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新宋之咏春皇帝 >

第129章

新宋之咏春皇帝-第129章

小说: 新宋之咏春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再兴见她鬼鬼祟祟,好奇起来,问道:“什么事?”
  “展大哥带着几十个人去黄州啦,应该是去救你的家人。公孙叔叔也在那里,有他在,你的家人应该没事。”
  杨再兴精神大振,连忙说:“你说的是真的?”
  夕岚点点头:“我亲耳听阳阳说的。阳阳是个好人哦,他怕这事有什么意外,没法子救你家人,所以一直不说,免得你最后会失望。”
  杨再兴见夕岚眼睛明亮清纯,显然不是说假话,想到秦阳的为人品德,不由得大为感动。夕岚陪他说了一会话,又偷偷溜走了。
  第二天,夕岚一大早就跑来告诉杨再兴,展大哥和公孙叔叔带着大群人回来啦,她问过,杨家宗族七十三口人,一个不漏全带回来了。
  杨再兴大喜过望,急忙跟着夕岚冲出营帐。有夕岚带着,自然没任何兵士拦他。
  奔到营前空地一看,果然见自己的家人个个都平平安安,秦阳正在听公孙策和展昭汇报细节。
  见到亲人家眷,杨再兴激动万分,一下子冲过去与家人拥在一起。
  秦阳见杨再兴忽然出现,大觉惊讶,夕岚拉了拉他的衣襟,得意地昂起小脸蛋:“阳阳,快感谢我吧,我帮你收了一员大将!”
  
