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江山国色 >

第510章

江山国色-第510章

小说: 江山国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听了道“你说王君廓继续向三原来与李重九会师?”

杨恭仁跪下道“陛下,微臣认为王君廓重整旗鼓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微臣同样担心,王君廓重整旗鼓后。会来三原前后夹攻我军。不过最少今天是不会,陛下。微臣想请陛下临机决断,不要给赵军以机会。”

李世民听了目光一凛。当下拉住杨恭仁的手道“爱卿说得对,现在朕令你布阵于高陵县一带,掩护住我军后路,无论发生什么都要保住我军至长安的退路,懂了吗?”

杨恭仁抱拳道“陛下,放心,微臣一定竭力而为。”

杨恭仁走后,李世民向长孙无忌道“你说要不要告诉突厥人,赵军已可能迂回我军侧翼的消息?”

长孙无忌面无表情地道“陛下。微臣以为不要告诉。这样能稳定军心。”

李世民道“若不告诉,那你以为统叶护能突破赵军芦苇一带的防御吗?”

长孙无忌道“陛下,统叶护久经沙场,还是有一手的,陛下可以相信,而且微臣猜测统叶护也担心赵军随时可能迂回的,今日必定会全力一战。”

“很好,那么今日就是胜负分晓之时。”

李世民说完走到唐军阵地前沿,视察起赵军大营来。

李世民手指着赵军大营对长孙无忌道“从布阵就可以知道。李重九此人实在是用兵谨慎,你看其军左翼临着一处不知名的村庄,中军主力布阵在三原至高陵县的大道上,扼守交通。不让我军通过,而右翼则是临着一片芦苇地。在大营东西两侧都是山丘,可以防止我军骑兵迂回。”

长孙无忌点点头道“陛下说得极是。不仅是东西布阵赵军有讲究,而从南北来看。你看赵军大营中央,有座山丘微微隆起。其兵马一部分布阵在南坡。可以居高临下可窥探我军一切虚实,而山丘之后却可以埋伏兵马,不让我军一窥究竟。”

清晨的细雨,令地上更加潮湿,李世民踱步于阵前,望着远方,雾气朦胧中赵军大营内密密麻麻的乳白色穹帐道“你说得极是啊,朕用兵一贯不喜欢攻打有备之敌,但今日却必须不得已为之了。”

相对于李世民大清早起来视察,李重九却是一晚上没有合眼。对着这可以决定天下胜负的一战,他久经沙场,可谓戎马多年,但是此刻却不由有几分患得患失。

到了清晨时,部将来禀告右翼芦苇之处,有突厥骑兵运动的迹象,李重九当下再无睡意,立即起身。

清晨露水很重,又是刚刚下过一场雨,地上十分泥泞。

大营之内,士卒们还在帐内安睡,细雨打在自己的脸上,望去远处的天际灰蒙蒙的,在下面唐军的大营,似已开始生火做饭,还有兵马来回调动迹象。

大将尉迟恭前来禀告道“陛下,在我军右翼,发现突厥骑兵裹挟附近乡民背负土囊,似乎要在苇泽中垫出一条通路,越淖而进。”

李重九道“芦苇泥泽之中,不便于骑兵进出,突厥人这么做,是要铺平道路,攻击我军右翼了。”

王马汉抱拳道“陛下,泥泽里骑兵就是一盘子菜,我们派步卒出动,将这般突厥狗尽数宰了。”

李重九道“芦苇虽不利于骑兵机动,但是便于埋伏人马,我军若是冒然进入芦苇之中,若是中了突厥人的埋伏怎么办。芦苇中必然有埋伏,这分明就是统叶护的诱敌之计。”

“可是陛下!”

王马汉还要再说,李重九摇了摇头道“就算有获胜的机会,朕也不允许你出战。”

王马汉听了满肚子牢骚道“陛下,你用兵也实在太谨慎了。那个统叶护,某看来不过是庸将罢了。”

“朕认为不必要称赞任何敌人,会降低我军的士气,当然一味贬低对方也是不足取的。你记着小心无大错!”

王马汉听了当下抱拳允诺退下。

见王马汉还是难以介怀的样子,李重九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道“王马汉,你追随朕多久了?”

