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全球三国 >

第169章

全球三国-第169章

小说: 全球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缝。

蝶云阏氏推过盘子,不肯佩戴,蔡琰笑容可掬,亲手拉过她的手,为她套上玉镯。

所谓巴掌不打笑靥人,加上过错又不是皇后,还考虑到今后要在她的地头生活,在看过沿路景象,特别是看到大元百姓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精神,蝶云阏氏已经完全绝望了,她永远也不能回归她的丈夫身边了!

国大民多不怕,最怕的就是皇帝率领下那股悍不畏死,蓬勃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配上大国,是无敌的,就象匈奴人故老相传的汉武帝时期:如果中原有这样的皇帝,那有多远就跑多远吧!

蝶云阏氏挣了二挣后,终于被蔡琰把玉镯套上了!

蔡琰谈笑风生,学过汉话的番女似懂如懂,不过觉得如沐春风,也渐渐放开了心怀。

起初她们内心忐忑,不知当家主妇会如何待她们,哪知蔡琰执政后,头脑冷静,善于分析(也是李亦奇教出来的),知道其错不在她们,完全是皇帝强抢女人所致,但皇帝是天,不可能怪罪,皇帝没罪,那些番女更是无辜,她们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南国,离开故土,十分可怜,是以蔡琰十分同情她们。

李亦奇选蔡琰为后,确实是选得不错,她德色兼备,相貌端庄不妖艳,气质凝重不轻佻。身为后宫之主、一国之母,蔡琰仍然一如既往地平易近人、为人平和,对别人的是非长短,更是从不加以评论。执政时坚定执行李亦奇所定下的路线,兼听四方,公正公平,为大元贤后也。

爆竹声声辞旧岁,春节来了!

大元朝不停试验火药,鞭炮的技术已经非常象样了,不过用于实战,有待时日。

为迎接新年,洒扫庭院,放桃符,贴年画,贴福字、还有开始流行的写春联。

皇家的春联采用挂的方式,而非民间常用的粘贴,可多年使用。一来省俭,二来春联为李亦奇首写,他肚子墨水有限,剽窃了各类小说中的春联后,卖少见少,恐作不出新的,遂打着省俭的旗号好用上一百年。

腊月二十九日晚,在皇宫的“伊尹厅”宴会厅,隆重地举行了青武四年新春团拜会(公元213年)。

伊尹厅是食神厅,柱廊上条条蟠龙绕柱,极为传神。

大厅内洋溢着一派欢乐祥和的喜庆气氛,皇帝带出了妃嫔和子女一起参加。

真是个阵容庞大的队伍。

两宫皇后一左一右,玉臂被皇帝牵着,缓缓从门口步进大厅。

看到的人全部凸了眼,礼部尚书蔡邕差点仆街仆到地。

蔡琰和曹节,挽上美丽的发髻,带着雍容华贵的钻石王冠,均穿着无肩带低胸晚礼服,展露出香肩美背,剪裁得体的丝衣把她们女神般的身姿完全向世人放送出来,尤其是她们胸前山峰地区够高度,也够性感,不但性感,而且是一种高贵的、圣洁的典雅,有一种不可侵犯的神圣。

蔡琰着枣红色,曹节着黑衣,红的奔放,黑的神秘,两后气质优雅,精力容光都令人眼前生辉。

由于有了圣旨,众臣只须鞠身为礼:“万岁,万岁,万万岁!”

帝后走过,群臣长出了一口气。

蔡邕知道:昔日封得严严实实的女性公开衣着,彻底地分崩解溃了。街头将会全面出现各种如此暴露的衣物,将如同妓女般的衣着。

孔子曰:“非礼勿视!”保守势力还非常强大的元帝国,虽然允许在家里穿暴露衣物,却不允许良家妇女这样公开穿出来。在宫廷,虽然说晚礼服属于国服,允许穿出来,也有妃嫔敢公然穿出来,但不多,仅少数几个。

如今一国之母,皇后千岁正式穿着开胸的晚礼服出来,意味着衣物的禁令不再有效。

她们这样穿,也必定出于皇帝的授意,这个皇帝英明无比,做事极有分寸,根本不能反对。

李亦奇对于不合目前事宜的祖宗之法,评价一种思想时,考虑当时的历史背景,不会直接套用自己的价值观,不会往祖宗脸上泼污水抹黑,而是平静地把它改过,立于今天的做,而不在于骂过去。

皇帝圣论:我等社会如同人,不断成长,祖宗之法如同鞋,适合当时的社会,但人成长,鞋不成长,所以该舍弃就舍弃,诸卿不可死抱祖宗之法,也不可因过去之鞋不合现在,而骂过去之鞋不好!

