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楚汉争霸启示录 >

第56章

楚汉争霸启示录-第56章

小说: 楚汉争霸启示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客看葬礼也结束了,各伸出手,在田横的墓旁侧挖出一个深孔,两人钻进去,到了田横的棺材前,各自拔出宝剑,大呼一声:“岛主,我们也随你去了!”自刭而倒。后面的兵卒也不敢过去,等也钻进去一看,发现俩人已经伏尸棺旁了。

    众人大惊,赶紧派人跑去向刘邦报告。刘邦听了,更加大惊,说道:“哎呀,这两个田横的门客,竟是如此的忠义贤人啊。嗯,那他那岛上还有多少人?”

    使者说:“还有五百,都是门客。”

    刘邦乐了,说:“我最喜欢贤人,你再拿我的诏书,去岛上召他们都来,来着大者为将,小者为尉。”

    使者慌慌张张捧着诏书又跑去了,到了海边,乘上船,划到岛上,就见上面五百门客都挎着宝剑岸上等着呢。使者上来,说:“好消息,好消息,各位贤人,我奉汉天子之命,命诸君随我到洛阳来,大者为将,小者为尉。呵呵。”

    说完,瞅着这些人笑。

    这些人颜色不动,说:“我们岛主呢?现在何处?”

    使者一愣:“那,那不好意思,他快到洛阳的时候,就不想去见天子了,他是羞愧了,就自刎而死,叫两个门客带着他的人头,去了洛阳面君。呵呵,这个,这个倒没什么。陛下不怪。”

    门客们听说,一起拔出宝剑,大呼一声:“我主已死,我等不愿为他人臣子,愿追随我主于地下。哇!呀!”

    于是,五百壮士,纷纷横剑在胸,转瞬之间,僵仆跌倒,五百门客,尽数自刭在岸上舟前。

    一时峰峦变色,大海无声,苍天为之雨下。此乃众臣义士历史上的最后一次绝唱。

    从前春秋时代的贵族,大约从齐庄公时候起,开始结养门客,皆能为主报仇,忠义不事二人,慷慨激昂。但是,随着分封体系和贵族精神的瓦解,这种忠义之风开始被市井狡诈之风所慢慢取代,譬如到了战国时候的孟尝君和廉颇,一旦他们自己失势,门客们就全跑了。慢慢地到了后代,淳朴重义的民风慢慢变成了圆滑奸诈的宋明市井。而这里,迤逦到了秦汉之际,田横五百壮士之死,亦其余烈也。

    结语:为什么楚汉争霸的结局是刘胜项败?

    当刘邦听说了项王的身死的时候,很可能还搞不清自己为什么会成功。

    传统上以为刘邦是个窝窝囊囊的常败将军,其实,仔细看这场征战的脉络,发现其实刘邦一直在作战略进攻,他一度占领东边的彭城,又遣韩信把燕、赵、齐给占了。刘邦自己则占了陕西,对项羽形成了战略半包围的态势,随后刘邦与项羽长期对峙在中原。说刘邦一直打不过项羽,其实是刘邦的几次主动组织进攻因为远离大本营而失败,是进攻中的失败。项羽追击反攻,只要一追得远了,追到中原偏西,就也寸步难进。所以我觉得刘、项之间一直是平手。从战略进攻的角度来看,刘邦还要更咄咄逼人一些。最后到了项羽垓下大败的时候整个北方乃至东方几乎已经全被刘邦逐年的战略进攻而占据了,项羽输得一点都不冤枉。

