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全球三国 >

第210章

全球三国-第210章

小说: 全球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路大肆造势宣传,眼看元军势大,林邑人迎风而降,吴添梁还沿路征发壮丁,他的部队竟发展到八千人,号称帝国远征军第五师。这个师,与帝国四个师合攻林邑国都典冲城。

后来,人们就把在一个国家内配合外来部队里应外合,造自己国家反的军队势力称为“第五师”!

林邑国都,气氛极度压抑紧张,街头行人稀少,城头防守严密。

王宫,肥胖如猪的林邑国王区逵,坐在宝座上,愁眉不展。

乐得起来才怪!重镇区栗失守,苦心经营的象兵被轻易击破,眼下元军已经进抵城下,眼看就要攻城。

而且元军还没有攻城,政治攻势已经铺天盖地而来。

叛徒吴添梁叫了一大群林邑人宣传帝国的政策,还用无头箭,射了传单上来,声明投降有好处,不投降死全家的男人,女人由帝国帮忙“照顾”!

城中人心惶惶,区逵疑神疑鬼,总觉得一些臣民看着国王的脸色是怪怪的,似乎在窃窃私语个不停。

区逵召集群臣商量,得不出个所以然,他曾经派了大臣出城去和帝国军队谈判,不想帝国连使臣也不见,只要求区逵无条件投降方能保做住身家性命。

正说着,士兵来报:“康先生来了!”

区逵冷笑道:“来得好,让他进来!”

康先生名叫康定,是大元驻林邑商会会长。他上到大殿,行了一礼道:“参见大王!”

区逵大声咆哮道:“大元帝国,假仁假义!你说的比唱的还要好听,说什么睦邻友好,国家平等,好啊!现在你们帝国公然入侵我国,不顾仁义,你还有何话可说,有何面目来见本王?”

康定微微一笑,懒得和他争议帝国是否假仁假义还是假义假仁,直趋重点道:“鄙人前来,是受帝国远征军前敌总指挥甘宁所托,为保大王平安而来!”

区逵恨恨道:“你们有什么话要说?”

康定从容不迫地道:“现在摆在大王面前有三条路!

一、火速迎降,全王族的性命、家财俱可保住,帝国绝不动你们一根汗毛,至于大王,到帝国京城居住,不失伯爵之位也!

二、你们抵抗,抵抗不住,最后投降,帝国会酌情处理,怎么个处理法,鄙人也不清楚,若帝国伤亡太重,只怕不会有好果子给大王吃;

三、你们抵抗,坚决不降,城破之后,参与抵抗之人,全家的九族,男的无分老幼,全部杀光,女的全部被卖为奴,至于大王,同样办理!”

“搞不好!”康定拖长声音道:“会因为大王抵抗帝国,抗拒天朝,我帝国皇帝,把大王您传首九边(将人切成几段,向四方各地发出去),让大家看看胆敢反抗帝国的下场!”

区逵喘着气,陷入了痛苦的思索。

他不应该见康定的,让康定说话,满朝文武本来有七分抵抗之心,被康定连哄带吓,搞掉了四分!

康定对他们道:“各位,只要不抵抗,你们投降,原职任用,不用担心!我帝国发大军十万,先来了四万,再有六万就要登陆,尔等小国,区区之兵,岂能抗拒?另外,大家都见到城外的吴添梁,你们痛恨他吧?他可是帝国的功臣,已经被任命为帝国远征军暂编第五师师长了,有一个吴添梁,可难保有第二个吴添梁。好啊!你们如果参与抵抗,由得你们,自然有人识事务者为俊杰,向吴添梁学习!”

他说的话,假得不能再假,元军此次出战,只出动步军五万;至于吴添梁,也不是那么容易想有就有的,然而林邑人却信以为真。

他们面面相觑,国王看着大臣,大臣互相看着大臣,都在怀疑平时哪一些人和帝国的商人接近,哪些人喜欢帝国的东西……

互相猜疑,气氛凝重。

康定吓得他们够了,长揖一礼道:“大王,速下决断,是战是和,明日清晨九时之前,帝国要得到答复,过了九时,若不投降,帝国将会攻城!告辞!”

林邑君臣过了一个难眠之夜……

第二天一早,帝国军队已经忙开了,投石车、床弩、云梯、攻城锤……沿城摆开,杀气腾腾的帝国军队,排成整齐的队形,等着攻城!

将近九时,见城门没开,甘宁两眼射出嗜血光芒道:“好,他们倒是有种,不错,那我们更爽!弟兄们,准备攻城!”

