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全球三国 >

第423章

全球三国-第423章

小说: 全球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要千疮百孔哩。”

寻找河道,玉儿总能轻易地找到故道,又指点河山,找出最好的线路。

这样的事情多了,诸葛亮有点奇怪了,心中升起一朵大大的疑云:“她是什么人,为什么这么清楚山川地势呢?”

“而且,我那匹马,向来不理人的,居然对她乖乖的?”

“还有,她怎么这么会用弓箭,那么强力!那只老虎,就是被她一箭射中爆头。”

“看她的气质,应该是出身高贵,她的家人怎么这么放心让她孤身一人旅行?”

……

诸葛亮想了解她更多,终忍不住动问。

玉儿先是矢口不说,只说自已是个普通人家的女儿,问得急了,玉儿含含糊糊地道:“人家是龙女,家住罗布泊里的西海龙宫旧宫……当然什么都知道。”

见诸葛亮发楞的样子,玉儿扑哧一声笑道:“傻瓜,这你也信……”娇俏地一吐香舌,扮个鬼脸,青葱玉手刮向猪哥亮的鼻子。

她不该这样的,猪哥亮爱煞她了,一把抓着她的手,她惊呼声中,人已经落入猪哥亮的怀里……

诸葛亮找出合适的道路,一路带着玉儿,抵达楼兰,会见楼兰国主,述说断流原因和采取的措施。

和楼兰方面说清楚了,楼兰军民负责运输粮食,诸葛亮动用三千帝国军当民工挖通新河道。

之所以要用帝国军,那是因为帝国军士卒力大动作快,听指挥技术也熟练,如果用得人多,后勤的压力大啊!在目前的西域是来不得人海战术的。

差不多商量好,诸葛亮非常高兴,想找玉儿一同预先庆贺。

他回到驻地,着待女去请玉儿,待女回报道:“玉儿小姐的家仆来了,玉儿小姐似乎在打点行装。”

诸葛亮这一惊非同小可,立即冲向玉儿住处。

果然,在玉儿居室外间的客厅里,看见四位容貌凶恶的高大汉子,全身黑衣,俱是绸缎,背的弯刀镶玉嵌宝,十分名贵。

见到诸葛亮,四人狠狠地瞪着他,却没有失礼,向他行礼,诸葛亮顾不得回礼,一阵风似地直闯玉儿闺房。

两人相见,玉儿悲伤地道:“亮哥,玉儿要走了!”凄凉无依地倒入诸葛亮怀里低声饮泣。

抱着她,声声抽泣牵动诸葛亮的心,诸葛亮喃喃道:“你不要走,留下来永远陪着我。”

玉儿抬起头来,惨笑道:“留下来,当你的小妾?别傻了,我家教甚严,没有媒妁之言,家长同意,和你相好,已是犯了大错。如果当你小妾,我家里是决不同意的!”

说着说着,一激动,这么坚强的女孩就晕了过去,吓得诸葛亮一迭声唤人速去请医生。

很快,医生赶到,那是位驻军的军医,给玉儿切脉诊断后道:“无妨,一时火急攻心耳。”

他开出药方,诸葛亮拿起一看,他也粗通药理,发现药力比正常的要弱上三分,不由奇怪道:“她身体强壮能打死老虎,火力一定不小,你开这么个药方……”

军医面带诡笑,解释道:“不能下重药,刚才给玉儿小姐切脉时,发现了喜脉!”

喔喔,猪哥亮同志也太能干了吧,一炮中的?!

……

军医告辞,说很快就派人送药来。

以诸葛亮修养到家,也禁不住方寸大乱,急得他在屋里团团乱转:“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

突地,他扑到玉儿的床前跪了下来。

玉儿犹人事不知,春棠海睡,原来春花般灿烂的玉脸上带着丝丝的愁苦。

诸葛亮一咬牙,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

……

帝都建业的一栋皇家赐予的豪宅中,一位文雅的贵妇接到一纸通知。

她征征地看着,难以置信:“他……他……居然休了我?!”

……

休妻,作为象诸葛亮这样的高官,本来会极影响他的仕途的,可是后来诸葛亮青云直上,没有丝毫的影响,这是为什么呢?且看下回分解!

