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全球三国 >

第159章

全球三国-第159章

小说: 全球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流着蜜和奶的地方啊!是塞外的江南之地!

想到很快就能把天堂变成地狱,元军都在狂喜中!(变态!)

不过,张辽另有打算,他下令部队四下搜索,全力搜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二万不舍得离开故土的白鹿部族被张辽的部队掳获了!

老少妇孺们惊恐地看着元军,传说中的杀人恶魔。

这回恶魔倒是没杀人,押着他们,到了块开阔平坦的草场。

然后元军大吹大擂!扎好了车营,排开阵势,远处的鲜卑骑兵悲哀地看着自己的族人被抓出了一千人,元军的屠刀放在他们的颈上,然后,一名鲜卑奸奉命过来,请正集中队伍决心与元军决一死战的白蓉去和张辽谈判,说能放过白蓉的族人。

阵中央,白蓉带了一名女兵,张辽带了个翻译,以下对话俱为翻译。

张辽开门见山地道:“一命换一命!拿你的命换你族人的命!只要你们投降,我以我军队的荣誉发誓,决不杀你白鹿部族的任何一个人,也不烧毁你们白鹿部族的一草一木,你们归顺我大元,先迁移到长城内,然后等大局定后,我启奏皇帝陛下,让你们部族返回白鹿原,这块土地,还是你们的!”

白蓉清冷地道:“我个人的生命不算什么,可是我怎么能相信你们,你们不是有什么《杀胡令》,所到之处不留活口的吗?”

张辽点点头道:“你知道不少东西,不错,你们与我军交战,按帝命是不可赦,但是,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我想,我的陛下一定会乐意增加多新的子民和新的骑兵,而且!”

他双目精芒大盛,注定白蓉道:“特别是把你这么一个鲜卑美女献给我的陛下,那么我与你谈的条件,陛下就一定会兑现!”

白蓉脸色酡红一片,羞怒地道:“你的陛下,就是畜生、猪狗不如的牛屎渣滓!”

她这番话把翻译吓得够呛,不敢翻译,张辽见翻译不说,也知不是好话,耸耸肩,等白蓉答复。

白蓉缓缓道:“我要回去和部下商量一下!”

张辽懒洋洋地道:“请吧,快快答复,不答复的话,每小半个时辰我就杀一千人,五六个时辰后,大家就不用谈了,准备开战吧!”

他着翻译传话道:“想到这美丽的草原如此肥沃,烧起来一定很好烧,我手都痒了!”

白蓉听了,狠狠啐了一口离去。

张辽悠闲地喝着咖啡,静待回音,他看了看手中的一块皇帝赏下的“浪琴”自动上链表,时间已经将近半小时了(小半个时辰),他眉头一皱道:“擂鼓,准备杀人!”

鼓被大力地敲动,声传百里!

大地传来了惊天动地的马蹄声,牛角号声,白蓉带领鲜卑人发动了绝望的进攻。

当她死去,就不用为她的族人操心了。

面对着艰难的选择,白蓉选择了逃避!

“冲啊!”鲜卑人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喊杀声,一万五千人全线压上,进行了最后的冲击。

看着鲜卑人以排山倒海之势攻来,张辽大声喝道:“一万步兵上前列阵,乐进、李典两位将军率二万骑兵正面迎敌,我与魏文长各引一万人攻其侧翼,请政委带一万骑兵为预备队,民夫队看押俘虏,若有异动,格杀勿论。”

步兵们上阵排成了五列纵队,长达二千人的宽大正面,士兵们把三枝箭插在了地上,在万夫长的指挥下,一万步兵引弓向天。

他们的身后,二万骑兵也搭弓引箭朝天!

鲜卑人进入了射程!

蓬!强劲的弓弦响声!

黑云般的箭枝从元军阵上升起,然后箭雨落入了鲜卑人阵中。

马匹长嘶声和人的惨叫声传来。

士兵们快速从地上拨箭,再度齐射!

风暴般的箭雨狂乱倾泻在鲜卑人的头上。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鲜卑人都把头缩在马头后面,拼命加速,加速,再加速!