“回禀陛下,快二十年了。”

李重九点点头道“是啊,这么多大将中,你追随朕最久了,你爵位也改动一动了,此战之后,朕就封你为国公。”

“微臣叩谢陛下!”王马汉听了跪伏下去,这七尺大汉此刻也是不由激动。

李重九道“下去吧,朕有预感,今日唐军会在左翼投入重兵,你要替朕守护这里,不得有误。”

王马汉抹去眼泪道“陛下放心,若是唐军有一兵一卒通过左翼,微臣就将自己脑袋拧下来。”

王马汉走后,部下给李重九骑来战马。李重九翻身跃上坐骑,开始战前视察。

天边这时候已是开始明亮了,一点点的晨曦透过东面的树照了过来。

因为大战在即,赵军的伙头军比以往提前造饭。因为下过一场雨,有些柴火打湿了,所以放在行军锅下燃烧时,弄出呛人的浓烟。伙头军捂着脸在烧饭,不少人都是被熏得满脸皆黑,士卒们也玩笑般的相互打趣,营垒间轻轻传来各种笑声。

“陛下,大战未起,是否让士卒不要喧哗!”廷卫军别将王实在一旁建议道,在军中有士卒禁止喧哗的军令,违者是可以斩首的。

李重九摆了摆手道“不必了,大战在即,士卒都是绷紧了弦,眼下让他们放松一下吧,你看我军士气不是十分高昂吗?不用担心的。”

“诺。”王实答允。王实是王君廓之子,之前在郭孝恪麾下效力,参与讨伐契丹的一战。之后高句丽已平,赵国东面再没有大的战事,忍耐不住寂寞的王实当下想李重九申请,调回廷卫军,甚至还上书到杨娥皇那走后门。

李重九征求王君廓意见后,将王实调到自己身边,在廷卫军担任别将。

两人骑着马在军中巡弋,李重九对这‘侄儿’寄予厚望,时常找他谈话。眼下他看向王实道“你说你爹的人马会从西面赶回来参与这场大战吗?”

王实十分有信心地道“陛下这是当然的,李世民越是在外面说,我爹的西路军被击败了,实际上这才没有信心呢。我爹是谁,他纵横南北时,李世民还穿兜裆布呢?想要算计他,没门。”

听王实这般粗俗的话,李重九也是哈哈大笑,一旁众将和幕僚都是习惯了,换做其他大臣这般向李重九讲话,必是被御史参一个君前失仪,最轻的也是被夺官的。当然赵国也无人敢这么说就是了。

李重九与王实说说笑笑中,视察全军。

营垒间各种脚步声也多了起来,大赵军营随着天亮也是苏醒了过来。士卒们都走出营寨,检查装备和进行用餐。

李重九耳边似传来轻轻的鸟叫声,还有士卒们打水时铁桶晃荡的声音。

一旁赵军士卒见李重九亲至前线,不由都是激动放下手中的饭碗,站起身来向李重九行以军礼。李重九将头盔脱下,举手向士卒致意,所到之处士卒皆是口呼万岁。众将见李重九谈笑风生,显然对此战具有十足的信心,于是都是心底大定。

李重九视察完全军之后,返回中军。

抵达辕门之后,天色已是大亮,清晨的薄雾渐渐散去。

李重九骑在马上向唐军阵地眺望而去,但见唐军士卒已近乎准备就绪,营垒时唐军士卒正在空地上集结,清一色铠甲,在晨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大股大股的骑兵队,从远处驰骋绕过步兵的阵势,在右翼集中,其中既有突厥的骑兵,也是唐军铁骑。

呜!

呜!

呜!

三声尖锐的牛角号响起。

李重九侧头问道“现在几时了?”

王实听了立即策马到军中记时的日晷前,然后再策马回禀道“陛下,是卯时三刻!”(未完待续……)

2150474011846955

第八百五十四章两翼突破(第一更)

正面的唐军人马正在集结之时,侧翼的突厥骑兵已是做好的准备工作。

从附近县城征伐来的上万百姓,在突厥人的马刀驱赶下,背负土袋,在芦苇丛里垫出一条道来。

百姓成了突厥人最好的掩护靶子,他们士卒混杂在百姓中间,躲避对面守军的箭矢。当然对于这些肉靶子的汉人百,姓突厥人却是绝没有什么怜悯之心,任何逃跑,有所迟疑的百姓,立即就被斩于他们刀下。

在波斯,在西域他们屠戮的百姓何止百万,眼下这些人算得什么。李唐虽是派人想解救这些百姓,但突厥人却没有理睬。

所以攻城时突厥人更加放肆起来。

天色已明,晨风吹动,芦苇丛中湿气弥漫,突厥士卒持着带着的弯刀,踏着泥泞前进。

经过两个时辰,他们在芦苇丛里铺出一条道路,紧接着后方穿着鲜亮铠甲的突厥骑兵,突突地踏着道路,穿过了芦苇泽,在前方的平地集结。侯了一个早上的赵军士卒,突然见到芦苇丛里冒出无数突厥士卒,他们摘掉头上的草圈,从芦苇丛里犹如幽灵一般冒出。

