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全球三国 >

第478章

全球三国-第478章

小说: 全球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负责支持他们的有七万民夫,其中仅二万是华族,五万是匆忙拉起来的土著。相对于张辽军,华族民夫少。土著民夫更显得良不齐。

不过,赵云军能够得到海军的后勤支援,他的后勤压力远远好过张辽,赵云军可以一路将波斯的港口攻过去,然后从港口转运补给,后勤线拉近不少。

无论是从军队的兵种结构还是民夫的情况,都无怪乎说帝国军确实没有准备好。

来自民间地运输公司和佣兵的数量严重不足,尤其是佣兵,仅有二千人跟着军队一起走,这未免太少了。

帝国时期,佣兵公司得到了长足地发展,本朝皇帝热衷于发展佣兵,以减少经济和政治上的压力,军队也乐得将保安这类次要地任务转移给佣兵公司,以节省宝贵的兵力资源,专心于作战。

按既定方针,赵云军顺海边(南线)直趋波斯高原,也就是法尔斯行省,它是波斯皇帝阿达希尔一世的老巢,发家源地,这一仗有得好打。

张辽军走中线,攻击波斯腹地,预定的目标是“克尔曼”城,

北线无战事,那里就是“克尔曼”城往北的大片地区,人口稀少,自然环境极其恶劣,都是高原、冰川大山,大家想都不用想打仗的事。

如果帝国军打赢,北线是传檄而定;波斯军如果守住了,这片国土还是波斯的。

…………

晨光曦微,中线的帝国军向西开拨。

一望无际地沙漠荒地上响起嘹亮的军号声,帝国军出队,如数条长龙般滚滚向西。

精良地装备在阳光下闪烁着令人胆寒的光芒,威武的军人杀气四溢地走在路上,军旗猎猎,吃得饱饱的马匹脚下欢腾……鼓乐齐奏“得胜令”,华商们人人喝采,阿三们个个叫好,靓女鲜花相送,记者忙着记录。

乐吧,乐吧,很快你们这帮兔崽子们就乐不出来了。

帝国陆军中将李典冷冷地看着,略带幸灾乐祸地想。

向来帝国做许多事都是那副嘴脸,人前风光出彩,大张旗鼓,大肆宣扬,总是说好处不会说坏处。

但实际上,上到战场是“古今征战许多人,能有多少凯旋归?”

波斯征战是个大麻烦!

麻烦之一就是波斯的地形复杂,有荒凉的沙漠、沙砾地或者是沙土地,颜色是褐色、黄色和灰色,乱七八糟混在一起,见不到多少绿色,地方干燥炎热,风起灰尘遮满天。

沙漠中水源稀少,水源常常还是含有盐分的,它有沼泽地,可是那些水谁敢喝?

开拨后,所有的人,从将军到士兵,统统实行严格的供水制度

每天只发二个水壶的水,早上出发时灌满了就用一天人生存之用(作战后或者生病可以加水,但平时不给),就连洗把脸也是奢侈的享受,至于洗澡之类,免提!

恶劣的自然环境,令后勤保障忒够麻烦,很快大家就会气色败坏,嘴唇燎泡……大家最快活的就是如果供水充分,洗把脸、洗个澡或者换上新洗的衣服,那就是人间乐事了。

另一个麻烦就是波斯人,不同于其它国家一打就倒,波斯人已经下定决心抵抗到底,他们的皇帝自上台以后,就一刻不停地加强军备,有一分钱就一分钱地投入到军队中。

波斯人作战力凌驾于相当多的国家和种族之上,他们善战,作风顽强,可想而知,未来这场大战将会是何等的惨烈!

幸运的是本朝圣天子在朝,对于这么个情况是知道得一清二楚,李典记得去年十二月居仁堂会议,他也回国参加了。

那是皇帝亲自主持后廷(注:这是对皇宫中掌权的后妃们的统称)、内阁、兵部、户部、CIA、帝国军四总部、波斯前线将领的扩大会议,皇帝御口说了:“我们要全面了解前线的困难,对于波斯之战,要有个清晰的认识,给予最可能的支持。”

做君的臣子,还有什么比“理解”更令大家感动地呢?

……

往波斯去。在城里做完秀,一上路后,弟兄们就换了另外一种面貌。

且看大家打扮:阿拉伯式大袍,袖口扎得紧紧的,拿掉了帅气的大盖帽和船形帽,用布包头,包得严实严实,不嫌闷不怕汗湿。几天下来,人人都是一身味儿。(这也是为什么皇帝不亲征的原因之一,他打仗照例带女人,然而女人不洗澡的话……如果保证她们的供水,会导致军心散失。赵云这一路形势好一点,然而终究也不能畅开来供水)

如果不这样办。那些细腻的粉尘无孔不入,很快就把你全身都沾满了,这在缺水不能洗澡的地方,简直有如大祸临头!