他们没有还射,尽力想快速通过,用高速度击溃元军。

元军步兵的第三轮箭是直射,训练有素的元军,全部打提前量,尽数射马,一匹匹的鲜卑马被射中,马上的骑士纷纷堕地。

然后元军步兵们忙不迭地把弓往背上一挎,五行纵队急切集中,鲜卑人近了,看到了他们咬牙切齿的表情。

看着似呆乎乎的元军步兵,鲜卑人把马用力一夹,从马头现身,大声厉吼,抽出了马刀,仿佛看到元军的人头被锋利的马刀劈下,终于得报大仇。

车进夹道,马入险谷,再无回头后悔之时,元军从地上捡起了三丈长的锋利长矛,一头柱地。

平地上竖起了一团刺猬。

鲜卑马一头撞上了刺林中,马血喷出来就像江南的“自来水”爆管那样,甚至人马尽穿,然后带着长矛轰然倒地。

足足有三行的鲜卑马撞上了长矛堆,挤在一起,后来的鲜卑人疯狂地勒马,马匹张大嘴嘶声叫,喘着粗气,一些收不往脚的马匹甚至失足滑倒。

步兵阵如铜墙铁壁,没有放过一匹鲜卑马,只有没有步兵阵阻挡的鲜卑人冲过,迎接他们的是黑压压的元军骑兵。

转瞬间,杀声冲天。

白蓉冲入了元军中,她的长枪挟雷霆万钧之威,一枪贯穿了一个元军,他的胸膛立马现出一个血洞,惨哼一声,堕马身亡,鲜卑人大受鼓舞,巨吼着拼命挥刀,与元军殊死搏斗。

白蓉抱着必死心理,枪法万分威猛神勇,好枪法!只见气势磅礴,枪头千点万道,所到之处,元军竟无人能挡,刺士兵,杀军官,连挑十多人,让元军首次知道怕字是怎么写!

不过,元帝无耻,带着军队也日趋无耻,乐进和李典,军中有数的大将,竟然联手,双战白蓉!

乐进用刀,李典使枪,一刀一枪,如同两条蛟龙,缠死了一只母大虫,杀得难分难解。

凭着决死的信心,鲜卑人与元军骑兵打成旗鼓相当。

战斗猛烈的进行,大家打得血流成河,杀得天昏地暗。

鲜卑人的攻势并没有持续,元军的二万人绕到了鲜卑人的后面,张辽和魏延抢入鲜卑人群中,对鲜卑人展开了一边倒的大屠杀。

虽然鲜卑人士气如虹,可是元军的兄弟多,张辽和魏延在大队人马的护翼下,以摧枯拉朽之势彻底粉碎了鲜卑人渴望胜利的任何梦想!

作战经验丰富的元军大开杀戒,一层层地往里杀,如同大水龙冲泥沙堆,鲜卑人土崩瓦解!

元军的无耻不是一般,张辽、魏延、乐进、李典团团围住白蓉!四个大男人,无耻地合击一个女人。

这是什么?四员响当当的大将,吕布才敢硬扛啊!

要是某人渣对上他们,只怕一见到,他就会逃跑了事!

可是白蓉却奋力地与四将大战三十余合!

最终,力竭被擒!

看到被五花大绑的白蓉,根本无视她万分怨毒的眼光,张辽得意大笑道:“这样的女人,送给皇帝,陛下一定满意极了!”

杀出一身汗的乐进犹有余悸地道:“军座,如此强悍的女人,献给陛下,恐怕不妥吧?”

张辽胸有成竹地道:“绝对妥,这样的烈女,飞天鸡乸一只,越是反抗得越激烈,皇帝就越喜欢jian……唔,送回去给皇帝当礼物,就写猎到白鹿一只,献给皇帝陛下品尝!”

四个大将齐声大笑,全不因欺负女人而脸红。

考虑到白蓉日后会在宫里当娘娘的,所以,张辽没有开杀戒,甚至打扫战场时,连鲜卑的伤员一同收容照顾。

带白蓉去看了情况,让她心安,张辽道:“先前的条件一样有效,如果娘娘你想寻死,那就没效了!”

他称呼白蓉为娘娘,已经料定到他的陛下绝对会收下这份大礼,酷爱淫敌人妻女的皇帝,见到这么一个坚强不屈的女人,只怕他会乐疯了……

与先前不同,张辽要白蓉引军投降,白蓉不能下这样的决心,但现在她一个人就值二万鲜卑人,还有伤员,关系重大,她应该懂得取舍的。

至于军中对白蓉的怒气,着政委和牧师劝导,让大家明白,两军战斗,各为其主,怪不得谁。我军连先前投降的鲜卑人都能容忍,更不用说即将成为皇帝女人的白蓉。

君恩深如海,扪心自问:何以报君!皇帝不缺什么,只有别致的礼物才能让他高兴了。

士兵觉得张辽说得有理,也就不再吵嚷嚷了。

张辽退军时,放一把火,烧了白鹿原!