    通常人对刘邦的取胜和项羽的失败,都有普遍的误解,主要是觉得刘邦特小人,无所不用其极,而项羽特君子,总是大度和耿直,所以斗不过小人,最后失败了。其实,事实恰恰相反,大度的是刘邦,刘邦因为大度,所以手下吸引的能人很多,比如韩信,整个占领了北方,从而对项羽势力进行了战略半包围,刘邦本人又在荥阳、成皋一带长期堵住了项羽,所以,最后项羽的垓下之败,是毫无悬念的。因为已经被战略大包围了。四面楚歌不管唱不唱,他都是要失败的。项羽的失败,也在于项羽用的人,都是南方楚国地盘的人,刘邦虽然本人也算楚国人,但是他的势力圈,主要是陕西和北方,从文化和经济的角度来讲,北方当时还是胜过南方,包括秦本土的士兵的战斗力也是非常强,这也是刘邦军团势必压过项羽的原因。

    项羽本人,其实非常不成熟,表现在用人上玩印不授,不肯和功臣共享福。所以他的人,多投奔了刘邦去了。项羽所用的,都是本族亲族,如何能不败。

    有人说,项羽失败,是因为搞了大分封,这是历史的倒退,很多学者论文都这么写,这是很可笑的,是没有认真看当时的历史。从客观来讲,分封是有助于成功的,因为前面已经说了,秦朝的速亡就是在于不分封,在于过快实行了高度的皇权专制,没有照顾分封制的历史渐进性。后来刘邦也搞大分封,从而保住了天下的政治稳定,汉朝因此也长寿了。所以,项羽的失败,不在于也去搞分封,而在于他的分封做得有问题。主要就是他分封不公,他把很多当时还在六国贵族之后——自立为王做控制的地盘,都封给了自己的部将和亲自己的人。于是激化了这些旧王和他封的新王之间的矛盾,所以齐王、赵王、魏王等,都迅速起来反他。项羽处于这样的被动,同时刘邦也开始出兵,终于混战起来,经历三年多,战败项羽。

    所以,项羽的失败,在于他的这种出于集权考虑的分封,搞得太急了,有点类似秦王朝的速败了。从项羽的本意来讲,他是希望统一的,所以在他分封的时候,尽量用自己好控制的人,以便未来自己当上皇帝。但是他没有考虑实际情况,没有度德量力,使得这些利益被伤害了的旧王,开始瓦解和进攻他的统帅地位。从这一角度来讲,项羽也是不大度,不肯把天下拱手分给已经存在的六国旧王——这个旧王的意思,是指刘邦项羽等人开始起义后,六国逐渐形成的新的诸侯国和诸侯王。这和项羽一贯玩印不授,不肯跟部将分享好处,其心态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总的来讲,项羽失败最大的一个方面是在于不肯分出好处,与下面的人或同盟的人同利。而刘邦则在整个过程中,非常大度,不管是在楚汉相争期间,还是汉朝建立以后,都把大块的土地分封赏出去了。在汉朝初年,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都是被刘邦封给了诸侯王。这是他得人之力而胜利的原因。

    当然这么做,也是坏处,就是眼前有利了,但是未来面对这个分出去的权力分散的摊子,自己不好收拾,因为自己的权力有限。

    刘邦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因为自忖自己能力不行,所以必须大度,必须重封自己的部将和同盟,以此来求得与项羽相抗衡。而项羽的不大度,项羽的玩印不授,其根本原因,除了可能在性格方面的偏狭以外,主要可能还是因为自忖自己强大,觉得自己了不起,不需要求人,所以对于部将和同盟,都傲气得很,什么好处也不给他们,对方不听自己的了,就出兵去打他们,坑灭他们——比如对于齐国。这样看来,项羽和关羽就有一比了。关羽最后在襄樊城跟曹操决斗的时候,因为自己很勇,所以就很傲,忽视同盟。不肯跟孙权结亲,骂孙权的儿子是犬子,孙权来襄助很迟,他又骂孙权是貉子,以后我要灭了你这貉子。最后关羽在曹操和孙权的联手夹击下,一溃而败了。

    项羽这么傲,忽视与部将和同盟的利益相结和关系巩固,这大约跟他在前期的巨鹿大战,凭着楚国本国兵的劣势兵力,一举战败章邯的三十万大军有关。所以我们说,福和祸都是连着的,前面的福,使得他变得孤高和过于自信,于是失去盟友和援助,导致了最后的祸。

    我去福州的时候,当地人告诉我们,这里的人做生意都很精明,但是没有做得大的,都是小公司小企业。因为不肯跟别人合作,怕别人分了好处去,都是自己单打独斗,于是生意虽然赚钱,但都做不大。这大约也跟项羽有一样的心理了。

    下面再说说项羽的身份,项羽可以和贵族画等号吗?

