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全球三国 >

第375章

全球三国-第375章

小说: 全球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得对极了,请坐下!”

“此次北上,制胜的关键在于交通补给,如果还是象以前那样用人力、畜力的补给和交通。想都不要想了。肯定就不会有我们的春雷行动,我们唯有运用慢慢发展的方法。老老实实地花得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速度去发展人口和交通。

今时今日就不同,成功地关键是修路,修铁路!”

安德用手轻轻一敲台道:“把铁路架过去,就能够实际占领了!”

下面一片嗡嗡声,原来,部队要转职成为修路兵、护路兵。

呵呵呵,帝国高层的智者们,早就清楚如何建立、维持一个庞大帝国的关键,一是交通、二是通讯啊!

不理大家在想什么,安德继续道:“第二样就是与人斗,尽可能同化路上的外族,让他们加入帝国,增加帝国的实力,哪怕是一个人都好。可是如果他们不肯,那就按既定方针办。”

所有的人精神一振!所谓既定方针,是为杀光男的,抢走女的,拿去拍卖分钱!

安德又说道:“第三场战斗就是与野外的野兽搏斗,通过原始森林,那里有大量凶猛的老虎、大熊、狼,它们可不乐意我们进入它们地地盘,必定会找机会来和我们较量较量的。”

他谐地道:“战斗吧,我想大家应该没问题地,那些老虎、大熊、狼将作为我们的战利品,到我们地肚子里安家!

大家都笑了起来……

安德说完了,轮到邓艾说。

邓艾是参加过下西洋的战斗英雄,甘宁很赏识他,又派出他来立新功,促他上位。

邓艾道:“双管齐下,一是陆地,二是水域,大家看,这里是黑龙江,引出很多支流,区域内的河流也很多,我们可以利用河流,在一些平缓、肥沃的河套地区建立起立足点。同时,在春雷行动展开后,我将率陆战队沿海岸线北上,扫荡沿海各地,占领一些河道的入海口,待你们上来了,交给你们步兵管辖。嗯,在夏季,可以利用海船给港口进行补给。”

他教鞭指向地图,划出了鄂霍次克海、库页岛、东瀛海(日本海)的海域地带,他又说道:“好教大家知道,我们早就开始布局了,铁路线一直修到了玄郡,可以很方便地进入东瀛海。”

邓艾说完,又轮到中情局的人来说明地形地势,当地土著分布情况;接着是兵团的参谋长介绍已经议好地兵力部署、还有被命令去管后勤的孟达说明后勤地补给情况、负责开展适应性训练的朱灵说明部队的军训、建筑、野外求生的情况……发言一个接一个,大家仔细地听着,手上发下了一迭厚厚的资料。

最后是霸来作结案陈词:“我们将要展开的行动将不会很血腥,可是艰难险阻并不亚于真正的战斗,大家切勿掉以轻心!”他又勉励大家道:“有皇帝陛下的高瞻远嘱,有帝国的庞大物力财力和人力,还有我军将士的努力,何愁大功不成!让我们努力吧!”

所有的人轰然应诺,会议结束了,大家满怀着希望,奔赴各自岗位,憧憬着未来的成功。

军号已吹响,钢刀已擦亮,行装已背好,部队要出发!

第七章 大进军:席卷大西南北 第四节 茫茫雪路

速向前滑出,他们前进的目标是到达松花江与黑龙江的交界处。

按照前线指挥司令部的计划,将实施三管齐下的部署:东线是使用海军运送海军陆战队控制海参崴至庙街的海港,在庙街设下常备军;中线是利用松花江、黑龙江水系到达各处地方,黑龙江的支流实在不少,可以很方便地到达各处。

无论是江、海,如果在以前凭借帆船,实不好动作,可是现在有了蒸汽船,就大不一样了。

西线是主力线路,要修铁路。从双城出发,往西北走,到达牙克石后分叉,一往漠河二去赤塔。不过赤塔线将暂时不会开通,全力打通漠河,再从漠河直达外兴安岭这个终极目标。

外兴安岭在CIA的情报上说得很清楚,那里栖息着好多小部落,本来帝国的那帮大爷根本看不上他们,问题是皇帝神经过敏,他的圣论:“北方外族若不解决,朕睡觉都睡不安乐!大家都知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朕也来JJ一,一,矣!”

