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依大唐 >

第195章

天依大唐-第195章

小说: 天依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京之后,李白等人落脚在客栈里,而锦龙卫则是陪着孟喾一同去皇宫里向李世民禀报这南荒发生的一切。

    几人步行而去,刚走到皇城的朱雀门口便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以白狐为首的锦龙卫赶忙跪下行李,而孟喾却是一愣,只是躬身见礼。

    “公主,你怎么会进宫来?难道是对陛下有些想念不成?”

    孟喾疑惑,他看着眼前的长乐,又看了看一旁的白狐,对着他们说道:“你们先去吧,我与公主说两句!”

    白狐等人点头,先行一步去向李世民禀报。

    孟喾看着长乐,心里有些古怪,他这一去南荒也有半年之久,回来的时候便看见长乐进宫而来,他很疑惑这丫头到底要做什么。

    长乐抬头看着孟喾,有些紧张,不过她脸上却是冷冽,笑道:“回来了?回来就好!”

    短短的七个字仿佛将两人的距离拉得很远,不知为何,这一刻两人都有些心里话要说,可是在这里又不好说,只能说些客套话了。

    “公主,你先回去,我向陛下禀报之后会去你的府邸看看,到时候你我再好好谈谈,我有些决定已经考虑很久了,只差你同意!”

    孟喾轻笑,拿出怀里的宝剑,双手奉上,很是感谢的说道:“公主,这把无双宝剑太过珍贵,再加上在下已经不需要这等外物,所以我将它还给你,你先行拿着!”

    长乐也不矫情,赶忙接下,有些自嘲的说道:“驸马,这半年未见,你瘦了许多,今日我让丫鬟们准备一些药膳给你补补。”

    她说这话的时候有些忐忑,毕竟她对孟喾一般是没有好脾气的,如今两人相安无事的说话,让她多少有些不自在,仿佛生分了许多。

    分开越久,她总觉得和眼前这个男人的感觉越来越模糊,虽然心里还是会有牵挂,但更多的是不舒服,仿佛一切都不和从前一样了,至少和她想的不一样。

    原来她以为孟喾只属于她一人,如今了解太多,才发现自己的驸马原来属于三个人,南悦儿、纪慕凌、长乐,甚至这个人和房玉珠、高丽的琉璃汝苏等女子也有瓜葛。

    如今他平乱回来,说话却还是如此冷漠,让长乐有些难过。

    “公主,不必如此,我如今已经不需要药膳之类的东西,随便做一些饭菜即可,今晚我睡在你的府邸。”

    孟喾一笑,赶忙拒绝,他想了想又补充道:“当然,我还是睡在客房!”

    长乐一笑,点头说道:“听驸马的!”

    随后她也不想继续拖着孟喾,独自一人上了马车,走出皇宫了。

    孟喾转身看着远去的马车,长叹一声,他自认为如今事情大多数已经解决,无非就是魔宗和刺宗的事情没有平息而已。

    不过现在他头疼的是长乐公主和南悦儿的事情,这个总要有一个交代的,若是不给她们一个交代,他就是有些不像人了。

    他抬头看着高高在上的太极宫,缓缓走上石阶,向守门的护卫通报一声,随后被宣进大殿。

    大殿之中,锦龙卫已然不见,只剩下一个威武的帝王坐在龙椅上平静的看着他,而帝王的目光幽幽,仿佛能够将他洞穿一般,让他不敢造次。

    “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孟喾跪地,长叩之后,不敢抬头,保持叩首的姿势,一直等候着李世民的“平身”。

    “你好大的胆子!”

    一句话震耳发聩,大殿里的宫女和太监都吓得直哆嗦,还以为这声音在针对自己,面色凝重,小心翼翼的,就连呼吸声也听不见了。

    而大殿中央的孟喾则是面无表情,抬头说道:“臣何来好大胆子!陛下,臣此去半载,为大唐平复了蛮族动乱,拦截邪神教阴谋,可未曾做胆大包天之事啊!”

    其实他心里知道李世民说的是那一件事,不过他如今不想承认,不然惹到这个大耳朵贼,他可是会吃不了兜着走的。

    “你……”

    李世民气炸了,但是对孟喾又无可奈何,一看见孟喾那无所畏惧的样子,他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呵斥这臭小子。

    他摆摆手,说道:“你小子送来一封信,竟然让方无忌把一家老小接去南荒城,将来他若是有异心,岂不是祸患?”