此刻几名原来主张出击,阻止突厥人在芦泽中铺路的赵军大将都是面色苍白,若是真的进入芦泽作战,那么赵军就被伏击了。

镇守右翼的大将尉迟恭冷笑一声道“陛下果真料事如神,突厥人真是埋伏在芦泽之中。”

突厥的步卒和骑兵踏过芦泽,展开进攻。

正在中军的李重九远远看去,突厥大军在这里竖起了三面大纛。因为居高临下。突厥人的兵力布置是一眼了然。三面大纛代表有三名大将。

西突厥骑兵装备类似于东突厥的附离骑兵,不同处时。西突厥骑兵的头盔带着面罩,保护了整个头部。身上披着胸甲护住颈部和上半身,腿部和膝盖的前侧,不过身后却是不披铠甲。

同时也不装备皮盾和护手,这显然是为了射箭方便使用,同时长枪,马槊等长兵器突厥人也不装备,他们的武器只有弯刀和弓箭。

与骑兵相较,步兵人马虽少一点,但是却同样不可以忽视。特别是军中带着白帽子的弓弩手。人马有上千之多。这些步弓手拿起弓箭,背后背着方便投掷的双头矛。

这特殊的打扮引起了李重九注意,一旁深知突厥底细的裴寂道“陛下,这是突厥人的仆从军,乃是波斯战俘奴隶组成,不过人马却不多。”

李重九向裴矩点点头,他知道这个时代波斯的轻甲弓箭手还算是可以一战,算是征召兵,而波斯的长矛兵和盾牌兵都是临时拼凑的农军。这些步兵倒是对西突厥单一的步军阵容算一个很好的补充。

在波斯步兵周围。则是大量使用投石索和弓的突厥步兵。披着重甲的突厥骑兵组成前排,当整只军队前进逼近至赵军大营附近时,骑兵撤向两翼,而本来预计要面对骑兵的赵军。却看见步兵出动向己方阵地发动袭击。

李重九看了一阵道“西突厥的兵马,骑步配合很好,应该是长期作战磨练出来的。”突厥的步兵举起重盾。抵近赵军大营。可以看得出来西突厥的步卒比东突厥要强,至少不是使用皮盾。

突厥军的攻击阵容。的确令人震撼。那有序的纵列,令兵力布置既不拥挤。也不松散。步卒方阵第一排长枪,第二排重盾,第三排,第四排,第五排都是弓箭手。每一个步兵方阵,以百人队为单位,徐徐前进,在每个步兵方阵之间,夹杂着数目不等的骑兵,来回游弋。

而在更远方突厥军的骑兵,仿佛一望无际的海洋,摆列成犹如钢铁森林一般的景象竖立在那。兵马虽众,却没有持人多而冒进,显然这位统叶护可汗也是善于将兵之将。

突厥步卒没有冒进,而赵军板墙这里,士卒也是准备就绪。但见尉迟恭一挥手,上万赵军士卒进入阵地。赵军士卒轻快地踩着木梯登上了上层的板墙,而另一波士卒则是进入下层板墙,射击间口的木板尽数被拉开。

赵军士卒将臂张弩,踏张弩纷纷上弦,从射击间口内瞄准了抵近的突厥军,而是城墙上士卒,则是准备好长枪,拒钩等装备,应付突厥人的登城战。三十几部弩车被巧妙地隐藏起来,城墙后还有一排投石机,石窝里各种巨石,火油弹等装备都是就位,只等着突厥人进攻。

突厥步卒抵近之后,阵形不变,然后开始,清理前方的鹿砦。

待突厥士卒抵近至两百步时,尉迟恭大手一挥,发出了射击的命令。

“轻矢,射击!”

赵军的弩箭覆盖整个天空,举盾的突厥士卒都是感觉手里的盾牌一沉,噔噔地一排箭矢插在了盾牌上。几十名突厥士卒手脚中箭,摔倒在地上,后面立即有突厥士卒涌上来顶替了他们的位置。

一轮射击过后,赵军的弩机开始装填,趁着这射击间隔,突厥士卒却异常沉稳,没有冒进。

尉迟恭见突厥人没有冒进,将手一压,令城墙后等候第二排第三排弩手不要放箭。地上箭矢密密麻麻,犹如乱生的杂草,突厥人的步兵方阵继续在前进。

“换上弓手!”

尉迟恭一声令下,三千名步弓从竹梯上了城墙。

“点火箭,散射!”

小鼓隆隆响过后,赵军步弓手取出包裹着棉布的箭矢,点上火后,将弓举起四十五向天空仰射!

带着火星箭矢,跃出木墙,晃动出一片耀眼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