里长的磁轨钢铁骨架上跋涉,也不知道他发出的接头地址有没有传到那个人手里。

  伊思确信自己这些天正在走霉运,接自己回家的人不见踪影,毛利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