    他心里虽然有些不爽,但是毕竟孟喾这立功回来,他也不好发脾气,只能责问一番,想要明白孟喾这样做的含义。

    “陛下!方无忌戍守南荒城,其人忠心耿耿,我念其常年见不到家人,于是想你请命,我以为他不会叛乱,若是他敢,我一人便可屠他满门,之后以提自己的头献给陛下!”

    “陛下心思无非是害怕我图谋不轨,笼络人心,陛下莫要惊慌,若是您不信我,我可以将名下上铺充公,卸去侯爷封号,就连陛下给的金牌也可以收回。”

    “若是陛下还不信我,我愿意终身被监禁大理寺!”

    孟喾轻笑,说道:“方无忌无错,错在我,陛下罚我便可,陛下要切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江山社稷在一念之间便可以毁于一旦,我不过陛下一颗棋子,不过陛下的臣子,陛下若要我死,我眼睛都不眨一下!”

    虽然他说得这样大义凛然,无所畏惧,但是心里还是有些怕死的,毕竟死了什么都没有了,他可不想放下南悦儿她们。

    李世民当然看出来眼前臭小子的阴谋,决战不得的说道:“好了好了,方无忌不会叛乱的,朕只是觉得南荒那边贫瘠,不如长安,所以让他老母夫人和孩子在长安享福,既然他想念家人,那就随他去吧!”

    “你这臭小子真是嘴贱,若不是看在你总是身先士卒的份上,我真想踹你!”

    李世民无奈,对于孟喾,他实在不忍心,不论他是长乐的驸马也好,还是为大唐立过汗马功劳,或者是因为是故人之子,这小子都是自己看上的人,怎么可能宰了。

    所以他只能长叹一声,再问道:“你立了功,要什么赏赐?”

    孟喾一愣,他的确有想要的,但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汇报。

    (未完待续)


………………………………

第三百五十九章 南荒定,兵甲足

    南荒出现的变故太多,一一来说,孟喾他还需要解释一下的。

    他面色凝重,突然说道:“锦龙卫里的牛大壮和獒青河战死在南荒,我希望陛下能赐他们衣冠冢,追封他们!”

    “南荒之时,我们灭掉邪神教,这两人居功至伟,再加上多年忠心耿耿,为朝廷尽力,希望陛下能答应!”

    这件事情本来是没多大的难事,但是让李世民亲自下令设衣冠冢就有些不妥了,不过当初也是孟喾带这两人去的,所以他才会放下顾虑,请求李世民追封。

    臣子死后追封的事,这是大唐之内不多的,尤其是锦龙卫这样的机构,见不得太多的光,若是追封他们,朝中有太多的人会不满,到时候就算是李世民也不能一意孤行。

    “子然,你应该明白朕的难处,你这个要求有些过了,即便是朕答应你,朝廷中的大臣也会嚼耳根的,这件事不可做,也不可再说!”李世民面色为难,无奈的摇头叹气。

    锦龙卫这件事他是不会让步的,这是朝廷里的秘幸,不能让太多的人知道。

    孟喾面色阴沉,有些不爽,但下一刻他又说道:“既然陛下说锦龙卫见不得光,那么臣可以为他们立衣冠冢么?就立在长安郊外的陈家村,打扰不得陛下的。”

    李世民一怔,心口隐隐难受,他虽然帝王,但为了一国之计,他也有太多的不可说,不能做,而此时看见孟喾的表情,听见这样的请求,他也只能摇头答应,毕竟那是他的功臣,那是他的臣子。

    “子然,你要明白,锦龙卫是朝廷的影子,他们做过太多见不得光的事,如今朕也不能让他们上的台面,但朕可以保证,善待他们家人,哪怕是三亲六戚,朕也会将赏赐送去!”李世民严肃,从龙椅上起身,负手而立,眼神里多少有些悲哀。

    他顿了顿说道:“锦龙卫的事情你不必操心,若是你要为他们设立衣冠冢,只能用他们的本命,不可用代号,而且不能太过隆重,你很沉稳,希望别让那些话多的老臣抓到把柄!”

    说到这里,他眼神里仿佛飘过一点灵光,但下一刻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孟喾轻笑道:“自然!”

