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全球三国 >

第298章

全球三国-第298章

小说: 全球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马达封存了库房,留给棒子,自己着手准备撤退。

戒备深严的兽尔城海港,华族开始了紧张的撤退,在棒子们的严密监视下,登上华商停在港内的船只离开。

妇女、儿童首先离开,她们登上的是最大最好的船,然后百姓平民离开,最后才轮到军队和官吏。

不会发生“让领导先走”这样的咄咄怪事,地方官员,如果敢丢下他的百姓,抢先开跑,回去后帝国法官会按律砍他的脑袋!要是丢失重地的,灭他九族都有可能!谁要是敢投降,则入“贰臣录”,乡里把他的名字从族谱除名,死后不得入宗祠(意即成为游魂野鬼),帝国情报机关会派人追杀,不死不休!

权利越大,责任越重,不会没有交换的。

在棒子高层的压制和约束下,棒子们不敢为难华族,撤退得非常顺利,不一会功夫已经有二千五百名华族登船,本城内的华族妇幼已经全部登上了船,立即开航。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不算大,只是这几天都在下雪,码头的地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十月二十八日,在集中了大约七千人的百姓(当中居然有些充当华族姬妾的棒子女人,她们也随华族一起走),加上二千的士兵,华族就在一个带着凄清的上午,灰溜溜夹着尾巴地离开了不属于他们的地方(按棒子的说法)。

话又说回来,头脑清醒的棒子们有三分感谢上层的决定。帝国军人的强悍,几乎全民皆兵的华族,很多女人都披着甲,拿着弩,看起来都不象是花拳秀腿的角色,仗着人多士气高,一打起来,固然能够全歼华族,不过可能棒子要付出二三倍伤亡的代价!

按协议,所有的华族,留下马达与三百帝国军不走,以接应从边远郡县出来的华族。

一切都是那么偶然,也是那么的必然。

有个棒子弩手,拿着上了弦的弩走动,跺脚呵气防冻,一不小心,他仰面朝天,摔了一跤,冬天雪地里摔跤是常事。

弩脱手而出,掉在地上,震动使到它的箭嗖的一声飞了出去!

劣质弩!帝国的军用制式弩,做到掉地也不走火。如今箭就那么可笑地钉在了一个正要登船的华族百姓的屁股上,那个华族本来有点神经紧张的,觉得屁股大痛,一摸满手是血,他就象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跳起来大叫道:“敌袭!”

在那名棒子周边的棒子们,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可是远一些地方的不知道啊,看到了自己人放了箭,他们都是乌合之众,没得长官之令,也就手指轻轻一松,立即箭矢破空之声大作!

码头大乱,帝国军忙着举盾招架,或者拿弓弩还击。接着,从远距离放箭到近身肉搏战成一团。帝国军官和马达则是高呼:“让老百姓先上船!”

战斗进行得极为残酷,大群的棒子狂热地吼道:“杀光花猪,屠尽华狗!”(注意口号变了!)以集团式发动冲锋,看到他们成群结队的冲上来,迎面放出一排黑压压的箭,郡守马达真是胆战心惊,说不怕是假的。

他站在人群中,焦急地道:“快上船,走,走,走!”

马达亲眼看到大片的死伤,只见百姓中的五六个人中箭倒下,二个即时丧命,四人受伤。其中一人手臂被射穿,鲜血如泉涌;另一个腹部受伤,他痛苦的倒在地上手抓脚踢,留出的血很快就凝结在雪地上,极为夺目;

一缕劲风呼啸飞来,马达机警一闪,正自得意自己步法灵活,他身后边的一个华族却是大声惨叫,马达扭头一看,只见那箭射中了他的左眼,满脸都是鲜血!

马达惊慌地举弓乱射,居然超水平发挥,连射十箭,至少被他射中了四个棒子!

他力气已尽,手臂酸痛,暂时停手,有人来到他的身边,马达识得是带队的千夫长,姓罗名兰,他急促地道:“敌人太多,我们已经守不住了,郡守大人,你快走吧!”

马达大口大口地喘着气道:“等百姓们都上了船……”

罗兰不由分说道:“再不走,就走不了了!”

码头上,棒子们扔出了燃烧着的煤油,那些是由帝国化学家从煤中提炼出来,不能用于家庭照明,可用于城市公用照明,因为它燃烧有大量黑烟、臭气和劈啪声,但用于军事上却是非常有用。

一瓶瓶点着的煤油被棒子用力地扔向士兵群中,黑烟和火焰到处冒起来,罗兰用朴刀拍散一瓶,煤油溅得一地都是,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罗兰指派道:“杜参谋、刘参谋,带着郡守大人和团旗离开,走!”