人人戴上墨镜,有不少人用起了风镜,很多大男人行军走路时都用上了遮阳伞、草帽,为了遮阳防暑大家无所不用其极。

清晨早早行军,中午休息,下午三点过后到傍晚行军,晚上扎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沙海泥潭荒凉浩瀚,那里宽阔无边没有什么奇观异景。没有树,没有草更没有花。

军队迄逦行进。初时出发时大家还有说有笑,很快人人都沉默下去,就连狗也不多吠……焦灼地嘴唇无时不刻提醒大家它很渴!唯有扎营时,政委鼓动大家唱歌、跳舞讲故事搞小杂耍,方许有些生气。

活动中的积极分子,不发奖金不给勋章,一瓶水、一罐饮料或者是酒就是最好的犒赏,大家倒也积极。

……

出兵后第三天。考验也就到来,在帝国军的周围。出现了波斯人的游骑兵。

那些穿着简陋布衣的大胡子兵,满面憔悴,却坚心忍力、锲而不舍地象狼般在我们身边打转。

追不上他们,他们远远地看着,一见我们出大队,就飞也似地跑开。

帝国军地骑兵小队,来回巡逻护翼。稍一懈怠,即时造成我军人员损失。

一天的天亮时分,军中大哗,却是波斯人仗着快马飞矢,来了个短促突击,射杀我军多个士兵!

隔不多时,后方粮队燃起了缕缕黑烟,大家手忙脚乱忙了好一阵才扑灭。

接着有人来报,我军前出的斥侯小队,因为人数不多,被兴奋的波斯人扛着刀追了九条村十条洞,追到尾到直,归拢大队后波斯人才怏怏而回,间中有多人伤亡。

又过得二晚,大家宿营时睡至中夜,突听得滚滚马蹄声和阵阵锣鼓声,接着传来半生不熟的汉语,学我们的口头禅道:“落雨啊,快收衫啊!”又或者是“华军兄弟们,起床/

每个晚上都来吵,没个消停。

帝国军也不是没有办法对付他们,师部所属的特务连,经过几天的夜间埋伏,终有斩获,杀掉了一批前来摸营的波斯人。

追逐战和反追逐战每天都上演,我们人多时,就象狗追老鼠般把波斯人赶跑;我们人少时,波斯人毫不客气地咬上来,结果前几天,利用波斯人这嗜好,引了百余波斯人进入伏击圈,上千帝国军左右环围,百余波斯人只得十多个突出重围(不是靠杀,而是靠跑),此后波斯人老实了一段时间。

反正波斯人就象附骨之蛆又或者是只苍蝇嗡嗡地绕着我们打转,一瞅准机会就咬上一口,怎么都甩不掉他们。

而在帝国将领们的心中隐隐起了忧虑:波斯人顽强是大家都预料到地,他们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方法,做得非常扎实,行军旬日,只捉得瞎猫盲狗两三只,见到地波斯人都是令人没有胃口的老家伙,捉来没用,我们还得扔下几袋粮食给他们执生,在我们前路上,所有地人畜全部被移走,不多的饮用水源点俱被屎尿污染。

作战上,波斯人不与我军硬战,道路上的堡垒、小城镇全部弃守,以免被我军“大石砸死蟹”,战术采取搔拢战、疲兵之计,给我们增添了很大麻烦。

但是,我军依旧向前进,强大的实力决定一切,小小阻挡,能成什么气侯?

第九章 新三国演义(下) 第九节 抽水机大破巴姆堡

这一回,波斯人凭借坚城,不再退缩,正面硬撼帝国军。

巴姆堡,高约六十一米,占地达二十五公顷,长达三公里半的城墙,为多重结构,打下一层还有第二层、第三层。

它是波斯中部重镇克尔曼的卫城,军事地位极其重要。

帝国军的将士们普遍文化水平很高,大家看着巴姆堡,发出阵阵的惊叹!