    有人说,项羽失败了,因为项羽是贵族;刘邦战胜了,因为刘邦是布衣。这个我也不能同意。

    贵族精神不是垄断在贵族手里,而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是先秦社会的特质精神,在秦汉之际还有一定残存。这种残存,不能都集中放在项羽一个人身上,他身上分到的,和其他士人官民分到的(包括刘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样多。

    过分强调项羽是贵族,刘邦是布衣,试图以此来解释当时的历史和成败,往往得不到什么帮助。比如我问一句,既然项羽是贵族精神代表,那为什么不守信,不把刘邦按约定的封在关中?又为什么不忠,杀义帝?为什么不仁,杀降二十万?为什么不义,令诸侯各背其主?为什么又在广武山上对刘邦暗箭伤人,谈着谈着话,伏弩射伤刘邦呢?难道这些就是所谓贵族精神吗?项羽的表现和贵族已经没有很强的联系了。

    而刘邦的以一半天下分功臣将士,这不是从前先秦贵族的典型的分封的做法吗?不是贵族那种共享权力的传统习惯吗?刘邦仰慕信陵君,难道不是标志着贵族的价值观对他有重要影响,在他心中有重要地位吗?对诸项有封有用,不是先秦贵族存亡继绝的观念吗?刘邦乐意封六国之后,用六国贵族之人如张良,而项羽的分封尽可能遏制六国之后,杀韩王,哪个是维护、“代表”贵族利益?项羽可杀不可辱,是贵族精神,刘邦义释骊山刑徒,宁可自己亡命江湖,没有鉏麑'1'(chú ní)和信陵君的贵族风格吗?

    总之,一句话,刘邦的贵族精神并不少,项羽的也并不就格外多。两人生在那样的社会,社会价值观对他们的影响是主要的,身份和出身的差异产生的价值观差异并不显着,对现实也不构成较大的影响。

    而且,项羽在公元209年起事的时候,是二十三岁,而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的时候,他是十岁。也就是说,虽然项家世世为楚将(算是贵族),但是他长大的环境,却不是贵族家庭了。

    史书上说,项羽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爸爸就是项燕。这里,项梁也好,项羽的爸爸也好,都未必是项燕的嫡生长子。对于项氏这样的大家族来讲,不是嫡生长子,也未必就多富贵。司马迁说,项羽“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这也是说他起于陇亩,那就是一般豪杰乃至布衣了。项羽有“富贵不还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的话,也是反映了他从前不够富贵。若是真的贵族,早就从小把锦衣玉食当做了习惯,根本不觉得有什么必要要远远地跑来炫耀。

    我们有理由认为,项羽不过是项氏家族的旁支子弟,就跟从前战国时代的田单是齐王田姓贵族的旁支子弟,商鞅是卫国国君的旁支子弟,张仪是魏国贵族的旁支子弟一样,与其说是贵族,不如说是士人而已。项羽之贵,当超不过齐国的田横。

    '1'晋国刺客,受晋灵公王命刺杀大臣赵盾,感于赵盾勤勉忠正,杀之不忠,而弃王命不信,于是在赵家外的大槐树上撞死。

    (全书完)


==========================================================================



''
==========================================================================
………………………………………………………………………用户上传之内容结束……………………………………………………………………………………
声明:本书为()的用户上传至其在本站的存储空间,本站只提供TXT全集电子书存储服务以及免费下载服务,以上作品内容之版权与本站无任何关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