形成了不断更新之制后,保守的又一条礼法,现在被皇帝废除了。

蔡邕心想:“唉!皇帝又来搞卖一送一的把戏,借军队大胜之威,废除了衣着限制。这下各家的衣服公司的股票在新春开盘后肯定大涨特涨!”

在帝后身后,美丽的妃嫔来了不少,只见衣香鬓影,群芳争艳,看到胆大的男人目瞪口呆,口水狂流。

本次团拜会,除了皇帝一家人,有各部大臣、近着京师的各大州郡的地方官员、军队官兵、农工商各界士绅贤达,还有任意抽取的普通百姓。皇帝请客,请的是一家四口(如果有的话),每家出夫妇两人,一子一女,以后皆为惯例。

由于皇帝是以皇后管政,因此夫人路线十分重要,请来男人的夫人,由皇后拉关系,十分利于他的统治,请来各家的子女,着眼于未来的统治。

除了本国臣民,还有西域、高句丽、三韩、琉球、邪马台等国派驻大元的使节、商人,另外,上回加入GRU的bearxiong也有幸参加。

大家入席后,皇帝并不0罗嗦,稍稍总结了一下即将过去一年的军政要绩、农工商大事,并祝愿来年取得更大成绩,大家合家幸福,新春愉快之后,宣布宴会开始。

皇家的大宴自然是异常丰盛,此宴的费用从皇帝的私库里拨钱,帝国不许公款吃喝的禁令还是有效的。

大家愉快的吃喝,当皇帝却是非常辛苦,他带了两宫皇后,一桌桌过去敬酒。

也是一个惯性,一来皇帝感谢臣民为帝国效劳,所以亲自下到席间为大家敬酒;二来皇帝少部分人下到席间,好过大家去敬他,那时秩序大乱。

皇帝的记忆力惊人,只要礼官介绍:“这是某某某!”皇帝就能把勿勿看过的各人的介绍,平生得意之事拣出一件二件说出来,令到臣民们异常感动。

礼官介绍道:“这是罗马来的bearxiong!”

看到bearxiong色眼鬼鬼祟祟地直个扫过蔡琰和曹节的胸部,如果是传统的皇帝早就下令拉bearxiong出去砍头,幸亏是来自未来的李亦奇,他不仅不生气,还得意地拍拍bearxiong的肩膀,用拉丁话对他道:“怎么样?朕的妻子长得不错吧,不过你是能看不能吃了,以后有机会,朕和你一起去沟女!”

bearxiong大喜道:“皇帝陛下说话可是牙齿当金使!”与皇帝碰杯,一饮而尽。

大元皇家从无沉宴,吃喝仅仅一小时,然后大家移步,到“金色大厅”看文艺演出。

金色大厅,是皇家歌剧院。墙上泥金,内部的装饰极尽华丽绚烂,金碧辉煌,尽显皇家气派。

表演的是传统的丝竹、编钟和舞蹈,最后出场的是交响乐《英雄》、《命运》,噢哦,作者都是李亦奇!并且出场表演的全是皇家妃嫔、皇子公主。

指挥是李亦奇,拉小提琴的是蔡琰、大乔、拉大提琴的是曹节,吹号的是太子……

还没有做出钢琴,不过小提琴、大提琴、小号还是有了,再加上筝、鼓,勉强有三分交响乐的味道。

二小时的演出,大家掌声如雷,享受了一轮时尚生活。

晚九时半,臣民们退出,大门口,皇帝和两宫皇后站着,提前给所有人派“利是”。

作为风俗,派“利是”就是利利是是,祝大人工作顺利,家庭幸福,小朋友用利是作压岁钱,快高长大。

为免成为恶俗,皇帝下令,利是就是红包里仅放一枚钱币,不得放多。一般人都是放铜币,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也避免了春节送礼,害了官员。

后来,在红包里放铜钱一枚作“利是”成为定俗,有钱的则放银币。

作为皇帝,当然与众不同,皇帝派的利是为红包里有一枚金币,也仅仅是皇帝派利是,才能放金币。

大元朝钱币有金银铜三种,不过,主要流通是铜钱和银币,金子做的钱币很少在市面上流通,往往用来当国库、银行预备金之用了,金币造型新颖,作工精细,非常得民间的喜欢,可惜流通不多。

年三十的上午,皇帝往太庙献祭拜祖宗,还要去最大的教堂:大相堂寺给三圣上香。

忙得要命,百忙中,还在中午去江南的帝国军队总医院看望了荣军(伤残军人),向他们拜年,派利是,与他们共进中午餐。

这一天,官府和皇帝是“封笔”、“封玺”(春节期间不办公)

各大报纸,头版头条地登出了皇帝的新年献词:

“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法律性,帝国无不胜”!