他身边的将领们都发出了冷酷无比的笑声……

千钩一发的时刻,城门,打开了!

一队林邑兵打着白旗,垂头丧气地出来,他们身后,林邑君臣,皆着素服,鱼贯而出。

“哇哈哈哈哈哈!”

甘宁打马冲到阵前,对军队道:“弟兄们,看到了吗?林邑投降了!光荣归于皇帝,光荣归于帝国!”

帝国军队,行举臂礼,挥舞着手中兵器,爆发出无比狂热的声音:“皇帝万岁,帝国万岁!”

元军进城了!迅速接管防务,控制要地。

王宫大殿上,中间王座已经无人坐了,甘宁和区逵分居左右,区逵向甘宁移交了金印、地图、户口册子。计有二主城、十七小城、三十六大镇,户口八万共三十二万人,兵员二万(元军入侵后扩充),米谷三十五万斛等等。

见区逵心大心细,甘宁安慰他道:“大王不必挂心,只要真心当帝国的顺民,帝国是绝对不会对你不利的!”

他代表帝国,宣布对林邑的处理,政策是宽大的

请区逵带着王族直系,暂时移居区栗城,等大局稳当,区逵带王族坐海船到帝国京城定居。王宫所有财宝,皆属区逵,可自由带走,官府库房的东西,则归帝国所有,用于林邑子民;

所有官员,一律留任,待经过培训,另行安排地方,一样为官,不必担心失业;

投降之军队,列入帝国军队序列,享受与帝国正式军队同等待遇,经过挑选后,强壮的留下,筛去的军人,按帝国军人退役的优待条件办理;

……

另外,区逵要连下二道诏书,一道是全国投降诏书,一道是退位诏书,宣布归入帝国。

如此,从法律的角度上,林邑王国合法地归入了大元帝国。

由于帝国并没有打乱林邑的秩序,因此民心安定,没有冲突。

接着,甘宁着人拿着区逵的诏书到各地宣读,接管各地政权。

非常顺利,捷报频传,登陆后一星期内,大部分的城镇都宣布易帜,加入帝国。

甘宁喜不自胜,向坐镇区栗城的帝国总参谋长鲁肃发了一封信道:“或许是我疯了,看来林邑人已经无意抵抗,至少在本地是如此。”

鲁肃回文,嘲讽道:“把‘疯了’后面的字全部删掉!”

他是乌鸦嘴,当有人拿着区逵的诏书到得林邑国与扶南国(位于今柬埔寨至越南南端)接壤的小县城那屯,当地官府贴出榜文,说要归顺大元帝国,不料却激怒了一个人。

此人是谁?且看下回分解!

肉食者鄙,不能谋,小民有忠义,不负王国!

第五章 皇帝下西洋 第七节 蚁与龙斗(一)

林邑那屯,木材商人黄大福,看过街上的榜文,他的眼中喷出了火光!拳头捏得紧紧的,狠狠在地上一跺脚,气呼呼地回家了。

他的家,仿大汉的建筑,雕檐柱廊,十分气派。可是优雅的环境,并不能平息他的火气,他气呼呼地坐在椅上,想不开,就把待女送上的茶杯狠狠地砸在了地上!

“0平!”

珍贵的从东土大元进口的景德镇瓷杯在地上片片碎开。

一双修长的尖尖玉笋小手轻轻地搭在他的肩膀上,推拿捏揉起来,黄大福的脸色慢慢地回复平静,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他背后的手捏成小粉拳捶他,黄大福舒服地闭上了眼。

黄大福很有福气,他父辈赶上了与大元帝国海外贸易的初潮,发了家,等他接手后,又遇上大元帝国的经济大发展时期,他大量出口柚木、铁木、红木、紫檀、黑檀等贵重木材到帝国,每年收入不菲,后来,他又娶了一位美貌的妻子,那个妻子有貌有才,除了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不仅能把家居打点得好好的,还是他生意上的好帮手。

见他妥当了,他的妻子阮丹凝问他道:“夫君,今天何事那么生气?”

和暖的气流从他耳边喷过,黄大福全身酥软,深呼出一口气道:“丹儿,今天在街上看官府出了榜文,我们的国都,已经被帝国攻陷,国王宣布退位。”

“帝国?大元帝国?”

黄大福苦闷一笑道:“还有哪个国家敢称帝国!天朝礼义之邦,竟会做出这样的事!”