他说就是要乘他们弱小的时候,吞并他们,吃掉他们,要先发制人,不然可以预见到日后他们会给帝国造成很大的麻烦。

皇帝在帝国地统治真可谓是如日中天。说一不二。他发话后,群臣们不是说想皇帝的话合理不合理,而是想着怎么样执行皇帝的话!于是有了北进外兴安岭的计划。

外兴安岭位于黑龙江以北,从秦汉时起,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包括肃慎(娄)、鲜卑、蒙古、契丹、女真、鄂伦春等先后在一带生活,当中一些如雷贯耳的名字,是中原王朝噩梦的来源。战争的策源地。

皇帝根本就不清楚北方外族有多少,反正他就是要部队尽可能解决外族,宁可杀错也不放过。

朱灵、王凌作为中线大将,指挥一万兵士,沿松花江前进。

朱灵,字文博。清河人。初为袁绍部将。曹操征陶谦时,袁绍使朱灵都督三营军队以助曹操,搏战有功,留而不返,跟了曹操。

王凌字彦云,太原(并州)祁人,叔叔就是大名鼎鼎地司徒王允。李傕、郭作乱,王允一家满门被害,王凌与他哥王晨当时都很小,俩一块儿翻墙跑了。免得一死。后来机缘巧合跟了曹操。接着两将顺势归入青龙帝国。

我们前面说过,皇帝攻打高句丽时是士兵们滑雪去。有狗拉雪撬,那些狗即北极爱斯基摩狗。完全适应极地的狗狗是一种耐力极强的雪犬,它们在坚硬的雪地上,能够拉着雪橇飞速滑动,就连漫天迷朦的大雪也满不在乎,是人类忠实的朋友。

现在朱凌引三千人先行,是在两天后,士兵们滑雪前进,用北地马(蒙古种)和狗拉雪撬运物资。为了抗寒,我们甚至给马也穿上了衣服。以狗居多。因为狗们地抗寒能力强过马多多,狗吃得也少。为了这次行动,集中了大量的狗,当时运来时吵得整个镇都睡不着觉,等它们走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用马来帮忙,很大程度是万一补给出问题时那么马这种大家伙就要起到备用肉的作用。

黎明时分,他们出发了,没有人欢送,没有过多的喧哗,军人们一个接一个地滑出,马匹沉稳、狗群欢腾着上路,军旗招展,队伍向前。(爱斯基摩狗是一种喜欢野外活动的狗)

长长的松花江上冻后就象一条玉带伸向远方,沿江的山岭如同一道道的白色高墙,连绵的山岭全景中看起来十分怡人,满身是雪的松树在闪闪发光,我们在赶路。

第一天算不错,天阴沉沉地,没有下大雪,偶然下点小雪。

出发前每人都打了一份滚烫的热豆浆,贴身放着,下一次能够喝上,说不定是几个月后了。在双城镇地兄弟们还热心地为我们包了饺子、宰好了羊,全部急冻着带走。

部队拉得很远,茫茫雪路在他们的身后延伸,留下了一条闪光地印迹。部队以中速向前推进,每隔一段时间就停下来休息。

整支部队,人类士气高涨,狗狗也十分高兴,因为装备一流,供应充足,保暖有力!

带的货物有饼干,肉类,盐、茶、干菜诸如此类的杂货,油,火柴、卫生纸、蜡烛、酒、炊具、煤油桶(用来生火),以及帐篷等等各种日用品、当然少不了各种军装,货物由狗和马来拉。

我们没有穿铁甲,笨重的衣物使得再利的刀也不容易插进去。每人携带睡袋以及随身的七天的野战口粮配给、急救包。能够带的个人用品不多,一般是斗篷、备用地靴子、袜子、防护帽、手套和护脖套,写日记用的笔记本和铅笔、家用针线盒,包括扣子、缝衣针、织补针、缝衣线,以及毛线,大家都有文化,很多人带了一本印得很密字很小很多地的书,最受人欢迎的是小小的磁力棋,主要是象棋和斗兽棋,一般是一副棋子能二用,装棋的盒外就是棋盘。

临行前有军官亲自来检查行装,大家也很自觉,因为在雪地中,多出一点重量来,说不定不止要了你的命,可能还会连累到自己的战友!

士兵们都穿着大皮帽和皮衣皮裤,内有羊毛衫和裤,十分保暖,而且他们很多都是出身于北方外族的,自身抗寒能力不错。大家行进顺畅,步调很快。

喝完豆浆后,向士兵们每天定量发放巧克力和西域来的葡

让他们闲暇时食用,以增加体力。

中午时分一般不吃热食,主要吃饼干和肉脯,饼干的种类不少,有葡萄夹心、猪肉松饼干、巧克力味饼干、奶油饼干、芝麻饼干等,天天换着口味吃,肉脯则有猪肉、羊肉、兔肉和鹿肉四种,做得口味还可以。

部队想得很周到,衣甲内有袋子,我们都把当天下发的干粮和肉放在那里,用身体热量去暖和它们,吃起来好吃,特别是兔肉脯,上面放有芝麻和香油,融化后风味实在不错。如果你不让干粮肉暖和,它们不舒服,在外面后受冻的话,你就是用钢牙也咬不动它们!