  第一百八十二章 直逼麻城
  
  原来那钦差命大,当日便逃回黄州,报告说杨再兴果然与秦阳暗中有往来,只是条件没谈妥,最终战死沙场,木子店镇怕是守不住了。曹成大怒,下令要杀杨再兴全家,礼部侍郎早被公孙策买通,劝谏曹成说杨再兴已战死,再杀他家人怕是不妥,不如将杨氏宗族贬为奴籍,还能卖些价钱,曹成采纳,公孙策又花了重金将杨氏宗族所有人买了过来,与接应的展昭会合,连夜出城,奔回秦阳大营。
  结局自然皆大欢喜,杨再兴心服口服,感动不已,当即下跪请降,宣誓誓死效忠秦阳,永不背叛。
  杨家宗族七十三口人除了杨再兴的家眷外,连杨琦等杨家其余武将的家人都在其中,杨琦等人被俘将士都一一感恩请降。
  杨再兴又亲自出面去说降吴昉和其余被俘的精卫将士,木子店镇大开城门迎了秦阳大军入城。黄州第一座重要军事要镇,轻易落入到秦阳手中。
  秦阳下令入城出榜安民,全军将士暂歇两日。
  第二天一早,秦阳和杨再兴巡视城防,见到木子店镇城墙上密布的投石车和弓弩车,防守极为严密,暗暗心惊,若要强攻,己军伤亡定然不轻,不禁叹道:“有杨将军这等擅攻擅守之大将,胜过千军万马。”当即封杨再兴为指挥使,统领旧部。
  此时新秦家军得到杨再兴和他麾下的两万多名精壮兵士加入,人数已增长到五万四千人。较之最初的两万四千人,增长近倍有余。欧阳修带着苏轼等门生登记兵士名册,开玩笑道:“天下间兵马越打越多的,怕只有我们秦统领了。”
  公孙策反而忧道:“此事怕容易引起淮南王警惕,我们要及早做好戒备。”
  包拯道:“嗯,这些降卒的纪律问题也需要注意,看来得先和秦统领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三人去和秦阳商议,秦阳笑道:“无妨,只要黄州、蕲州未复,淮南王暂时不敢动我,至于军纪,包大人你不妨放手去管,我全力支持。”
  连岚影成员此前报告他的暗探名单,秦阳也没动过,自是另有打算。
  在驻军期间,秦阳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军。其时马步弓三营经过月余的训练,人人都能步战、能马战、能射弓弩,堪称得上是纪律严明的全能型兵马。
  秦阳将新秦家军分为前中左右后五军,并设了六个指挥使。
  骠骑营和神刀营从全军中挑选两千最精壮士兵,加上原有的四千人,增至六千人,合称中军,乃新秦家军最精锐部队,刀枪马匹弓弩人手配备,艾铁、郑宗分别任两营指挥使。
  步兵营一万二千人不变,分得马匹六千,弓弩人手配备,改称左军,封孝友任指挥使。
  骑兵营补充五千降卒,共计一万二千人,分得马匹七千,弓弩人手配备,改称右军,司马子渊任指挥使。
  弓弩营补充五千降卒,共计一万二千人,分得马匹六千,弓弩人手配备,改称后军,韩维任指挥使。
  剩下一万二千名降卒,分得马匹六千,弓弩人手配备,称为前军,杨再兴任指使挥,吴昉、杨琦等所有投降将领和数百精卫依然归杨再兴统率。
  因为降卒降将较多,秦阳再次召开大会,重申军纪问题,让曾巩、苏轼在念书之余辅佐包拯纠风正纪,同时将淮南王的宝剑转赐包拯,授权他发现违纪将士都俱可先斩后奏。
  包拯深感肩上担子极重,他下跪接剑,又面朝数万兵士,将宝剑高举过顶,郑重起誓:“我包拯若用此剑妄杀一名无辜将士,必以此剑自裁于中军帐前!”
  此誓一出,全军上下无不凛然,再无任何人对包拯有半句不服。
  考虑各军不再按兵种分营,每军都各有马步弓三个兵种,秦阳整合前期的练兵经验,重新宣传新的“实战演练”规则,主要是增加了多兵种的指挥对抗、阵法变换对抗等。
  他又让带兵经验最为丰富的杨再兴上台交流经验。杨再兴甫一归降便得重用,更有机会当着数万将士面前教授统兵要诀,大觉荣幸,当下也丝毫不藏私,将多年心得经验倾囊相授。新秦家军上下人等都收获良多,佩服不已。
  晚上,杨再兴入帐请求将一众亲属送到太阳城中,秦阳奇道:“杨将军,你的家眷直接安顿在木子店镇便可以了吧?我打算让你安排手下将领镇守此城。”
  短短两句话,信任与重用之意表露无遗,杨再兴更是感动,他叩首道:“谢统领大人的信任,但木子店镇正是前线要地,我的家人得蒙统领大人相救,方可死里逃生,我实在不愿他们再因战乱而担惊受怕。太阳城平静安宁,易守难攻,最是适合,望统领成全。”
  敢情现在太阳城成为了世外桃源,秦阳哭笑不得,只好答应下来,令艾铁派心腹兵士将杨氏宗族的家眷一并送到太阳城。
  大军休整两日,秦阳留下吴昉、杨琦率两千兵马留守木子店镇,继续收编、训练逃散的兵士以作后备兵力储备,然后尽取木子店镇中的攻城器械,带着新秦家军重新进发,直逼麻城。
  关于留守木子店镇不过区区两千兵士的问题,欧阳修、公孙策等谋士曾私下向秦阳提过疑惑。秦阳微笑着递了张告示给他们看。
  告示上面写明了唤吁百姓回归木子店镇、按人头划分田地、发送赈灾物资等大堆的安民赈灾措施,最关键的是后面一段话:“‘秦’字大旗所插之城池,若有胆敢率兵入侵、攻略城池、作奸犯科、滋扰侵扰百姓者,我秦阳必率大军,尽数斩杀,决不留情!往日被逼与反王曹成为伍的士兵流民,若改过自新,可重入民籍,既往不咎,所享受待遇,与普通民众无异。——东巡御使、御林军统领秦阳亲笔。”
  欧阳修、公孙策看得目瞪口呆,这份公告确实起到了安民心、分敌众、怯敌胆的作用,表面一看似乎是异想天开,但依仗着秦阳百战百胜的威名,这张告示贴在木子店镇和其余已收伏的城镇里,确是胜过千军万马。普通乱兵山贼根本不敢冒犯。至于曹成现在是防守一方,目标是防御击退秦阳的主力军,而不是一城一地之争——切断补给线?秦家军的军饷粮草都是以战养战得来的,随军而走,根本没有补给线之患。
  换而言之,只要秦阳的主力不败退,这张告示就相当于各大城池的护身牌,也使得新秦家军不像以前西路军那边四面防守、分散浪费兵力,免除了后顾之忧。
  秦阳所草拟的这一份告示,里面涉及到谋略、胆识、心理战,将新秦家军的优势尽数利用,饶是欧阳修和公孙策都是聪颖多智之人,这时也不禁叹服。
  ……
  黄州,齐天王府,曹成正紧急召集手下众将商议军机大事。
  他已听闻杨再兴未死投敌,大怒,要将杨氏宗族尽数擒杀,结果一查问,才发现杨氏宗族全已被过路商人买走当家奴。曹成思前想后,已料到是中了秦阳的计谋,气得一剑将王案砍成两半,又将礼部侍郎革职查办。
  台上满殿文武吓得脸无人色,噤若寒蝉。
  曹成阴沉着脸色:“罗延庆目前何在?”
  兵部侍郎卫泾硬着头皮答道:“罗延庆目前镇守白果镇……”
  “传我王令,将他全家满门擒获押往麻城,让仲文在城头上,当着杨再兴的面尽数杀之,将人头丢下城墙,让杨再兴看看胆敢通敌叛国的下场!”
  首辅忍不住出声劝道:“大王,罗延庆虽是杨再兴的义弟,但此人勇猛无双,立下过不少汗马功劳,不宜妄杀……”
  见曹成脸色越来越难看,兵部侍郎卫泾赶紧打断道:“首辅,罗延庆这厮不识抬举,气愤义兄杨再兴被贬往木子店镇,出言顶撞大王,全赖大王宽仁,免他一死,将他调往白果镇当个镇守,将功补过。此时杨再兴投敌,如果这罗延庆不杀,怕是后患无穷。”
  “哼,还是卫爱卿之言合本王心意。此事已决,不得多言!”
  首辅轻叹一声,不敢再言。
  曹成又问:“这秦阳极是厉害,众位爱卿有何退敌之计?”
  