两个军官扛着旗,架起马达就跑,马达扭头一看,看见帝国军队淹没在棒子海中……

帝国的部队,向来用兵不拘一格,如果让那二千人单独面对棒子,那么他们必定会四处游走,大打游击战,绝不与敌人硬碰。就算敌人能够将他们消灭,也必然付出惨重的代价。

靠,人家占优势,打罗马式的阵地战不是自寻死路?硬拼作甚!

可是现在,他们能走吗?当然不能,身后就是百姓,军人的职责就是保家卫国、保卫自己的百姓。为了他们,杀身成仁,快哉快哉!

罗兰目光坚毅,神色慨然,激励将士死战,帝国军视死如归,战斗素质绝顶高明。棒子们拿着各式各样的兵器,以木棒居多,人多势众,士气如虹,不怕牺牲,拼命突击,一条心向前冲。两军对上,战斗之惨烈,实在是超出人们的想象。

帝国军打得刀卷枪折,没武器可用,士兵便挥拳相博,手皆见骨,抢过敌人兵器,再行搏杀,再将兵器打折。罗兰多处受创,兀自死战不息,直至最后倒下。

二千军队,没有一个人逃跑,也没有一个人投降,全部战死在码头上,那二个架着马达到船上的参谋,掷下二面团旗(一千人为一个团),返身跑回码头,与战友们死在一起,换来的代价就是七千百姓安全登船离开!

马达在船上,泪水满面,暗暗发誓:“我会回来的!”

后来,为纪念英勇的罗兰千夫长,帝国军部追授罗兰“青龙宝石勋章”,有“帝国英雄”的称号。这次战事,后来被诗人加工成为一部著名的史诗,即民族史诗《罗兰之歌》。它以悲壮的情节,感动了无数的帝国子民,激励着所有的帝国军队,保家为国,无惧牺牲!

看着满地丢弃的甲仗器械、堆成小山的尸体和变了颜色的雪地,宋成宪一屁股坐在地上,喃喃地道:“人算真不如天算啊!”

他强振了一下精神,下达命令,把还没有离开的华族全部扣留,不肯投降的就消灭。

终于让帝国的统治消退,准备建国了,可是三道阴影落在了棒子的身上。

第一道阴影:统计出的数字放到了三巨头面前,在兽尔码头的剧战中,消灭了二千帝国军,已军伤亡高达六千,而且死的多,伤的也多是重伤,很难挽救。

训练有素的帝国军队手极黑极毒,杀的全是要害,对上他们,自然是伤亡惨重。

围捕没有来得及逃跑的帝国军民,杀掉了四千多,已方伤亡则是又一个六千,俘虏的帝国军民仅仅为二百余人,那些逃不出的帝国军民,都是拼死一战,无人敢主动投降,实在战不过,宁可自尽也绝不做俘虏。

看到伤亡如此巨大,三巨头都是脸色发白,代价太高了!

第二道阴影:正在忙于建国的当儿,后院失火。

住在一起,刚刚被棒子解救出来的金惜善、宋慧巧、全知贤和李英媛居然被人乘乱掠走,不多的护卫让人家干净利落地做掉,四女则是下落不明。

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般落在了三巨头的头顶,震得他们身体摇摇欲堕!

干这一票的是帝国特种部队的棒子奸所为。

早在几年前,棒子得意地用低级手段抵制帝国的时候,帝国当然不可能睡大觉,也做了一些准备。

在棒子中间找出了一批棒子奸,不难找,任何时期,任何国家与民族都存在着这些人,实际上就是金太阳、全斗奂这些人在族中的对头,政治斗争中失势的家族。

找到后,将他们家庭移居帝国控制的稳妥之处,变相扣留他们的家人为人质,然后厚待他们,训练他们。这群棒子奸当中有男有女,帝国军队对他们实施了严格的训练,潜伏在三韩城市里。

当棒子举事的时侯,出动了棒子奸,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奇袭女人的居处,把女人们抢过来。

给他们的命令很明确:“她们是皇帝的女人,绝不能落在任何别的男人手中,如果捉到后走不掉,那就杀了她们!”