第七章 大进军:席卷大西南北 第四十三节 大丰收(一)

5)▋

田地里微风吹得麦浪滚滚。像一匹绸缎在庄稼人的脚下波光荡漾。

“今年真是好收成啊!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年景。”庄稼人用手巾擦着额头上的汗珠,按捺不住满腔的喜悦。

大家都知道帝国的自然保护得好,森林、沼泽和湿地样样不缺,水利设施够力,极大地削弱了水涝旱灾。更在皇帝的教导下,农民维护着生态平衡,猫头鹰在夜晚的天空上盘旋,差不多每亩地都有几窝蛇在活动,夏季听取蛙声一片,农民走过稻田时看见蜘蛛网都小心绕道而过……益虫益鸟得到了人类的保护,让鼠虫灾害被压制在一个低下的水平。

全年风调雨顺,天公做美,在华南地区,台风居然是在人们把粮食入库后才跑来作客,农民伯伯大呼老天爷真给面子!

从夏季开始,进入收获季节后,各地捷报频传,大部分作物产区的亩产量和总产量都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无论是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苹果、雪梨、西瓜、荔枝、桃子这类的水果,还有芝麻、花生、油菜、甘蔗、甜菜、大豆这些经济作物,在田野里金穗堕地、山头上果实压枝,它们发疯般地成长,长势旺盛,硕果累累。

今年地收成比去年多上三成以上!早在夏天。已经判断出有大丰收,中央给地方上紧急拨款,构建仓库,增派人手,只是始料未及的是还是不够用。

继续扩建仓库,削价拍卖贮藏的旧粮以腾出仓库接收新粮,同时鼓励农民也进行投资小仓库收藏,官府宣布对粮食和经济作物实施最低价控制。确保农民利益,以免谷贱伤农的情况发生。

到了收获季节,简直象打了一次大仗,农民全家自不用说,连向来作秀的皇帝都足足下乡三天(平时他至多不过是意思意思,最多不到三小时)。皇家后妃则下乡七天。官府的官员、各州的国民警卫队紧急动员起来,大量上山下乡,帮助收获,人手依然不够用,甚至连大学生也停课下乡帮忙(他们是要付工钱的),忙到四脚爬爬喘气有如老牛,回来时个个都瘦了一圈。

这一年上市地水果价格几乎便宜过塘泥,人们敞开肚皮来吃,果干也做了不少,许多地方的果农懒得摘果。干脆搞生态旅游,打广告邀请人们到果园里花钱包下一株树。爱怎么吃就怎么吃!

除了植物收成,肉蛋奶家禽和鱼肉也创下有史以来的最大量的收获。物价比去年同期下降达四分之一。在百姓家庭的餐桌上,米麦粮食所占的比例大大下降了,肉蛋鱼类全面进入了千家万户,这在过去许多地区都不敢想象地,从此深刻地改变了帝国的生活。

大丰收已是定局!整个社会都是喜气洋洋,报纸的标题宣称道:“我们已经进入了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年代!”

按官府的说法,认为推行的“菜篮子工程”完全见效,食物、水果供求形势已经从过去的短缺转变为供求平衡。丰年有余,由于各地全面引进技术和良种。加上大一统国家里的大流通、大市场的影响,百姓生活产生了质的变化。

更深一层来说,农业地大发展解决了百姓的生存问题,必将能够解放出更多地生产力,投入到帝国新兴的工业中,可以预见到未来社会地发展前景是多么的美好。

迷信的人们大量祭祀龙王、土地公和山神,感谢上天的恩赐。

不过,近日来在建业发行的《太阳报》的销量激增,它上面的头版头条是:“大丰收的真正原因!”吸引了很多读者购买。

《太阳报》是一家民间小报,它有自己地狗仔队,专门刊登八卦新闻,挖掘名人明星轶事、内幕消息,报纸中有数版用于壮阳药和性用具广告,趣味低下,。它曾经多次被罚款和停业整顿,不过总能复刊,拥有一定的读者群。这几期它都在连载大丰收地真正原因,它的记者写道:“所谓龙打一声喷嚏,落入凡间就化一阵风雨。本国的真龙天子,臻使今年大丰收,主要是大量纳美女进宫,龙种极为旺盛,甘霖广播,雨露润泽,丰收也就理所当然!”

记者不慌不忙地写道:“这不是吹牛皮来者,已有先例,帝国历青武十一年(公元220),皇帝下南洋打仗,一年没归,龙种不入皇宫,后妃贵妇们没得临幸,连带帝国的收成也倒大霉,天灾不断,严重歉收,导致第二年要改元(为青龙)。”

看到报纸的人们初时都有点奇怪,因为皇帝在立国后选妃纳采女进宫,说了是每隔十年来一回的,临事时大肆铺排,四方争送,搞出很大阵仗,现在社会上并没有听说到什么动静呀,不仅如此,一些家有美女的家庭居然有些怨气,皇帝不是说公开透明的吗,为什么不给机会给他们,不让他们送女儿进宫?!