阮丹凝讶然道:“夫君不是喜欢帝国,以帝国为荣,现在我国归了帝国,岂不是更好更妙?”

黄大福摇头道:“此话不可这么说,我虽然喜欢帝国,它那儿很好,却绝非家园,林邑是我的国家,我脚下的这块土地才是我的故乡!”

他沉吟道:“人之为人处事,忠义为先,一个不忠不义,不仁不孝的人,有何面目立于世间?!这可是大元的《圣经》上说的。”

“那,官府怎么说?”

“官府说了,国王在退位前发了诏书,要各地归顺,所以他们听国王的,还有三天帝国的人就来接管那屯了。”

……

屋内静了下来,二人都不说话,徐久阮丹凝忍不住道:“既然夫君你不想让帝国统治,那么,就反了吧!”

“啊!”

黄大福全身一震,回头看着他的妻子,忽地爆发出一阵笑声道:“一言惊醒梦中人,好!夫君我真不如你,你说得对,帝国,休想得到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家园,绝不能让外敌进来,就反了他娘的!”

想通后,黄大福吩咐家人道:“去,拿我的贴子,请刘先生、王老板和张老板来商量。”

此三人,皆为本县德高望重,财大气粗之人。刘先生是在大元读过二年书,现为那屯的教谕(中学校长),教化民间,深得民心,王老板是药材商人,张老板是大米商人,与黄大福一起是那屯县最大的三个老板。

之所以请此三人来,可以算到帝国皇帝李亦奇的头上。

何解?

李亦奇四处做生意(他不打仗就是做生意),积极推进海外贸易、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时,李亦奇夹带输出中华文化。根底浅薄的南洋诸国深受影响,全面进口了大元的文字、生活方式,乃至思想。

那屯与扶南国(位于今柬埔寨至越南南端)接壤,中间存在着大片未划界地带,那些地带是什么?俱为森林,是钱啊!珍贵的木材,贩运到大元帝国,盈利几达十倍!

为了经济利益,林邑、扶南时有磨擦,小冲突接连不断,二国官兵在十年中还大大地打了二仗,死了好些人。

一个国家,在打仗的时候,必须凝聚民心,而儒家思想,就是世间最好的凝聚剂,她让我们这么大的国家传承二千多年,虽有分裂,却始终统一在一起,认同国家统一,世界上就此一家,别无分店!

现在儒家思想连一个空前巨大的帝国都粘合如同铁板一块,更不用说小小的那屯城,所以刘先生、王老板和张老板加上黄大福都受过儒家熏陶,素有忠义之心,不过他们忠的不是传来忠义思想的帝国,而是他们脚下的那一方热土!

在先前与扶南的作战中,这几个人齐心协力,积极组织人手,捐钱捐物,辅助官军作战,合作惯了,黄大福遂请他们一起来商量。

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红缨枪,不是吗?帝国李某人说的哩。

黄大福的三个朋友很快来了,黄大福说出了他的想法:他要造反!

虽为小民,他们忠义之心令肉食者(当官佬)汗颜,四人众口一词:宁可一死,绝不当亡国奴!

刘先生深思熟虑地道:“光是我们四个人还不成,必须有官方的人一起参与,本县管政的黄县令和管军的仇都尉、江都尉都在本地任职五年,与扶南打过仗,对于国家,比较忠心,昨天接到了通知准备投降,晚上黄县令召我饮茶,说起来就是唉声叹气。”

于是四个人一窝蜂地跑到县衙,求见黄县令,黄县令对四人的想法满是称赞,不过他为难道:“本县是朝廷的官,国王有诏,要本县归顺,若不归顺,是为不忠,日后发号施令,也是……”

四个人心中暗骂黄县令老奸巨滑,明明也是想造反,却不肯出头。

黄县令想出解决方法道:“本县出个公告,即日起把本县事务归于你等管理,如何?”

黄大福道:“大人此言差矣!大人为一县之长,若不出头,何人可以出头?我等皆德行浅薄,岂能担起如此重任?”

黄县令摆手道:“嗳,你们是行的!有热情,有威望,有钱粮,不是你们,还是谁?”

……

好说歹说,黄县令执意不肯当头,最终四人只能同意出一个叫做“救国会”的组合,推举黄大福为会长,其他人为副会长。然后,请来本县的二个都尉商量。

凑巧二人也是热血人士,一拍即合。

于是以蚁民为首的救国会就在那屯县城扬旗,对抗入侵的大元帝国!

那屯原有驻军二千,救国会尽力征发本县的男丁入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