皇帝充满豪情地指出,东部鲜卑已经完蛋,其它鲜卑各部和匈奴也饱受打击,最快一年内,最迟三年内,必可解决北方边患!彻底解决掉威胁中原日久的北方民族。

他的圣论登出来后,极大的鼓舞了全国子民,大家都相信大元帝国,是无人可挡的了。

除夕夜,在紫宸殿举行家宴,款待各宫妃嫔和子女,大吃大喝。

全部的妃嫔都出席了,连很少见到的大吴小吴、伏皇后、唐妃也来了。妃嫔和皇子公主齐向皇帝恭贺新春大吉。

取“年年有余”之意,所以春节大宴,极为奢侈,非常浪费,也是皇宫唯一一次开宴有剩余,很多食品甚至连动也没动过就撤下去。

不过,它们自有去处,绝不浪费。

待到正月初一,皇帝新年祝福的形式将这些美食赏赐给臣子。作为君赐,赏给近臣,深得人心。

如此之外,后宫管事的妃嫔,早就准备了送给各家大臣大将、社会贤达、各界士绅一份份的利是、宫扇、香炉、元宝、珠宝、香料等作为新年礼物,随着美食一同送出。

皇家开盛宴,子民们也纷纷围坐在菜肴丰盛的家宴餐桌旁边,心满意足地享受着帝国的恩泽。

大年三十晚李亦奇没有到百姓家,不搞什么形式主义,他任命官吏,要求官吏搞好百姓的生活,如果百姓过不好年,那是官吏之责,就找官吏算账。

整个帝国上下,富人自不必说,穷人早就发下过年用的米油肉衣服零钱,保证每家皆无余漏,过个好年。

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余音悠长的钟楼十二响后,帝国迎来了青武四年(公元213年),普天同庆帝国明天更美好。

初一至初七,人们探亲访友、逛庙会、舞狮舞龙、锣鼓表演、各式舞蹈还有花车巡游,节目非常多。各大地方围得水泄不通,百姓狂欢尽兴。

红灯笼、红衣服、红对联、红横幅,路边处处张贴着“福”字招牌,“恭喜发财”,“恭贺新年”,“吉祥如意”的喜气标语更是满目皆是。

由于大元尊祟“三圣”,所以开年后的第一天,人们早起,纷纷往三圣的教堂而去,抢烧头柱香,以得孔夫子、如来佛和元始天尊三圣的佑护。

教堂内香火鼎盛,特别是最大的国立三圣教堂:“大相国寺”内人群挤得如同罐头里的沙丁鱼,围得密密实实,一脸虔诚的子民摇着签筒,祷求得一支好签……

此为迷信,不过李亦奇绝对不会破除迷信,有迷信,总比什么都不信,只信钱要好得多!

新年到来,李亦奇还是搞搞形式主义,到各处走动,与民同乐,狂派利是,见者有份。

臣民们高兴万分,李亦奇万分高兴。

趁新年,他纳了刘备的吴夫人和甘夫人。

吴夫人,蜀国皇后也,大将吴懿之妹。刘备兵败后,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被送到建业,入了元宫,成为元帝的蜀国夫人,而甘夫人则被封为玉泉夫人。

汉时,礼法并不限改嫁,又是改嫁给皇帝,两位夫人均以为刘备已经完全结,所以顺从了。

虽是破鞋,李亦奇照样捡来穿。他明知刘备诈死,两位夫人实际上还是有夫之妇,他也照样纳之。对于他来说,与他作对的敌人的妻女,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他后宫里的女人。

大年初四晚吃了吴夫人,大年初五晚吃掉甘夫人。

初五那晚,随着一声“玉泉夫人进见!”甘夫人来到了李亦奇面前。

天生一个美人胚,身材高挑修长(身高米七以上、体重过50公斤,亦奇目测),鹅蛋脸,肌肤玉质柔肌、态媚容冶,如同月下凝聚的白雪一样。

甘夫人于公元188年生,至213年不过是25岁,物质生活过得不错,虽然生育了二个儿女,无损她的天姿国色,反而多了一份成熟,娇媚诱人,令男人垂涎三尺的夺命风韵。

李亦奇猛吃一惊,早知如此美女,当时就顾不得什么,叫人送到幽州前线享用了。

甘夫人和吴夫人早在去年三四月到达元宫,当时李亦奇忙着打仗,贤惠的蔡皇后并不反对李亦奇多纳女人,但也没有把她们送去前线,她认为此举会败坏皇帝的名声。

皇帝迫不及待地道:“抬起头来!”

甘夫人缓缓抬头,微微看了李亦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