向往民间听闻皇帝选采女进宫,都是鸡飞狗跳,除了一些利欲熏心以卖女求荣不顾女儿幸福的家长外,大部分的父母都急着把他们的女儿早早许配给人家,甚至还出现过拉郎配,在街道上随便找一个男子和自家女儿结婚,送进宫里去时骨肉分离都是哭断肠,总之民间并不乐意送女进宫,导致皇家在选秀女时要先下诏禁民间婚配。

可是帝国就不同了,官吏百姓极愿意送女入宫,争着送,是因为好处极大!

只要成为皇帝的女人,有一笔极丰厚的彩礼给她们的家庭,家长当官的能够连升三级(级别升不动就给爵位,给不动爵位的就给钱),不当官的家长成为本地乡议局的当然议员,直接参与本地政务,他不必选举,只要不犯错误,就能永远当下去。(本国乡议局并不是民主的)

秀女进宫,肉金丰厚,如蔡》:王年俸的二倍达十万两银子,最低级的小妃子也有二千两银子的年薪,除了年薪,还有形式多样的奖金,她们被皇帝临幸(嫖)一次,就有一两金子的收入,看起来不多(等于十两银子),但是帝国禁止黄金自由流通,黄金采出来后全部被官府收购,要不是收藏进宫要不就是充当国库、中央银行的预备金,仅批准少量黄金专用于首饰。(黄金珠宝公司向官府提出申请,官府批准后卖给它们)

妃嫔们还有衣服、化饰品、首饰按等级分发,她们往往没有什么用钱的机会,许多时侯都寄钱出宫帮补家庭(往往十分之一,称为尽孝心)。在帝国,一个五口之家如

百两银子年收入的话,已经能够生活得很好,足以每,冬天穿皮草去辽州看雪,夏天着绸衫到南洋晒太阳了。

另外,皇家越来越有人情味了,所有的妃嫔们依级别分别能够按月、季、半年出宫一次与家人见面,每次能有三天之久!(当然每次出宫都是十目所注的)

最重要的是皇家女人是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帝国政务由她们把持!

如此的好处,有名有利,让民间都紧紧盯着皇帝的每一次选秀,打爆头去争,现在听闻皇帝纳美女进宫,他们不得送,他们反而不高兴!

不过他们看连载,就明白了,原来此次皇帝是因势就便“深挖潜力”的“兔子专吃窝边草”。

记者神秘兮兮地写道:请看帝国皇帝是如何大纳美女进宫导致全国大丰收的。

第一波:西域公主团的美女,差不多时隔半年后被皇帝正式临幸,这里边有三十六位之多;

第二波:建业城中的各校校花,最低年龄十岁,最高年龄十五岁(等于小学、初中的小女生),那些极品萝莉,也就是小狐狸精,亦约有三十多人入宫,供皇帝玩弄。

第三波:帝国全国女兵队伍中精选出十八个漂亮女兵,成立教导队,皇帝亲自指导她们进行“操演”,亲自操演她们……

第四波:皇宫里地女官和宫女今年特别的幸福。皇帝的雨露润泽到她们哩(皇帝的魔手伸向她们),须知皇帝以前向来不鸟她们的,现在就用鸟来鸟她们了。

《太阳报》分几期连载,图文并茂,记者使出浑身解数,YY皇帝的幸福生活,诸多擦边球语言、情文字和细节描写看得人们眼火爆心火燥,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太阳报》的销量也就芝麻开花节节高了,一时间销量和主流报纸有得比。

它一登出来,官府就上门,罚款若干,主编被拉到官府里训话,奇怪地是官府并不让它关门。还让它继续。

到后来,连主流报纸如帝国日报、青龙周刊都转载了《太阳报》的连载,民间皆以之为然,认为《太阳报》说得不错,皇帝龙种旺盛导致帝国大丰收!

……

星期天的清晨,皇宫碧水榭。

四边绿水环绕,送来阵阵清风,环境十分幽静,偶有游鲤跃出水面打破了宁静。

我光溜溜地躺在宽大的玉榻上,懒洋洋地看新一期的《太阳报》上写我的东西。周围自然是群花簇拥。

两个小女孩,十二岁大地吴培慈和十四岁的樊冰冰趴在我的两腿上。她们年纪虽稚,却已经长得狐颜妖媚。不着一褛的娇嫩雪白身体在我的腿上蹭啊蹭,小嘴儿分享着棒棒糖,她们的小手不停地玩弄着棒棒糖、抚摸着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