愚蠢的棒子们并没有想到帝国居然敢胆生毛,被说着当地口音、同种面貌的棒子奸打个措手不及,女人被抢走,装入麻包袋扛走。

棒子们动作太慢,反应迟钝,棒子奸扛着女人上了接应的船只,也是四女好命,要不然棒子奸如果走不脱,会下手害了她们!

第三道阴影:驻地在巨济岛,原本出海训练的帝国炮船在回港后,全速赶到,八条炮船疯狂地贴近城市猛轰。砰砰作响,烟雾弥漫。

虽然当时火炮威力很弱,仅仅相当于投石车,可是扔个石头过去,再轻也能砸死砸伤人啊。

棒子们缺乏重武器还击,只能远离海岸线逃避,极是不爽。

在火炮充当礼炮声中,于兽尔城郊,三韩民族大会开幕了,与会的酋长和首领、长老之流共二十五国(部落)三百余人,共商国是。

统一的王国成立了,叫做“大韩王国”,暂时推举金太阳为王,全斗奂、宋成宪为副王,待战争结束,和平到来时,再郑重其事,重新推举大王。

通过了建国纲要,仿帝国制定国旗、国歌和国徽,大韩民族当家作主的时候到了!

宋成宪高呼道:“大韩、大王国,大家大声地喊出来!”

金太阳傻乎乎地问他道:“为什么这么多个大字?”

宋成宪热切地道:“是为了盖过帝国一头!”

金太阳追问:“可有解?”

“嗯,大、中、小哪个大?”

“当然是大最大!”

宋成宪得意道:“那不就结了!帝国他们号称是世界中心国家,因此叫做‘中国’,我们是大韩王国,他们是中,我们是大,所以我们大过他们!”

“高!实在是高!”金太阳翘起大拇指赞道。

Q!一个鼻屎那么大的国家,自称大大大国,一是出于自卑,二是出于狂妄!世界上这类人和国家还真是不少啊!

建国伊始,面临着帝国的强大压力,召开了高峰会议,智囊宋成宪指出并不奢望能够完全击败帝国,最理想的就是打痛帝国,让帝国觉得统治三韩是得不偿失,放松统治力度,大韩王国甚至可以做帝国的蕃属,向帝国纳贡,但一定要有自主权。

大韩王国在十一月一日建立,自建立的那天起,就深深地蒙上了三层阴影,它能走多远呢?

第六章 皇帝下西洋(下) 第十九节 司马折棒子(二)

辽州的州城(省会)集安,原名丸都城即原高句丽王城,帝国军队夜袭高句丽,破王城后,改名为集安,用作帝国辽州刺史的驻地。

集安城是整个辽州最繁荣的城市,有鸭绿江的水运之便和新建的火车大吼大叫地着自天津出发,过了肥沃的松辽平原,通向集安。全州的物资转运都是在这个枢钮发出,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辽州土地属于“宅地”,看中了哪块土地就可随便占,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开发积极性,初时官员们以为是北大荒的土地,现在已经初现北大仓的雏形了。

欣闻棒子造反的好消息,司马懿大喜过望,他当时正与州属官员开着会,消息一递上来,他立即跳起来道:“还开什么会!准备打仗!”

司马懿对于打仗是相当热衷,因为帝国最重军功,若有军功在身,无论当前的荣誉和金钱奖励、还是日后的仕途,都带来非常有利的影响,他当然不知道绝密情报中皇帝给他下的评语,在皇朝统治稳定年间,皇家敢大胆用他,但要是皇朝不稳,只怕他就难逃厄运。

作为刺史,他能指挥总额达二万人的国民警卫队,是准军事部队,薪水、装备和训练、提拔全部归五角大楼管辖,与正规军相比,训练时间为九个月(正规军为一年),服役时间为三年(正规军为五年),正规军(野战军)一般流动性很大,五角大楼随心所欲地在满一定年份后把各地的兵马和将领四处调动,据说兵部管调动的那个文官喜欢在地上铺上地图,由家中的狗含着一枚木头制的仿真骨头,狗把骨头落在哪里,就把部队调动到哪里,因此无从捉摸规律。

国民警卫队则一般驻守本州,很少调离本州。出兵之权由刺史掌握,主要负责地方的抢险、小规模的镇暴功能,减少野战军的出动。

司马懿恃着二万人的部队,就想着建功立业。

帝国有一个体制,那就是时限,官府为民做事,必须在多少天内答复。同理,皇帝为中枢处理政事也规定了时限,因此在接到叛乱的消息不到一小时,蔡琰的中央政府、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