  第一百八十三章 进退两难
  
  卫泾再次出列提议道:“大王,近日石晋忽然集中兵力分别从光州、庐州猛扑申州、舒州,我军将士抵敌不易,不如将这两州的兵马全召回黄州,集结起二十万大军对付秦阳,秦阳不过区区四五万兵马,我们只要以麻城为饵,拖住他的军队,再用二十万大军一围,到时和麻城的六万兵马内应外合,定可全歼敌军,生擒秦阳。秦阳一死,区区石晋又算了什么?我们大可再挥军杀回去,重夺舒州、申州。”
  “有道理,只是卫爱卿认为何人可以担当这二十万大军的元帅之职?”
  卫泾暗道:自然是大王你御驾亲征最好。但他知曹成早已不愿再上前线亲冒箭矢刀枪,便举荐道:“大王,我军中尚在的最勇猛之士有两人,分别在舒州、申州任征讨使。此二人任选其一,都可胜任此职。”
  曹成提起兴致了:“哦,卫爱卿所指的莫非是余化龙和何元庆?”
  卫泾答道:“正是,余化龙擅使亮银枪,智谋百出、文武全才,一杆亮银枪与杨再兴的梨花枪、罗延庆的錾金枪并称‘三大神枪’。何元庆更是勇猛无双,力能生撕虎豹,一双大铁锤与杨、罗、余三将齐名。”
  曹成沉吟道:“余化龙尚在舒州,距离较远怕是赶不回来,先召申州的何元庆回来,他手下有十万兵士,我再从黄州城给他十万,组成二十万大军,征讨秦阳。另外,快马传余化龙尽率舒州之兵回来拱卫黄州城,以防有变。”
  他望了眼卫泾,赞了句:“卫爱卿忠义爱国,可堪表率,提俸三级。”
  ……
  麻城外二十里,新秦家军扎下营寨。
  一众文臣武将在中军帐召开军事会议。公孙策早已整理完情报,禀告说:“大人,目前麻城的守城将领叫曹仲文,乃是曹成的堂弟,此人不学无术,贪杯好色,倒不难对付。只是麻城城高兵众,不易攻下。”
  杨再兴出列道:“统领大人,杨某愿率本部人马出战!我曾镇守过麻城,对麻城的防卫极为了解,与麻城的诸多守将都颇为相熟,可以暗中说降,让他们私开城门,放我们入城。”
  秦阳大喜:“好!有劳杨将军。”
  杨再兴马上点齐本部一万人马,到麻城下搦战。
  再说木子店城外一战,使得秦阳的威名更是显赫,大军未至,麻城中已是一片风声鹤唳。守城大将曹仲文急忙派出快马向黄州求救,同时下令紧闭城门,不可出战,静待援军。
  这一日刚吃过午饭,听手下报称杨再兴率兵一万在城外搦战,不由大怒:“这贼子忘恩负义,背叛大王,现在居然敢主动来攻我城池,众将谁愿出战,砍他狗头?”
  台下众将官面面相觑无人敢请战,他们多半跟随过杨再兴,深知杨再兴的厉害,何况他们都对杨再兴被贬到木子店镇心怀同情,哪愿出战。
  倒是曹仲文新近收的一员将领叫安太平,他初来投奔,眼见众人胆怯畏战,暗道正是自己扬名立万之时,马上昂首出列,躬身请战:“末将不才,愿提杨再兴的人头回来见将军!”
  曹仲文大觉高兴,先是指着其余武将大骂一顿,马上提拔安太平为副将,令他率兵两万出城迎战杨再兴。
  两军对垒,杨再兴见此人面生,暗叫可惜,他本想是待旧日部下出战好暗中劝降,不料却来了个不认识的将领。
  安太平端坐白马之上,扬起大刀痛骂杨再兴卖主求荣,杨再兴大怒,挺枪出马迎战,交手数个回合,发现此人不过尔尔,便灵机一动,虚晃一枪,拨马便逃,带着兵马急退。
  安太平大笑:“人道杨家枪法天下无双,原来不过如此!杨再兴,今天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