它有点类似于中国的长城墙加上罗马式堡垒建成。

无需赞美,再多的话也显得苍白无力,堆堆黄土、块块土胚,在金色的阳光下散发出柔和的光芒,仿似一座黄金城堡。

巴姆堡是座土坯城堡,始建于萨珊王朝之前,当地非常干旱,缺乏石头,只好做成土坯堡(极少下雨,所以不怕)。

别看它是土做成的,但非常坚固,百余年几百年的重力加压和阳光照射,令巴姆堡牢不可摧,很快帝国军就要尝到那里的苦头了。

土坯城堡是个宝,要是在帝国,只怕会成为浏览胜地,但帝国军不得不将它给破坏掉,实在可惜。

照例派人去劝降,很快去的人就灰溜溜地夹起尾巴逃了回来!

没得说了,帝国军架起重炮、组装起投石车。于帝国历青龙十年九月初三,打响对巴姆城地围攻。

结果,令帝国军引起为傲的重武器,面对坚城,并不能发出相应的威力。

铁弹和石丸投射到城池上,要不只是砸出一道浅浅的印痕,要不砸进了新筑的土墙里,却没有多少作用。

张辽心中哀叹。带的重武器还是太少了,面前的庞然大物不好啃啊!

不能说武器没有用,一些地方,砸多几次,照样产生龟裂,打下去的话。肯定有好处地。

可是他的后勤参谋发出了阵阵的尖叫:“大人!在本次行动中,我们已经消耗了百分之二十五的弹药储备了!”

啊!帝国军大手大脚惯了,先前出动,有船供应,大家畅开来打,现在的打击,虽然再三要求节省弹药,却收不住手脚,问题是张辽还指望这一批弹药给打到克尔曼呢。

没办法,小本经营嘛。

郁闷的张辽下令不打炮了。他策马绕着巴姆堡观察。

几天地围攻看上去无损巴姆堡多少皮毛,她依旧容光焕发。就象个风骚的娘们。

“老子操死你去!”张辽恶狠狠地想着。

巴姆堡高大耸立,它北面临河。护城河离城有十米远,其它三面面对着花园、居民区和农田,波斯人早没有影踪,要不进堡要不离开了。

张辽紧张地想着:“克尔曼并不派出援兵,‘围点打援’之计不起作用,他们分明就是想用坚城消耗我军力量,绕路走开也不成,会被切断后路……我该怎么办?”

有参谋提议说它城堡是泥的。我们挖泥土,派了人去挖。结果一锄头下去,震得火星四溅,简直和砖彻石造的城墙有得比,此法遂CUT。

张辽一直回营还在思索中,被勤务兵领进偏帐内,那里放着一张张简易折叠桌和椅子,桌上摆着茶、山楂汁、桔子水、奶茶、多种罐头和卤汁米饭以及今天最受大家喜欢的神仙剑花汤,长官们都在侯着呢。

……

不到十分钟,大家已经吃饱喝足,擦擦嘴,剔剔牙,打个饱嗝,心满意足。

不要以为长官们吃好的,手下人就喝稀的,士兵们吃的东西种类与长官们是一样的,主要的区别在于东西摆到桌上,长官们能够自由选择,而士兵们则是被动地安排。

作为长官,还是有所优待的,值星官打个响指,几名士兵进帐来,手中端地东西让大家两眼看定。

饭后果:草莓来也!

强!这草莓是中路军留守处的长官用自己地MONEY,托了闻讯而来的民间运输公司加佣兵部队送来的(如果他动用军队运送,只怕要被打PP),这么着,种在田里的草莓被移到:头上,也就熟了,正好方便进大家的胃里。

至于士兵,他们可没有那么高成本的水果享受,吃到的是干果,例如核桃呀、葡萄干呀、杏仁、果脯之类,还有一些水果罐头。

帐内每人分到了十个草莓,红通通、“水灵灵?”的水果咬下去,不是汁水四溅,而是粘乎乎地果汁差点没把喉咙给糊住了。

此为贵霜地界水果的通病,日照足,天干旱,整得水果水分不足,甜得腻人,必须一口水果一口白水就着吃。

“水……水……水”

张辽手拿着一枚草莓,下意识地说着。

突然他一蹦而起,叫道:“我明白了,我知道了,我清楚了!”

他兴致勃勃地道:“着打井队队长来!”

很快,一个壮实地中年军官,肩扛二杠两星到来,给张辽行军礼,他的两个助手,都是阿三,俱圆滚滚象只硕鼠跟着他。

他们是军中打井好手,闻风知水源,嗅土定军情。

前面有过交待,波斯人撤退,将水源地尽可能的破坏,因此我们找不到水的话,只能打井解决,队伍中的水车,不能全指望的。

兄台!二十几万人哪!加上大量的马匹、骆驼、牛、狗,有可能方圆百里地,就一口井的水是能够进口的,你怎么办?还能学以前的打井,大家排着队等水?

唯有大打机井,用蒸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