    他知道其中的厉害,不想要李世民为难,所以干脆答应,这样一来,这件事情也算是解决了。

    他又准备禀报下一件事了,看着李世民说道:“陛下,我再次放过了蛮族,我让蛮族各部分权而立,但又将他们融合,让各部派一名质子来长安求学,不知陛下觉得如何?”

    他这样做无非是不想灭掉南荒的蛮族,尽可能的做到既让李世民放心,也让蛮族忠心,如此一来也算是双赢。

    “不错!”

    “如此一来,南荒城也更容易发展,而南荒那便也算是可以平定下来,你做的不错,既然南荒来了质子,你打算如何处理?”

    李世民摸着下巴,思索片刻说道:“南荒质子既然过来求学,他们要学的是什么?我们又应该如何对待他们?他们是会有二心?这一切都得靠你!”

    孟喾听见此言,立马说道:“南荒与其他各地的蛮夷算不得什么,臣有震天雷,可以镇压一切,不过震天雷威力太大,若非叛军太多,不可用也!”

    “至于如何对待南荒质子的问题,臣想要设立太学院,从小学到大学,以蒙长安所有孩童,这样也可以将质子统一起来,好好管教,陛下您看如何?”

    小学?太学?

    李世民沉吟一阵,有些疑惑,不由问道:“太学院在汉已有,如今贞观不适合儒家一门学术,这太学院恐怕会埋没不少人才吧?”

    他担心长安的孩童都学儒术,将来也是文绉绉的瓜怂,这对大唐不利,但设立太学院是好事,所以他有些拿捏不下,想要试探试探孟喾,看看这小学、大学的优劣。

    孟喾莞尔一笑,看得出李世民的担忧,继而说道:“陛下,如今大唐的孩童能请教书先生的有几个?蒙过学的又有几个?国之强盛,在于人才,人才谋划,社稷丰盈。”

    “臣设立小学,教孩童识字,从七岁到十岁皆可上小学求学,先生讲课,学生想听便听,不停也罢!小学之中设立武学堂,也可以为朝廷培养将士,如此一来便可循循善诱,而且可以任其发展。”

    “大学,规定十一岁到十四岁少年入学,教儒家六艺,法家思想,锻炼下一代人的素质,大唐便可以强盛起来。”

    他顿了顿,没有继续说下去,反而看了看一旁面色古怪的李世民,有些担忧这皇帝不答应他的要求,那么长安的孩童们就没有福气蒙学了。

    “好!”

    “这是好想法,先生教学,同教一门,小学之中超会出现人才分化,大学再将他们因材施教,将来也可以为朝廷或者大唐所用,就算不能,我大唐也会人才倍出,将来用人之际,也有大作为!”

    李世民大笑,压抑不住心头的喜悦,但下一刻他再一次疑惑,问道:“你要如何设立,你要设立在哪儿?你请何人教书?又如何收入学费?”

    孟喾轻笑,淡然说道:“我将大学设立在城郊,一来相隔城内更远,可以磨一磨城内富家弟子的锐气,也可以锻炼其他学子,设小学三所,郊区两所,小一些便可,城内一所大的。”

    “我请翰林院各位大人过去讲学即可,有空的大人便可以去讲一课,将自己所学传授出去,这应该也是他们的想法吧?至于其他时候,我依然会过去看看,或者是请一个性格好的教书先生的!”

    “至于学费,在下如今也有些银子,便不用收取学费,至于要用的卷宗和书籍,我会想办法抄录出来,再用活字印刷术印刷,发给求学的孩童,自然书籍是需要回收的,除非优异,臣会考虑赠书!”

    他将一切安排妥当,就连李世民也觉得不错,在这件事情上,他可是对孟喾刮目相看了。

    “好!既然如此,这事就交给你,至于这个消息如何扩散,等你小学、大学盖好,我会过去题名,也算是给你的荣耀了!”

    李世民一笑,突然想起长乐来过,立马说道:“你去公主府好好陪陪长乐,她很想你!”

    她很想你!

    孟喾一愣,赶忙拱手施礼退下,速度极快的赶往公主府。

    (未完待续)


………………………………

第三百六十章 青青子衿

    公主府。

    人影稀疏,敞开的大门守着两个侍卫,他们面色严肃,见到孟喾走来,有些不服气的冷哼一声,话也不说,也不让开,让孟喾进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