不用担心,来年春暖花开之季,春雨会让大地再充绿草成毯的。每年都有草原的野火,但大自然是神奇的,烧完后第二年一样能够复原。

李亦奇军、张辽军、在并州的两军,均取得了重大的战果,于冬天来临前,退出草原,回归城池,至此,绞杀战告一段落。

元军的暴行,给鲜卑和匈奴两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口和牲畜的大量丧失,让两族已经面临着打不下去的窘迫局面。

第四章 北疆风云录 第三十一节 建业琐事(一)

时间回溯到青武三年二月,两宫皇后从许都出发,到达荆州,坐船顺流回江南建业。

二月底回到江南建业,在天字码头上岸,首辅张昭率六部尚书接驾,道了乏。全套的皇后仪仗备齐,摆驾紫禁城。

皇后的仪驾是很暄赫的:最前边吾仗、立瓜、卧瓜各四,跟着就是十面五色龙凤旗。 再后是赤、黄龙风扇,雉尾扇,赤、素方伞,黄缎绣四季花伞和五色九凤伞。 金节、拂尘,金香炉、金香盒成双成对,然后又是金盘、金盂、金瓶、金椅、金方几。

与皇帝出入不同,皇后的装饰很多,代表了女性的温柔,皇帝则基本上是带兵出入,象征男人的刚强。

进到承天门,重重深宫大门次第开,启中门,迎入了两宫皇后。

她们,是帝国的正牌商标的女主人,所以才配享有进正门的殊荣。蔡琰对曹节抱歉道:“皇帝不在,委屈妹妹了!”

曹节平和地道:“这算不了什么,我想着在前线打仗的陛下,不知他过得怎么样!”

蔡琰思念地道:“陛下一定会打胜仗的,应该春节时回来过年吧!”

来到平时工作、议事的紫宸殿,众臣庆贺曹节升任皇后的折子堆满桌,同样地,待批的折子就更多了,两个皇后不过是稍稍小息,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看折子,盖上国玺。

国玺是李亦奇交给蔡琰,需要她盖玺通过。李亦奇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接下去几天,忙得昏天黑地,除了处理政事,两宫皇后还得斋戒三日,沐浴更衣,去太庙献祭,由当家的媳妇蔡琰代表皇帝告之祖宗,言又多了一个媳妇,请祖宗佑护,引曹节叩拜列祖列宗。这是件大事,不能掉以轻心的。

在送来的奏折中,很重要的一件是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蔡邕上折,请皇后发旨,预备开恩科取士。

随着李亦奇入主江南,汉制的“举孝廉”取士被他废除,取而代之的是科举制度,要想当官,必须经过政府的考试,李亦奇提拔起来的官儿不算,以后所有的朝廷官员包括地方长官都必须是科举合格者。考生不分出身,地位一律平等。

十年窗前勤苦读,一举成名天下知。只要努力,就有机会为国家效力。

公平、公正的科举制度,让大家都没话可说,交口盛赞李亦奇。

大元皇朝建立后的第二年(公元211年),举办过一次科举,按照朝庭制度,三年才开一次科举,应该到青武五年才到下一次的,因此这一科是恩科,借庆贺南北统一,提拔官员。

官员的缺少已经到了空前严重的地步!

李亦奇对于人浮于事,尸位素餐、当官的多过办事的事儿深恶痛绝,在他的政府,极为高效率,少有人坐着,都忙着做事。

各地icac(廉政公署衙门)和“乡议局”肩负着平时监察各地政府的任务,如果发现政府官员闲到没事做,则由他们提出,来年削减该部门的人手,甚至废除或者合并该部门!

靠政府部门自己削减自己的人手,那只会越减越多,只有独立的机构提出,才能做到精兵简政。

造成的后果是,官员的定额处于适量从紧的地步。南北统一,整个地盘增加了一倍,北方设置的州郡县又多,按南方的标准,原任的官员很多都是不及格的,因为他们只会做官,不会引导百姓搞江南的“经济”。所以,南方抽调了不少地方官员北上任职,造成北方照样不够官员,南方官员为之一空,哪边当官的人都不足够!

不得不在开过科举的第二年,再开恩科取士,填补官员的空缺。

更深的含意:是一次大换血,换上北方积极向组织靠拢的人当官。

此议早有决断,青武二年,南北内战一结束,建业的书籍马上运到北方各地,免费送给各地的读书人,通知他们要好好学习,明年大考。

大元科举制度如下:

任何一个有户口的男性子民,只要年满二十岁,均可报名参加考试。(特批大学生在最后一年大学期间可以报考,大学生占了很大优势,因为他们一直在学校读书,但是,朝廷不限定必须有大学文凭才能报考!)

一、简单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