早上和晚上吃热食,主要是吃面条,有时也做小面包、煮大米粥,偶然做做学自阿三的咖饭。

部队带了大白菜、胡萝卜配面条,还有紫菜干和香菇加入汤水中,吃起来特香,可惜带得少,不能多放。(它们用来调味,毕竟提供的热量少,从成本来说当然不如肉类)配菜有各式各样的肉干,再有果酱、奶油和榨菜、辣椒、玉米,还有干果,主要是核桃(因为有油分)。实在是琳琅满目,大部分是肉和碳水化合物(皇帝教的),特别是调味菜令到大家胃口大开,满心欢喜。炊事员明显去进修过,他们绝不会一天复一天地重复同样的、老套的食谱。每天的食物配额经他们地巧妙搭配再做成饭菜出来。很少会有重样的时候。

晚上有烧酒发放、早上则喝茶和咖啡,临出发前烧好热水泡入水壶中贴身带着,有时我们还喝热巧克力。

本国皇帝向来热衷给军队吃好的,这是件好事,对于军佬们来说,每天大家围在一起,烤着火进食是一件欣悦的事儿。

狗狗的待遇也不错,主要吃碎肉狗粮。再喂以面包、胡萝卜、玉米什么的杂粮,马主要吃压缩的燕麦和豆饼,两者混合喂养,燕麦那东西还是我们首次接触,有时发放压缩过的芝麻饼给马们吃。

晚上在江边雪地上扎帐篷,睡觉时使用睡袋。极为暖和,帐篷也很结实,阻碍寒风。晚间只要可能,都要伐木燃点去化雪,用热水泡脚加以按摩,这是件大事。军官们吼道:“要象爱护你地睪丸般爱护你的脚!”

除了脚,我们还被告诫在野外低温的时候不要让皮肤裸露出来,只要你一露出来,基本上你就废定的了,军官说得很清楚:“这里的冬天。霜雪无常、冰天雪地,肆虐的风无休止地吹袭着。能把人地面颊吹得裂开;呵气成冰的早晨,人的眉毛、发梢常常雪霜凝结。要加强防护。不听从者军法论处!”结果这条关系性命的军令被不折不扣地执行了。

军队下发了二个风镜以防止雪盲,有透明镜片的风镜和深色风镜,后者用于光线充足时侯遮光。风镜用“橡胶”固定,带着一股臭味,大家强忍着,由于出汗的缘故,镜片上始终有层雾气,效果不太好。有人试图用针在橡胶上扎孔放出水汽,但是徒劳无功。出来的水汽遇冷即时凝固,照样把孔给堵上。

为了保护我们的马,所有的马头都有佩饰,我们把那些配饰叫做流苏,是遮于马匹的眼睛上方避免产生雪盲地。只是看起来马们并不领情,它们会彼此帮忙,吃掉那些流苏!我们已经喂饱了它们呀。

如此,有着优良的条件,大家满意地说似乎是郊游啊,如此乐观很快就被证明是错地。

第一天行进了50公里,第二天凌晨时分出发时,天气还不错,到得上午,天就阴沉得可怕。下午时分,铺天盖地的冰雹,随后是旋风刮着雪片,旋风狂妄地横扫四方,发出尖利地啸叫有如妖精在狂啸!

在那个时期,没有温室效应,而且东汉三国处于三代以来第二个气候大波动期,所以极为寒冷(这个……五胡乱华不是没有道理的,就是北方的酷寒压迫胡族根本生活不下去,唯有南下)。东北的气侯可怕极了!军佬们被冻得浑身发抖,风雪实在是过大,半米之外都见不了路。只好匆忙扎营,大家待在睡袋和毯子底下不动,咒骂着这鬼天气。不过却有人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说越是冷,那么松花江就冻得越结实,我们只要能走的话,就越安全。

安全个屁!走都走不了,而且节俭的物资令我们晚上都不能够点蜡烛,什么娱乐也没有,大家只好闷头睡觉,大风雪还令伙夫开不了热食,大家只能啃干粮肉。

暴风雪连刮了三天,我们在帐篷里发呆发闷,偶然出去,把帐篷附近的树通通砍光回来烧火,自行煮东西吃。马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